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的困境與策略研究

2022-06-23 04:55張武科
民族文匯 2022年33期
關鍵詞:傳播策略

張武科

摘 要:隨著我國不斷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程,民族聲樂藝術作為我國藝術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下受重視程度也在不斷上升,其可集中反映我國在聲樂藝術上的民族特征,對于探尋我國聲樂藝術發展史也可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的傳播方式以及傳播范圍在當下也有了較大程度上的拓展,這也使得西方文化不斷傳入我國,對于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傳播也造成了較大的沖擊。需結合當下在傳播中出現的困境,不斷提出優化策略,實現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新時期內的更好傳承與弘揚。本文分析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播中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傳播策略,以期為今后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播困境;傳播策略

引言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程度上的提高,這也使得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相較從前來說也有了較大程度上的提升,為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但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播中也遇到較大困境,在群眾基礎上較為匱乏,在年輕群體中受眾較少,也對其廣泛傳播造成極大的影響。

一、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播中遇到的困境

(一)審美性與娛樂性

民族聲樂藝術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為久遠,其藝術性較強,在演唱技巧上也較高。并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類型上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發展,除民歌之外,說唱以及戲曲等內容也屬于民族聲樂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使得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性質上具有時代性、民族性以及藝術性。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增加,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這也使得人們已經沒有時間來進行民族聲樂藝術的欣賞,僅對一些娛樂性較強的藝術形式較為推崇,這也使得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播的過程中受眾基礎較為薄弱。部分民族聲樂工作者為拓寬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渠道,開始在民族聲樂的演繹方向上朝向娛樂化的方向進行,盡管這種改變對于迎合受眾審美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從整體上來看,這種方式使得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承上開始缺失審美性,娛樂性的占比不斷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族聲樂藝術的民族性以及藝術性。而在今后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中,需平衡其審美性與娛樂性之間的關系,在彰顯自身個性的同時,在演繹方式以及內容上合理進行創新,迎合大眾審美,使得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承中更好的符合時代精神[1]。

(二)教育性與民族性

在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外來音樂文化對于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從唱法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在上個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在與外國的交流上頻次也有了較大程度上的提升,這也使得民族聲樂在唱法上也開始應用多種方式進行。在多種唱法之中,美聲唱法由于在情感表達上更為豐富,演繹效果更好,因此在各類民族聲樂的演唱大賽或者在日常民族聲樂的演繹中,美聲唱法運用人數不斷增加,這也使得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在發展中民族性逐漸開始降低,導致教育性與民族性之間出現較大的失衡。而在民族聲樂藝術專業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為降低學習難度,解決在聲音訓練中 出現的各類問題,沒有針對不同的唱法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并且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不注重彰顯民族性,使得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播中逐漸喪失了民族性[2]。

(三)大眾性與專業性

在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發展的帶動下,人們的審美水平以及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對于藝術形式的追求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于民族聲樂藝術來說,其在發展的過程中需不斷滿足人們的審美變化,并貼近人們的現實生活,才能更好的實現傳承與發展。與此同時,由于民族聲樂藝術的專業性較強,對于人們來說,也需不斷提升自身在民族聲樂藝術專業知識上的掌握程度,才能更好的理解民族聲樂藝術中所具有的深刻內涵,實現自身審美水平以及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但從當下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現狀來看,大多數人們在民族聲樂藝術的專業水平上存在極大的欠缺之處,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民族聲樂的機會較少,在民族聲樂藝術表演上參與度也較低,也導致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播上存在較大問題[3]。

從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播中出現大眾性與專業性失衡的原因來進行分析,由于當下對于民族聲樂的相關宣傳較少,再加上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大,人們已經沒有時間來學習有關于民族聲樂的專業知識,并且民族聲樂在理解上對于大眾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這也使得其在傳播中受到較大程度上的阻礙[4]。

二、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策略分析

(一)創新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風格

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屬于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其與外來文化以及我國的本土文化實現了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多元化的民族聲樂藝術體系。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播的過程中,也需不斷創新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風格。盡管民族聲樂在演唱形式上較為多元化,但從當下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現狀來看,民族唱法以及美聲唱法依舊占據主導地位。盡管美聲唱法來源于西方國家,但其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方式中占據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民族唱法是我國聲樂藝術家在借鑒美聲唱法的優勢之后,結合我國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民族的音樂形式,形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的本民族特色的演唱形式。而在民族聲樂藝術今后的發展方向上,除需不斷完善美聲唱法以及民族唱法,熟練掌握發聲技巧之外,還需不斷創新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風格,給受眾不同的欣賞感受??蓪蚯鷥热菀约巴ㄋ壮ǖ葍热菥谌氲矫褡迓晿返难莩?,創新演唱風格,給予觀眾新鮮感受,激發其欣賞積極性,實現民族聲樂藝術的更好傳播[5]。

(二)完善民族聲樂藝術教學體系

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過程中,由于其專業性較強,在演唱上需具備較強的專業技巧才能有效提升演唱效果,實現其更好傳播。針對于此,還需在中國民族聲樂的傳播過程中,正確處理專業性與大眾性之間的關系,完善民族聲樂藝術的教學體系,有針對性的吸收并借鑒外來文化的優勢之處,例如西方唱法可對演唱者嗓音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在發聲技巧上更為科學,可利用西洋唱法中的發聲技巧來實現對于演唱者聲音的更好訓練,提升其在演唱過程中的科學性[6]。

從另一角度來看,對于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者來說,除需強化自身發聲上的技巧,還需重視自身演唱技巧的全面提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對民族聲樂在我國發展史進行全面的研究與分析,對于民族聲樂中一些代表性較強的類型進行全面的研究,如戲曲以及民歌等,轉變傳統發展中僅以學習西方唱法為主的局限性,對于不同的演唱形式以及演唱技巧進行互相借鑒與學習,在保有民族性的基礎之上更具有創新性,實現我國民族聲樂藝術長遠發展[7]。

(三)創新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方式

在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過程中,由于當下對其宣傳程度較低,宣傳力度不足,也導致公眾對其認知程度較低,重視程度不足,降低了其傳播效果。并且在傳播方式上也僅以知名的演唱者舉辦演唱會為主,傳播形式較為單一,也使得民族聲樂成為小眾音樂,不利于其更好的傳播。針對于此,需加大對于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力度,引入多元化的傳播方式,提升傳播效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利用新媒體的方式來進行宣傳,例如拍攝有關于民族聲樂藝術的紀錄片等,并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借助大眾傳媒的優勢,來深度激發公眾對于民族聲樂藝術的認知程度以及了解積極性,提升其傳播效率以及傳播范圍[8]。

與此同時,在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上,也可利用當下較為流行的選秀模式進行傳播。在《中國好聲音》節目推出之后,流行音樂在當下的受眾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民族聲樂的傳播上,也可借鑒這種比賽的方式進行傳播。當下,我國在民族聲樂比賽上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嘗試,但從嘗試效果來看,由于民族聲樂的受眾范圍較為狹窄,導致在競賽的參與人數以及社會輿論上反響較為平淡,沒有真正起到民族聲樂在新時期內的更好傳播。針對于此,需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節目質量,嚴格篩選節目內容,鼓勵各個電視臺加入到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中,并不斷對現有的節目進行推陳出新,提升節目制作質量,使得更多優秀的民族聲樂藝術作品被觀眾所認知,實現民族聲樂藝術傳播有效性的提升。

結語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凝聚著我國勞動人民在藝術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并表達了我國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由于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時間較早,在長期的發展中吸收并借鑒了較多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內容,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聲樂藝術體系。而在傳承與弘揚的過程中,也需正確處理民族聲樂藝術在娛樂性與審美性、民族性與教育性以及專業性與大眾性之間的關系,不斷創新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方式,完善民族聲樂藝術的教學體系,并創新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形式,提升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翁鶴. 新媒體技術在中國民族聲樂傳播及教育中的應用 ——評《新媒體音樂傳播:理論與實踐》[J]. 中國科技論文,2021,16(10):后插19.

[2]牛亞莉. 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傳播策略[J].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8):162-163,168.

[3]董雷. 彰顯聲樂藝術特色助力民族文化”走出去” ——評《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與傳播》[J]. 傳媒,2021(14):后插4.

[4]陳豐. 新媒體背景下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評《藝術的傳播:聲樂教學藝術發展研究》[J]. 新聞愛好者,2021(7):后插15-后插16.

[5]李云,曹金. 堅持民族特色擴展國際視野 ——評《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與傳播》[J]. 傳媒,2021(11):后插4.

[6]楊艷.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的困境與策略研究——評《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與傳播》[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后插18.

[7]王佳穎. 聲樂藝術的教育傳承與傳播研究 ——評《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與傳播》[J]. 新聞愛好者,2021(5):后插11-后插12.

[8]袁宇平. 對中國聲樂藝術傳播的探索 ——由《聲入人心》節目引發的思考[J]. 人文之友,2019(22):22.

猜你喜歡
傳播策略
從讀者發展角度分析閱讀傳播策略
陜西老字號文化的對外傳播策略
試論中國主流媒體重大事件報道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
電視新聞節目借力微信平臺的傳播策略研究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的品牌傳播
探析公益節目《等著我》的傳播策略
地方歷史文化開發的媒介策略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大數據時代精準廣告的傳播策略及產業重構效應研究
中醫藥在南非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