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核心構成研究

2022-07-16 04:00景平康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5期
關鍵詞:網絡素養高校輔導員

摘要:當下網絡飛速發展,網絡在教育中的作用愈加明顯。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網絡素養決定著網絡育人的成效和質量。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研究不僅是其自身職業能力提升的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需求。本文從網絡學習能力、信息研判能力、網絡育人能力、網絡安全意識、網絡道德意識等五方面深入研究和分析網絡素養的核心構成。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核心構成

隨著網絡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高校師生網絡素養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高校輔導員做為學生的引導者,網絡素養決定著網絡育人質量和水平,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保障。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43號)首次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列入輔導員工作職責。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將網絡育人列入到“十大育人體系”之中,且要求高校編制《高校師生網絡素養指南》,為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一、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情況

20世紀90年代,學者麥克·庫勞最早提出了“網絡素養”的概念,從知識與技能兩個方面強調了人們獲取、利用網絡信息的實際能力,體現了互聯網初期的發展特點。1999年,布蘭查德和卡特對高校工程專業大學生進行網絡素養實證研究,證實使用者需要擁有復雜的技能、知識和引導者的幫助等素養。2013年霍華德·萊茵戈德以“Net smart”一詞界定網絡素養,他認為注意力、垃圾識別、參與、協作、聯網智慧是網絡素養的組成,這一概念被眾多研究者延用至今。

(二)國內研究情況

一是關于青少年網絡素養培育研究。錢婷婷等在《青少年網絡素養:概念演進、指標構建與培育路徑》一文中梳理了網絡素養概念演進基礎,分析了當前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的指標體系,從理論、技能和實踐三方面探索網絡素養培育路徑。二是關于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及培育研究。劉樹琪在《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分析及培育途徑探討》一文中分析了大學生網絡素養不足的原因,從工作機制、網絡監管、網絡環境提出培育策略。胡余波在《新時期大學生網絡素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一文中認為當前大學生網絡素養存在自我學習意識欠缺、獨立批判意識淡薄等問題,應從學生、家庭、學校、社會、政府等方面提升。三是關于高校教師網絡素養培育研究。王藝在《高校教師網絡素養現狀與培養策略研究》一文中分析了高校教師網絡素養內涵,從職前培養、在職培訓、校園網資源利用率三方面提出策略。

二、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理論意義

一方面,國內外學者在不同時期不斷對網絡素養研究完善細化,從內涵到現狀到問題到路徑,研究對象具體,內容豐富,研究頗為成熟。但是目前關于網絡素養尤其是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核心構成的研究仍是少數,大多作為文章局部出現,仍有較大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空間。另一方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必將成為我們開展一切工作和事業發展進步的重要依據。以此理論為研究基礎,進一步豐富了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和思政教育理論體系。

(二)現實意義

一是輔導員自身職業能力提升的需求。2017年10月施行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輔導員主要工作職責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輔導員運用網絡新媒體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心理咨詢等。在輔導員學歷層次逐漸提升但實踐能力更新緩慢的現實危機下,網絡素養的研究有效彌補輔導員從事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時的短板,促進輔導員深度學習與創新發展。通過網絡素養提升培養新時代輔導員網絡實操能力,對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開展、精細指導、創新引領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需求。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10項基本任務,其中包括了網絡育人質量提升體系,要求高校大力推進網絡教育,引導師生強化網絡意識,樹立網絡思維,提升網絡文明素養。輔導員隊伍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的骨干力量,提升輔導員網絡素養是高校實施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工程的必要舉措,也是輔導員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的內在需求。

三、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核心構成

1.網絡道德意識是底線

網絡道德是網民的社會關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個人在網絡空間行為所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規范的總和。師德師風是教師最根本素質,是教師評價第一標準,教師的網絡道德也是師德師風的范疇之一。在網絡空間里需要高校輔導員自覺遵守道德情操,不能因為網絡是虛擬空間,就降低道德標準,仍然要繃緊道德這根底線,自覺抵制網絡負面信息和不良誘惑,不使用網絡暴力,不能人云亦云、信謠傳謠,在網絡中與他人真誠相對,傳遞正能量,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2.網絡安全意識是防線

網絡安全意識包括意識形態安全意識、個人信息安全意識、網絡技術安全意識等內容,涉及到網絡學習、網絡社交等方方面面。網絡安全是基于網絡開展學習、工作的重要防線,但是網絡的虛擬性讓網絡安全更具有隱蔽性,上網時往往在不經意間被不法分子或不安全因素有機可趁。作為高校輔導員,網絡安全意識更為重要。首先網絡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教育對象是廣大學生群體,自身缺乏網絡安全意識,便容易造成信息安全危機。比如輔導員在手機或電腦使用信息儲存功能時,尤其要注意云存儲的正確使用,一些如學生個人信息等重要信息并不能隨意上傳至云空間,以免信息在網上泄露。其次要幫助大學生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根據2021年12月發布的《2021年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總報告》顯示,2021年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指數為73.422(滿分100),從2019年起連續兩年上升,青少年群體雖然滿意度的評價較高,但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大學生正是青少年群體的一部分,輔導員需要引導大學生加強網絡安全意識,只有自身網絡安全意識提高,方可做好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3.網絡學習能力是前提

網絡學習能力需要一分為二的看,一方面是學習的能力。任何職業素養不會與生俱來,都需要經過后天努力和學習。雖然輔導員對網絡并不陌生,生活和工作中經常使用,但真正將網絡作為工作的有效工具,科學高效的使用,還需要系統學習網絡素養知識,可以通過參加培訓班、閱讀期刊雜志、實踐操作等方式加強學習。另一方面是網絡學習的能力。網絡學習源于“遠程學習”,指學習者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學習,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學習方式,具有情景性、整合性、主動性和社會性等特點。輔導員不僅要學會從書本上學習,還要學會利用網絡學習。網絡素養離不開“網絡”二字,是基于網絡的一種職業技能,因此網絡學習更貼近網絡,更易于了解網絡、熟悉網絡,所以網絡學習能力是網絡素養提升的重要前提。

4.信息研判能力是重點

網絡具有復雜性、廣泛性等特點,且信息容量大,傳輸速度快,可以說網絡世界無奇不有,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健康優質、積極向上的正面信息,亦有毫無營養的、顛倒是非的負面信息。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帶給學生的一定是正向教育。輔導員要在紛雜的網絡世界里充當“過濾網”角色,一是分清和研判出網絡平臺上的有益信息與無益信息,做到早發現、早控制,一旦網絡信息研判不及時,便容易讓不利信息有機可趁。

比如在接受一些不明郵件時,輔導員沒有警戒意識,接受后容易造成網絡賬號密碼泄露,不法分子便用其賬號給他人群發不良信息。二是善于研判網絡輿情背后的意識形態問題,堅定正確的立場,牢牢掌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主導權?,F實中不乏有一些網民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在網上散播不當言論,引起網絡輿情,這時輔導員需要冷靜思考,不能只看網絡事件表面,要看清事情本質,堅持正確的立場。三是具備網絡信息整合能力,在研判網絡信息的同時,梳理整合各類網絡信息,形成較為全面科學的網絡教育內容,提升網絡教育的實效性。比如輔導員發現一些網絡詐騙信息,盡快在網上梳理整合網絡詐騙相關的安全教育信息,及時為學生開展網絡防騙教育。

5.網絡育人能力是關鍵

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高校輔導員的重要使命,更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教思政〔2020〕1號),將網絡育人納入到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要求高校發揮新媒體平臺對思政工作的促進作用。網絡育人與傳統育人有所不同,傳統的線下育人能力并不能代表線上的網絡育人能力,網絡育人能力更加強調網絡的重要性,需要輔導員掌握網絡傳播規律、了解網絡環境,要依托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網絡創作出優秀的網絡教育作品,向學生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比如在畢業季,輔導員可以就業擇業為主題,創作一些網絡小視頻,小視頻需要符合當下網絡視頻的特點,不能單純說教,可插入有趣的圖片,可用貼近學生的、常用的網絡流行語,這樣視頻才能夠最大程度吸引學生。與此同時,還要利用網絡時空連線的優勢,統籌各方教育力量,比如社會公眾、學生家長等,形成家、校、社會協同合作的網絡育人新格局。

綜上所述,高校輔導員的網絡素養由網絡道德意識、網絡安全意識、網絡學習能力、信息研判能力、網絡育人能力等五個部分組成,五部分即各自獨立,又層層遞進。網絡道德和網絡安全是開展一切網絡活動的基礎,通過網絡學習提升網絡素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而進一步把握網絡信息研判技巧,在復雜的網絡中做好做實網絡育人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夢瑩.大學生網絡素養及其提升路徑研究.江蘇高教[J].2019,(12)

[2]韓紅蕊、丁愉、趙承志.高校網絡思政工作隊伍網絡素養現狀與提升研究綜述.思想政治課研究.[J].2019,(01)

[3]曹兆鳳.淺析網絡環境下的道德行為失范及其對策研究.長江叢刊.[J].2018,(22)

[4]馬麗華、王倩然、程豪.老年學員網絡學習能力差異研究——兼論基于學習權視角的對策建議.中國電化教育[J].2018,(09)

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政專項: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的核心構成及培育路徑研究(項目號:2019SJB338)。

作者簡介:景平康,男,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江蘇師范大學人事處人事科科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網絡素養高校輔導員
中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途徑
醫學生網絡素養與網絡依賴實證研究
傳媒類院校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與教育對策研究
發展視域下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探析
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分析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媒介素養視野下的魏則西事件考察
官員網絡素養、政府效能提升與政治文明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