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習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

2022-06-18 11:45寶海元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22期
關鍵詞:問題策略小學數學

寶海元

摘要:小學教育是學習、思維、認知最早的階段。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此外,數學是小學的基礎課程,也要考慮許多地方。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全面的基礎。所以,有必要從學習能力的角度來探討小學數學教育。

關鍵詞:學習能力培養;小學數學;問題策略

根據新課標,教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和平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是鞏固基本知識、完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研讀數學教材,有效地設計課堂教學,開展合作探究活動,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的未來學習與成長奠定基礎。

1.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數學教育領域中,如何培養學生在知識傳遞過程中的聰明才智和思維能力,是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師所追求的目標。學習能力代表著一個人的學習。學習并非遲鈍的機械學習。有良好學習能力的學習,不只是學習。反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學習能力的人就能享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和成就感。小學階段,相關知識不難,現在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學生學習困難與學生成績下滑是當今教育中很常見的現象。若不是老師的開導,學生們都將進入一個非常艱難的階段。然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必須考慮到自己的感覺。由于有很多知識點,所以很需要學習能力的長期培養。因此,學習能力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具備的能力,而這一目標還沒有達到[1]。

1.1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有興趣為學生學習奠定基礎。就算沒有老師的鼓勵和夸獎,在興趣的影響下,學生也會努力學習。然后,有了老師的指導,學生們才能進步??释麑W習的激情和興趣,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學習欲強與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密切相關。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例如:小學一年級第二冊青島版,第七單元《愛的新衣-厘米與米》。學到這一知識時,教師會建議學生量一下他們的衣服,家中的家具以及教室的桌椅。與家里相比,在教師桌椅上進行練習會更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通過自身的實踐練習,更加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性內容。此外,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會隨之提高。

1.2鼓勵學生了解創設教育環境

情景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課堂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尤其在以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情況下,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引導學生進行情景教學的方法。將學生置于情境中,能增進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因此,他們調動了思維,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材《誰的手好-識圖》第四單元,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某一情境。在學習中,這種方式更加有效。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理解圖形的任務。在預習時,讓學生自行制作圖畫。制作圖畫時會用到道具,老師會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圖畫,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知識,發展學習能力[2]。

1.3為加強合作和溝通技巧而成立研究小組

在學習中很顯然,單憑自己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是不夠的。所以強調團隊協作更為重要。先讓學生自由組成一個小組,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等因素分配一下小組。教師要在課堂上學會組建更加完善的團隊,進行特點合理的調整,使之有合理性。更加有效率。例如: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材的第七單元“小游戲——20以內的加、拐”,學生先自學,幫助小組,使學習變得簡單。對于教材內容,需要團隊協作,教師要讓全體學生,都表示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了解重點,相互幫助,相互溝通,解決原本可由小組共同解決的問題,學生在討論中遇到問題時,就會專注于聽老師講解不懂的知識,從而加深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探究性意識與協調能力在自主協調學習中的發展

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發現的過程,運用各種途徑解決實際問題,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舉例來說,當學生在提出"分數"、"百分比"學習時,學生必須自行繪制直線,通過練習加深思索,從多個角度探究問題,從而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身為數學教師,在教改過程中,要遵從新教案規范的指導思想,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基本技能的發展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此外,在引導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教學。例如,在學習“100以下加減”課程時,學生并不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通過實踐操作,探索運算方法,使學生能獨立探索知識。另外,為使學生能在小組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擴大思想,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有必要推動合作學習。它既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協作性,又能闡釋數學知識的規律,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1創造生活情境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簡單地模仿、記憶不能形成長期記憶,更別提探究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給學生一個相應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下,學生會積極求知,通過合作與交流、自主探究、實踐操作、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形成知識的過程,豐富了學生的直接體驗,培養了數學思維。舉例來說,教師可以用一個特別的場景,來向學生們介紹購物,這是一個特別的場景。有些學生在做銷售助理,有些學生會成為客戶。當付錢的時候,學生要深入了解貨幣,學會簡單的計算與轉化,增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激情與動力。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教師還應該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在提問和輔導中運用學生喜歡或熟悉的問題,幫助學生綜合基礎知識,鍛煉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思考問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3.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行思維培養

要善于引入現代教育手段,推動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創造優質的數學課堂。首先,多媒體教學能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活躍課堂氣氛,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知道分數》這一內容時,教師先給學生看許多有關分數的知識材料,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感受分數的概念。課時,教師向學生們展示分割蛋糕的圖片,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思考將蛋糕分成相同大小的兩部分。然后,用動畫技術向學生們展示蛋糕切成相同大小的狀態。這樣,學生就能了解分數概念,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為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的無限魅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3]。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實施新的教案教改,數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時刻適應時代,不斷總結教育方法與經驗,強調和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各種教育活動中為學生帶來優質的教育,并最終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推動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龍龍.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質疑能力[J].科技資訊,2020,18(13):173-174.

[2]張艷.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9(01):61.

[3]白振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14):58-59.

猜你喜歡
問題策略小學數學
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的策略研究
高三數學“先考后教”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