?

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2022-06-12 04:26王富蓉
民族文匯 2022年28期
關鍵詞:批判思維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王富蓉

摘要: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推出批判思維培養機制,組織學生在深度學習之中建立批判思維,符合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需求,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成長有積極助力支持。注重概念解讀,能夠促進批判思維認知的建立;強化知識關聯,能夠有效推進批判思維的成長;推出實踐活動,能夠提升批判思維歷練水平;對接生活經驗,能夠完善批判思維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小學數學;批判思維;培養策略

近幾年,國內學者越來越重視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且將該研究作為各個學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批判性思維被看作和問題解決思維并列的兩大基本學科技能。鑒于該種情況,新課程改革以后,人們越發重視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認為該思維的形成能夠促使學生具備更廣闊的創新能力。

一、批判性思維的含義

狹義的批判性思維一般是指個人在分析關于一件事的做法和想法時能做出合理性決定,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客觀性的評價,且以事實為基礎,對評價內容進行創新。概括來說,數學批判性思維等同于數學思維批判性,一般是指數學學者對數學資料、數學信息及思維方式正確開展審查活動,并能夠于具體審查階段,徹底排除謬誤的過程。國內外關于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成果,西方部分優秀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項高效的思維技巧,他們認為這種技巧不僅僅包含理性成分,還包含性格、情感等個性方面的感性內容。同時,他們認為批判性思維不但要求一個人擁有成熟的認知能力,還要求這個人必須具備參與探究和質詢等活動的主動性。我國學者林崇德提出:認真評價思維材料、細致檢查思維過程,實際上是批判性思維的重點。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一)注重概念解讀,建立批判思維認知基礎

數學學科有豐富概念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做深度學習時,要對概念教學做創新處理。學生習慣借助數學概念公式對題目做套用,直接得出計算結果,這樣操作雖然簡便,但沒有深度反思的機會,也不能建立更為完善的學科認知。因此,教師要對概念教學做改進處理,適時滲透批判思維內容,讓學生學會主動質疑,展開多重反思,多問幾個為什么,讓數學學習成為思維的歷練。

如教學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因數與倍數》,教師先利用數學課例說明倍數和因數:我們班級座位一行8人,有6行,一共多少人?學生快速給出答案:8×6=48(人)。教師繼續解讀:在這個算式中,8和6都是乘數,48是積,我們就說48是8和6的倍數,8和6是48的因數。學生理解了倍數和因數的概念后,教師請學生任意寫出一個乘法算式,說一說這些數字之間的倍數與因數關系,有的學生可能會說積是倍數,兩個乘數是因數,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讓學生展開討論,經過辨析,學生明白,倍數和因數不能單獨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接著教師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倍數和因數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學生開始獨立思考和互動交流,有學生認為,倍數和因數是“父子關系”,也有學生說是“總分關系”,還有學生說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教師對學生歸結情況做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思考。為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組織同桌之間開展比賽活動:同桌兩人一組,一個人隨意說出一個數,另一人找出其所有因數,找不全因數的一方為輸。學生隨即進入到互動學習環節,在這一過程中學會找因數的方法。因為引入了比賽活動內容,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生在廣泛互動中內化倍數、因數概念。

(二)推出實踐活動,提升批判思維歷練水平

數學知識不能僅靠死記硬背,還需要有內化處理意識,教師要適時引入反思機制,引導學生做主動反思學習。特別是實踐性活動之后,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實踐操作體驗,對知識系統做整合處理,以提升其匹配思維的建立。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教師先推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有多種途徑和方法,選擇一種方案展開具體推導操作,要將操作程序設計好,并將操作方案和過程展示出來。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了閱讀和規劃,自發展開討論,很快就確定了推導方案。教師巡視班級,對學生的多種操作方法做篩選,然后組織學生對這些推導展示做評價,特別強調要提出不同的見解。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教師對學生操作情況做評價,鼓勵其他學生做批判性評價,對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做重點關注。學生進入操評環節,對這些推導過程做專業點評,指出其創意設計,對存在問題做集中揭示,給出了一些修正建議。經過一番操作,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并在實踐應用中逐漸形成內化。

(三)對接生活經驗,完善批判思維體系建設

數學與學生生活對接點眾多,教師要有批判思想體系構建意識,借助實踐活動展開學習推演,促進學生批判思維的成長。生活化數學學習時,教師要做延伸設計,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探索活動,讓更多學生能夠進入到生活實踐環節,在廣泛探究中建立批判性思維認知基礎,這對有效培養學生學科核心能力也有重要幫助。

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課堂導學階段,設計了一個生活故事:老媽攤大餅,要給兄弟三人分。老大說,我為老大,自然要多分一份,這個大餅,我要分兩份;老三說,我是老小,你們都應讓著我,我要分三份;老二說,你們都有理由多分,我不跟你們搶,就給我一份吧。老媽先將大餅分成三等份,然后將老大的一份再分成兩份,將老三的一份再分成三份。老大分到3/9、老三分到2/6、老二分到1/3。兄弟三人都非常滿意,你如何看待這個事情?學生開始討論這個故事,對幾個分數做比較,很快就得到正確答案。教師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類似的案例,學生開始搜集和展示,一些數學故事被推出。教師從案例分析中逐漸歸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相關知識,甚至對故事人物思想做評判,從心理健康角度做深入分析,批判思維逐漸形成。

三、結語

綜上所述,批判性思維的養成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的綜合性人才,推動學生素質提升都具有積極作用。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把握課堂教學,結合多種教學手段,適當引入課外知識,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究,最終通過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引導,推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基于“學”的視角觀照兒童數學批判性思維的啟蒙[J].江蘇教育,2020,{4}(49):31-35.

[2]王洪恩.培養小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品格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4}(19):71.

[3]沈儉.小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小學時代,2020,[1]{4}(14):56+58.

猜你喜歡
批判思維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批判思維,語文教學的應然選擇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巧借課堂生成資源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