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策略

2022-07-09 13:43李學妤
快樂學習報·教育周刊 2022年24期
關鍵詞:審題能力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李學妤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強化其解決問題的數學應用思維,最關鍵的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能力。審題障礙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活動中非常普遍,由于缺乏學習經驗、思維能力不足,導致學生無法牢固掌握審題技巧。文章研究了小學低年級學生存在的數學審題障礙,在分析相關問題成因的同時,探討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審題障礙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審題能力;培養策略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并應用數學知識,教師會設計不同的數學問題,就學生目前的表現來看,其解題能力的發展并不理想。在全新的數學教學要求下,教師要依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審題障礙制定多元化的審題指導方案,幫助學生搜集信息、整理思路,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審題現狀分析

(一)因閱讀引發的審題障礙

審題的前提是“讀”,只有學生流暢地完成題干的閱讀任務,才能提高審題效率。但是,在指導學生審題的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技能的開發與培養,僅要求學生搜集信息,對于題目中涉及的關鍵數學公式、邏輯用語,并沒有要求學生積累。有些教師認為,審題障礙的出現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關,但是在審題的過程中,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步受到考驗,這就導致學生不得不在審題的過程中消耗更多的時間去理解數學知識。學習效率低、閱讀能力不足,導致出現審題障礙。

(二)因思維引發的審題障礙

因閱讀引發的審題障礙,在數學閱讀教學、閱讀指導等活動開展之后能夠得到解決。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審題障礙的出現不僅與閱讀能力有關,更與學生的數學思維有關。學生能否厘清問題中的邏輯關系和因果關系,這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學生搜集信息的效率。有些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沒有達到解題要求,在解題過程中盲目讀題、搜集信息,雖然在審題,但是并沒有解決“解答什么”“怎么解答”的問題,沒有提高解題效率。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數學閱讀,認識數學知識

小學低年級學生尚未形成規則意識,對于復雜多變的數學題抱有抵觸情緒。如果教師無法幫助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而是依靠生搬硬套引入數學概念,不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數學審題障礙將無法突破。要想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要改變數學審題的訓練方法,在要求學生審題的同時,注重學生對于數學文化、數學知識的積累, 搭建數學閱讀教學模式。教師還可以通過講故事、列算式等方式幫助學生突破審題障礙。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為了幫助學生突破審題障礙,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室里的鐘表壞了,三根長短不一的表針分別停在不同的位置上:最短的表針指向5,最長的表針指向8,長度中等的表針指向11,現在的時間為15時38分,應該如何調整鐘表的表針?教師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收集其中的數學概念。在初次閱讀時,要解決三根“表針”所代表的不同含義,思考“如何在鐘表上表示15時38分”這一關鍵問題。隨著閱讀活動的逐步推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不斷完善,教師給出“時”、“分”、“秒”等概念,并嘗試分析其中的關系,隨之導入“認識鐘表”的有關知識。結合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和積累的數學閱讀經驗,學生能夠快速地厘清問題,并通過閱讀活動給出解題思路。

(二)鍛煉思維,設計趣味問題

在設計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嘗試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提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其主動審題,進而幫助其突破審題障礙。有些教師設計的數學問題過于單一,僅包含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等元素,數學中的邏輯關系被忽視,導致學生無法提升審題能力。要突破學生存在的審題障礙,教師要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進行訓練,設計多元化的趣味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審題水平。

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學生要掌握厘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在結合數學知識鍛煉學生審題能力、突破審題障礙時,教師嘗試借助趣味性的數學問題開展審題教學活動。問題如下:成年人的步距約為1米,小學生的步距約為30厘米,當兩人同時出發共同邁出10步時,成年人行走的距離比小學生多多少?通過趣味問題,讓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概念,掌握1米與30厘米換算的基本方法,進而通過單位換算、混合運算解答問題。由此可見,認真審題,啟發思維,才能幫助學生突破審題障礙。

(三)緊扣字眼,鍛煉學生審題習慣

審題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教師在學生審題習慣方面要加強教學指導工作,利用審題幫助學生完成做題,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分解題目并進行合理分析。緊扣字眼生動說明了數學審題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數學學習的優勢,利用摳字眼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審題能力,幫助學生在字眼分析中完成題目學習。具體來說,在審題時首先要把握的信息就是題目最后所要求解的是什么,只有明確需要解答什么問題,才能夠從已知條件中分析出解題的思路。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審題習慣時,則可以先從問題角度切入,緊扣題意與求解關鍵詞。

例如,在“小東今年8歲,小東的爸爸比他大25歲,小東的爺爺比他大50歲,那么小東的爸爸和爺爺今年各多少歲”這一題目中,盡管題干中的問題只有一問,但是緊扣問題中的“各”字,則可以清晰地了解這個問題是要轉化成“小東的爸爸今年多少歲”和“小東的爺爺今年多少歲”兩個問題。當明確所需要解答的問題之后,才能夠按照已知條件給出相應的算式進行實際求解。

總之,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師則應當將解決問題的數學思維貫穿于學生整體學習過程中,從讀題開始重視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采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策略組織學生開展審題訓練,在逐步培養其良好審題習慣的同時有效提升其審題能力,幫助他們發展自身解題思維與數學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金蘭.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21(14).

猜你喜歡
審題能力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如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芻議
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借鑒陶行知思想,小議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