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PPPS+對分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及實踐

2022-07-08 03:36楊虹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教學活動開展的理論體系也不斷復雜,更加科學地將新型教學模型與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在一起,對教學流程進行重構,是實現教學體系革新的重要路徑。本文在對相關概念簡要分析的基礎上,明確BOPPPS+對分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流程,并結合實際分析具體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以增添BOPPPS+對分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路徑,同時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BOPPPS教學模型 ?對分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

基金項目:咸陽師范學院科研項目2020年度課題(編號:2020XSYH168)。

引 ?言

大學英語教學承擔著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新型、現代英語人才的重要任務,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校英語教師及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注意的問題。BOPPPS教學模型的應用,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在此基礎上導入對分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實現對學生學習的科學評價,為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理論基礎

1.BOPPPS教學模型

BOPPPS教學模型是源自加拿大相關學者的理論研究體系,具體內容是指將傳統課堂教學環節分解為B(Bridge)導入、O(Objectives)目標、P(Pre-test)前測、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學習、P(Pro-test)后測、S(Summary)總結六個部分,以便更加適應大多數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實現知識從無到有的逐步提升,并在提升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BOPPPS教學模型的核心是參與式學習,也就是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以此才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2.對分教學模式

“對分教學”是我國著名學者張學新教授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理念是將傳統講授式教學與課堂討論教學結合在一起,實現教師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任務對等劃分。對分教學模式的基本應用形式是:先進行知識講授,中間時間留給學生討論,并在學生深入反思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評價,其中,討論活動的開展又包括當堂討論和隔堂討論兩種形式。對分教學模式提出后,在各門學科和各個層面的教學改革中,都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教學改革深化和教學成效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能夠對教學改革起到全面的推動作用。首先來說,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和應用是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在行為主義學習的理論體系中,學習過程被認為是在外部刺激作用下,學習者在不斷形成行為習慣的基礎上,達到不斷強化的結果。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正是將教師的刺激與學生自主行為習慣的培養有效結合,充分利用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強化教師所期望的行為。其次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強調學習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更多是起輔助、指導和引導的作用,更加側重于學習過程的情境創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在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以現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探索和發現新的知識,不僅能夠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還能有效塑造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思維。再次是以首要教學原理為基礎,該理論將教學過程分為問題聚焦、現有知識激活、新知識示證、新知識應用和融會貫通五個階段,以此為指導,能夠對教學活動設計進行優化,更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完善教學策略。以此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BOPPPS與對分教學模式結合的意義

1.BOPPPS與對分教學模式結合的形式

將BOPPPS與對分教學模式相結合,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和六個環節,分別明確不同環節的具體要求,在實現各個環節有效對接的基礎上,對教學流程進行優化,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三個階段指的是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參與學習和課后評價,六個環節則是課前引入、目標確定、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以六個環節為主線,將學生依照對分法分為3至4人的學習小組,在對分教學模式的應用中,將傳統的參與式學習分解為精講留白、學生獨學、小組討論和答疑點評等形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節約教師在課堂組織中花費的時間,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BOPPPS與對分教學模式結合的意義

BOPPPS教學模型的提出和發展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它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引入和應用僅有十年左右,對分教學模式的提出和實施距今也不到十年。相對而言,二者在國內大學英語的教學活動中都屬于新型教學理念。BOPPPS教學模型的應用,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結構性劃分,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本身就對教師和學生的任務進行明確,實現由教師的單一主體轉變為師生共同參與,并將主體轉換至學生層面。對分教學模式的提出,并不是指教師和學生具有同等的責任,而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展的每一項環節,雙方都具有對應的任務要求,以此才能夠實現教學過程中的深層次交互。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將BOPPPS教學模型與對分教學模式結合應用,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更好地滿足新時期英語專業人才綜合素養培養的要求。

BOPPPS+對分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流程

1.課前自主學習階段的應用

(1)學習內容的導入

學習內容導入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前提,對于BOPPPS教學模型和對分教學模式而言,雖然教學內容的導入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的目的和要求是相通的。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既可以采用課堂講授模式進行,也可以利用微課等工具在線上進行。通過課前導入教學,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該課節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以不同國家的見面禮儀及禁忌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中國在這方面的情況,并給出對應的關鍵詞等,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途徑查找相關資料,為后續討論做好準備。而學生在接到教學任務后,能夠明確自身在學習活動中的責任,實現責任對等劃分。

(2)學習目標的明確

學習目標的明確,是學生對自身學習任務對等劃分和細化的重要依據,適應現代大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一般要求。課節學習目標通常包含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文化目標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其中認知目標是指學生對主要詞匯的掌握和表達應用能力的培養,能力目標是指培養學生的聽、說、練等實際應用能力,文化目標則是將課程思政等有機融入教學活動,實現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的培養。教學目標的三個組成方面,既是在層次上的提升,也是相互融合發展的,就具體課節的教學活動而言,既要分別明確各個方面目標的具體內容,又要實現各個目標之間的相互銜接。

(3)學習成效的測定

學習成效的測定也就是BOPPPS教學模型中的前測部分,是教師了解學生前期知識掌握情況、分析學習活動不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教育平臺的支持下,這部分任務的完成通常是以線上形式實現的。學生借助網絡學習平臺完成任務提交后,由教師進行在線或線下點評,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自主性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還能為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提供參考。學生還可以結合自身評價,明確學習活動開展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向教師提出課堂上期待講解的重點,從而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通過課前自主性學習的實施,教師和學生都完成了課堂教學的準備,為參與式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

2.課中參與式學習的實施

(1)學習過程的實施

課中參與式學習過程的實施,是BOPPPS教學模型應用的核心環節,在具體應用中,又可以采用啟發互動式教學、小組討論式教學以及講授式教學等多種方式。但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點,都是為了解決學生在課前自主性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和重點問題。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參與式學習活動的開展尤其需要重視對學生聽力的培養,這本身是我國傳統英語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也是學生進行英語專業學習所應當具備的基礎性能力。為更好地達到學生聽力的培養目標,教師可以采用線上提交聽力內容復述的形式,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利用小組討論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時,要能夠為小組成員布置合適的討論任務,實現小組內部的任務分配并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學習過程的實施,是BOPPPS+對分教學模式應用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影響因素。對于高校英語教師而言,要能夠充分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利用新型教學模式所具有的優勢,做好教學設計。在精講留白完成后,要引導學生利用小組評價、角色扮演和拼圖教學等方式,推動學生實現知識內化,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在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時,教師不僅要明確討論內容的主題,確保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深入討論,還需要明確自身的引導地位,不要直接參與學生的討論活動。

(2)課堂學習內容的測試與總結

在參與式學習過程完成后,教師要能夠對學生實現隨機考核評價,并對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總結。課堂學習內容的測試,可以采用學生個體在線提交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采用小組成員互評或小組互評的模式進行,在此基礎上,由教師對所有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整體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優秀任務的樣板,使學生明確達到優秀學習目標的基本標準。在完成測試活動后,由教師對學習重點和難點問題的解決情況進行總結,并分析課程學習過程中詞匯、表達、聽力等各個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升路徑。

3.課后總結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后總結是教學活動中經常被忽略的部分,而在BOPPPS教學模型中,課后總結則占據著重要地位,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需要對已完成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尤其是對于學生而言,要能夠通過全方位回顧,明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情況及后續提升辦法。而對于教師來說,要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使學生的總結更加符合實際,引導學生通過課后自學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通過對這些方面問題的總結整理,還能為下一個課節的學習提供參考,完成課節BOPPPS教學模型應用的閉環。

BOPPPS+對分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課堂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1.全面做好教學設計

雖然BOPPPS教學模型的應用更加凸顯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單純采用灌輸式教學的不足,但是就實際應用而言,依然需要教師更加全面地做好教學設計,實現教學過程的全方位引導。BOPPPS教學模型的應用明確了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任務,但是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更加明顯,教師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可能遇到許多新奇的問題,對教學流程的推進造成影響。因此對教師來說,更加全面地做好教學設計,更好地應對教學活動中的各種問題,也是對分教學模式應用的基本要求。

2.構建完善的教學邏輯體系

將BOPPPS模型與對分教學模式結合,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全面革新,教學流程之間的邏輯關系更加顯著,只有在確保前一環節教學設計全面實現的基礎上,才能夠為后續教學流程的有序推進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的過程中,必須要構建完善的教學邏輯體系,明確教師與學生在各個階段的任務,確保教學流程能夠有效推進。在新型教學模式應用的初期階段,部分學生對教學模式應用要求的了解不夠深入,不愿意主動發聲,會使教學流程的組織出現不同方面的問題。對于教師而言,需要結合教學活動的推進特征,及時就各方面問題作好總結,并通過同事之間的深入交流,查找問題產生的原因,對教學組織的方式進行優化,推動教學的邏輯體系不斷優化,為教學改革成效的體現奠定良好基礎。

3.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雖然對分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中都具有對應的任務要求,但是對于教師而言,這些任務要求更多是引導性的,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則是參與性的,需要通過自身的主動參與,才能夠真正將學習過程體現出來,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從本質上來說,BOPPPS教學模型與對分教學模式的結合,也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轉變傳統思維模式,根據前測情況完成教學設計,真正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大學英語課程學習自身具有較為明顯的特征,對于學習活動開展的持續性具有較高要求,尤其是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和轉換,需要學生能夠更為順利地完成知識同化。由于學生在個體層面學習特征的不同,應當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的評價,由此才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實現對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及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同時,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還應當積極構建過程性評價體系,系統性地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數據,實現對學習過程的跟蹤,這樣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還能夠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狀況及時預警,進而實現學習質量的不斷提升。

BOPPPS+對分教學模式的推廣價值

當前多數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不斷細化,英語人才培養所承擔的社會功能也不斷朝向多元化發展,社會責任逐步加重。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英語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更無法滿足學生就業和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要求。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深化教學模式改革,構建以BOPPPS+對分教學模式為主要實現形式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必然發展方向。

當前,BOPPPS+對分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多方面問題。例如,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有所不足,課堂體系設計不夠完善,沒有考慮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意外因素影響等;學生對新型教學模式的推進流程不夠熟悉,各個環節的邏輯對接不夠順暢,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足,使得教學成效無法充分體現。但是,這些問題會在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不斷溝通交流磨合推進逐步得以解決。因此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應當正確認識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中的問題,堅持以新型人才培養理念和自主發展為導向,采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實際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教學成效能夠充分體現出來。

在不斷完善BOPPPS+對分教學模式應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問題解決和優化,強化對具體問題的理論分析,作好經驗總結,并盡量以主題形式形成課題研究,以此才能夠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充分體現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全面深入地推進教學改革。

結 ?語

BOPPPS+對分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具有較為明顯的應用效果,尤其是在教師學生主體地位轉換方面,能夠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因此對相關教育工作者而言,應當強化對開展這方面工作的理論分析,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學組織體系,在提升教學改革效果的同時,真正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我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瑞,孫若楠,田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PAD)的學習效果評價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1(2):23-24.

[2]王娟.BOPPPS教學模型下基于超星學習通的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探索[J].英語廣場,2020(28):100-103.

[3]竇錦.“對分課堂”和“舞臺教學模式”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證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20.

[4]元肖肖.基于BOPPPS教學模式的SPOC教學活動設計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9.

[5]李孟端,朱志敏.基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大學英語課堂愉悅情緒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1,38(4):78-81.

[6]胡牡丹.對分課堂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1,34(5):148-151.

(楊虹:咸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
論朗讀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慕課”背景下大學英語ESP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探討
大學英語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研究
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用翻譯人才的培養
大學英語閱讀課程資源開發中文化意識的培養研究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