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探尋

2022-07-02 14:54文建榮
民族文匯 2022年38期
關鍵詞:學法指導小學數學

文建榮

摘 要:在六年的小學階段,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獲得了大量的數學知識、扎實的數學技巧、領悟了大量的數學思維和豐富的數學活動體驗。但是,在海量的數學知識面前,需要對每個學科進行仔細的整理、分類和重組,使教學內容層次清晰,重點和難點凸顯,查找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數學素養?;诖?,本文僅以部分小學數學知識概要為例,深入分析小學數學學法有效指導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知識概要;學法指導

1 圖形的運動

1.1知識要點

(1)平移。物體或圖案都是沿著一個平面做一條直線,沒有尺寸、輪廓和方位的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平移。

(2)旋轉。物體繞某點或軸作圓周運動時,其自身在大小,形狀等方面并無變化,這類現象即為旋轉[1]。

(3)縮小或放大。通過將圖片的各側面按照一定的比率進行縮放或縮放,從而使圖片變大或變小。和原來的照片相比,是一樣的,但是尺寸是不一樣的。這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的解答??s放的步驟:按比例,計算出放大和縮小圖像的長度,并根據圖像的大小,畫出相應的圖像。

(5)對稱。在一個平面上,如果把一個圖按一條線折疊起來,那么這個曲線兩側的兩個部位就可以很好地重合,這樣的曲線叫做軸對稱圖;這條線條叫做對稱軸線,用點劃線來代表。如果兩個鄰近的點與之平行或正交,則稱為“平行四角形”。如果所有的線條都指向相同的豎直平面,它們就是相同的對稱軸線。同時,我們也指出了這個圖對于這條線是對稱的。

1.2方法與技能

從圖形的移動中體會到變化的特征,親自繪制,思考,增強對圖像轉換的認識。從動態的角度,欣賞圖案,設計圖案,用數學的視野去看世界;要明白圖形和立體幾何的關系,要意識到圖形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要明白圖形所代表的物體的空間方位和內部規則。在我們欣賞和設計一種模式時,我們會使用自己的文字去表現它們之間的運動,使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圖形的運動對設計和審美的作用[2]。

2 統計與概率

2.1知識要點

(1)可能性。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件事情是否會發生,就是必然發生,不會發生,有三種情況。

(2) 公平性。根據競賽(或競賽)有關的規定,當出現的概率相同時,此規定為公正。

(3)可能性的大小。通過實驗來觀測隨機事故發生的幾率,是一種常用的方法。然而,在進行隨機取樣時,常常需要依據取樣數據的分布情況,選取適當的取樣能力,從而得到準確的結果。一般來說,在一個實驗中, A的出現頻率愈高, A的出現頻率愈低;那么,發生事件A的幾率就會降低。

2.2方法與技能

2.2.1注重對概率相關的統計學知識的內在含義的理解,讓同學們從實際操作中了解到統計學的知識和方法,從而構建起一個知識網

(1)加強實際教學,加強對新知識的認識,重視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老師應重視讓同學們多做習題集,并能將所學內容進行及時的整合。在回顧和整理過程中,我們不能簡單地將一些統計知識看成是記憶概念的一個手段,也不要將其看成是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而是要讓他們自己去實踐。

(2)強調在實踐中進行整理,形成知識網絡。根據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適當的統計圖表,進行獨立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認識各種統計圖的特征。通過各種渠道的搜集、整理,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大量的統計資料,使之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提高他們對統計問題的應用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資料分析的積極探索。由于這些數據都是由學生自行獲取,因此學生在進行分析時會更有親近感,對統計學的運用也會有更深的體會。

2.2.2培養學生對資料的理解,建立對事實的敬畏,用資料來表達的思維,建立起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

(1)體會統計學的重要性,并養成一種客觀的心態。能夠從統計角度考慮相關的問題。能夠從數據中歸納并闡述自己的看法。運用數學理論,運用數學方法,進行實際問題的求解。學習使用數據可以使學生的思想更加理智,避免情緒的波動。

(2)應該辯證地了解統計和概率關系的功能。統計是人類認知的一種行為,它是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并為人類做出決策的一種過程。統計發展的進程就是不斷地對客體進行調查。統計側重于分析資料,而機率是一種被資料的觀念所覆蓋的特殊事件的隨機性。

3 小學數學教學學法指導的有效途徑

3.1 實踐操作時與學法指導相結合

3.1.1教師的示范要與學生的實踐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基本思維、歸納和推理能力。課堂展示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智力的發展,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所以,老師們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展示上。示范具有“引導“,“導航”等功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的理想環境,實現引導學法與學法的最佳結合;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時,學生常常會有一些猜想,教師要引導他們去觀察和親身操作,讓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發展了自己的能力。

3.1.2 在進行操作時,要注意觀察,比較,并進行思考

數學研究的目標是要表現出數理、抽象性、空間形態等,這是數理科學的根本。所以,數學的活動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相互聯系的活動。這樣的認識促使了對操作的關注。因而,在教學中,應重視課堂教學,以增強課堂的視覺效應;而且要讓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進行觀察和比較,然后將其提煉出來,讓他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3.1.3 強調實踐和理論的有機統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

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孩子們運用實際的實踐、觀察、實驗等方法,使他們認識到各種關系的變化和變化,進而提升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問題的處理。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操作,不僅可以訓練他們使用數字的語言來表現和顯示操作的過程,還可以增強他們在操作中所產生的現象的理解和邏輯思考[3]。

3.2加強基礎知識,發掘學生的數學天賦

根基不穩,數學知識不牢固,想要出人頭地,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加強對小學數學教育的研究,就必須加強對基本的知識和技巧的訓練,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把所學的東西進行提煉、總結以及歸納,建立一套完整的學習架構便于教學。在此基礎上,學生要有足夠的空間去探索、創新,容許不同的觀點,甚至是不正確的觀點,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4 總結

總而言之,在數學課堂上,應該將課本和學生的自我認知系統相統一,重視引導他們的學習,使他們從“學會“變成轉“會學”,從而全面達到“教”與“學”的高度統一,使他們能夠在獲得新的知識的同時發展自己的思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建生、徐芳、徐友新.小學數學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6,(011):123-134.

[2]《小學數學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編寫組.小學數學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9,(16):265-270.

[3]劉愛東,梁雪濤,楊志宇.小學數學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8,(21):56.

猜你喜歡
學法指導小學數學
精巧務實的駕馭教與學,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探討初中數學學法指導策略
探索初中數學學法指導
讓英語后進生也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加強學法指導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