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022-06-14 05:17楊岑遙
民族文匯 2022年29期
關鍵詞:自媒體

摘 要:互聯網迅猛發展和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下,人們原有的學習、生活及工作方式猝不及防地邁向一個新的時代——自媒體時代。其中特別受到影響的一個群體當屬當代大學生,他們年輕、接受能力強、好奇心旺盛、向往新奇的事物,正處于一個三觀建立的時期。所以如何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用好自媒體這把雙刃劍是一個重要且富有意義的研究。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

一、優化高校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結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體風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實不僅僅局限于上思想政治課的教師,所有肩負著課程教書育人的老師,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思政老師,在所有課中間都應該要穿插思政元素,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龐大,不論是沖鋒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前線的思政老師,還是其余課任老師,或者是輔導員,班主任及管理工作者都應該把自己列入隊伍中來。這個龐大的隊伍,應該優化他們的隊伍結構,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宣傳,往往是以說教的形式出現,大學生個性強,主見意識鮮明,傳統的說教方式他們感覺很啰嗦,會有選擇性的選擇聽內容,所以這樣的風格明確的改善風格,并在自媒體這個大背景下運用好媒體這個媒介,關注學生教育體驗,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內容上也要選擇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內容,這樣更能走進學生,學生也能覺得更符合實際生活。教師積極打造自身創新獨特的風格也能在高校自媒體教學中獲得一席之地,高校要拿掉自己嚴肅的帽子,在發布消息時,不用總是嚴肅,適當的幽默能讓學生能覺親切,形成自己的自媒體風格,當學校官方的特色已經足夠明顯,其高校官微的辨識度也會提高。同時,特色與認同給學生帶來一種情懷感與歸屬感,情感認同是學生在主觀上的接受和吸收,情感認同是思想認同、價值認同乃至行為認同的重要基礎,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輸出價值觀念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感性認知,要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走進學生的內心,要改進教育方法、教育風格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引起學生共鳴,只有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被思想政治教育打動,這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根植于學生內心,將感性認知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二、做好自媒體正面引導內容及形式,傳播正能量,抓好主旋律。

目前自媒體的平臺眾多、例如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平臺,一些粉絲量超過千萬的博主素質高低不一,無法能保證他們輸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都是經過嚴格審核,網絡上也曾經出現過某星辱罵國人、曲解歷史或者就言語不當進行道歉的事情。在直播間數百萬粉絲都在看的情況下,很難保證主播的正能量傳播性。當然,也會出現一些為了博取大眾眼球,傳播一些沒有營養及低級趣味的內容。大學生都有自己的手機,我們無法去控制他們的使用方式,所以應該通過打造一些官方平臺來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例如建立學校官方微信,雖說是“官方”但是并不一定得十分嚴肅,可以貼合大學生的“口味”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興趣愛好、學習考試等內容息息相關,把他們的關注度吸引過來,在內容選取,圖片、視頻、等多方面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不令人排斥和反感。學校也要積極的進駐抖音、快手等平臺,也可以化身為主播,進行大學生豐富活動傳遞,例如在校慶晚會上進行媒體互動,也進行直播,讓在校學生和畢業的校友們都能觀看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的同時,也增強學校正能量宣傳。

三、讓大學生做自媒體的“主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不難發現,大學生很多以“網紅”的形式也存在著,例如經過調查,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大學生都有自己抖音、快手、微信或者微博賬號。他們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在傳播著信息。所以如何讓大學生做自媒體的“主人”,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也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學校層面應該有以下措施來促進:1.開展大學生自媒體系列活動比賽,確定好正能量的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創作,提高他們的創作積極性、互動性的同時,也能達到思政政治教育的作用。2.對擁有自媒體影響力的學生,進行登記備案,輿情管控及網絡法律要讓他們領會、知曉。并建立監察機制。3.學生日常自媒體內容的引導與大學校園文化息息相關,我們在引導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要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多進行一些有趣,寓教于樂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

自媒體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我們應該立足于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現實,探索在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 教育本來就是要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課本中、教室中走出來,走入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愛好。從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到靈活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讓大學生愛上思想政治教育并做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劉建軍. 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視角[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2] 姚念龍. 當代中國大學生主流政治意識及其形成機制研究[M].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4.

[3]王愛玲:《中國網絡媒介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年.

[4]楊文華等:《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研究》,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7 年.

[5]王永進:《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年.

[6]張曉莉.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D].2010.

[7]劉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研究.安徽農業大學碩士論文[D].2010.

作者簡介:姓名:楊岑遙,出生年月1989年12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湖北襄陽,學歷:碩士研究生,職務:輔導員,職稱:助教,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31B4BCE4-755D-4846-866B-35393CA3E540

猜你喜歡
自媒體
智能手機時代隱私權的保護
自媒體對高中漢語教學的影響研究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體進行學生管理的現狀及對策
淺析自媒體對大學生旅游動機的影響
自媒體時代網絡創業策略分析
自媒體時代慕課對民辦院校高等化學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全民記者團”:濟南電視臺與“百姓記者”的“握手”實踐
自媒體時代我國公民新聞的審視
大眾文摘期刊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實現“內容突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