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探究

2022-06-27 15:18吳鐘佼
學習與科普 2022年21期
關鍵詞:教學優化作業設計雙減

吳鐘佼

摘要:為提高教育質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的實施,能夠有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布置作業的環節一定要注重合理設計、優化形式,通過優化作業幫學生鞏固所學過的知識,減少機械式的練習。所以本文就從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出發,總結雙減政策下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于初中學生作業設計優化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教學優化

“雙減”政策的初衷是確保學生可以從過重的作業負擔中解放出來,有更多自主的時間去消化知識、提升技能、提高素養,由此進入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學格局。本文以初中語文作業為基本視角,首先探討“雙減”政策與初中語文作業創新的邏輯關系,繼而結合實際的初中語文作業創新案例,探討初中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的路徑,希望可以提升初中語文作業教學質量。初中語文作業屬于語文教學系統中的重要版塊,其可以成為語文知識積累、語言能力發展、核心素養鍛煉的重要平臺之一。但是在實際的語文作業實踐中,很多語文教師不是很重視語文作業的創新設計,多數情況下以題海戰術為主導,這樣不僅難以發揮作業的效用,還可能使學生的學業壓力處于比較大的狀態。尤其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更應該正確看待初中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的價值,繼而切實做好此方面的工作,引導初中語文教學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一、初中語文作業布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作業布置不夠合理

教師的作業布置不夠合理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方面是作業布置得太多。初中學生學習的科目是較多的,如果每一位老師對于學生的作業布置忽略了學生課余時間的多少,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完成自己所布置的任務以及學校所規定的任務,那么學生面對繁重的作業,要么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完成,要么就草草了事,通過網上搜題或者同學幫助的方式來完成。另一方面是作業太過于簡單、機械。還有的教師為了通過作業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給學生布置較大難度或者完全超前的作業,學生在面對這樣的作業時,由于自身能力的問題,往往會自暴自棄,不對教師所布置的作業進行認真完成。

(二)作業安排隨意

在實際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重視語文作業設計,只關注課堂教學,在進行作業安排時十分隨意。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教師的教案中大多以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以及課堂活動等設計為主,沒有涉及相關的作業設計。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并沒有提前構思,教到哪里就布置哪里的練習作業,無準備、無計劃、無設計。這種隨意性極大的作業布置無法充分發揮作業的價值,難以滿足學生的作業需求。同時,這種情況下作業內容缺乏針對性,無法得到理想的作業效果。

(三)作業價值取向單一

不同于小學階段,初中語文教學任務更重,課程安排更緊,且面臨中考的壓力,沒有良好的中考成績上不了高中。尤其在新教育政策下,學生考不上普高只能上職高。而語文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升學壓力下,初中語文作業布置中充分體現為考試服務的特征。中考題型有哪些,作業題目就有哪些,中考靠什么,作業就練什么。具體來說,當前初中語文作業布置大多為字詞積累、抄寫、閱讀文章理解、練筆寫作等,形式單一,價值取向單一,完全為中考而服務,沒有絲毫對學生創新意識、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鍛煉和培養。同時,作業成為學生提分的重要途徑,這種指向考試分數的作業設計價值取向嚴重違背新時期核心素養下語文課程教學目標,不利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四)作業創新性不夠

在初中語文作業中,形式單一,大多作業為抄寫、背誦、閱讀理解、課后練習。概括來說就是“抄一抄、背一背、寫一寫、讀一讀”。這種單一的作業形式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下降,無法提起上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教學質量不高。此外,作業答案標準化,缺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語文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時,會按照參考答案給學生打分,幫助學生掌握題目含義和解題思路。但是這種標準化的評價方式扼殺了初中生的語文想象力和思考力。語文學科本身是一門文學類學科,注重學生的文字感知力、語言表現力、文本理解力和文學鑒賞力等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標準化作業答案使每個學生的思維固化,變成只知道思考標準答案的學習機器,這嚴重阻礙了現代化語文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

二、初中語文作業設計與優化的有效策略

(一)重視學生學習期待

學生的學習期待往往表現在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習內容的閱讀欲望。也就是說教師在對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書面的形式來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呈現,說清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期待。學生的思想如果能夠在課堂上通過各種渠道得到良好體現,教師也能夠更加理解學生在學習上所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問題,而且閱讀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更易于學生接受。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對學生提出的想法進行整合,讓學生思想更加具體,條理清晰地呈現在教師的頭腦中,教師依據這些問題來進行下一課時的作業布置,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學習期待。比如在某節語文課上,教師提出下一語文課時,將會對《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寫作,不限字數,不限題材,根據文章題目寫出一篇閱讀文章并讓學生在課上進行閱讀,某位學生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描述了自己母親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對自己的付出,而教師可以依據這一點在下一堂課的教學中將《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的內容進行解讀。并且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應當強調自己上這堂課教學方式的靈感來源,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獲得滿足感從而對語文學習有更多的期待。

(二)閱讀設計,培養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閱讀在語文中占據重要地位,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和核心。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雙減政策下,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思維和閱讀習慣,為學生日后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借助有效的閱讀作業設計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詞匯,讓學生能夠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升現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增強文化素養,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觀,正確對待古今中外歷史和文化。所以,教師要做好語文教學的閱讀工作。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適當融入閱讀環節。在課堂上,創設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這樣有利于充分發揮作業的價值,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主動開展語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語文文學修養的提升。

(三)分層布置,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

由于家庭環境、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初中生的語文能力不盡相同。在雙減政策下,語文教師要全面把握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個性化作業設計和布置。通過課前調研獲知學生的語文水平,將學生劃分不同層次,布置不同的作業,開展分層作業教學。這樣可以充分滿足好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提升差學生的語文基礎,促進中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一步發展。同時,有利于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鍛煉,提升綜合學習效率。且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克服內心的自卑和抵觸心理,從而增強語文學習自信,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比如,結束《岳陽樓記》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分層設計作業內容。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作業內容設計為基本文言文字詞的記憶,全文意思理解以及對應背誦;對于語文基礎中等的學生,除了掌握基礎較差學生的要求,還要進行課文情感理解、詩人意境分析;對于語文基礎好的學生,除了掌握中等學生的要求,還要靈活掌握課文思想,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課文小故事創寫。通過分層設計作業內容,保證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

(四)趣味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時期,在雙減政策下,語文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和探索語文的奧秘,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增添作業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主動積極做作業。這樣學生從作業中感受到語文文字的精妙和獨特,語文學習興趣顯著提升,課堂參與積極性更強。既充分發揮了作業的價值,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布置趣味性作業,讓學生感受到做作業的樂趣,進而樂于思考、樂于練習、樂于探索,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情境表演融入到作業設計中,增添趣味性的同時深化學生對文章情節的理解。同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比如,《孔乙己》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再現故事情景。根據課文內容,合理設置角色,做好角色分配,讓學生在下一次課堂上進行展示。學生為了呈現良好的表演效果,自主排練、自主鉆研和摸索課文內容,分析角色的動作、神態、語言,并精心準備道具等等,這些過程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最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充分掌握了孔乙己個人形象和其代表的封建思想,從而更好的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此外,在課堂展示時,學生們的表演獲得熱烈的掌聲,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同時,觀眾從表演完整度、精確度、語言功底、課文再現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深化了觀眾的課文理解,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多樣設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單一的語文作業形式不僅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進行多樣化設計,豐富作業內容,創新作業形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生活實踐性語文作業

生活化實踐作業能夠有效拉近學生和語文的關系,增強學生的語文認同感和共鳴感。同時,從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能夠改變學生對語文的固有印象,提升學習興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習慣,設計一些貼近生活的實踐類作業。讓學生親身去調查、去實踐,學會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從而深化學生理解,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比如,《故鄉》這篇文章教學后,教師可以設計語文作業為調查自己故鄉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可以是人、物,甚至可以是精神,讓學生自主收集資料,實地走訪、調研和考察,從而深化學生的故鄉之情,提升學生的語文意識。此外,還可以帶領學生去當地文化館、博物館進行參觀,讓學生在濃郁的氛圍中感受到時代發展,社會文明進步。

2. 口語表達類語文作業

語文學科以大篇幅的文本閱讀為主,與初中生思維活躍、精力旺盛的年齡特點不相符合,進而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在雙減政策下,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改變作業設計方向,融入更多口語表達類作業。這樣不僅符合初中生的特征,而且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根據教材口語交際內容,設計趣味性十足的口語作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比如,設計作業內容為“演講比賽,班級辯論、主持人評選”等,從多層次、多維度、多方向鍛煉學生運用語文語言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進而掌握語文語言的演講技巧、辯論技巧和說話藝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需要正確看待初中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問題,樹立提質增效價值觀,切實實現作業形式、作業內容和作業機制的優化,同時,初中語文教師要提升作業設計的重視度,合理、科學的設計作業內容,創新作業形式,讓學生能夠從作業中發現語文的奧秘,感受到文字的獨特,進而提升語文學習興趣,愛上語文,主動開展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侯彩虹.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J].新課程,2020(23):1.

[2]耿會欠.初中語文教學中優化作業設計的策略分析[J].科普童話,2020(24):82

[3]馮濤. 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優化與管理分析[J]. 少年寫作, 2021(17):2.

[4]閔琴琴. “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中高學段作業設計策略初探[J]. 花溪,2021(27):1.

[5]陳濟賢. 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考試周刊,2018(100):2.

猜你喜歡
教學優化作業設計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優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電子商務與物流課程的教學優化與項目教學的實施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