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狀、熱點與趨勢
——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

2022-07-14 04:33常進鋒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共同體中華民族領域

常進鋒,陳 鑫

(1.西北民族大學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 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提出“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后于2017年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拌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中央在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辯證把握世情國情兩個方向的基礎上,提出的偉大號召[1]。學界對此也投之以巨大關注,成果斐然,甚至在最近兩年呈現井噴之勢,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相關文獻梳理也有所出現,這些文獻覆蓋面較廣,但對象的聚焦性不足,幾乎未見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梳理。高校大學生肩負時代重任,是助推國家發展和民族團結的強勁動力和中堅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本質要求[2],因而系統梳理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成果顯得尤為重要。

一、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所選用的文獻數據限定于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含擴展版)”,以“主題=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或“主題=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或“主題=民族院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高級檢索,截止2022年3月24日,共得到471篇文獻,人工剔除會議綜述、專欄介紹、征稿啟事等非學術文獻以及相關性較小的條目后,最終得到有效文獻408篇,并將其導出為Refworks格式進行研究。為深入探索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發展脈絡和未來趨勢等,本文將借助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博士開發的Citespace(5.7.R2版本)的可視化功能進行分析研究,表1為初始參數設定。

表1 Citcspacc初始參數設定

二、研究現狀分析

(一)文獻量分析

根據上章檢索方法,筆者整理了2018—2021年“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文獻發文量。如圖1所示,核心論文的首篇出現于2018年,即西南政法大學的商愛玲發表的《鑄牢大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該文從國家觀和民族觀等維度著手,闡述了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意義并提出了基本路徑。2017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黨章,學界由此關注到作為中堅力量的大學生,相關研究成果日漸豐碩。從2018年的16篇到2021年的250篇,發文量幾乎呈指數型增長,可見,學界近年來對該領域投之以巨大關注。由于研究期較短,該領域極具研究潛力,研究深度仍待學界進一步挖掘。

圖1 年度核心論文發文量

(二)作者及其合作網絡

運用Citespace 軟件生成的可視化作者合作網絡圖譜,如圖2所示,共有294個節點、183條連接線,說明該領域已有初具規模的研究隊伍,但作者之間仍缺乏深度交流;網絡密度僅為0.0042,可見,該領域尚未形成嚴密的作者合作網絡,很多學者仍處于孤立研究的狀態,“核心作者群”還未真正形成。研究發現,該研究領域所有學者的發文中心性均為0.00,表明目前該領域主要研究學者尚未形成較強的影響力。

圖2 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統計作者發文量發現(見表2),“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領域發文量最多的為南開大學的高永久、中央民族大學的嚴慶、中山大學的詹小美和貴州民族大學的郝亞明,均發文7篇。詹小美教授曾主持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項課題《新時代培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依托課題推進,產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提出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核心是引導時代新人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嚴慶教授曾在2020年12月參與的“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質量”學術論壇上指出要促進各民族同學交往交流交融,立志服務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依據普賴斯定律,計算得出該領域核心作者至少應發文2篇??傮w來看,該領域仍待更多學者的加入及深入研究。

表2 排名前十的發文作者

(三)機構及其合作網絡

研究機構的刊文量如表3所示,中央民族大學以63篇的發文量居于首位,且遠高于其他研究機構,中央民族大學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重鎮,不僅專門成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還正式創刊了首個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為研究對象的期刊《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中南民族大學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作為專項規劃納入學?!笆奈濉卑l展總體規劃編制,整合政治學、歷史學、法學等學科人才資源,高起點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促使了該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成果也是蔚為壯觀。前十的研究機構中一半為民族類大學,可見民族院校在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前十機構的發文中心性均為0.00,說明該研究領域尚未形成相關的合作網絡及核心機構群,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表3 核心論文發文量前十的研究機構

(四)文獻高被引分析

截止2022年3月22日,整理的該研究領域排名前十的高被引文獻如表4所示??芍壳耙枚茸罡叩氖歉叱泻S?019年發表的論文,該文屬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性研究。眾所周知,基礎性研究尤其是概念探究、內涵剖析往往對于該研究領域具有指導性作用,因而該論文雖然發文時間不算早,但70次的被引數量足以說明此文的學術價值。除商愛玲、蔣文靜等綜合探究外,部分學者從單個角度切入進行剖析。如包銀山等從教育角度著手探究,詹小美等則進一步聚焦民族觀教育。宮麗和范君等均是從文化層面探析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前十篇高被引文獻除3篇刊發于《思想理論教育》和《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均發表于民族類期刊,可見民族院校、民族研究、民族地區對該領域研究發揮著極具重要的作用。

表4 核心文獻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論文

三、研究前沿分析

(一)研究主題識別:關鍵詞共現分析

運用軟件運算繪制的關鍵詞共現分析圖譜如圖3所示,主題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現程度最大,這是此研究領域最核心的主題詞,貫穿了該領域研究的始終。此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意蘊、實踐路徑等主題也是學界在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尤以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為重。

圖3 關鍵詞共現分析圖譜

從表5中介中心性排名前十的關鍵詞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高中介中心性充當著該研究領域的“媒介”。排除主題詞的影響,可以發現“價值意蘊”“實踐路徑”是該領域研究的重要方面?!靶聲r代”背景下該領域的發展無疑為“多元一體”?!懊褡骞ぷ鳌薄懊褡宓貐^”“高?!薄懊褡逶盒!焙汀按髮W生”則分別對應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體層級“國家”“社會”“高?!焙汀按髮W生”。

表5 中介中心性前十位關鍵詞

(二)研究熱點辨識:關鍵詞聚類分析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領域的關鍵詞聚類圖譜如圖4所示,該圖譜顯示該研究領域聚類的模塊值和平均輪廓值分別為0.5928(>0.3)、0.8718(>0.5),證明聚類結果高度可信。于是得到“五個認同”“實踐路徑”“價值意蘊”等9組知識子群類團,集中反映了2018年—2022年3月學術成果的研究聚焦點。

圖4 關鍵詞聚類分析圖譜

依據該領域的關鍵詞聚類分析圖譜,本文詳細整理了九大聚類如表6所示,可知“五個認同”包含的節點數居于首位,說明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將“五個認同”深入其腦髓;最少的是“群際接觸”類團標簽。就緊密程度而言,各聚類緊密程度均在0.85以上,且除了“理論內涵”其他聚類均超過0.9,說明該聚類效果很好。緊密度最高的是“民族院?!鳖悎F標簽,可見其對該領域研究的作用不可替代?!皩嵺`路徑”類團標簽的次之,說明該研究的重點仍要落到實處。

表6 研究熱點聚類

1.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意蘊

(1)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戰勝各種潛在風險挑戰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培養大學生愛我中華、守土護疆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核心要義[3],亦是培育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基本條件。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波譎云詭,作為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必須提升國家認同。民族院校大學生較于普通高校大學生還肩負著為民族地區發展建言獻策的重擔。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利于增強大學生維護民族團結自覺,從而以更強的內部韌性來應對潛在風險和挑戰[4],使大學生免受各種潛在分裂勢力的影響[5]。

(2)堅守意識形態前沿陣地,打造民族團結示范窗口

于高校而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利于堅守意識形態前沿陣地,又利于打造民族團結的示范窗口。高校既是意識形態的主陣地,亦是社會思潮的最前沿[6]。將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高校的意識形態建設[7],并作為教育核心工作來抓[8],多渠道引導學生實踐價值轉換[9]以堅守其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為使民族團結永葆青春活力[10],擁有先天優勢[11]的民族院校始終擔負著重大使命[12],從民族獨立與解放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都做出了獨特貢獻[13]。

(3)深化“五個認同”,勇擔歷史使命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大學生深化“五個認同”、肩負民族復興時代使命的應有之義,能使其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14]、深刻認識中華民族的奮斗史[15]、勇于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深化“五個認同”以增強大學生民族團結[16]和文化認同感[17],在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民族融合發展的歷史和現實以增強其民族團結意識[18],深化其歷史觀和文化觀認同基礎上培養其成為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積極倡導者和忠實維護者[19],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問題

(1)教育內容未明確,交流培育機制需健全

部分高校的師生領導存在“替代論”“擱置論”等錯誤認識,故其并未開展行之有效的工作,突出表現為以下四方面:一是教育資源分散化。由于經費及人員等制約因素,校外資源開發和運用的廣度、深度均有待提升。二是教育內容同質化。當前高校在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存在形式繁雜、內容陳舊,數量繁多、針對性弱及追求規模、成效不高等問題[20]。三是教育主體割裂化[21]。學者研究發現,很多高校并未將全員交流交往放到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工作當中,主體割裂化明顯。四是教育渠道較狹窄。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除思政課之外,特色課程不突出,導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大凝聚力、感召力尚未充分體現[22]。

(2)教育模式存弊端,思政引領作用待發揮

梳理文獻可知,大多數高校在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仍以灌輸式的控制模式和權威式的服從模式即傳統教育模式為主。多民族學生共處的校園環境亦給民族高校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23]。思政課偏重理論性、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及教師職業效能感較低等問題[24]并未得到有效解決。當前,高校對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培養缺乏重視,開設的課程以選修課為主,能夠發揮的思政教育引領作用極其有限,且大多授課教師的思想認識不夠,仍以理論灌輸和順帶教育為主,鑄牢意識工作形式感較強。

3.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

(1)強化思想引領,深化學生情感認同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需要高校自上而下的認同引導,還需激發大學生自身對中華民族的情感共鳴和情感認同。良好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熏陶著大學生的思想[25],而深化學生情感認同無疑應注重其心理狀態[26],從“大水漫灌”“鑼鼓喧天”轉向“精準滴灌”“潛移默化”[27]。為此,高??山M織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賽、觀看《長津湖》等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等活動[28],以觸及學生內心世界,使得學生從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正確認知轉變為自覺認同[29]。

(2)形成協同效應,搭建學科共育體系

為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大學生腦髓,高校亟待構建多學科共創體系以形成協同效應[30]。除思政課改外,高??蓮囊韵聝煞矫嬷郑阂皇欠e極探索“N+4+3”混合式教學改革模式,從目標識別、場域定制、多元評估的精準化定制路線實現對教育主體的精準滴灌[31]。二是將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綱要”課、“大學語文”課教學目標之中[32],多學科共育以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3)加強群際接觸,促進各族師生交往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最為核心的關系莫過于師生關系,然而師生及同學間的群際接觸并不頻繁,尤其是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接觸和交往。加強群際接觸無疑有利于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此,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加強各民族學生間的“嵌入式”管理,堅持學習、生活和師生互嵌[33],二是鼓勵教師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深入班級和學生宿舍開展活動等,三是積極組織民族互動交往活動,縮短各民族師生、同學之間的身心距離。

(三)研究前沿分析:關鍵詞突現分析

運用Citespace的突變檢測功能得到關鍵詞的突現圖譜如圖5所示,該圖譜中的粗線條表示關鍵詞突變的起止時間。從突現強度來看,居于首位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吧贁得褡宕髮W生”次之,說明該群體作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極其重要的中堅力量,受到了學界的極大關注。從突現詞的持續性看,“高?!薄拔幕窂健薄懊褡鍏^域制度”“多元一體格局”等關鍵詞的持續性在近期均有所衰減,說明相關研究成果趨近飽和,而“民族工作”“民族學”“黨的舉措”將成為新時代“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前沿熱點。

圖5 關鍵詞突現圖譜

四、基本結論和研究展望

(一)基本結論

本文基于Citespace對CNKI數據庫中408篇“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核心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出如下結論:一是研究整體呈指數型上升趨勢。學界近年來對該領域投之以巨大關注,新時代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極具研究潛力。二是研究力量較為薄弱。盡管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研究機構對“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了大部分的科研成果,但完善的合作網絡及核心機構群、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不利于相關研究的持續開展。三是研究主題聚焦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意蘊、現實挑戰及實踐路徑。研究前沿聚焦于民族工作的開展、民族學學科建設以及黨的領導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研究展望

一是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需推動多學科的交叉綜合。當前,學界關于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成果較為豐碩,但也存在比較明顯的民族學學科偏重的色彩,民族學在此研究領域的學科優勢無可厚非,然而,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的交叉綜合。社會學、人類學、文學、歷史學、法學、心理學等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均需加入,且需要在發揮各自學科優勢的前提下,尋找研究合作點,致力推進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系統性、體系化,改變“單刀直入”式研究的學科內在壁壘。

二是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需堅持理論與實證研究并重。理論研究是基石,實證研究是關鍵,綜觀學界目前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存在著明顯的重理論輕實證、偏應然淡實然的特征。理論與實證是任何科學研究的一體雙翼,天平秤倒向任何一方,結果都不利于科學研究向前發展。同樣,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在繼續推動理論研究、應然研究、規范研究的基礎上,應大力加強實證研究,客觀準確評估當前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狀、效果、問題和典型經驗等,為深入推進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扎實的實證數據支撐。

三是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需有效銜接其他國家戰略。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單單是內化于心,更重要的是外化于行,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研究、鄉村振興研究等有效銜接起來。一方面,需要將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地嵌入到大學生參與鞏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中;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鞏固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此來實現國家戰略的有機協同推進。

猜你喜歡
共同體中華民族領域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電子戰領域的爭鋒
愛的共同體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哪項世界遺產被 譽為“中華民族不 屈的脊梁”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2020 IT領域大事記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領域·對峙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