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探究

2022-07-02 15:48汪凡鈺
民族文匯 2022年38期
關鍵詞:貝多芬音樂課道德教育

汪凡鈺

摘 要:初中音樂教育可以滲透許多道德教育,音樂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的審美,進而對學生的道德產生很大的影響,在音樂課堂中滲透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潛移默化的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在初中階段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在音樂課中放入德育內容可以更好的豐富完善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利于培養家國情懷以及遠大理想,用使學生舒適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健康發展,同時教師也應該注意教學方式,結合學生實際,合理的進行教學滲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關鍵字:初中音樂教育;德育滲透;策略與方法

音樂教育作為綜合素質課程中的重要環節,其作用不只是教授學生樂理以及書面知識,也是對于情感的熏陶與感染,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同于語文數學英文科目對學生知識上的傳授,音樂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情感的升華,此時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知識會讓學生無形之中感受到德育知識。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情感的變化極容易受到不正確行為的誘導,老師需要做到的是讓學生在音樂課中感受到德育的情感共鳴,把學生培養成有道德的人,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1.舉辦多種形式實踐活動

在音樂課開展時,老師不僅只是在課堂當中講授音樂知識,而要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感受音樂帶給學生的精神力量,舉辦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可以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融入進音樂課堂之中,展現活力與熱情,同時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接受道德教育的也是最直接最明顯的。老師可以在音樂活動中加入競賽,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使得道德教育以不同形式進行滲透。例如在初中音樂課中,當學到《我的中國心》,老師可以就愛國為主題組織歌唱比賽,在比賽的前期籌劃階段,邀請學生積極地組織此項活動,讓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進來,在組織的過程中學生各司其職,合作共贏,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在比賽中,表現好的學生能被大家看到,表現努力的學生老師也要給予鼓勵,讓學生都能感受到努力的成果,比賽后學生們凝聚力增強。學生個人也學會了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的品質,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本次愛國主題的音樂比賽中,感受到了更強的愛國之情,無數的愛國歌曲在比賽中匯集,無形之中感受到祖國成立以來的不易,讓學生對祖國更增加一份崇敬之心,同時在音樂教育中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適時調整學習的方向,讓德育不斷滲透進音樂教育中。

2.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教育內容

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學生的音樂教育內容,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首先重視起音樂教學,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和學生保持密切的交流,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班級氛圍低沉,這時老師將德育教育融入進音樂課堂可以起到極大的振奮作用。利用德育滲透時老師要注意實時觀察學生的狀態,結合班集體的具體教學方針,例如在初中音樂課我和我的校園,老師在課前要充分觀察學生的思想情緒,在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在輕快的旋律中動起來,隨著旋律一起擺動,學生可以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用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同時老師可以組織一個簡單的班級合唱,在合唱中學生可以感受到集體的凝聚力,減輕學習的壓力以及釋放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的壓力,初中學生正在面臨人生中比較迷茫的第一階段,多次展開音樂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也有極大的正向作用,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有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幫助學生培養起道德水平以及道德素養,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個人的品格也能得到提升,欣賞音樂的同時,學生可以感受到多種多樣的情感,或愛國,或壯志,這些情感都可以讓學生情感得到升華。同時根據校園主題,我們在課上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試著寫一寫我眼中的校園生活,老師給學生簡單的譜曲,將大家的意見匯總,凝結學生的智慧,譜出一段大家共同的校園之歌,使學生感受到音樂帶給大家的快樂,讓音樂成為學生心靈的潤滑劑,從中學生也學會積極地面對生活。

3.開展音樂主題班級建設

在班級建設中,老師可以利用不同主題的音樂,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音樂可以分成不同類型,老師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音樂主題進行主題班會的開展,用音樂的方式建設班級,這在道德建設上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主題班會的建設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道德上的升華,音樂主題能很好的烘托班級氣氛,并且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更好的感悟。例如,當我們在上到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課前自己搜索一些關于貝多芬的事例,包括其生前所經歷的事情和他的代表作,上課時學生們進行分享,提前讓學生對于貝多芬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老師帶領學生欣賞他的命運交響曲,在欣賞過程中,從激烈的音樂中,讓學生感受到貝多芬即使被命運扼住喉嚨也頑強不屈,和命運斗爭到底的精神。交響曲激昂有力,從音樂中學生能感受到在創作時貝多芬忍著劇痛,忍受失明,不斷彈奏著對于命運對于社會的反抗。在欣賞之后,老師可以請學生闡述感悟體會,吸收音樂家頑強不屈的品質,在課下,老師可以舉辦一次小型的文化建設活動,例如收集像貝多芬一樣的優秀音樂家事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最喜歡的一位音樂家的音樂,分享并且讓同學一起感受音樂的力量。學生通過這種類型的班級建設,從音樂中感受到可以借鑒的品質。也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一定的情感基礎,在遇到困難時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育滲透道德教育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老師需要多多開展實踐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用音樂教育開展班級建設,在音樂教育中老師需要充分發揮道德教育作用,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道德滲透,用形式多樣的音樂教育對學生進行具體的道德教育,無論是班級建設還是實踐活動,老師需要遵循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升個人品質的同時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形成更完整地精神世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感受到音樂之中振奮人心的道德力量,成為有利于社會建設的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梁志潔.初中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探究[J].新智慧,2020(19):51-52.

[2]孫海波.淺談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樂,2018,38(08):175.

[3]王特. 音樂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6.

猜你喜歡
貝多芬音樂課道德教育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喜歡的課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上音樂課能幫學生提高學業表現
貝多芬只有一個
德性培養: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沒良心”的貝多芬
龐學光:深化學校道德教育改革
眾生相
今天的“音樂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