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考題型新變化探究文言文教學新策略

2022-07-13 21:30黃思婷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9期
關鍵詞:新變化新策略文言文教學

黃思婷

【摘要】文言文閱讀作為中考中占分值較高的必考題,多年來題型未曾變化,大部分教師也以此為模板進行備考,這也讓文言文教學變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題,平時就練什么題”。然而,2020年、2021年中考題型的變化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這意味著教師必須要改變教學思路,重新思考文言文教學該怎么教。本文中,筆者從中考題型的新變化分析文言文教學的幾點誤區,同時提出應對變化的新策略。

【關鍵詞】中考題型;新變化;文言文教學;新策略

2020年取消考試大綱、按課標命題的舉措讓教師和學生備考壓力陡然增大。2020年的語文中考題型的幾處變化已給我們警醒,“變”已經成為2020年的關鍵詞,中考題型的“不固定”也將成為之后考試的一種常態,而2021年中考文言文題型的再次變化證明了這個趨勢。

一、從中考題型新變化分析文言文教學三大誤區

課內外文言文閱讀一直是廣東省語文中考的“重頭戲”,2014-2019年考查形式基本未變,2020年、2021年的題型卻有了多處變化:①課內文言文第1題改考選擇題,且勾連了課內其它文言文,考查范圍更廣;②第3題改考簡答題,對學生語言的構建和文本的理解能力則有更高要求;③課外文言文第1題則直接判斷詞義解釋是否恰當;④斷句題改變思路,不明確斷幾處,難度增大;⑤2021年題型改成課內外文言文對比閱讀的形式,簡答題則變成課內外文言文的對比理解。

題型的變化和難度的調整,實際上更易考出區分度,語文素養較高的學生更能應對變化,而過去通過記記背背就能拿高分的中層生則遇到了瓶頸。事實上,無論題型如何變化,縱觀課內外文言文的考查,無外乎三個方面:詞匯、句子、內容。因此,教師需要反思,我們的教學存在什么樣的誤區,讓學生失去了應變的能力。

(一)把“詞匯積累”變成了“死記硬背”

文言文因具有“文言”這一特性,而成了學生閱讀最大的障礙,因此掃清字詞障礙是理解內容的第一步。從題型的變化來看,考題不再要求考生直接翻譯,而考查“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注重積累,學習過程中要會舉一反三。但在教學中,一些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把注釋背下來。課堂上,“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往往只是串講一遍,學生理解了這課,到另一課仍不會用。

(二)把“理解翻譯”等同于“背誦默寫”

在翻譯句子的時候,我們常??吹胶芏鄬W生多翻譯半句或者少翻譯半句。這多半是因為這些學生不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翻譯出來的,而是把自己背誦的內容默寫出來。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劃出重點句子,讓學生背誦默寫出來,卻沒有教會學生如何讀懂這句話。相反,我們可以看到文言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往往翻譯出來的句子都不會跟答案完全一致,這是因為他們是依據自己的理解翻譯出來的,而不是機械性地背誦默寫。

(三)把“內容理解”簡化為“文言拼湊”

從字到句,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對作品內容有深入的理解?!拔难圆⒅亍钡奈难晕慕虒W是教師一致的教學觀點。但在如今的教學中,仍有很多“文言并重”流于表面。大部分的教學都是先“言”后“文”,疏通字詞后,再分析文本;或是見“文”不見“言”,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大多是從翻譯當中去找答案,那么這又與現代文閱讀有何異,何談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二、立足語文核心素養,探究文言文教學新策略

中考題型的幾處變化意味著文言文備考不再有可專攻的特定題型,文言文的教學要更加注重夯實文言詞匯基礎,加深對文本的分析理解。立足于“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和創造、文化傳承和理解”的語文核心素養來開展教學是語文教育的基本原則,培養語文核心素養也是教育的目的。文言文無疑是教師探索如何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實踐陣地。

(一)回歸教材,母題為本

題型由綜合分析選擇題改為簡答題,由單篇的理解改為課內外的對比理解,對學生來說,難度增大不少,唯有回歸課本,尋找突破點。當我們回歸教材的時候,不難發現試卷原題與教材母題之間的聯系:

新題型是教材母題的變式。再看每一篇文言文課后的母題,基本涵蓋了對字、句、內容理解的掌握要求。因此,只有回歸課本,以教材母題為主問題來設計課堂問題,以教材原題作為備考方向,這樣才能從容應對題型變化。

(二)形式多元,活動激趣

文言文因為艱澀難懂讓學生望而生畏,激趣非常重要。思維導圖、課本劇、文史故事相結合、誦讀競賽這些活動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并不少見。如何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對學生適應新題型變化有幫助的活動才是有效的教學活動。不同的文言文也應選擇不同的教學活動。

1.巧用微課,高效教學。微課作為一種多媒體手段,對實現高效課堂有很大作用。如何設計合適的微課也是一門功課。我們可以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還可以利用微課設置核心問題,突出教學重點等,讓學生在動態的學習中掌握知識。

2.核心問題辯論賽,質疑破難。對核心問題的辯論,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提升,也是學生對內容加強深入理解的有效途徑。如,“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請談談你對元方這一行為的看法?!薄啊鳆}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描述了一個天下大同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有沒有實現的可能?”

3.思維導圖的運用。積累“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思維導圖便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不是籠統地歸納一篇或幾篇文言文的所有知識,而是針對題型的變化來歸納一類知識,學會發散思維,舉一反三。

4.編排課本劇?!独恰贰逗又惺F》等文言文更適合利用角色扮演法來加強學生對內容的深入理解。

5.誦讀有法,效法先賢。提到誦讀,似乎這并不是一個新策略。因為應試的需要,課堂上的誦讀往往失去了它對讀懂文言文的用處,僅僅是走個過場;早讀課上的誦讀,僅僅是為了加快背誦。然而,誦讀是古人學習文言文的第一個步驟,亦是首要方法。在課堂上,我們也要效仿先賢,讓誦讀貫穿始終。

(三)關聯作品,群文共讀

中考考查的不僅僅是單篇文言文,課內文言文的相互勾連擴大了考查的范圍。打破單篇教學模式的群文閱讀既能夠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由一篇課內文本向多篇文本閱讀延伸的任務?!叭何拈喿x”的關聯作品,可以是同一個作者為關聯,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水調歌頭》,劉禹錫的《陋室銘》《秋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也可以是同一個意象為關聯,如,《水調歌頭》《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月夜憶舍弟》均有“月”這一意象。

對于學生比較難理解的主旨內容,恰當運用“群文閱讀”的方式便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如,在講授《小石潭記》的時候,學生對于作者由“心樂之”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心境變化并不能夠理解。此時加入作者另外作品《江雪》《永州八記》,結合作者人生經歷,學生就不難理解作者的心境變化和其作品的主要基調了。

固定了幾年模式的中考語文僵局已經打破,我們對文言文教學的探索也要因時而變。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中考取消考綱,我們的教學要依據課標,立足于核心素養來開展。只有學生的整體素養提升了,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

參考文獻:

[1]周日.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四個誤區亟需矯正[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8).

[2]苗盼盼.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探索,2019(6):39-41.

[3]曹明海.審美鑒賞:凝聚生命情致的“創作”——也談對“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理解[J].語文教學通訊,2019(1):1-2.

[4]王榮生.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王榮生給語文教師的建議[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35.

責任編輯? 鐘春雪

猜你喜歡
新變化新策略文言文教學
探索評價新策略,營造課堂新樣態
科學家提出早期骨關節炎治療新策略
導數中證明不等式題型的新策略
淺談俄羅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語中的反映
新課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學探析
大數據時代新聞的新變化探究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文言文教學之流弊及矯治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論現代漢語外來詞的漢化及新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