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2022-07-01 01:49谷娟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2期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滲透策略傳統文化

谷娟

摘要:從現有教學情況而言,中職語文教學在加強傳統文化教學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文化滲透效果不理想。要想改善現有的教學問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加強文化育人工作的開展,通過傳統文化的應用可以豐富教材內容,又能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教學的歡樂性、趣味性,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也會有所增加?;诖?,本文詳細分析了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職語文教學;滲透策略

引言

經典詩文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也是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寶貴資源與精神財富?,F代化教學設備和教學方式為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改變,其意義非常深遠。中職語文是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職業素養等的重點學科。傳統文化的加入,能夠為培養學生更好的綜合素質提供更加優質的素材和資源。因此,需要中職學校、語文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促進傳統文化的優良內容得到傳承與發揚。

1.課前引入文化故事

中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中,學校應該結合學生大多來源于“分流生”的這一特點,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同時還有一些學生是因為初中畢業成績不理想,所以進入到了中職院校學習,學習基礎能力比較差,缺乏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和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按照學生對中華文明傳統美德、優秀文化傳統知識了解不足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傳統文化滲透工作。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中職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的這一特點,加強課前教學設計,并在上課之前留出一點時間用來講解傳統文化故事,吸引學生學習。在第一次上課時,可以由教師向學生示范傳統文化故事的講解方式,而在以后的每節課學習中都需要由學生自己完成傳統文化故事的演講任務。優秀文化傳統故事在講解過程中也能增加學生的記憶效果,幫助學生提高文化學習質量[1]。

2.誦讀經典,激蕩情感賦能文化傳承

誦讀經典詩文是中職生獲得審美與情感體驗的有效途徑。單純依靠教師講解,容易忽視學生內心感悟與體驗訴求,難以使學生對經典詩文及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除此之外,經典詩文作為我國傳統文學體裁,其閱讀本質是一種主觀色彩濃厚的、無功利的審美活動。如果將學生思想、精神囿于狹窄空間內,引導其按照詩文解讀“標準答案”體會其內涵,那么學生體悟詩文時便會依靠外部動因。為此,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當將經典詩文誦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長自主整合經典詩文資源,教師則以經典詩文的“原生態”閱讀為核心,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比賽等課外實踐活動,或組建經典詩文興趣小組,指導各小組自選主題、自選內容、自選方式與經典詩文進行深度且持續性的對話,將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與文化認同根植于學生頭腦之中,使其在經典詩文的浸潤下不斷錘煉文化品格、塑造正確觀念、產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動因[2]。

3.借助實踐活動,弘揚傳統文化

語文實踐教學活動是全新的教學形態,以開放性、多元化的特征轉變了傳統語文課程的指導模式,將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為文化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者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還要挖掘實踐教學活動的素材,讓文化教育內容得到有效應用,突出語文實踐課程的育人特色,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比如,基于對課內教學內容的補充,教師要組織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我,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信心,比如詩歌朗誦比賽、名著觀點辯論會、書法競賽等,依托這些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把握機會去學習文化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傳統文化精神內涵。這些比賽不僅具有滲透傳統文化的功能,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良性競爭意識等。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登高》一詩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節日文化,重陽是指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根據儒家陰陽觀“六陰九陽”之說,故又稱“重陽”?!熬啪拧敝C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敬老和祭祖是重陽節的重要節日活動,為表達對高齡老者的尊敬和愛戴,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老人節”。本詩描寫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登高望遠的習俗,此外,“佩茱萸、驅蟲辟邪,吃重陽糕、步步登高,飲菊花酒、祛災祈?!钡榷际侵匾墓澣樟曀缀臀幕??;谡n上學習古詩的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組合作,以借閱圖書、網絡檢索等方式了解我國其他的傳統節日,如元宵、寒食、端午、七夕、中元、中秋等,可以制作專題PPT,在課上集中展示各組學習成果,并借助小組競賽機制評選出最佳學習小組。這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主體,學生在合作中了解和領悟傳統節日文化,使得傳統文化教育和中職學生的生活相接軌,并扎根于學生的實踐生活中,也可以增強文化育人環節的互動性[3]。

4.對話詩人,循詩拓源

經典詩文是詩人的情感寄托、意志體現。如蘇軾晚年所作詩歌,帶有“也無風雨也無晴”之豁達樂觀;李白所作詩文,有著“疑似銀河落九天”的瑰麗想象。學生在研讀經典詩文時,仿佛跟隨詩人腳步重走其人生道路,對詩人境遇感同身受,在體悟詩人思想情感之時便更加真實深入。為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整合同一詩人相同風格的詩文或著作,組建“詩群”,使學生在閱讀中拓寬知識面與文化視野,與詩人對話,感受詩文靈感的源頭和詩文情感的真實寄托。以曹植《白馬篇》為例,大部分中職生對曹植的印象還停留在《七步詩》上,初步認識到曹植的才情。而在《白馬篇》之中,曹植借塑造“游俠兒”形象抒發內心豪情壯志與畢生追求。為轉變學生對曹植的固有印象,教師可引入《與楊德祖書》的“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求自試表》的“混同宇內,以致太和”,《薤露篇》的“愿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與教材詩文組成詩群,教師適當解釋,學生誦讀并感悟,體會曹植前期的政治雄心,這既可以幫助學生領會《白馬篇》內涵,感受曹植忠貞愛國、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又可以使學生感受我國經典詩文的豐富多彩。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與傳統文化打交道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就是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也是民族文化精神傳承的有效路徑。教師應該結合課程內容,加強文化滲透,在每個學生心中形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觀念,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曉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初探[J].現代職業教育,2019(35):64-65.

[2]劉春雷.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J].唐山文學,2019(08):82.

[3]黃遠賓.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外語文,2018(21):181+183.

猜你喜歡
中職語文教學滲透策略傳統文化
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探析
淺論中職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融合
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打造中職高效的語文課堂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