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低年段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2022-07-16 08:53胡梅玲
民族文匯 2022年47期
關鍵詞:壁虎語感情境

胡梅玲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小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閱讀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好的閱讀能力在知識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直接關系到學生母語學習的發展,也影響著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等各個方面。

關鍵字:低年級閱讀閱讀興趣閱讀本領語感

新課標將小學語文課程具體目標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和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大板塊,并對每一板塊在不同階段提出具體而實際的要求。對于低年級的的學生而言,識字與寫字教學是基礎,而閱讀教學也隨著孩子詞語的積累,而愈加重要。閱讀不僅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更是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低年級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是促使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故事激趣

低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并且愛聽各種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通過繪聲繪色的故事,讓學生愛上傾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時,我戴上小鴨子頭飾,講述《丑小鴨》的故事,盡管有些孩子知道這個童話故事,孩子們仍被老師生動的語言吸引,聽得津津有味。由于我提前布置了學生預習本課,課堂上我邀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小朋友講一講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孩子學著老師講故事的神態口吻繪聲繪色地講述起來,孩子們被故事情節深深吸引,聽完了故事,教室里掌聲不絕。根據課文內容講故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二)創設情境

教材的每篇課文都是一個情境,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運用都是在一個個情境中進行的,就看教師如何去利用這個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快樂的學習。離開情境的語文教學是枯燥乏味的,尤其面對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融入角色,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學習課文《小壁虎借尾巴》指導朗讀對話時,我邀請一位表演能力強的小男生戴上小壁虎頭飾扮演小壁虎,第一、二小組的女生扮做小魚,班級男孩做老牛,三、四組的女孩子做燕子,我扮作壁虎媽媽,“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邊,問:“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我覺得語氣不夠禮貌,就適時引導:“求人幫忙,語氣太硬,肯定沒有朋友愿意幫!怎樣求人才能顯得態度禮貌又誠懇?”“小壁虎”明白過來,誠懇地又問:“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一、二小組的女生立刻雙手合并,在胸前做小魚游來游去搖尾巴的樣子,認真地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靶”诨ⅰ庇峙腊∨?,爬到大樹上?!靶”诨ⅰ倍Y貌地問“老?!保骸芭2?,您能把尾巴借給我嗎?”班級的男孩子個個壓低聲音,變身老牛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趕蠅子呢?!碑敗把嘧印闭f完“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小壁虎”難過極了,扮作壁虎媽媽的我笑著安慰:“傻孩子,你轉過身子看看?!边M入情境后,孩子們演得非常投入,讀得非常認真,模仿動物該有的語氣,甚至還加入了自己想象的動作。課后,我選擇了幾位同學角色扮演,把故事拍攝成小短片,分享到班級群,供大家觀看學習。通過創設情境,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孩子們閱讀的興趣日益濃厚。

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

閱讀很多種,包括齊讀、范讀、默讀、分角色讀、小組讀、領讀等,而學生要掌握最基本的本領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罢_”、“流利”、“有感情”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特別是“有感情”,低年段的學生語感尚未養成,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難度的。范讀是朗讀訓練的重要方式之一,低年段的學生愛模仿,很多孩子都有“向師性”,尊敬崇拜老師。所以作為教師,教師的范讀指導很重要。低年段的學生朗讀沒有經過指導,很容易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不能很好地把握句子之間以及段落之間的停頓,另外,前后鼻音問題、輕聲、兒化音以及語氣等方面,仍需要教師示范引領。不僅如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典型,一對一指導學生朗讀,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三、讀寫結合,強化語感。

在低年級段教學中,識字與寫字是基礎,閱讀建立在此基礎上,與此同步發展。讀是寫的前提,寫是讀的具體運用和結晶。通過熟讀背誦形成的語言積累,還要經過遷移性的練習才能逐步實現內化。熟讀遷移引導學生感悟,主要通過范文語言的遷移運用,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逐步達到準確、得體、生動地運用語言。另外,融入語境時,每個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是不同的,我們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性。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使獲得的語感不斷強化,最后成為整體語感中的有機因素。我在閱讀教學中只要一有機會就會讓學生說,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然后還要動筆寫一寫,每學習一篇課文,就會引導他們寫出自己讀后的感受或者啟發,另外也會讓他們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為寫話打下基礎。

結語

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成為小學階段總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弊鳛槔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我們不僅是指導者,更是參與者和合作者的關系。融入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需要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反思再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希望我的學生們愛上閱讀,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仲海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年08期

[2]郭鳳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年02期

猜你喜歡
壁虎語感情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們
壁虎的尾巴
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為什么壁虎能“飛檐走壁”
語感培養和語文學習
談談對語感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