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州區農村居民點空間布局特征研究

2022-06-23 17:40張蕊朱俊
中國房地產業·上旬 2022年5期
關鍵詞:空間布局

張蕊 朱俊

【摘要】農村居民點作為我國城鄉二元化的重要體現形式,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本文以宣州區為研究對象,利用Arcgis的空間分析和統計功能對區域內農村居民點空間分布現狀進行處理,結果表明:其空間分布密度地域差異性明顯,分布環境要素指向性突出且呈向良好地段集聚趨勢,空間集聚度逐步提高?;谘芯靠偨Y的空間布局特征,對宣州區農村居民點下一步的布局調整提出加強整理優化、實施針對性分類引導及完善搬遷安置政策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村居民點;空間布局;布局優化;宣州區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13.049

引言:

農村居民點作為農村人地關系的核心表現,是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載體,也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組成類型[1]。農村居民點的形態、規模以及分布反映了農村居民點與自然環境、周圍社會經濟以及人地相互作用的結果[2]。作為當前國土空間資源利用優化配置的核心組成部分,農村居民點的空間布局研究是農村土地集約利用、布局優化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1、研究區域概況及研究思路

1.1研究區域概況

宣州區為宣城市唯一下轄區,包括9個街道辦事處和17個鄉鎮,含163個行政村和56個社區。區域內地貌類型比較復雜,按類型分,有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圩區、湖泊、河流等六種??傮w特征是:南部峰嶺起伏、聯岫回溪;中部丘陵橫亙、崗沖錯列;北部河網交織、田園平整。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宣州區常住人口為774332人,其中,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31491人,占比為42.81%。

1.2數據來源與研究思路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主要包括宣州區行政區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2015-2020年宣州區農村居民點空間分布矢量圖、宣城市統計年鑒以及實地調查數據等。通過利用Arcgis10.2中疊加、緩沖區分析等空間分析功能,對宣州區農村居民點空間規模與分布進行研究,探討農村居民點空間分布同區域道路布局、地災易發度、城鎮位置等要素等的關聯性。

2、宣州區農村居民點總體布局特征

農村居民點用地布局及空間結構反映了人類經濟活動在一定地域上的空間組織形式和相互關系,影響著區域經濟發展規模、方向以及發展的可能性[3]。

2.1農村居民點規??偭烤徦倏s減,空間結構相對穩定

近五年,宣州區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平均減速為0.38%,遠低于宣州區城鎮建設用地3.17%的平均增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橫向對比各鄉鎮后發現:在用地規??偭可?,除養賢鄉和朱橋鄉有所增加,其余鄉鎮規模均為縮減,其中,洪林鎮平均減速為1.29%,用地縮減最快;沈村鎮和溪口鎮縮減速度較慢,平均速度不足0.1%。

各鄉鎮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占總量比重變化較小,整體可分為三個層級,數量呈錐形分布特征,結構穩定:一級(規模占比>10%):貍橋鎮、水陽鎮;二級(3%<規模占比≤10%):孫埠鎮、黃渡鄉、洪林鎮、養賢鄉、楊柳鎮、溪口鎮、五星鄉、水東鎮、沈村鎮、寒亭鎮、古泉鎮;三級(規模占比≤3%):朱橋鄉、新田鎮、文昌鎮、周王鎮。

2.2農村居民點空間分布呈數量多、規模小、集聚度較低特征

宣州區17個鄉鎮內農村居民點圖斑數量共計23789個,分布總體呈現北多南少的空間格局。平均圖斑面積為0.36公頃,僅有7個鄉鎮的農村居民點平均圖斑面積高于平均水平,占全區鄉鎮的41.2%,區域居民點的集聚度整體偏低。

其中:孫埠鎮、楊柳鎮、養賢鄉等11個鄉鎮的圖斑數量在1000以上,占全區圖斑總數的78.6%,基本集中在宣州區的中部和北部;文昌鎮圖斑數量最少,僅有523個。(表1)

2.3農村居民點空間形態以散點式、帶狀式、塊狀式為主

農村居民點受其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歷史人文、社會經濟、民俗文化等因素的影響,會呈現不同的空間分布形態。宣州區農村居民點所呈現的空間形態大體可以分為散點式、帶狀式、塊狀式三種類型。

散點式農村居民點多集中在區域內丘陵地區,以及因水陽江等河流水系而網狀分割的平原地區,如水陽鎮雙盈村;帶狀式農村居民點多沿水陽江、青弋江等河岸布列,沿著軸線雙側或單側排列,如溪口鎮金龍村;塊狀式農村居民點多集中于地勢平坦區域,如文昌鎮和洲村。

3、農村居民點空間分布特征

農村居民點是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的聚居場所,其空間分布和演變是農村居民與周圍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相互作用的現象與過程和結果,也是農村人地關系的核心表現[4]。

3.1分布密度地域差異明顯:中北部集中,南部分散

宣州區農村居民點密集區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區域,位于青弋江和南漪湖等水系流域;由于地理環境影響,位于南部山區的鄉鎮農村居民點分布密度則普遍較低。17個鄉鎮農村居民點圖斑平均分布密度為11.4個/平方公里,各鄉鎮分布密度差異較大。其中,分布密度最大的是水陽鎮,為21.5個/平方公里,最小的是溪口鎮,為5.1個/平方公里(表2)。

3.2農村居民點空間布局線性特征顯著,環境要素指向性突出

(1)與其距主要交通線的距離呈負相關,道路指向性明顯

宣州區國省干道覆蓋率較高,已形成互聯互通的高等級道路網絡,公路網空間分布特征為中部較密、南北較稀,對其境內農村居民點布局影響較大。利用arcgis對宣州區內G318、S322等主要道路(公路用地)進行緩沖區分析,將緩沖區分為1km以內、1-2km、2-5km、5km以上共4個等級,將生成的分析圖與宣州區農村居民點分布圖進行疊加處理,統計不同道路緩沖區內現狀農村居民點的分布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宣州區84.61%的居民點選址于距主要道路2km以內地區。其中,交通緩沖區1km區域內的農村居民點面積占比最高,為全區農村居民點總面積的61.64%,交通緩沖5km以上區域內的農村居民點面積占比最小,僅為全區農村居民點總面積的1.18%。C7196F70-3838-455C-8959-78508FBD5B0B

(2)與其距主要河流的距離呈負相關,河流指向性明顯

宣州區水資源豐富,主要水系為水陽江水系和青弋江水系,河流水系對其境內農村居民點布局影響較大。利用arcgis對宣州區內河流水系(湖泊、河流、水庫)進行緩沖區分析,將緩沖區分為1km以內、1-2km、2-5km、5km以上共4個等級,生成的分析圖與宣州區農村居民點分布圖進行疊加處理,統計不同緩沖區內現狀農村居民點的分布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宣州區83.53%的居民點選址于距河流水系2km以內地區。其中,河流水系緩沖區 1km區域內的農村居民點面積占比最高,為全區農村居民點總面積的54.56%;河流水系緩沖區5km以上區域內的農村居民點面積占比最小,僅為全區農村居民點總面積的0.15%。

(3)隨著坡度的增加,農村居民點分布數量遞減,坡度指向性明顯

宣州區地處皖南山地丘陵與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交接地帶,境內地貌類型多樣,整體呈南高北低,坡度對其境內農村居民點布局影響較大。利用arc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將宣州區DEM生成坡度法圖,參考《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通則》將坡度劃分為5個等級,再將分級后的坡度與農村居民點分布圖進行疊加處理,統計不同坡度分級內現狀農村居民點的分布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宣州區僅有1.03%的居民點地處不宜居住的4-5級坡度區域,98.97%的居民點均選址于地勢平緩地區。其中,1級坡度區域內的農村居民點面積占比最高,為全區農村居民點總面積的58.86%。

3.3農村居民點呈向良好地段集聚趨勢,空間集聚度逐步提高

(1)農村居民點由地質災害中、高易發區向不易發區和低易發區集聚

宣州區區域地質構造較復雜,地質災害中、高易發區主要集中于區域東南部,區域地質災害易發程度是影響其農村居民點布局的重要因素。利用arc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將地址災害分級圖與農村居民點分布圖進行疊加處理,統計不同地質災害分級內現狀農村居民點的分布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居民自發性搬遷和政策性搬遷的同步推進,目前宣州區83.12%的居民點已集中于不易發區和低易發區,但仍有8.94%的居民點地處地質災害高易發區,未來應考慮搬遷安置問題。

(2)農村居民點由洪水淹沒區向非淹沒區集聚

宣州區境內水系眾多,水陽江、青弋江、新安江穿境而過,其部分沿線河道淤積嚴重,阻水障礙物多,給防洪帶來很大困難。宣州區洪水淹沒區主要集中于區域中部及西北部,是否處于洪水淹沒區是影響其境內農村居民點布局的重要因素。利用arc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將洪澇易發分級圖與農村居民點分布圖進行疊加處理,統計不同洪澇易發分級內現狀農村居民點的分布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居民自發性搬遷和政策性搬遷的同步推進,目前宣州區已有69.66%的居民點已集中于洪澇不易發區,但仍有30.34%的居民點地處洪澇易發區,未來應考慮搬遷安置問題。

(3)農村居民點由距城鎮較遠區向靠近城鎮區集聚

宣城區含17個鄉、鎮,全區城鎮建設用地主要呈塊狀分布,建制鎮間用地分布不均。利用arcgis對宣州區的現狀城鎮建設用地進行緩沖區分析,根據城鎮建設用地分布將緩沖區分為0.5km以內、0.5-1km、1-2km、2-5km和5km以上共5個等級,生成的分析圖與宣州區農村居民點分布圖進行疊加處理,統計不同緩沖區內現狀農村居民點的分布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宣州區農村居民點空間分布變化與城鎮空間距離呈非線性相關,斑塊數量和用地面積均在在2-5km處達到最大值,居民點用地斑塊平均面積隨距離的增加基本呈線性遞減的趨勢。

(4)農村居民點由不適宜建設區向適宜建設區集聚

宣城市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中,在生態保護極重要區以外的區域,將水資源短缺、地形坡度大于25°、海拔過高、地質災害嚴重等城鎮建設限制性因素多的區域劃定為城鎮建設不適宜區。利用arcgis的空間分析功能,以宣城市域雙評價成果為分析底數,將城鎮建設適宜性評價圖與農村居民點分布圖進行疊加處理,統計不同城鎮建設適宜性評價分級內現狀農村居民點的分布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宣州區99.28%的居民點已集中于城鎮適宜建設區,僅有0.72%的居民點地處城鎮不適宜建設區,另有9.85公頃的居民點地處生態極重要區,未來應考慮搬遷安置問題。

結語:

加強農村居民點的布局優化調控和科學管理,日益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迫切任務.基于新時期城鄉融合發展導向,如何有效優化農村居民點布局,推動土地利用的集約化發展,已成為我國鄉村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現實問題[5]。

基于宣州區現狀農村居民點空間布局特征,對其未來用地的布局調整優化建議如下:

(1)村莊用地集聚程度不足,農村居民點需進一步加強整理優化

宣州區農村居民點空間分布呈數量多、規模小、集聚度整體偏低的特征,用地集約化利用程度不足。在下一步宣州區村莊居民點布局優化工作中,應加強落實區域東南地質災害易發區、區域中部、西北部洪澇災害易發區及生態極重要區內居民點的保留與搬遷安置工作;加快推進區域中北部地勢平緩、村莊密集、調整潛力較大區域內居民點的整理優化工作,進而有序引導衰落型村莊人、地、資源的有效退出,優化鄉村資源的集約配置,提升宣州區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效率。

(2)村莊發展條件差異較大,農村居民點需針對性實施分類引導

宣州區鄉村地區部分地段城鄉交織緊密,鄉村數量多、分布廣、規模大,受城市影響程度不同,各個村莊面臨的發展機遇不同,發展條件差異性較大。在下一步宣州區村莊居民點布局優化工作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居民點應采用不同的布局路徑:對于古泉鎮其林村、五星鄉慶豐村等發展本底較差的居民點,應加快引導其空間收縮;對于水東鎮南陽村、孫埠鎮合義村等先天條件優越、現狀發展良好的居民點則應適當采取“提質增效”的措施。同時,優化居民點空間布局過程中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應將其放在全域層面進行統籌考慮,在有序整合優化居民點布局的過程中,應尊重村民意愿,提升村民的參與度。

(3)村莊用地規模減量不足,農村居民點搬遷安置政策有待完善

宣州區農村地域廣闊,村莊多且分散,管理建設難度大。近年來,隨著《宣城市宣州區村莊布點規劃》、《宣州區區域鄉村建設規劃》等規劃的建設落實,在居民自發性搬遷和政策性搬遷的同步推進下,宣州區農村居民點數量已不斷減少,用地規??偭恳猜杂锌s減,但縮減速度與其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增速仍不匹配。在下一步宣州區村莊居民點布局優化工作中,應結合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因地制宜選擇搬遷安置方式。同時,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宣傳力度、加強土地整理技術隊伍的建設、編制科學合理的指導規劃方案并完善搬遷安置相關扶持政策,從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等各個方面為農村居民點的整理優化工作高效開展打好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雪蘭,段建南,包春紅,等.基于GIS 的麻陽縣農村居民點空間布局優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6):177-180.

[2]姜廣輝,張鳳榮.北京山區農村居民點分布變化及其與環境的關系[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11):85-92.

[3]王萬茂.土地利用規劃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4]譚雪蘭,張炎思,譚潔,等.江南丘陵區農村居民點空間演變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人文地理,2016,31(1):89-93,139.

[5]楊馗,信桂新,蔣好雨,楊朝現.基于“擴展源”的丘陵山地區農村居民點布局優化[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3(9):102-114.C7196F70-3838-455C-8959-78508FBD5B0B

猜你喜歡
空間布局
淺談通信基礎設施(傳輸部分)空間布局規劃
地區弱勢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構建及路徑選擇
基于多元理念的產業園區
湖南省區域增長極布局研究
京津冀城市中心地體系結構分形研究
成都市中心城區保障性住房空間分布問題研究
基于空間布局的“網格化”配網規劃方法的應用研究
飼料加工業集聚與玉米產業帶的空間布局協調分析
沈陽故宮的營建與空間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與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