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服務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

2022-07-06 10:26羅鴻
客聯 2022年11期
關鍵詞:法治思維社會工作

羅鴻

摘 要:社會工作服務離不開法治,社會工作者有必要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于社會工作實踐中。社會工作者不僅要訓練法治思維,了解和掌握法律,用法治思維理性地分析社會矛盾,并在服務中強化法治觀念,追求法治精神,也需要在法治思維的引導下善用法治方式,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甚至是切身力行,推動法治完善,共建法治社會。

關鍵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社會工作

一、問題的提出

社會工作者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弱勢群體,在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會接觸到紛繁復雜的社會糾紛、社會問題。有時社會工作者的法治思維淡薄,容易走錯工作方向,造成服務對象的權益受到漠視和侵害。例如,G市S社區,一服務對象深受家庭暴力的殘害,已經嚴重損傷了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構成故意傷害罪,社會工作者卻僅僅做勸解的個案服務工作。例如,一服務對象因遭受性侵遂尋求服務,社會工作者未認識到強奸已經涉嫌違法犯罪,僅僅為服務對象提供危機干預,心理疏導服務,引導兩人私了,同時服務對象對法律也知之甚少,接受了社工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嚴重損害了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更沒有達到社會工作服務的保護弱勢群體的目標。諸如此類的案例還有很多,可見,在社會工作服務中,社會工作者有必要加強法治思維的訓練,學會用法治的方式去化解社會矛盾,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二、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法治是和人治、專制相對立的。法治的基本含義之一是保護自由人權、維護公平、正義。法治是規則與程序治理的事業; 法治的核心意義是限制權力等構成法治的基本含義。法治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從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毛澤東思想的法治理論、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法治理論,到習近平法治思想,我國的法治思想理論在繼承和創新中不斷與時俱進的發展。習近平指出法治就是法律之治?!胺墒鞘裁??最形象的說法就是準繩。用法律的準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這就是法治?,F代政治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法治,就是用法律來規范各個社會主體的行為?!笨梢?,法治與社會生活實踐密切相關。

目前關于法治思維的定義,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袁曙宏認為:“所謂法治思維,在本質上區別于人治思維和權力思維,其實質是各級領導干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必須時刻牢記人民授權和職權法定,必須嚴格遵循法律規則和法律程序,必須切實保護人民和尊重保護人權,必須始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自覺接受法律的監督和承擔法律責任?!表n春暉認為“法治思維就是指人類符合法治的精神、原則、理念、邏輯和要求的思維習慣和程式。其主體是公權力享有者或行使者,其標準是實質合法性,其目的是保障人權,其過程是具體化思維?!标惤疳撎岢觥胺ㄖ嗡季S是法治原則、法律概念、法學原理、法律方法以及一些法律技術性規定等在思維中的有約束力的表現?!本唧w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包含四個方面的特征:法治思維是受規范和程序約束、指引的思維;法治思維在現階段主要是指限制、約束權力任意行使的思維;法治思維在價值追求上是一種趨于實現公平、正義,保護權利、自由的思維;法治思維是理性思維,是講究邏輯推理、修辭論辯和解釋技術的思維方式。該定義強調法治在思維中的約束力,本文采用陳金釗關于法治思維的定義。

法治思維影響和決定法治方式,法治思維是實施法治方式的思想基礎。法治思維主要是指思考的過程,而法治方式主要是以行為的方式表現法治思維的決策。法治方式其含義可以解讀為: 第一,法治方式是指根據法律處理具體問題,而不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二,法治方式具有獨立性、自主性,一般情況下,不受道德、宗教、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而依據法治方式處理問題; 第三,法治方式強調法律方法的運用,即使因為實質原因需要變通法律,也需要講究運用價值進行衡量,根據社會情勢進行權衡,并且必須進行充分的論證。學者陳林林提到應用法治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優勢:“界定術語、指明規則,通過充分且必要的法律清晰性和確定性,以使現實生活中眾多法律問題被設定為‘簡單問題并將答案化約為 ‘是與否、‘合法與非法?!笨梢?,法治方式在調適社會關系,處理社會矛盾方面的作用。

三、在社會工作服務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在實際的社會工作服務中,面對形形色色的社會糾紛,為了切實地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社會工作者有必要運用法治思維了解和分析社會矛盾情況,并且運用法治方式更加妥善的化解社會矛盾。

(一)訓練法治思維,理性分析社會矛盾

社會工作者要形成法治思維,首先要了解法,了解法治原則、法律概念、法學原理、法律方法以及一些法律技術性規定等等。法治和社會實踐息息相關,法律也是社會行為和社會關系底線規定。社會工作者提供服務繞不開法律。因此社會工作者需要加強法律學習,了解法律常識,掌握常用的法規和政策,如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家庭法、勞動法、社會救助法等等。社會工作者真正了解和掌握有關法律,才不至于因為無知弄錯工作方向,損害服務對象的權益。

其次,社會工作者應當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法治思維,學會用法律方法,用理性思維分析社會矛盾。具體而言,社會工作者在提供服務過程中,要遵循證據為本,根據法律和實際情況采用邏輯推理的方式理清服務對象的處境,分析社會矛盾的狀況,推導出合法合規并且符合服務對象需要的解決方式。

最后,強化法治觀念,追求法治精神。法治的最終目的是保障人權,維護公平與正義。社會工作者的使命是為弱勢群體增權,促進社會福利和社會公平,二者有重合之處。社會工作者應當樹立起法治觀念,在服務中牢記人權,推進自身服務質量同時也留心弱勢群體的權益,盡己所能地倡導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促進法治的完善,維護公平與正義。

(二)運用法治方式,妥善化解社會矛盾

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可以善用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擁有法治思維,經過法治思維過程,然后就是需要以法治方式完成法治思維的決策。社會工作者不僅可以使用法律武器保護服務對象的權益,也可以使用法律援助資源協助服務對象解決矛盾糾紛。對于民事糾紛,社會工作者可以協助服務對象鏈接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勞動仲裁、糾紛調解等等正式專業的組織資源。對于違法犯罪行為,社會工作者絕不能包容姑息,應當以法律為準繩,依法交由相關部門處理,免于受害者的權益侵害。

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可以推動法治完善,促進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群體接觸最為密切,最接近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社會情況不斷發展變化,法律有一定的滯后性,存在為能及時滿足社會需要的可能性。當服務對象的權益持續被剝奪時,社會工作者可以主動作為,發揮宏觀社會工作行政的功能,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倡導保護弱勢群體的權益,推動相關法律和政策的完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 2014 年 10 月 23 日) ,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8-9 頁。

[2]袁曙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C],載 《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21 頁

[3]韓春暉,論法治思維[J].行政法學研究,2013年第3期

[4]陳金釗,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詮釋[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5]陳林林,法治的三度: 形式、實質與程序[J].法學研究,2012 年第 6 期

猜你喜歡
法治思維社會工作
用法治思維創新群眾工作
運用法治思維推進精準扶貧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展研究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