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初中化學課堂多感官教學法初探

2022-06-18 11:45韋婭寧楊文祖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22期
關鍵詞:化學課堂農村初中

韋婭寧 楊文祖

摘要:初中化學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微觀性和抽象性等特點。根據學科特點及農村學生特點,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多感官教學法,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讓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是本文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農村初中;化學課堂;多感官教學法

一、引言

人體具有多種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運動覺等,這些感覺器官協同參與我們的日?;顒雍蛯W習。不同學習通道的產生的學習效果有所差異。在一項大規模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平均回憶率依次為: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并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學生(95%)。對于以上結果,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發:不同的學習通道,學習效果是不同的。只帶著耳朵聽,不如學生用眼睛看;多感官參與學習比單一感官參與學習效果更好,視聽并用以及更多感官參與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二、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的模式

農村初中化學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三中心論”,即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即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教與學的關系簡化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多一點紙上談兵,少一點探究活動;學生的探究實驗、分組實驗和教師的演示實驗演變為教師講實驗;只認分數和升學率、沒有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空間等等,這就是農村初中自主生成的化學教學行為。

三、新課改下的化學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教學模式——主動探究、互動教學、關注學生個性發展、課堂教學富有有創造性。

四、多感官參與化學教學模式所體現的新課標理念

多感官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呈現和學習方式安排、學習結果評價等教學活動組織上,盡可能多地調動學生的視、聽、味、嗅、觸、動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調動更多的教學資源讓課堂教學立體化,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多元智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效能。

1、鼓勵與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

要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度就必須給學生“活動”的空間,讓學生有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的空間。因此,多感官教學模式下從新課引入、問題設置、探究實驗、總結歸納、反饋提高的各個環節中都注重鼓勵與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把學生參與和互動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實施環節。

2、化學教學過程應該采用探究式教學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要讓學生真正接受化學概念和規律,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科學推理等各種思維方法,排除各種次要因素的干擾,抓住事物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征。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概念和規律形成正確的認識并靈活地運用。

3、平面教學向立體教學轉變

片面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培養目標,以及教師枯燥“口傳”式教學稱為平面教學,而強調三維目標培養,采用探究式并結合現代媒體、實物,讓學生從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去感知的教學稱為立體教學。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如果單純“口傳”式教學,會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長此以往,意志力弱的同學將昏昏欲睡,如何向45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在采用探究式教學的同時,還應借助多媒體、實物和實驗從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等多方面讓學生感知、認知自然,從而獲取知識,從中也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等優良品質。

4、多元化及時評價,加強反饋

由于初中生行為、態度、興趣易受外界的影響,特別是來自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對他們課堂學習效率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多感官教學中,要求老師減少簡單性評價,多用多元化和發展性評價,例如指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哪個環節的具體行為的表現、指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體哪方面的能力取得了進步,在小組活動中讓學生對自己的小組成員給予及時正面的評價等等,促進教學效果。

五、化學課堂多感官教學模式實施初探

多感官教學設計的關鍵是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對同一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以下是采用多感官教學的一些課堂案例:

1、新課導入階段——刺激視聽,引發注意

課堂導入環節包含教學情境創設和吸引學生注意,教師可以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視頻、生動的物化學圖片、一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小實驗小魔術等來刺激學生的視聽通道,引發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案例:初中化學第一堂課《化學真奇妙》,我的導入設計:播放國慶期間煙花燃放的精彩視頻,然后提問:五彩繽紛的煙火是多么的美麗,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來的?煙火為什么能飛上天空?學生思考交流(3分鐘),但是學生無法解釋現象。最后我指出要解釋這些現象,需要學習一門新學科——化學。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在視覺、聽覺上獲得刺激,還對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思考,為接下來新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并對化學科的學習感興趣。

2、新知學習階段——多種感官配合,加深理解

在新知學習階段,教師應創設條件讓學生用眼觀察、以耳傾聽、動手實驗、拿筆記錄、動腦思考和開口表達等,既提升學習效果又能使各類感官偏好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多的體驗,獲得相應的知識。

(1)視覺介入:呈現圖片、實物、模型、演示實驗

圖片、實驗比抽象的文字給學生的視覺沖擊更強、更直觀,能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選擇與教學相關的圖片、動畫、模型供學生觀察。

(2)聽覺介入、開口表達

在課堂上創設機會讓學生傾聽同伴的表達甚至自己的爭論、聆聽名家的闡述,一定會增加課堂的愉悅氣氛,也會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提出有思考性的問題供學生討論或辯論。

案例:溫室效應的危害、防止水污染的途徑、減緩鋼鐵銹蝕的方法等內容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表達自己的觀點,還學會了傾聽別人說話,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既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與人交際的能力。

(3)動觸覺介入:動手實驗、分組討論、角色扮演

化學是一門實驗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驗、獨立完成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自己將要完成的學生實驗,總是感到新奇有趣,躍躍欲試。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自己動手完成實驗特別有成就感,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印象特別清晰、深刻,對相應的化學規律理解更到位。

案例:第七單元《堿的化學性質》和《溶液的酸堿性》教學時。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動手實驗、觀察現象、記錄現象,小組討論分析、總結規律、小組代表發言并展示實驗成果等等。各種感覺器官都會參與其中,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

(4)課堂練習,動腦思考

案例:學習《堿的化學性質》之后,我設置了以下習題

①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是()(填寫化學符號)。

②解釋用石灰乳粉刷過的墻壁日久會變白變硬的原因()。

③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的是()

A、水 B、石灰水 C、稀硫酸 D、稀鹽酸

學生在做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選答案也會形形色色。通過做題,學生對自身已有知識的分析、理解、思考,思想與問題碰出火花,教師及時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分析、解釋,最終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3、課堂小結——再啟觸動鞏固提升

課堂小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完美的課堂小結,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提升,便于理解和記憶;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化學學習的興趣。

案例:《堿的化學性質》課堂小結任務安排:

第一小組同學:畫網絡圖(如:思維導圖)進行總結

第二小組同學:每一位同學說出堿的一個性質

第三小組同學:根據第二小組總結出來的性質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第四小組同學:對以上的每個小組進行評價

化學教師:補充,查漏補缺,及時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以上教學活動啟用了學生的動覺、觸覺通道,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將知識系統化,有利于學生記憶。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的認可,促進教學效果。

六、結束語

感覺是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第一步,是我們獲取信息的最初源泉,多感官參與化學課堂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逐步形成想學、愛學、樂學、會學的習慣。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化學教學活動中,通過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來強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教學大綱》.

[2]馬春生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新課程理念化學教學2005,(2).

[3]李金釗.多感官教學: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現代教學,2009(6).

猜你喜歡
化學課堂農村初中
如何將環保理念滲入化學課堂
農村初中數學后進生策略
美國化學課堂多樣化學習評價方式帶來的新思路
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之我見
化學實驗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初中化學課堂中問題教學的設計與實踐嘗試
如何讓化學史在化學課堂中煥發獨特的魅力
對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