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源氏物語》對白居易詩詞的吸收

2022-07-16 08:45張皓博
紅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源氏物語文學性

張皓博

【摘要】《源氏物語》作為日本平安時期史詩級巨著,堪稱日本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語言通俗易懂,寫作手法溫柔細膩,語言古樸典雅,情節耐人尋味,是日本文學史上的瑰寶?!对词衔镎Z》中詩歌描寫數量相當可觀,其中不乏對白居易詩歌的接受和借鑒。文中大量引用或者借鑒白居易詩歌,不僅是為了故事情節飽滿而鋪墊點綴,更有其特定的作用,既能作為類比和隱喻,來表現人物的際遇,又能細致描繪人物情感,凸顯人物性格,使文風更加細膩雅致、含蓄柔和。

【關鍵詞】源氏物語;紫式部;白居易詩歌;文學性

1.引言

《源氏物語》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女作家紫式部的一部以宮廷生活為背景的小說,不僅在日本深受歡迎,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也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其作者紫式部因祖上深諳中國文化研究,他自幼便熟讀中國典籍、唐詩等,對白居易的詩歌更是研究頗深,漢文化研究造詣極高。在這部恢弘的巨著中,劉禹錫的詩、屈原的相關典故乃至《禮記》中的論述,紫式部都能引經據典,信手拈來。但其中借鑒和吸收最多的還是白居易的詩。由于對白居易詩的大量引用,使得這部作品更具備古典氣息,讀來古樸雅致,正是因為白居易詩歌的引用,使得中國讀者倍感親切,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中國讀者。

2.《源氏物語》簡析

2.1主要內容

《源氏物語》以光源氏及其身邊的親人、宮人為描寫對象,以光源氏才學無雙,但是情感生活卻不盡人意的生活經歷為故事推進主線,通過多線并行的龐大敘事結構,將光源氏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纏及他在政治方面的能力欠缺進行了詳細描寫?!对词衔镎Z》中采用了散文和韻文相結合的敘事方式,并引用或者借鑒大量的白居易的詩歌,通過詩歌的情感音律間接映射人物的境遇,既能增添文章的文學性,又能加強文章的典雅氣息?!对词衔镎Z》中存在大量的和歌,這些和歌中不乏有作者紫式部自己創作的和歌,當然還少不了對中國晚唐詩人白居易詩歌的引用,據考證,其中有90多處。由此可見,白居易的詩歌也是《源氏物語》的寫一個寫作特色。其中白居易的代表作《長恨歌》在《源氏物語》中成為提示故事主線發展的重要標志,通過對《長恨歌》的解讀,能夠發現光源氏三代人愛情的結局。由此可見,紫式部不僅僅是吸收引用白居易的詩歌,更是將他的詩歌融于小說,不僅自然而然為故事發展做鋪墊,毫無融合的疏離感,還能為讀者營造一種詩歌的意境美,讓人不禁感嘆其文學造詣之高。

2.2作者簡介

紫式部生于約973年,卒年不詳,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代表作《源氏物語》。由于《源氏物語》的寫就,在當時乃至如今的文壇都能掀起滔天巨浪,紫式部也因此又了自己的名號。由于《源氏物語》的主人公紫姬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戶曉,“式部”是它作為宮廷女官時的一個官職名稱,被后人稱作“紫式部”。她出身于貴族文人世家,父親藤原為時官至大夫,屬于日本平安時代的中層貴族階層。幸運的是生育貴族之家才有條件去學習和歌、漢詩文來提升自身修養,一般的貴族謹以此為愛好或者炫耀的資本,但是紫式部確實真正愛好漢詩文,尤其是白居易的詩歌情有獨鐘,對《白氏文集》研究造詣極高,在1006年應召入宮為天皇講解《白氏文集》,這對她后來對《源氏物語》的寫作提供了巨大的靈感。但是生活并沒有因其才華而眷顧她,1004年4月,紫式部喪夫寡居,同年秋開始創作《源氏物語》,作品中人物形象飽滿,文風細膩典雅,情節迂回曲折,曾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對以后日本文學之影響極大。

3.《源氏物語》創作的時代背景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政治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全書共54回,近百萬字。其中涉及四代天皇,70余年,所涉人物400多位,其中印象鮮明的有大概20多人。主要人物以平安時代日本貴族為主,也包含宮女、侍女及平民百姓等。該書反映了平安時代的文化生活和社會背景,在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本居宣長的“物哀”思想。

3.1日本的時代背景

日本平安時代仍然是以貴族為中心的文化占據主體部分,貴族都想盡辦法鞏固或提升自己家族的政治地位。由于藤原道長通過吧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雨當時的日本天皇,并都順利成為皇后這種政治聯姻的方式,他獲得了攝政、關白的官職,進而不僅保護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讓自己一時間權傾朝野,威風八面,同時也提升了家族的地位。因此,有藤原道長的政治聯姻成功而鳳凰騰達的成功經歷,平安時期的貴族紛紛效仿,貴族家庭一旦生于女兒,便會極其用心培養以其能成為中宮皇后。更是不吝于花費大量錢財通過培養琴棋書畫陶冶情操,以期他們入宮或嫁與貴人,這樣她們的家人的政治地位也可以得到穩固,甚至有所提升。

由于平安時期的日本貴族都深愛唐朝文化、漢詩文,學習漢詩文儼然曾為風靡一時的熱潮,而紫式部由于家族原因有機會學習漢詩文,而且還造詣頗高,同時對《白詩文集》有著深入的研究。正因為如此,紫式部才有機會被藤原道長聘為宮廷女官,為中宮皇后講解白居易的詩歌,而紫式部也是由于這個宮廷任職的機會,見證了這個王朝由盛而衰的歷程,這也是她寫就《源氏物語》的靈感來源。由于紫式部對于漢詩文的學習經歷,使得她通曉中國詩歌音律及創作方法,尤其是對中國晚唐詩人白居易的詩歌研究深入,這成為《源氏物語》中存在大量的詩歌,并能引用詩歌的意境映射人物的情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進而耗時多年寫就了被譽為“日本紅樓夢”的長篇巨著--《源氏物語》。

3.2日本當時的文學背景

白居易的詩大約于公元九世紀傳到日本,隨即得到日本皇室和貴族的推崇、學習、模仿。當時的平安王朝,缺乏其獨具特色的文化。眾所周知,日本平安時期的文化舶來自中國唐朝,唐風盛行,貴族們讀唐詩,寫漢字,作漢詩,因此那個時期的文化也被稱為“唐風文化”。在平安時期的日本,最負盛名的名人是白居易,紫式部的父親對其特別推崇,在他存世的詩作和和歌里大多能找到白居易詩歌的影子,這對于紫式部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潛移默化的日常生活中,紫式部也表現出對白居易詩歌的極大興趣,進行了深入學習。所以,這也是《源氏物語》中總能發現很多白居易詩歌的影子的原因。

《源氏物語》的創作背景是日本平安時代,且此時正值全盛時期;該書以光源氏的親身經歷以及其枚不勝舉的風流情史為故事主線,深刻地披露了日本上層社會以及貴族階層的腐敗與荒淫。此部巨作成書時間比《紅樓夢》大致要提前700年,且自誕生之日開始,千年的時間之內始終經久不衰,經過時間的洗禮,反而越發具有獨特的魅力。

4.白居易詩風簡析

白居易的詩歌大多以現實為題材進行創作,詩歌通俗易懂,因為廣為流傳。白居易,又被稱為“詩魔”或“詩王”,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特點以通俗性、寫實性著稱,在中國乃至日本都深受歡迎。白居易詩歌風格表現為:辭句質樸,表達直率;直書其事,切近事理;內容真實,有案可稽;文字流暢,易于吟唱。其詩歌題材涉獵廣泛,詩歌形式多變,語言淺顯易懂,《長恨歌》、《琵琶行》等作為代表作廣為流傳。白居易的詩歌無一不體現著白居易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他把“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終生信條,他一生致力于仕途,卻不想爭名逐利,只為國家發展更好,可是由于他剛正不阿、不趨炎附勢的直爽性格,仕途并不順利,因此他大部分時間用于詩歌創作,以詩歌抒情,揭露當時的一些黑暗社會現象,以現實的事件為題材做詩歌抨擊當時的朝局。由此可見,白居易的詩歌風格來源于現實,才更真實,更具有感染力。

4.1白居易詩的語言特色

白居易的詩歌所使用的語言通常是偏向口語化、通俗化的詞句,這種辭藻不夠華麗的語言在當時的唐朝并不倍主流所推崇,但正是因為詩歌通俗易懂,被當時的大眾所熟知、傳承。

白居易的口語化式詩歌使得百姓能夠讀懂,更有親近感,拉近了與品名百姓的心理距離,更能發揮其娛樂大眾更娛樂自己的作用。白居易的這種以口語化、通俗化的語言、描寫貧苦大眾生活等現實事件為題材的詩歌創作手法,體現出了他仁義愛民的為官之道,豁達樂觀的生活狀態。

白居易的詩歌中也不乏對自然風光的描繪。白居易筆下自然景物雖然平淡無奇,但處處透著精致細膩。白居易的描寫自然風光的詩歌們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他通過對自然風景的感觸與感悟,更能讓人身處同樣的意境,感觸更深。白居易通過描寫清風明月,彰顯自己豁達平靜高雅的情懷,用詩歌來描述自己的心境,融情于景,寓情于詩。

4.2白居易閑適詩的修辭藝術

白居易詩中大量蘊含淺顯的比喻。白居易詩主要以日常生活為題材,講究寫實,不會過多地運用夸張的比喻,所以運用淺顯的比喻來給詩詞增添一些趣味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關注度。白居易雖然官拜拜太子太傅,但是他生活簡樸,主張平淡閑適度日,同時又不失對人生的思考,為了使寫作風格與其性格相符,摒除了夸張的修飾,轉用易于被大家所接受而又不失詩歌趣味性的淺顯的比喻。

詩中大量運用通俗的典故。通過引用典故來講述自己的觀點,能夠使讀者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也可為詩歌潤色。能夠在詩詞中引經據典,以典故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說明白居易有著豐富的文學知識儲備,熟悉典故的內容,從而將其中平民化的典故運用到詩歌中,使得詩歌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學性。

5.《源氏物語》吸收白居易詩詞的原因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周邊的國家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其中日本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最大。唐朝時期,中國的古詩發展迅速,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日本自奈良時代開始,就派遣大量留學僧、遣唐使到唐朝學習佛經、漢學等,中日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此時,優秀文學作品通過遣唐使大量傳入日本,其中自然包括白居易的《白氏文集》。白居易的詩歌剛剛傳入日本,就被日本的貴族、皇族等推崇、學習,一時之間《白詩文集》席卷日本。而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作為平安時期的史詩級巨作,因為作者對漢文學,尤其是對白居易的詩歌有著濃厚興趣,所以在《源氏物語》中總能發現白居易詩歌的影子,白居易對紫式部寫就《源氏物語》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本節將試著論述《源氏物語》吸收白居易詩歌的原因。

5.1白居易詩歌數量多

首先,由于白居易一生創作詩歌數量很多,涉及到上到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的菜米油鹽的方方面面,以口語化、通俗化為典型的語言特點,自然而然被廣大群眾所接受且廣為流傳。據考證,白居易歲創作的詩歌中有三千多首被保存至今,是唐代詩人中保存詩歌最多的一位。當時正處于日本的平安時代,日本文壇主要由貴族所掌控,可謂是以貴族為中心的文化。日本貴族之間崇尚漢詩文,由于中日兩國之間語法體系不同,而創作詩歌又要求音律、對仗工整、意境等,對大部分初學漢詩的日本人來說,很難自行創作出詩歌,所以就需要一種范例以供借鑒模仿。因為白居易龐大的詩歌數量,自然被借鑒模仿的詩歌也比較多。

5.2白居易詩歌通俗易通

其次,白居易平易淺顯的詩風也對他的詩歌在日本的廣泛傳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白居易的詩詞通俗易懂,對語言的運用能力要求不高。雖然平安時期的日本崇尚漢詩文,很多貴族都以會作漢詩而自豪,但漢語對于日本人而言還是一門晦澀難懂學習困難的語言。因此要讓當時的日本文人運用漢語來寫出優秀詩文,其難度可想而知。正是因為白居易的淺顯易懂,既能夠讀懂又能摹仿的條件,因而深受日本文人青睞。

5.3日本人對自然景物的喜愛

日本人喜歡白居易的詩歌的原因還由于日本人的自然觀與白居易詩歌中自然風光的描寫的契合。白居易因為仕途不順,有大部分的時間來觀摩自然風光,有感而發,融情于詩歌,因此留下了不朽的詩歌創作。正是由于白居易對自然風光的描寫,完美契合了日本人對四季感悟至深的“物哀”心境,能夠引起日本人的心理共鳴,因此深受日本人喜歡。日本地處一個四面環海的地區,自然物產匱乏,使得日本民族對于大自然有著更細膩的感悟,進而萌生了深刻的悲觀情緒—“物哀”。面對大自然的四季輪回,春雨連綿、夏花盛放、秋葉凋零、冬雪紛飛也感懷不斷。而白居易詩中的“閑適”、“感傷”的審美情趣和佛道思想恰恰符合了日本人這種淡淡哀傷的審美觀。

6.結語

時至如今,這篇恢弘巨作《源氏物語》仍被津津樂道,關于其的研究不勝枚舉,可見其文學價值之高。精通漢文化的紫式部,巧妙地用白居易的詩歌,以詩歌的音律、意境來烘托故事情節,也為整部作品奠定了哀婉凄美的基調。紫式部崇尚白居易詩歌,將其融入《源氏物語》,不僅提升該作品的古典美,還增進了其文學性。白居易的詩里有月,有酒,有花,有鳥,有風雨,也有落日等自然景物的描寫。這與日本自古以來的審美情趣不謀而合,也深刻擊中日本各個階層國民的內心。因此,可以說,白居易的詩歌對《源氏物語》的影響極深。

參考文獻:

[1]高建軍.比較白居易文學和《源氏物語》中琵琶[D].山東大學,2021:57-58.

猜你喜歡
源氏物語文學性
小叔木江
后現代中國電影娛樂性對文學性的裹脅
論《源氏物語》中源氏的身份認同困境
《劉三姐》等經典少數民族電影的文學性
淺析易學文化的文學性
文學網絡時代的狂歡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虛擬的自由:創新與消解
《源氏物語》中頭發描寫的含意
中國戲曲藝術之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