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融合”視角下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2022-06-17 22:59李樹坤
體育時空 2022年10期
關鍵詞:體育課堂教學五育融合高等教育

李樹坤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122-02

摘? 要? 將“五育融合”理念融入體育課堂教學有利于高校體育教育課程改革有助于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拔逵诤稀睂蛳碌恼n堂教學應注意避免體育與德、智、美、勞等其他“四育”的生硬融合,重視非課堂教學活動的“五育融合”價值,同時突出教學內容的主次之分。為保證融合成效,還需樹立起滲透式教學目標體系、強化與其他學科的內容融合、建立健全開放式教學實施模式并展開多維度教學評價。

關鍵詞? 五育融合? 高等教育? 體育課堂教學

早在2018的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便針對國內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問題明確指出“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為“五育融合”發展目標在國內教育中的確立指明了方向[1]。當前,國內教育偏于智,而疏于德、體、美、勞?!拔逵诤稀钡奶岢鰧μ嵘龑W生綜合素質、培育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青少年意義重大。體育是“五育”的重要方面,在體育中融入其他“四育”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是體育教育的重要議題,也是新時代高校體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五育融合”及其導向下的體育課堂教學

“五育融合”指的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相互滲透的教育理念[2]?!拔逵诤稀敝械摹叭诤稀敝傅牟皇堑轮求w美勞五個方面簡單的補齊拉平,而是“五育”深度互動并形成一個全新的有機體。五育融合指導下的教育教學活動有著明確的教育目標和自然的組織方式,德智體美勞水乳交融、有機互滲。

“五育融合”導向下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需要以日常課堂教學活動為載體,將德育、智育、美育及勞動教育融入其中,形成以體育為主導、其他“四育”為重要補充的綜合型課堂樣態[3]。在“五育融合”的指導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應主動創設跨學科的教學情境,在堅持學科自身主體地位的同時有效融入其他學科元素。比如可以設立起“發現自然之美”的教學主題,以戶外活動為主要形式組織教學活動,在向學生傳播運動健康知識的同時激發他們深入學習歷史、勞技、美術等學科的熱情,促進學生多學科素養同步發展。值得注意的是,要真正達成作為宏觀理念的“五育融合”,就必須有效組織微觀層面的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也就是要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創新等多個維度入手全面貫徹“五育融合”精神。

二、“五育融合”導向下體育課堂教學的注意要點

(一)避免與其他“四育”的刻意融合

其他“四育”在高校體育課堂中的融入比重可多可少,且并不需要全部刻意融入。生硬地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的內容或元素只會導致體育教學本身的低效與尷尬。其他“四育”在體育教學中的融合方式和滲透比重要以對學生學情的綜合研判為基礎。以太極拳教學中的“五育融合”為例:太極拳是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在太極拳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元素、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最重要的便是尊重學情,具體來說就是客觀評價學生們當前的體能、技能和學科知識水平。對高水平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查閱太極拳的歷史知識以提升其歷史學習興趣,也可以要求他們觀看相關影視作品、創作影評以提升藝術審美和文字創作水平;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則要以太極拳本身招式的學習和練習為重??傊?,要靈活看待體育與其他“四育”的融合問題,避免刻意融合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發生。

(二)避免過度融合引發的體育課程性質的改變

體育課程具有基礎、實踐與綜合的重要特征,其中“綜合”指的是體育教育活動中往往會滲透入心理健康、安全避險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識。但體育畢竟不是綜合課程,它不具備綜合課程所特有的“以多種方法論與知識觀探究同一問題”的基本特征,也不講求“以特定主題引導多種學科知識”[4]??梢?,在響應“五育融合”理論的過程中,體育教學應當避免與其他四育的過度、不當融合,堅持體育的主導地位,避免體育由一門具有“綜合性”的課程轉變為一門徹底的“綜合課程”。

(三)重視非課堂教學活動的“五育融合”價值

除課堂教學外,體育教學也可以在課外、課余、運動會等情境開展,這些類型的教學顯然都具有教育意義和“五育融合”價值。應當率先明確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并確保課外、課余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競賽同時作為“五育融合”的基本載體。比如,街頭籃球人數、場地需求小,非常適合在課外時間展開,同時鍛煉體育能力、增強身體素質;在課余活動時,通過校園專欄宣傳優秀運動員的堅韌品質與愛國精神能夠推動學生的德育成長、增進集體榮譽感;校園運動會中,學生發揮所長,結合運動項目的歷史淵源與人文意義,共同探討吉祥物設計,能夠增長美學知識并提高參與熱情。此外家庭的膳食、作息、娛樂活動等也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學活動需要超出課堂的限制,發掘其他場景在“五育融合”中的實踐價值。

三、“五育融合”導向下的體育課堂教學策略

(一)樹立滲透式教育目標體系

當前的體育教學目標設計重視體育學科本位素養的達成,突顯“以體育人”的基本理念,但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目標缺乏整合?!拔逵诤稀睆娬{打破學科壁壘,建立互相滲透的整體性教育目標體系,高校學體育教學需要圍繞知識、能力與情感等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以足球教學中的射門為例:知識維度應在學習傳統射門動作要領的基礎上增加目標“探尋足球射門的歷史由來”、“課文《放棄射門》的情境再現”等,將歷史、語文等科目滲透進體育科目的目標設計中;能力維度則可以將原有的射門技能目標豐富為“繪制射門流程圖”,不僅使體育動作更明晰,還能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與觀察能力;情感目標需要從團隊意識著手,設置教學目標“學生自行組隊并設計隊徽、隊標、隊歌、隊旗”,不僅凝聚了隊員的情感,又可以在隊伍的徽章、標語、歌曲、旗幟設計中鍛煉音、美、勞能力??梢钥闯?,以“五育融合”為導向的體育教學目標設計模糊了學科邊界,使各學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互相成就、互相進步。

(二)強化與其他學科的內容融合

“五育融合”的課程觀認為,在傳統的“分科教學”中,各科目知識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碎片化。因此五育融合為導向的體育教學強調不同學科在教學內容上的聯結。仍以足球教學為例:足球對運動員的奔跑能力有要求,但并不是要求單純的“跑得快”,而是要注意帶球、傳球、輔助隊友的“節奏”。以此為鑒,不妨將一些歡快的歌曲作為足球運動的背景樂,在體育運動內容中訓練對音律與節奏的把握,在音樂中規范自己步伐。又如,讓學生隨機報數,帶球學生必須將數字相加為跑動的步數,失敗的學生少邁幾步就做幾個深蹲(在身體健康允許的前提下),以此在體育中融入數學元素。運動過后,由隊醫對學生的各項身體指標如心率、血壓、體溫等進行檢測,再讓學生之間對比分析以了解生理健康知識。綜上,教學內容的聯結并非生硬的拼湊,而是在體育的“主干”上自然而然的生長出其他學科的“枝干”,使各科目相輔相成形成一個有機的內容體系。

(三)建立開放式教學實施模式

“五育融合”導向的體育教學實施應當借鑒“中國健康體育”、“文化研究教學”、“運動教育”三種模式。首先,中國健康體育模式從人體在體育項目的運作方式出發,看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以此為著眼點,體育教學活動應當研究學生生理、設置科學合理的運動量以及引導學生養成熱愛運動的健康心態。其次,文化研究教學模式強調體育與學術的結合,在體育中研判相關的人文、科學命題。比如從各國家的運動參與度出發可以了解地理風俗與數學統計;對體育項目進行溯源,了解其起源國家的歷史等。最后,運動教育模式突顯體育競技精神,以賽季為單位開展運動會,并以此作為鏈接學生體育學習的脈絡。在運動會中全體學生陣列入場可以樹立集體榮譽感、參賽學生鍛煉了體育能力、后勤學生增加了責任心、慶典表演與啦啦隊學生培養了才藝,賽程表格編寫學生發展了數學能力等。

(四)展開多維度的教學評價

為順應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傳統的體育教學過于重視評價標準的標新立異,并沒有確立評價的主體、客體以及評價方式,最終體育標準“不接地氣”,“學生不愛學、學了也沒有用”[5]?!拔逵诤稀睂虻捏w育教學評價應當圍繞學生的實際身體健康需要,設置簡約、實用的評價標準。首先,應當拓展評價主體,除教師外,學生更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各科目學習的不足,知道自己的運動與文化知識需求,能夠發揮評價作用。家長是學生最親近的人,也是最關心學生身心發展的,更應當作為主體參與評價。其次,評價的方式不能沿用傳統的“結果導向”,應當更加重視過程。有的學生雖然紙面成績不理想,但是在體育運動中能夠克服困難與精神壓力,不失為一種值得肯定的行為。最后,將傳統體育中數據導向的評價轉化為性質導向的評價,有的學生項目數據相對薄弱,但在體育學習中獲得了人文、數學、健康知識、鍛煉了身心的韌性,應當給予肯定。

四、結語

“五育融合”旨在培育“完整的人”,它在體育教學中的科學應用需要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支撐。高校在發展體育教育、推動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回應“五育融合”精神的要求。課堂教學是體育教育實施的重要載體,也是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前沿陣地。高校要精確把握“五育融合”之內涵和實施要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科學展開教學的設計、實施與評價,主動履行課堂教學的全新教育使命。

參考文獻:

[1]景懷國,龔建林.新工科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41(05):121-124.

[2]劉超,董翠香,田來,等.基于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04):427-434.

[3]趙富學,陳蔚,仰明橋,等.“立德樹人”視域下培養中國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度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05):431-438.

[4]劉雙紅.體能游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與理論探析[J].教學與管理,2020(09):111-114.

[5]于素梅.體育課堂教學問題多元層次分析及整體改進策略[J].體育學刊,2018,25(06):101-104.

猜你喜歡
體育課堂教學五育融合高等教育
“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體育在中學的新發展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打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通道①
體育課堂教學增強學生體質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試析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