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服務職工方式的創新研究

2022-07-04 06:15解加米
科學與財富 2022年6期
關鍵詞:高校工會互聯網+互聯網

解加米

摘? 要:互聯網 +”時代背景下,作為高學歷、高層次人才聚集地的高校,對互聯網服務平臺的依賴性更為強烈。[1]本文主要挖掘了“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的優勢作用,進而分析高校工會服務職工存在的問題,得出完善工會服務機制,健全工會服務體系;采用多種服務方式,提高工會工作活力;加強工會人文關懷,精準對接教師需求等三種“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服務職工的方式。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工會;服務職工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高校教師群體逐漸年輕化。高校工會服務職工的方式理應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革新。

一、“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的優勢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要下大力氣開展網上工作,亮出群團組織的旗幟?!痹凇盎ヂ摼W+”時代的影響下,高校工會服務職工呈現出較多的優勢作用。

1、與時俱進,貼近職工工作需求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頻率越來越高,部分工作的處理會采取線上的方式,讓教職工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到工會的信息,及時了解,及時處理。高校工作作為服務職工的重要職能部門,與時俱進,將適宜線上操作的部分職能搬到線上,可更方便職工參與到工會的服務中,提高教職工參與到工會工作的積極性。

2、精準施策,細化工會服務職能

由于高校職工人數較多,工會工作人員有限,以往線下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會服務職工精準性,只能從全體層面統一施策,統一進行服務。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高校工會可以利用線上的優勢,精準的對接教職工,為教職工提供服務,更好的履行工會的服務功能。

3、多種方式,全方位提高服務水平

傳統的線下工會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有較大的限制,隨著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越來越強,且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線上+線下”的結合已經成為主要的服務模式,這種多種方式并行的模式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工會的服務水平。

二、高校工會服務職工存在的問題

高校工會是在校黨委和上級工會領導下的教職工群眾組織,是學校黨政聯系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是學校黨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有著“維護、參與、建 設、教育”的四項基本職能,在教職工凝聚力建設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2]

1、服務模式單一,服務功能滯后

當前,在很多教職工的認知中,工會的主要職責是組織教職工的日?;顒?,過年過節時發放禮品等。服務模式僅是通過給大家發通知,號召教職工參加,較為單一。這樣的模式適合積極性較高的教職工,但是對于積極性較低的教職工則有一定的困難,從一定層面上限制了自身功能的發揮,使服務功能滯后。

2、缺乏溝通渠道,服務內容簡單

根據調研,工會和教職工溝通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電話溝通,調研溝通、線上微信、qq溝通等幾種方式,雖為線上+線下相結合,但是以上方式雙向功能較差。線下的調研溝通為傳統的溝通方式,但是該種方式涉及的調研面較窄,不能更好的反應問題和需求。線上的溝通方式也較為單一,微信、qq和電話等單向性較強,若想實現有效地雙向溝通有一定的難度,較多的依賴于教職工的參與積極性。

3、缺乏維權機制,教師參與感低

目前,較多的教職工忽略了工會的維權功能。一方面是教職工對工會的功能了解不全面。另一方面是工會維權功能的宣傳不到位,導致工會維權方面的存在感較低,較少教職工使用這一功能。在較多的教職工的認知中,工會的功能僅存在為舉辦文體活動,過節發放禮品等,對該方面沒有興趣的教職工則不會參與到工會的工作中,導致教職工的參與感低,進一步降低了工會的存在感。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服務職工的方式

1、完善工會服務機制,健全工會服務體系

“互聯網+”時代,工會工作要更好的履行維護、建設、參與、教育職能,必須緊抓時代特征,尋找有效且符合時代要求的方式進行服務,提高服務效率和效果。在職能方面,完善工會服務機制,更好的發揮工會的四大職能的作用,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形成完整的工會服務體系,并加強對四大職能的宣傳,提供有效反映問題的途徑,加強工會與教職工的聯系,切實發揮工會應有的作用,擴大工會的影響力,提高教職工的參與度。

2、采用多種服務方式,提高工會工作活力

在工會存在的問題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工會發揮作用的途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教職工對手機和電腦等產生的網上信息更具依賴性,工會可以據此開拓服務途徑,方便教職工反應自己的訴求,做到精準服務。比如開發工會app,將工會的四大功能進行明確分類,并定時推送有效信息,提高app的使用率,讓教職工可以提出自己的訴求或者及時得知工會的動態,可以及時的做出反應,加強工會與教職工的互動,工會履行自己的職責,教職工的參與度會隨之增加,從而更好的促進工會工作的開展,如此循環,可以提高工會的工作活力。除此之外,搭配以往的線下的服務模式,多種服務方式并存,增加了參與工會服務的范圍及人群,同時也提高了工會的工作活力。

3、加強工會人文關懷,精準對接教師需求

目前,教職工年輕化較為明顯,且高校對教職工的學術水平及成果要求較高,加之年輕教職工還要面臨購房、家庭等方面的壓力,,整個群體的壓力較大,屆時,工會對教職工的心理壓力要格外的關注,首先,在大方面,工會可以通過舉辦文體活動等幫助教職工釋放壓力,其次,應該精準對接教職工的需求,比如可以在開發的app或者小程序上上開發教職工需求一欄,讓教職工足不出戶就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工會工作人員及時了解教職工的需求,精準進行對接,加強工會的人文關懷,讓教職工在集體中得到溫暖,同時也能更好的促進工會的工作,通過了教職工的真正需求,更好的為教職工進行服務,更好的發布會工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亞皇.“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服務職工方式的創新路徑研究[J].大學,2021(14):15-17.

[2]閔莉艷,黃標,段凱路,程永清.高校工會工作促進教職工凝聚力的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S5):21-22.

猜你喜歡
高校工會互聯網+互聯網
淺談如何創新高校工會工作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