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幾點做法

2022-06-30 02:29徐小英
民族文匯 2022年36期
關鍵詞:激勵性長方體教學效果

徐小英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茖W實驗也表明,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其各種感覺器官和思維就會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注意力也會高度集中,觀察細致,思維敏捷,想象豐富,記憶深刻,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試談談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用直觀性的教具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客觀事物所具有的一種好奇心態。數學教學中直觀教具的運用,可以使干巴巴的數學變活,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低年級教認“1”和“許多”時,先出示1個蘋果、一朵花、一支鉛筆,讓學生認識這些物體都是“1”,形成“1”的概念。再出示許多蘋果、許多花朵、許多支鉛筆,讓學生觀察后認識這些物體都是“許多”。通過運用直觀教具的觀察比較,學生既形象又極容易理解“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獲得了知識。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小學生“好動”特性,以教具或學具為載體引導其動腦、動口、動手,則對培養他們思維的抽象性與概括性有很大的幫助。如教學9加幾,先讓學生在“十格紙”上擺9個棋子,在外面擺2個棋子。教師引導:“怎樣擺,才能很快看出9加2得多少?”當學生移動棋子后,教師問:“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能回答:“我看到十格紙子上空著1個格,就從外面的2個中分出一個放在空格里,湊成10,再加上外面剩下的1個,很容易看出9加2得11。這種由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描述的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主獲得的。接著,讓學生分別操作9加3、9加4、9加5后,再讓學生從大量的實踐中,從直觀的觀察中概括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

二、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興趣

教學方法是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棟梁,恰當的教學方法,既可突破教學難點,也可喚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好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比如,教一年級知識“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時,可要求學生事先準備橡皮泥,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捏一捏,把橡皮泥捏成長方體,這時,每位同學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到幾分鐘,形狀不同的各種長方體竟然出現在每張課桌上,有捏成房子形狀的、有冰箱形狀的,有書本狀的、有方木狀的……再比如,在教一年級“比較10以內數”時,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5個紅色的蘋果,7根黃色的香蕉,8顆綠色的葡萄圖形混合在一起放在桌子上,然后讓學生按不同的顏色、形態進行分類,并一排排擺好,老師再用不同的形式提問:“(1)誰和誰比?(2)誰比誰多,多幾個?(3)誰比誰少,少幾個?(4)再添幾個就和誰同樣多?(5)誰拿掉幾個就和誰同樣多?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讓學生用具體圖形進行比較,從而建立“同樣多”的概念,理解“多”與“少”的意義,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激發了興趣,發展了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將一些抽象的數學內容形象化、兒歌化、游戲化,比如運用小鴨、小貓、紅花、綠樹等動植物形象去圖解應用題,解決知識難點,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根據1--10的數字特點編成兒歌,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字的記憶,將知識內容與游戲結合起來,如“找朋友”,在講授1加2等于3、2加4等于6時可讓扮“3”、“6”的學生分別找自己的朋友。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設情境,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人們的思維在解決問題時才會積極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善于創設情境,設置一些疑問懸念,以此激發學生探索積極性,把“教”的主觀愿望轉化為學生渴望“學”的內在需要。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讓幾位同學任意說出幾個多位數,老師和同學進行比賽,看誰能迅速判斷這個自然數能否被3整除。結果老師很快說出那個數能被3整除,……“這里面有什么訣竅?”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渴望找到答案,從而調動了學生探求新知、發現規律的積極性。又如,教學“圓的周長”導入新課后,教師巧設疑點,拿一根小線繩,一端系上小石塊,用手捏住另一端在空中繞圈,然后設問:“空中的 圓還能用‘繩測’、‘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嗎?這樣創設探索情境,造成懸念,啟動了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產生了欲罷不能,急于解決困惑與懸念的感覺。

四、用親切而富有激勵性的教學語言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教學語言應具有的親切性與激勵性。小學生的模仿性極強,而且教師在他們心目中也具有很高的位置,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學生聽課的情緒也會受到教師情緒的感染。教師豐富的表情與善于變化的語調都將會把學生緊緊的吸引到課堂上來,如果教師板著面孔,語言缺乏激情與感染力,那么,課堂就會是另一番景象,教學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了。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運用激勵性和啟發性的語言十分必要。如“你準行”、“再好好想一想”、“你一定能做出來”、“真能干”、“真聰明”等等語言,以激勵學生探求知識的勇氣和決心,也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愉快的學習情趣。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看作是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激勵性長方體教學效果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德育教學效果——立足曾國藩修身齊家思想的教學實踐探索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拆拼長方體
探究組合長方體的最小表面積
建立和實施企業激勵性年金制度探討
化學課堂教學中激勵性評價的運用與思考
淺談激勵性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軍人激勵性薪酬體系優化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