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生態思想的立論之基、核心論題及目標向度

2022-07-13 21:35趙孟磊李國鋒
關鍵詞:私有財產異化勞動人與自然

趙孟磊 李國鋒

摘? ?要:《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實現了馬克思生態思想誕生過程中的決定性一步。馬克思以對象性理論為立論之基,闡明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質,以對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生態批判為核心議題,揭示了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條件下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的異化,以共產主義為目標向度,指明了共產主義是人與自然關系歷史演進的價值旨歸。從立論之基到核心議題,再到目標向度,構成了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體系完整的生態思想體系。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生態思想為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問題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指導,為積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實踐指南。

關鍵詞:馬克思;人與自然;感性對象性活動;異化勞動;私有財產;共產主義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203049?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作為馬克思主義形成起點上的一部代表性著作,是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回顧和梳理自己的思想以及弄清正在思考的問題而創作的一個未完成的手稿,是馬克思思想演變和發展過程中一次極具開創意義的重大轉折與艱苦探索,是馬克思發動存在論革命的關鍵一環和創建新哲學世界觀的根基,既蘊含著新思想的萌芽,又不可避免地具有舊思想的痕跡,在整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充滿了傳奇色彩,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妒指濉肥邱R克思生態思想的理論發源地和真正誕生地,是馬克思把生態思想的哲學、經濟和社會三大維度有機地貫通為一個統一整體的初步嘗試??茖W研究《手稿》中的生態思想對于構建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體系和夯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根基具有理論價值,對于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實踐意義。

一、對象性理論是《手稿》生態思想的立論之基

馬克思在《手稿》中的生態思想受到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的深刻影響。馬克思從“對象性”這一哲學命題入手,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詮釋為經由感性對象活動而創設的一種對象性關系。對象性理論作為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觀點的初步擬定和勞動立場的本質確立,是體現《手稿》主要內容的一大理論成果和貫穿整個《手稿》的基本線索,為我們正確理解馬克思的生態思想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理論視域。具體來說,這一理論是馬克思把純粹“對象性活動”原則和“感性對象性”原則加以改造而成的一種理論。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改造并非機械式的單純理論整合,而是在對揚棄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和以隱晦形式超越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的基礎上所實現的一種具有原則高度的哲學創造。

黑格爾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位真正把“異化”作為哲學范疇加以探討的思想家,并將異化同對象化、外化混淆起來加以使用。換言之,黑格爾主要是在對象化、外化的意義上使用異化。從理論邏輯來說,對象化是異化的基本前提。所謂“對象化”,主要是指自我意識外化為物性的整個過程??v觀整個黑格爾哲學體系,自我意識是人的本質,物性是一種抽象的物,是自我意識對象化而產生的一種思想上的創造物,而非現實地存在于客觀世界中的某種存在物。這就直接預示著揚棄異化和重新占有人的本質具有揚棄異化與對象性的意義。換言之,在黑格爾思辨哲學的理論境域中,作為主體的人并不是現實的人本身,而是非對象性的存在物,即抽象的人。在這個意義上,對象化的自然界也不是現實的自然界,而變成唯靈論的存在物,即抽象的自然界。但是,馬克思并非徹底否定黑格爾哲學,而是高度肯定黑格爾哲學所具有的深厚的歷史感,因為黑格爾把勞動原則提升到人的本質層面加以探討和分析。正如馬克思指出,黑格爾“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現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人自己的勞動的結果?!盵1]205但黑格爾的整個哲學體系卻是“哲學精神的自我對象化”,黑格爾語境中的勞動是從德國古典哲學發展起來的對象性活動思維,即純粹思維的對象化,因而這種勞動并非人的物質生產的勞動實踐,只是一種勞動的思想物。針對黑格爾哲學的純粹思維即意識的對象化,費爾巴哈把“感性對象性”作為其哲學體系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是費爾巴哈相比于黑格爾哲學所能達到的本質理論高度。在“感性對象性”原則的指導下,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種感性對象性關系。從人與人的關系來說,他人在你之外并非奴役你的異化力量,而是你本質力量得以確證的一種對象性存在;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說,自然界并非外在于人并作為人類征服對象的純粹自然界,而是客觀的人本身。馬克思高度肯定了“感性對象性”原則,但也運用委婉的方式指明了費爾巴哈哲學的內在缺陷:“正像人的對象不是直接呈現出來的自然對象一樣,直接地存在著的、客觀地存在著的人的感覺,也不是人的感性、人的對象性?!盵1]211“感性對象性”原則生成的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感性對象性關系是一種脫離現實個人對象性活動的抽象關系。也就是說,費爾巴哈并未解決自然界如何從天然自然演化為打上人的主體烙印的人化自然,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一種對象性存在這一問題。自然界起初并非與人這個類存在物相適合地存在著,而是現實的人通過自由自覺的對象性活動或勞動實踐把自己的本質力量設定到自然界上,使自然界最終表現為人的作品。

馬克思在對黑格爾純粹“活動”原則和費爾巴哈“感性對象性”原則進行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本質性地生成了“感性對象性活動”原則(簡稱“感性活動”原則,即后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勞動、實踐觀點)?!霸凇行曰顒印娜戮秤蛑?,人與自然……共同構筑起一個須臾難離的生存共同體……達成一種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永續發展的圓融狀態?!盵2]作為馬克思轉向實踐唯物主義的邏輯起點,對象性理論是馬克思在批判性繼承“感性對象性”原則和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法和“活動”原則的基礎上所能達到的核心理論基點,實現了對黑格爾哲學和費爾巴哈哲學的根本超越,因而其對人與自然對象性關系的把握是一種現實的、能動的和辯證的把握。

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象性關系”蘊含著自然和社會兩種屬性。一方面,自然性是這種關系的基礎層次。先于人類歷史而客觀存在的純粹自然作為一種“物質實在”,具有相對于人而言的優先存在性與本原地位,是整個人類社會賴以延續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與外部環境;“現實的、有形體的、站在穩固的地球上呼吸著一切自然力的人”作為一種有血有肉的“自然存在物”,起源于自然界并對其具有無法割舍的深刻依賴性。人的自然性決定了他為了滿足肉體需要必定要從外部自然界中獲取生存資料,這直接反映出人在與自然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中要把自然界作為肯定和確證自身生命本質的感性對象,在此基礎上作為自然的人本身也成為感性的外部世界的現實對象。正如馬克思指出:“說一個東西是對象性的、自然的、感性的……或者說,它自身對于第三者來說是對象、自然界、感覺,這都是同一個意思?!盵1]210所以,人與自然自發形成了以人是自然存在物為基礎的純粹自然的“感性對象性關系”,但這一較低層次的關系需要進一步提升為更高層次的辯證統一。一方面,在這個層面上,人作為一個純粹自然存在需要依賴自然產品以維持生命機體的正常運轉;自然界尚未被真正納入人的對象范圍也幾乎未被人類歷史進程所影響,人與自然是天然統一體并具有狹隘的直接同一性。另一方面,社會性是這種關系的更高層次。人在自然界中經歷了持續的生存斗爭和漫長的演變歷程之后,逐漸成為一種不同于一般自然存在物、具有自我意識和勞動特質的類存在物。人的社會性不斷地把人自身從自然界中分化并進一步“提升”出來,能夠同時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把人自身的類和他物的類視為自己的客觀對象。就理論領域而言,人可以把自身之外的自然界視作自我意識的對象,通過意識活動的能動作用即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的能力把自然界對象化為人關于自然界的知識體系,而動物無法從事自我意識的對象性活動且與自身生命活動具有直接同一性?!叭瞬粌H像在意識中那樣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動地、現實地使自己二重化,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盵1]163就實踐領域而言,人又能夠把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作為物質生產的勞動實踐對象,按照任何種的尺度和美的規律來構造和再生產整個自然界,這種生產是一種不受肉體需要影響的真正生產和人的勞動;而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來生產它自己或它的幼崽所直接需要的東西,這種生產是一種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影響下所進行的片面生產和本能活動。

由此可見,對象性關系所蘊含的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都深刻反映出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意味著自然界在人之外并不是與人相對并反過來統治人的異己力量,人從自然界身上看到的是自身的本質,自然界也成為一種凝結了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性存在”。馬克思通過對象性理論揭示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即自然對人的客觀本原性和根本制約性以及人對自然的深刻依賴性和價值主體性。

二、對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生態批判是《手稿》生態思想的核心議題

在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中,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說,人作為自然界的存在,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自然與人的關系來說,自然界作為人的存在,是人的無機身體。但為什么在人類社會邁入資本主義階段之后,人與自然的關系由一種有機統一的對象性關系逆轉為單純敵視的對立關系?換言之,人與自然的對立得以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這實質上可以追溯到異化勞動。需要注意的是,異化勞動是在“資本和勞動”發生對立的前提下產生的一種具有強制性和壓迫性的勞動。雖然異化勞動產生于資本主義階段之前,但人與自然的對立在那時只是一種“沒有作為矛盾來理解的對立”[1]182。只有到了資本主義階段,異化勞動造成的人與自然的對立才以一種矛盾的形式真正凸顯出來。馬克思從當時的客觀經濟事實出發,揭示了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條件下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的異化,這構成了《手稿》生態思想的核心議題。

一方面,異化勞動是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異化的深層根源。馬克思從勞動產品的異化這一現象導入推出勞動活動本身的異化,而勞動作為人的類本質,又從勞動活動本身的異化推導出人的類本質的異化,最終直接推出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異化。馬克思在對異化勞動四重規定性進行層層邏輯推導的過程中闡明了自然界對人而言的生存論意義。自然界作為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現實基礎,既為人類最基本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提供了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也為人類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資料和外部環境。如果沒有物質生活資料和勞動資料的生產,那么人類文明走向毀滅成為一種必然。但人在物質生產實踐過程中相比于動物所具有的自由自覺的主體地位和社會屬性等獨特優勢都在自我犧牲和自我折磨的異化勞動中變成了內在缺陷,即“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1]160。在原初意義上,人的生產是一種不受肉體需要影響并懂得按照美的規律和任何一個種的尺度而進行的真正意義上的生產活動,而動物的生產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在直接肉體需要的影響下而進行的一種片面的本能活動。在異化勞動中,人從具有主體性的社會人降格為同動物一樣的自然人,把自己的類本質變成了一種維持肉體存活的手段,把作為自己無機身體的自然界變成了工人獲取生存資料和資本家謀取物質財富的工具。工人為了生命機體的正常運轉必須通過占有外部自然界而進行物質生產的勞動實踐。這種異化的物質生產的勞動實踐越多,工人自身就愈發地喪失對象,導致自然界變成了異在于人之外并與人分離的統治力量。自然界在工人這里表現為一種異化狀態,在資本家那里也必然表現為一種異化狀態。資本家為了謀求利潤的增長和財富的增加,必然要對工人進行最為殘酷的壓榨,瘋狂地占有外部自然界。由此可見,在異化勞動條件下,工人對自然界的無償占有、資本家對自然界的恣意掠奪以及自然異化(人化自然過程中人與自然關系的非正常狀態)的不斷加重是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異化的深層根源。

另一方面,私有財產是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異化的直接原因。在私有財產條件下,工人和資本家的生命活動主要表現為生命的異化,并陷入這種異化所造成的生活無意義化中,因而其生命活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異化的社會現實。人對人的本質規定性、生命活動、勞動產品以及感性的外部世界的占有都被狹隘地理解為一種直接而片面的占有,導致人自身也以一種片面的方式和非主體化的人表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人與外部自然界的關系是一種異化關系而非“人的關系”。人類的五官感覺只是為了滿足粗陋的實際需要,人類的主觀感受也只能通過直接而片面的占有方式來完成,人喪失了人之為人的本質規定性與感性豐富性,從而表現出“一切肉體和精神的感覺都被這一切感覺的單純異化即擁有的感覺所代替”[1]190。因此,自然界在資本主義私有財產條件下不再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也不是人的無機身體和現實生活要素,而變成了只具有征服意義的純粹客體。人與自然的關系由一種互動共生的對象性關系異化為敵視分離的對立關系。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只有在被人類直接而片面地占有或被視作謀求利潤增長和創造物質財富的資本的過程中,自然界才是屬人的自然。自然界只是在純粹有用性的意義上被理解為屬人的自然,這種極其狹隘和片面的理解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從側面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的嚴重變異。

馬克思在剖析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異化的深層根源和直接原因的基礎上,揭示了這種關系得以異化的主體性誘因在于人的需要的嚴重變異,外在動因在于自然科學或科學技術的嚴重變異。就前者而言,在對象性關系的本質境域中,人的需要不再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貪婪欲望,而是肯定和確證了人的本質力量的真實的和豐富的需要。在私有財產條件下,資本家不惜一切手段不斷地生產新的需要,并通過廣告宣傳不斷地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影響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這就促使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形成一種新的人身依附關系。概括來說,消費活動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保持著一種永恒的結構。這種消費控制使個體日益遠離社會,加劇著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導致人的關系被物的關系所吞沒。馬克思對此強調:“每個人都力圖創造出一種支配他人的、異己的本質力量,以便從這里面獲得他自己的利己需要的滿足?!盵1]223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成為人的唯一需要,因為它具有購買一切東西和占有一切對象的特性。所以,人類的“一切情欲和一切活動都必然湮沒在貪財欲之中”[1]227。在這種貪圖財富和逐利欲望的驅動下,資本家不再按照人的真實的和豐富的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商品生產,而是通過大眾文化對整個市民社會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消除人們在思想上的獨立性和自主判斷能力,使其接受資產階級所宣揚的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念,從而不斷地生產新的商品,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對工人來說,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商品生產促使日益腐敗的自然界成為工人的生活環境,導致工人回退到充滿污濁毒氣的穴居狀態。就后者而言,自然科學或科學技術與以大規模使用機器為特征的資本主義工業具有密切聯系,通過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對人們的生活實踐進行深層次改造,但“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發展”[1]193。作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科學技術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向前演進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馬克思曾對科學技術的偉大歷史作用做過高度概括,認為科學技術極大地推動了社會歷史的不斷進步。因為它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人們的勞動形式和社會經濟結構,意味著人們增強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和創造了更多的物質財富。但馬克思也指明了自然科學在私有財產條件下表現為一種具有無限威力的異化力量,因而主要以異化的形式發揮歷史作用。自然科學依靠工業實踐深層次地改造人們的現實生活?!肮I的歷史和工業的已經生成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盵1]192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們只看到工業推動物質財富增加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它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由此可見,人們在工業實踐中也是從效用、功用或純粹有用性的意義上去把握自然科學,這就勢必造成科學技術的嚴重變異??茖W技術變成人類最大限度地掠奪自然、創造物質財富和滿足自身需要的一種手段,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史無前例和最大規模的破壞。自然科學在擺脫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桎梏之后,人們也不再是從純粹有用性的意義上理解自然科學。它在成為人的科學的基礎之后,二者之間的對立將消除,從而成為同一門科學,“因為它們實際上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即其研究對象成為同一個對象——人和自然界,而這一根據就是人和自然界之間的‘對象性關系’”[2]。

三、共產主義是《手稿》生態思想的目標向度

在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條件下,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由一種和諧共生的對象性關系逆轉為二元對立的對象關系。馬克思在剖析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異化的過程中,又指明了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之謎的解答。作為揚棄私有財產和人的自我異化的共產主義實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矛盾的雙重解決,是人、自然和社會邏輯生成與歷史演進的價值旨歸。

一方面,人的自我異化暗含或預示著人與自然之間存在關系的嚴重變異,所以揚棄人的自我異化是共產主義的基本內涵和首要任務,即“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1]185。馬克思之所以將“私有財產”與“人的異化”這表面看來似乎不同的兩大概念直接在等同語境中使用,是因為一方面私有財產和人的自我異化的活動即異化勞動在資本主義階段是互為前提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但需要注意的是,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在產生的根源上是不能等同的。如果在邏輯層面探討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根源,那么前者是后者的根源,后者是前者的結果和產物。換言之,異化勞動是私有財產得以產生的現實根據,創造了人與人之間異化的私有財產關系。異化勞動意味著作為主體的人的自由自覺的類本質活動已經發生異化,私有財產則表明自身是異化勞動客觀的物質表現形式,所以對私有財產的揚棄應建立在對人的自我異化的揚棄的基礎上。雖然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是人的自我異化的現實存在狀態,但它們都是人的本質力量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種特定表達方式。因此,對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的揚棄意味著對人的自我異化的揚棄的再度強調,意味著人本身的自由解放與全面發展。另一方面,粗陋的共產主義和政治、經濟性質的共產主義雖然都主張否定私有財產和消滅私有財產,但從根本上說,粗陋的共產主義試圖通過私有財產的平均分配來消滅私有財產,其直接結果是私有財產的普遍化,其實質是從私有財產這一基本前提出發將其推廣到人類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導致每一個成員成為資本家或每一個成員成為無產者;政治性質的共產主義雖然主張依靠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揚棄私有財產,但政治解放并非普遍的人的解放,即所有社會階級和所有社會成員的解放,而只是資產階級這個特定的階級解放自己而實現自身的普遍統治,因而其實質在于把人的政治權力作為私有財產是否揚棄的衡量標準;經濟性質的共產主義試圖運用經濟權力取代政治權力作為私有財產是否揚棄的衡量標準,依舊受到私有財產的束縛。由此可見,粗陋的共產主義和政治、經濟性質的共產主義并未理解私有財產的主體本質,并未從本質上觸及作為其現實根基的異化勞動本身,因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的異化狀態。

另一方面,共產主義在揚棄人的自我異化的基礎上,又消除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矛盾,其核心內涵是“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1]185。在《手稿》中,“自然主義”意味著自然界是世界唯一的真正本體;“人道主義”意味著人是世界一切創造物的主體。而“完成了的”是“全部實現了的”意思,這意味著人與自然、人與人對象性關系的最終達成。共產主義在揚棄私有財產和人的自我異化之后,勞動從一種為資本家創造貨幣財富的異化勞動復歸為自由自覺的類本質活動,即“感性對象性活動”?!案行曰顒印眲撛O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感性對象性關系。從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象性關系來看,自然界就是客觀的人本身,人是人的自然界。從人與人之間的對象性關系來看,“對象是他的公開的本質,是他的真正的、客觀的‘我’”[3]。在揚棄私有財產和人的自我異化的共產主義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達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狀態。在這種對象性關系的和諧狀態中,自然界成為“另一個對他來說感性地存在著的人”[1]194,人類歷史進入人化自然的終極理想狀態,人與自然在本質上最終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生態人”;人與人的關系也不再是一種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經濟關系,人與人擺脫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純粹敵對和彼此漠視的異化狀態,最終達成一種和諧相處和穩定有序的社會狀態。馬克思還指出,共產主義不僅是一種理論體系和社會制度,而且還是一種消滅現存狀態的現實運動。而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運動的主體力量就是無產階級,因為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遭受資產階級的暴力統治而變成人類異化狀態的極端表達形式,進而成為推翻資本主義和建立共產主義的現實革命力量。馬克思主張通過無產階級的政治革命,建立普遍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和“自由人聯合體”的理想形態,消除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對象性關系的異化狀態,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歷史統一和人類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馬克思在《手稿》中以對象性理論為根基,闡釋了人與自然對象性關系的應然狀態,以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生態批判為核心議題,剖析了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異化的實然狀態,以共產主義為目標向度,強調了人與自然之間對象性關系復歸的必然狀態。馬克思《手稿》中的生態思想實現了哲學、經濟和社會三大主題的有機統一,在歷史發展維度上具有前瞻性的基本特征,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作為一個實踐唯物主義者不同于一般環境保護主義者的理論視野和價值立場,對于當代中國的生態治理和全球生態危機的有效化解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盁o論現在的生態環境與馬克思當時所處的情況多么不同,馬克思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他的方法、他解決社會和自然相互作用問題的觀點,在今天仍然是非?,F實而有效的?!盵4]因此,我們要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努力“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5]。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蘇百義,劉歆.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三維探賾——基于《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125-132.

[3] 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下卷[M].榮振華,王太慶,劉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30.

[4] 弗羅洛夫.人的前景[M].王思斌,潘信之,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153.

[5]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2).

(責任編輯? ?朱? ?凱,王利娟)

Argumentation Basis,Core Topic and Target Dimension of

Ecological Ideology in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ZHAO Menglei, LI Guofeng

(College of Marxism,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which is decisiv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 ecological ideology, Marx clarified the ess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ased on the objective relation theory with the ecological criticism of alienated labor and private property as the core topic,and revealed the alienation of the objective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lienated labor and private property. With communism as the target dimension,Marx pointed out that communism is the inevitable end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From the argumentation basis to the core topic,and then to the target dimension,an ecological ideology was established with a distinctive theme,rich content and a complete system. The ecological ideology in Marxs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provides a basic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an important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Marx; man and nature; objective activity of sensibility; alienated labor; private property; communism

猜你喜歡
私有財產異化勞動人與自然
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研究
基于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分析
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現實思考
切實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
羅伯特?弗羅斯特田園詩中人與自然的對話
論私有財產的民法保護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關于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研究
文化哲學中人類基本的文化關系的論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