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實踐

2022-06-15 17:11陳建華
求知導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生物課堂情境教學法應用策略

陳建華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為了提高生物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力,多元教學方法被引入課堂,其中情境教學法得到了廣泛應用。情境教學法強調在生動的場景和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環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知識,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持課堂活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文章以初中生物教學為例,探索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生物課堂;應用策略

情境教學法是現代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青睞的一種指導方法,其核心是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相契合。運用情境教學法,就是強調注重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時的體驗,強調以多樣且生動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其高效理解知識和提升能力增加內在驅動力。而多樣情境的建構也能夠幫助學生生成知識結構,有效發展學科思維。因此,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實踐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為例,分析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原則以及當前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具體實踐策略,讓情境教學法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催化劑。

一、在初中生物課堂應用情境教學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情境教學法具有現實應用意義,但在生物課堂的實踐尚不理想,還有待優化。首先,在情境的創設上,教師未能將課程主題和實踐情境融合起來,沒有較好地體現情境的引導力和思維啟發性,導致學生在情境中的視野較為狹窄。其次,部分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過于強調情境的豐富性,以致學生無法聚焦主題內容,生物思維零散,很難形成系統且深刻的認知觀念。最后,當前生物課堂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缺乏科學性,教師在進行情境設計前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導致實踐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在多媒體情境的創設上,由于教師過度強調動畫、圖片等要素,導致學生的關注焦點有所偏離,或教師在課堂上不進行思維聚焦的方法指導,使學生僅僅掌握表層內容,而難以對知識形成深刻的認知[1]??梢?,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時,必須要圍繞生物學科對學生的培育目標和學生的發展需求來展現,讓情境教學法創造知識生成的空間,使其真正發揮出提升學生素養的效用。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意義

情境教學法是課堂中教師針對性地創設和引入以形象為主體、具備情緒色彩的場景,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形成積極體驗,并有效理解教材知識,發展生理機能的教學方法。在初中生物課堂進行情境教學,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思維和教師的教學質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基礎的學科經驗和感知,但相比小學,他們面臨的生物課程在知識量和難度上有所增加。那么,為了保證學生后期依舊維持積極的學習動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需要充分展現初中生物的趣味性和魅力,喚醒學生的情緒感知。當他們對生物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和發展需求時,便會主動進行探究。而情境教學法能滿足這一教學需求,具象且生動的情境降低了知識的難度,也能夠展現生物學科的魅力,使學生在耳目一新、輕松愉悅的場景中深入展開學習活動,并在高漲的情感下增強知識內化和深化的效果。所以,初中生物課堂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初中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為其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二)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境教學法可以借助生動的圖畫、飽滿的語言、動態的視頻以及真實的生活場景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其中,情境不是單一的文字,而是多元素的刺激,讓學生在獲得內在情感的深刻體驗時,創造力、想象力也得到相應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生物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在學習中,教師所創建的生活情境和實踐情境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使其在不同的實踐中挖掘認知的潛能,并在親自動手實踐中梳理意識,從感性思維向理性認知轉變,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科探究能力,高效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

(三)提升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情境教學法具有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實物展示、進行生活情境的連接、進行探究實踐等,強調調動學生的內在認知、情感,將其作為學生的學習驅動力,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更高效地理解知識。相比于“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更加鮮活,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可以在豐富趣味的情境下與教師互動,使教學目標順利落實。同時,學習生物知識是學生和外部環境、客觀知識共同作用的過程,初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功與否除了和已有知識能力、智力因素有關,非智力要素也發揮極大作用,比如情感、意志、學習興趣等。情境教學法比較強調對學生情感的誘發。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所展現的飽滿的情感語言和具象的情景畫面,可以對學生的意識和思維形成強烈感染和引導,能夠讓他們快速理解知識,升華個人的情感思想,從而更有效地落實生物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

三、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原則

(一)激發學生興趣

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渴望和愿意主動探究是教育的重點之一。在當前的教育中,教師不能只是直接向學生傳遞課程知識,而應從學生思維特征和發展規律出發,選擇適宜的引導方式,從增強課堂的吸引力著手,為后期有效落實培育目標奠定基礎。在生物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提高生物學科的吸引力,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擁有形象生動的畫面和濃厚的情緒色彩,能讓學生對生物課程產生一定的體驗感,然后在這種場景和積極情感的雙重作用下理解知識技能,習得所需要的思維方法。另外,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時要注意做好兩方面的調整,一是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在情境教學法中的反應,即對生物概念、現象、問題的參與程度,以科學的要素調動學生的情感,培養其探索精神。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對情境元素進行優化,還需要做好情緒的調控,即充分運用潛移默化的情感力量來保持課堂的積極氛圍。二是關注學生在情境中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以具有針對性的方法指導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讓他們在課堂中有效提升學科素養[2]。0A76964B-E30D-4A86-88D8-23BC84F2A8E7

(二)師生進行深入交流

在任何教學模式中,師生的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動,這是促進學生有效思考,并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要遵循師生交流原則,即教師要通過趣味性和開放化的情境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然后就知識場景和問題場景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在情境教學中要扮演好啟發者和組織者的角色,不能直接借助情境來灌輸知識,而要靈活地啟發,讓學生獨立思考。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現實生活情境,去觀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現象,在這特定的情境中,師生間的互動要具有啟發性,即引導學生借助個人經驗初步觀察和體驗,當他們形成獨立見解后,教師就繼續引導,進一步深化情境中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深刻領悟。同時,師生的交流還需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當前習得知識和品格素養的掌握上,教師可通過問題互動,把握學生存在的難點問題,然后對情境教學法進行相應優化,以提升教學質量。

(三)產生思維引導效果

情境教學法依托情境來展現知識,并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認真思考,因此,在情境中滲透相關的知識尤為重要。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保證創設的情境有利于學生思考,在情境的探究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其建構出完整的認知體系。從性質來說,情境教學法以喚醒學生的情感為核心,但學科根本培育目標是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發展生物核心素養[3]。所以,初中生物課堂所應用的情境教學法要具備發展性,要能引發學生思考,使其在情境活動中深化生物思維,提高學習效果。另外,在實踐中,教師要把握情境教學法的動態特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情境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還要借助情境元素來交流探索生物知識,打破教材局限性,讓學生更好地培養思維創造力。

四、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多元素融合,創設生動形象的語言教學情境

按照教育的需求來說,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首先要從語言創設出發。按照初中生的個性特點,他們在風趣幽默、熱情飽滿的語言環境中更易于凝聚注意力,調動自我意識。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把握語言情境的作用,從兩個方面來實施教學。第一,教師要將親切的態度和激情的語言結合起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打破學生對新知識的畏懼心理。同時,啟發性的語言要更加凝練、規范,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教師對新知識的表述要做好具象化的處理和關鍵詞的啟發,比如在指導學生了解生物圈的知識時,語言情境要突出生物和環境的關系、生態系統等要點,確保學生在語言情境中可以有效思考,快速提取核心知識點。第二,語言教學情境要與不同元素融合來增加感染力[4]。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只依靠教師的單一講解,學生很難對復雜的生物現象產生具體的認知,但借助形象的圖片、視頻,可以幫助他們快速理解語言的真實含義。比如,在學習生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不管怎樣描述細胞的結構,學生都很難在情感上形成強烈的探索欲。只有教師在語言情境中輔以具體的圖示,拆解出細胞的結構,才能讓語言具備吸引力,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其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細胞結構形象。因此,教師需要優化語言情境的實踐過程,除了依靠態度和神情加強感染力,還可以運用輔助元素來支持教學活動,同時,建構師生對話情境,讓學生的語言在課堂中得到發展,以提高情緒感知力,更好地發展學科思維。

(二)場景化展現,設計趣味豐富的動態教學情境

生物是學生了解物種奧秘的學科,初中生物課程體系涉及生物細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細菌和真菌等內容,不僅內容廣闊,而且具有抽象性,學生需要透過表象的生物世界去理解內在的運作規律,那么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要展示生物的微觀運作場景,使學生能夠看到生物世界豐富趣味的一面,進而依靠動態情境的引導來深化個人的生物認知。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創設動態教學情境[5]。第一,將知識與學生的發展和生活聯系,在情境中融入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青春期的學生對人體的發育和生命結構充滿好奇和困惑,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教學情境,以學生已有的探索欲望和知識經驗作為啟發點,使其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第二,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動態地呈現生物知識,讓學生借助圖片、視頻詳細地觀察生物的運作方式,比如細胞、器官、組織等的結構和功能。要想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構完整的認知體系,就需要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進行分解和呈現,使其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塑造完整的生命觀念。

(三)問題探究,組織精彩深刻的生物實驗情境

生物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首先應圍繞學科特征來開展教學,即創設生物實驗情境,為學生打造自主探究的空間,通過親自實踐來理解知識,提升動手操作能力。這一過程需要教師以問題情境作為啟發點,引導學生初步思考,確定思路之后投入實驗,然后跟隨動手操作的狀況進行觀察,最終將獲得的結果和自身的猜測進行對比,師生借助此情境交互探討,然后優化思維認知,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問題的設計要強調生活化,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從生活走向生命的橋梁,使學生在課堂中吸收能夠解釋與解決生活問題的知識,更好地發展生物知識應用能力,從生物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其次,教師在創設生物實驗情境時,要設計精彩的活動,讓其具備一定的挑戰性,啟發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探究,在實驗探究中保持積極參與的欲望。但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細分培育目標,在情境中滲透對應的問題和知識點,避免學生盲目探究。最后,教師創設的生物實驗情境要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在問題的設計上層層遞進,讓學生始終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強化直觀認知的同時,真正依靠實驗來總結歸納出核心知識點,明確知識的內在聯系,樹立生物學是一個有機整體的觀念。

五、總結

情境教學法具有生動性和具象化的特征,能夠喚醒學生情感的需求,由此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實際效果,增強生物培育質量,教師需要圍繞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科特征來創設語言情境;輔以其他必要元素對學生進行思維啟發,同時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按照知識結構設計趣味動態情境;對抽象內容實施具象轉化,還要按照生物特征組織實驗探究情境,在調動學生內在情緒感知的基礎上培養其生物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林溢琦.基于生物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探究:以“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27):122-124.

李婕妤,李艷紅,胡斌.初中生物教材課外閱讀欄目的學習現狀研究:以南充市N中學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232-233.

吳婷.基于STEAM教育設計理念的初中生物教學設計:以蘇科版“能量的釋放和利用”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5):25-26.

杜娟.將知識融入情境,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習興趣: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體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03):92-93.

喬志強.創造高效課堂的基礎:找準學生認知的矛盾點:來自一堂初中生物課的啟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06):75-77.0A76964B-E30D-4A86-88D8-23BC84F2A8E7

猜你喜歡
生物課堂情境教學法應用策略
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學習共同體視域下高中生物課堂的“問題教學”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法探討
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