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習慣,益終生

2022-06-25 12:54張美樂
民族文匯 2022年32期
關鍵詞:學習習慣小學數學策略

張美樂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課堂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技能、提升數學素養,還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甚至可以受益終生。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借助數學課堂特有的優勢,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課堂的有效性,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習習慣;策略

引言

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想要學好數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支撐。很多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的原因,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粗心、貪玩的不良學習習慣,但為了促進學生在學習上面的發展,加強對優秀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數學學科上面有更好的發展,對于學習其他學科也是有幫助的。

一、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尤其是中低年級,教師的首要目標是要讓學生養成基本的聽課習慣,能做到認真聽講,對數學知識才有更準確地把握。小學生處在大腦極其活躍,好奇心重,跟容易分神的一個年紀,所以在聽課的時候很容易開小差。課堂上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們,及時的提醒和鼓勵,教育學生不要一心二用,上課聽課要更加積極主動。例如可以用簡潔明了的口令來對學生的習慣做要求,當需要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某個點上,可以用“一二三四 坐好姿勢”“小眼睛 看白板”;在學生當小老師環節,可以用“小老師 我能行”;在生生互動環節可以用“我發言”“我傾聽”。除了口令,教師還可以運用一些肢體語言。如當學生竊竊私語時,老師可以輕噓一聲然后用食指輕按嘴巴,示意學生安靜,如果學生正在討論,需要停止,老師可以做一個暫停手勢,直到學生能徹底安靜下來,當學生在發表見解時,那個組的學生聽得最認真,老師可以給他們豎起大拇指以示肯定與贊揚等等??傊?,老師不需要吼叫,溫和而堅定的推動學生去執行,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

二、培養善于思考的習慣

小學數學課堂強化思考的習慣十分關鍵,引導學生去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學生在整合分析知識點中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逐漸形成數學思維,所以上課時,不能僅僅以識記為要求,需要引導學生抓住課堂上的重點與難點,深刻理解解決問題的思路,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提出一些開放性的數學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拓寬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解決問題(歸一問題)》時,“3個同樣的碟子18元,8個多少元?你會列式解答嗎?你是怎樣想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可以寫文字,也可以列算式,還可以畫圖?!崩蠋熞蟠蠹矣梦淖?,算式或者畫圖來記錄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生的作品呈現出多樣化的示意圖創作,從課堂生成的“文字描述”“畫實物” “畫示意圖”三種記錄思路的方法,充分展現了學生不同的思維程度。通過實踐與對比,讓學生體會到呈現的不同的記錄方法中,畫示意圖的方法的確是最簡潔的,在對比溝通中建立了歸一問題的模型。學生通過教師一步步的引導,認真思考,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三、培養敢于提問的習慣

提問是學生實現自主探究的明顯表現形式,敢于提問的學生往往思維更加活躍,學生在提問的同時。也要集中精力傾聽其他人的回答,分析其他人的觀點與思路是否正確,是否完整,從而準備隨時進行質疑或補充,并有科學合理的依據。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習慣,增加學生提出問題的自信心,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給予熱情的鼓勵,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適時進行正面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認同感。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的環節,為學生創造提出問題的機會,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要從多角度進行思考,養成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加強生生互動,對其他同學的表現進行正確的評價,并敢于合理質疑,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解決問題(歸一問題)》,教師創設校園美食節活動情景,“從畫面中你都看到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個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從王老師購買碗中發現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澳銜惺浇獯饐??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又如在學習到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百分數(折扣)》,“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學生有兩種解決方法:160一160×90%和160×(1-90% ),學生質疑:1一90%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讓學生解疑后再利用微課結合線段圖講解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敢于質疑的良好習慣。

四、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具有檢驗學習效果、鞏固所學知識、促進拓展應用、反饋改進教學的功能,是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部分學生對于作業抱著敷衍的態度,數學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如引導學生做作業前主動復習當天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實現知識的鞏固和加深,完成作業后再做其他事情,并認真檢查,對作業中的錯誤及時糾正,睡前對當天的學習主要內容進行回憶,進一步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另外,在“雙減”背景下,作業量減少了,對作業的質量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設計的作業要具有層次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不同的作業,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基礎相對好的學生,學有余力的學生分別布置基礎類練習、應用類練習和拓展延伸類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與發展。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的背景下,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做數學”的過程是讓學生體驗數學、應用數學、進行數學反思的過程。比如學習了認識“千米”,學生知道了100米大約是多少步,布置學生和父母一起從家出發看走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更直觀地建立起1千米的空間觀念。設計趣味性的作業,會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喜歡上做作業,實現快樂地學習。比如:學完《可能性》后,可以設計猜球、猜硬幣、設計公平的游戲等趣味性作業。

結語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借助數學學科探究性強、應用性廣的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讓學生實現更高效的學習,未來在其他的學科學習中也能展現出優勢。

參考文獻

[1]王凌燕.小學數學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84-85.

[2]李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63.

猜你喜歡
學習習慣小學數學策略
論中職生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