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2022-07-13 19:44陳銀榮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9期
關鍵詞:課后作業優化設計雙減

陳銀榮

【摘要】由于初中學生的成長具有差異性,學校生源的不均衡性,面對學生“兩級分化”的情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筆者以課后作業為“腳手架”,通過優化作業設計,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分層要求,促進每名學生“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有進步,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雙減”政策;課后作業;優化設計;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個學校的生源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近幾年,筆者所任教的班級均屬于生源非優的狀況,學生的數學基礎弱、學習能力不足、學習習慣也沒有養成等,學生的分層形如倒漏斗:上小、腰細、下粗,學困生占的比例很大,八年級后尤為明顯,情況糟糕時,學困生數量會達到七成。

數學的學習,每天除了課堂學習外,課后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完成課后作業是學生每天所必需的。因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嚴格控制課后作業的量,縮短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長,題目要精選,能滿足班級不同層面學生的需求等。

因此,在面對學困生居多的班級數學教學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呢?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呢? 如何達到“雙減”政策中減量提質的要求呢?筆者開展了以課后作業為“腳手架”,促進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的實踐研究。

二、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理解

1.學習積極性提高

學生對學習有積極性,主要表現有:課堂上聽課認真,自控能力強,能緊跟教師的節奏;做練習時,能獨立思考;遇到問題時,能自覺參與小組討論,或主動請教他人;課后作業能認真按時完成,遇到難題愿意花時間思考;能嘗試一題多解,不怕麻煩,不僅僅是為了完成題目。

學困生在學習數學時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比較多,比如:課堂聽不明白、練習不會做,作業無法完成。有時有些題目盡力寫了,但最后總是發現不對。慢慢地就失去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課堂上不想聽課了,練習和作業也不想寫了。

2.學習方法的改進

學習習慣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成效。數學的學習,課前需要預習,已經學會的內容不是課堂上聽課的重點,而存在疑惑的內容就要專心聽講,帶著問題的聽課是高效的;課堂上需要認真聽講,理解所新學的概念、性質、定理的,做筆記,緊跟教師的步驟積極思考。對于例題的講解、練習的訓練,能勤動腦勤動手,整理解題方法,反思錯題原因,達到舉一反三的能力;課后的作業,先復習再做題,可以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結合做題時遇到的困惑再次復習,可以掃除自己的學習盲點。對于自己的錯題要及時改錯,要在強化練習中找到并掌握方法,從而得到強化和加深理解。

但學困生沒有一套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如不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堂聽課時不能抓住重點、做筆記,對概念、性質、定理的理解不透徹,做題時就會混亂、錯用或不會用。日常的學習只關心題目的答案是什么,而不關心為什么是這個答案,沒有對題目類型和解題方法進行小結和歸納的習慣。

3.數學素養的提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核心素養的構成包括三個方面: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讓學生逐步養成從數學角度觀察世界的意識與習慣,發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意識;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讓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步養成講道理、有條理的思維品質,逐步形成理性精神;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讓學生養成用數學語言表達與交流的習慣,形成跨學科的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

學生的學習目標不能僅停留在提高成績上——唯分數論,現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影響是長久的,是更深更遠的,將會形成學生的一種品質,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績提高的幅度可能不明顯,但學生如果認真參與數學的學習了,這就形成了學生的一種敢于面對困難的態度;如果學生認真思考了,這就鍛煉了學生面對困難能積極思考;如果學生不斷修改自己的答題過程,就養成了學生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敢于面對問題,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樂于探索,樂于挑戰。漸漸地,這些過程就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形成了學生特有的數學思維、數學態度、數學規范。

三、促進學生學習的策略

1.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拐杖和指明燈。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在學習內容、教學方式上滿足學生的需求。但學生由于從小的習慣問題,在學習過程由于年齡小獨立性不足,需要被推著走。在升入初中后,仍然保留著這種特性,學困生尤其明顯。但學習是推一下才動一下的話,是滿足不了學習的要求的。由于學科多,學習繁重,學生為實現目標而學習,為解決心中的疑惑而學習,是內驅力的推動,成了真正的學習主人。

2.優化課后作業的設計

案例?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8.2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課后作業

由于學生學習能力不足、學習方法欠缺,筆者以課后作業為學習的“腳手架”,架起學生課外學習的模式,牽引著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對“雙減作業單中”的三個區域進行說明。

區域1:讓學生填寫作業“開始時間”與“結束時間”,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控制完成作業的習慣。教師可根據學生使用時間的情況,及時對作業的題量和難度進行調整,做到滿足“雙減”政策要求下學科課后作業的時間調配。

區域2:在作業單的右側預留空白處,學生可在作業時和作業后,記錄筆記和錯題重做,這對培養學困生數學學習起到很好的導向作業。在學科的學習上存在較大問題時,和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學困生在作業時,很多時候只是應付了事,有了作業單為導向,學生跟著要求去做,從而較好完成任務。

區域3:根據題目類型和難度,分為A組知識演練場(基礎題、必做題)、B組智慧加油站(中等題,選做題)、C組終極大沖關(難題,選做題),三個題組三個層次,分層作業、分層要求,讓學生有自己通過掂掂腳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從而達到適合學生的學習要求,鞏固和掌握一定的知識和能能力。

總之,教學中,學困生會遇到更多不明朗的因素,改變所需要的時間是很長的??赡苁且粋€學期、一年、三年、甚至更久,視不同的學生而定??偟膩碚f,通過激勵學生,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愿意參與學習,從易到難,主動請教他人,一定時間后,他們就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獲,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就會更加堅定學習信心,養成好的習慣。到了初三,甚至到了高一級學校就讀時,數學的素質的就能充分體現出來了。

參考文獻:

[1]曹才翰,章建躍.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劉志賢.減輕校內作業負擔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N].內蒙古日報(漢),2021.

[3]李軍靠.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特征及其發揮[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1(9).

[4]王延文,王光明.數學教學理論與實踐[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5]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6]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責任編輯? 李海濤

猜你喜歡
課后作業優化設計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精心營造學習氛圍 成就語文高效課堂
淺析新課標下學好數學的方法
基于simulation的醫用升降椅參數化設計
簡述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優化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