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共同體視角下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研究

2022-07-06 15:07金文玥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1期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

金文玥

摘要:學習共同體是信息時代知識創生的重要組織形式,強調人際心理的相融與溝通,并在其基礎上發揮群體的學習推動作用。本文從學習共同體角度出發,立足于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實際,提出優化教學模式、開展互動引導教學設計、充分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三個方面的建議,希望可以為相關課程的開展提供支持和借鑒。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

前言:

當前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是主觀性較強的課堂教學內容,在現有藝術理論前提之下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群體主動性至關重要,只有在學習共同體系統框架之下,營造出適宜的教學氛圍、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藝術類課堂教學的實效。

1.學習共同體的應用基礎

學習共同體是一種關于教學的態度革新,強調個體對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營造出群體合力向前的原動力。這一體系框架在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應著力于教師的引導。

當前我國藝術類院校的生源越發多樣化,學生也多以“00后”為主,學生的認知差異較大、思維也比較活躍,整體的學情與之前出現較大的變化,學生思維的解放開始產生自身對專業知識內容的認知偏好,并且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本身就是社會教育初見成效,學生素質逐漸提高的體現。在這樣的學情條件下,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首先擺正心態、放下架子,認識到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觀點的重要性,主動營造學習共同體的氛圍,并有計劃進行學習共同體的建構。這就需要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素質,這一素質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層面,還體現在自身對專業知識的認知態度以及對高校教學的態度轉變上,當前高校教師隊伍逐漸年輕化,學歷也逐漸提高,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較小,這是學習共同體這一新觀念得以在高校應用的重要基礎[1]。

2.基于學習共同體的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策略

2.1優化教學模式

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模式需要進一步細化,從“學、仿、做”三個角度進行教學難度的設置,最大限度在日常教學中將情景教學落實到實處,確保學生能夠對各類型藝術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并靈活應用于日后工作中,保證“學習共同體”計劃能夠獲取到相應的結果?!皩W、仿、做”是指學生通過學習,幫助學生實現能夠獨立完成教學項目的目標,從根源處激發學生對藝術專業知識“學的興趣”,通過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產生“教學成果”,最終完成整個教學計劃。從教師的角度進行教學模式的優化,應該重視教學情境的全面分析,借助設計思考等環節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幫助藝術類學生入門,并且能夠靈活將藝術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學生應該通過實踐進行經驗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做出自我診斷和改進,確保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能夠適用于各種場景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要注意情境要由易到難,讓學生看到結果,獲得成就感,使教學情境落地。例如,設計一個紙質條形牙膏盒,教學情境中需要引導學生了解牙膏盒是如何折成盒的、所需尺寸、采用的結構、使用的工具等,通過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思考,完成教學情境向教學成果的轉化[2]。

2.2開展互動引導教學設計

為更好開展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互動引導教學設計同樣極為關鍵,具體設計應結合“學、仿、做”互動,聚焦學生的實際體驗,以此打造學習共同體。在具體的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聚焦客觀事物進行學習類比,通過大量類比訓練,保證事物間存在的諸多聯系能夠真正由學生發現,輔以臨摹制作,加深學習對藝術類專業知識的理解。以高校設計類課程教學為例,這類課程往往涉及較為抽象的設計概念及計算機內容,教學可考慮結合學生的實體體驗和生活實際情況,通過類比法連接學生常識和新知識,教學給人的抽象感及生疏感將大幅下降,同時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屬于主體,教師則屬于教輔者,這種情況下必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輔助,同時聚焦不同學生在藝術類專業課堂遇到的不同問題,教師需要保證相關問題能夠及時發現,進而為學生提供及時且針對性較高的指導,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共同體中更好參與話題,其學習方法也能夠通過類比完善,這對于學生的知識體系豐富、內心滿足感產生均能夠帶來積極影響。為保證互動引導教學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優勢,教師需要對自身的藝術專業水平存在充足自信,同時在教學中做好對學生狀態的觀察,通過對方法與技巧的引導,更好開展藝術類專業課教學。此外,還需要關注藝術類專業課教學內容優化,將項目式教學和類比學習相結合,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和運行可由此進一步優化。

2.3充分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

為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在高校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中的價值,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充分利用同樣極為關鍵。所謂皮格馬利翁效應,屬于社會心理效應范疇,可簡單將其視作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能夠收獲戲劇般效果的現象?;谄じ耨R利翁效應,在基于學習共同體的高校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保證自身對學生“期待”的合理性,通過充分鼓勵和實踐價值回歸達成目標。為保證學生能夠真正達到教師的“預期”,必須設法激發其學習潛能,這需要得到科學完善的評學及獎勵制度支持,保證學生能夠真正熱愛自身所在的藝術類專業,在學習共同體的支持下,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與教師“期待”能夠形成良性閉環。具體實踐可考慮利用各類活動和平臺,如開展課程分享會活動、基于微信公眾號打造展示平臺等,通過對學生的優秀設計、作品進行展示和推送,學生的自信將大幅增強,富有創新精神的大學生也能夠依托學習共同體更好發揮傳幫帶作用。高校還應關注學生團隊建設,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將學生的實踐作品帶入企業和社會。只有學生的積極表現和教師正確引導,才能夠依托學習共同體形成高效運轉的藝術類專業課堂,這一過程必須貫徹學生為本原則,學生潛能將在課堂上教師角色轉變過程中逐步激發。此外,還需要關注課堂體系和教學體系完善,皮格馬利翁效應與學習共同體的深入融合也不容忽視。

結論:

綜上所述,學習共同體能夠較好用于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為更好發揮學習共同體效用,高校藝術類專業課堂教學還需要關注混合育人及線上線下課堂教學融合。

參考文獻:

[1]楊柳,徐錦芬.高校學習共同體的建構路徑——以民族院校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2(02):174-180+188.

[2]潘水凡,孫新杰.“邊界消弭”下的跨學科高校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構[J].海外英語,2021(21):164-165+184.

注明: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學科“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一般課題;

課題批準號:JG20DB047。24CD32E5-4678-42F6-A412-879CC254BE28

猜你喜歡
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學習共同體視域下高中生物課堂的“問題教學”
基于“微信群”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共同體建設
翻轉課堂中“學習共同體”構建初探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