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幼兒教育中勞動實踐體驗活動的開展策略

2022-07-16 08:53沈丹丹
民族文匯 2022年47期
關鍵詞:體驗活動

沈丹丹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的啟蒙教育。將勞動實踐體驗活動融入幼兒教育中,能夠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磨礪幼兒堅強的品質和意志。本文將以大班幼兒為例,提出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勞動實踐體驗活動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大班幼兒教育;勞動實踐;體驗活動

前言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究其本質,就是將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在如今幼兒教育中,“小先生制”仍然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已經有著一定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協作能力,開展勞動實踐體驗活動符合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能夠讓幼兒在勞動實踐中增強服務自我和服務他人的意識,從而進一步開發幼兒的勞動思維,提高幼兒的勞動思維,讓幼兒能夠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實踐活動中豐富文化知識,也能夠成為“小先生”。

一、創設開展勞動實踐體驗活動的環境

相對于其他教育來說,幼兒園教育非常重視教學環境的創設,這是因為對于幼兒來說,還處在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的階段,幼兒環境是幼兒每天接觸最多的地方,也是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個性發展有著重視的作用。在幼兒園中開展勞動實踐體驗活動,創設教學環境也是首要前提,其中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所謂的外部環境指的是教室以及園區的勞動環境布置,為幼兒勞動實踐體驗互動提供載體。所謂的內部環境指的是教師以及幼兒勞動意識的初步建立,能夠明白開展勞動活動的意義所在,是一種前期的心理建設活動,能夠促進幼兒勞動實踐體驗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開展勞動實踐體驗活動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這一教學工作,為學生播放其他幼兒勞動活動的視頻,比如幼兒集體在田地中摘菜的視頻,看到其他幼兒能夠在勞動中獲得快樂,幼兒也會產生一種想要模仿的心理,從而初步建立起對勞動的渴望,接著教師可以讓幼兒每人從家里帶來一盆植物,在教室中建立“植物角”,每個植物上都貼上幼兒的名字,幼兒在課余時間“照顧”自己的植物,使其健康長大,從中,幼兒能夠認識到任何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要尊重自然、愛護自然。

二、豐富勞動實踐體驗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要想使得勞動實踐體驗活動更加有價值和意義,使得幼兒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快樂,有著更強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要豐富勞動實踐體驗活動的內容以及形式,能夠滿足幼兒的精神需求[1]。如何豐富幼兒教育中的勞動實踐體驗活動內容,需要將游戲化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這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能夠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還能夠發揮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教育作用,在游戲中潛移默化的滲透素質文化教育。在開展游戲化勞動實踐活動來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時,應當注意游戲化教學應該適度、適量,不能讓幼兒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之中,而沒有認知上和能力上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展“擇菜游戲”活動,將幼兒合理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分得相同種類和數量的蔬菜,并且教師要規定擇菜的要求,既不能不夠干凈,也不能夠有所浪費,以小組為單位,能夠以最快速度擇完蔬菜并且質量符合要求的團隊獲勝,將會獲得教師的獎勵,擇完的蔬菜將會送到幼兒園的廚房,做成幼兒的飯菜,這樣幼兒既能夠在合理的競賽中體會到樂趣,也能夠由于付出了勞動,而更加懂得要珍惜飯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開設勞動實踐體驗活動特色校本課程

開設校本課程對于幼兒、幼兒教師、幼兒園三者都有著正向的積極作用。對于幼兒來說,開設的校本課程能夠滿足幼兒個性化的發展要求,結合時代的特點,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課程,這是堅持“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重要措施,從幼兒主體出發,為幼兒帶去更好的學習體驗[2]。對于教師來說,開設校本課程,應該給予教師一定的自主權,是教師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機會。對于幼兒園來說,能夠成為幼兒園的辦學特點,為幼兒園吸引更多的生源,提高幼兒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為了能夠有效開展幼兒的勞動實踐體驗課程,幼兒園可以開設相關特色校本課程。

例如,幼兒園可以開設校內的“種植課程”,在場地建設和材料準備上投入資金,為勞動實踐體驗活動的開展提供載體。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可以每一個班級認領一種植物,比如菠菜、香菜、油麥菜、黃瓜、西紅柿、南瓜等等,之后以班級為單位,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作物的生長特點,從翻地開始,進行澆水、施肥等一系列的種植活動,長出成熟的蔬菜之后,可以平均分給幼兒,使得幼兒通過勞動活動獲得強烈的成就感。

四、家校合作,養成良好勞動習慣

對于幼兒來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延續,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場所。教師可以通過家校合作,對每一個幼兒的成長環境以及性格特點做細致的了解,從而能夠對幼兒進行個性化培養[3]。對于勞動實踐體驗活動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讓幼兒能夠有著勞動的意識,從而自主參與到勞動活動中,明確任何事物都是要通過勞動獲得,從而在平時生活中有著良好的勞動習慣,基于這樣的教育目的,幼兒園需要和家長之間建立聯合機制,讓家長能夠明白當下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重要性,并且能夠配合幼兒園教學活動,開展家庭勞動實踐活動。例如,幼兒園可以通過“微信”“釘釘”等線上平臺建立家校群,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為家長安排具體的家庭勞動任務,如幼兒二十一天洗碗勞動活動打卡,家長每天都要在群內或者朋友圈進行打卡,以此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幼兒教育中勞動實踐體驗活動有著一定的缺失,影響著幼兒的德育教育,然而在幼兒教育中增加勞動實踐體驗活動,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勞動素養,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有著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因此,幼兒園作為開展幼兒教育的主要陣地,應該不斷探索如何將勞動實踐體驗活動合理的融入到幼兒教育中,提高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的參與度,成為學習中的“小先生”。

參考文獻

[1]俞艷華.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勞動技能的作用與策略指導[J].新課程,2022(22):104-105.

[2]張曙光.陶行知理念下幼兒園勞動活動開展的有效策略[J].科幻畫報,2022(05):389-390.

[3]黨雪梅.淺析新時期背景下開展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意義與實踐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5):15-16.

猜你喜歡
體驗活動
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關注起點能力,讓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經驗接軌
談“體驗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論體驗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體驗教育對未成年人生態意識形成的作用研究
生活化讓品德課堂充滿魅力
小學品德教學中體驗活動應用之我見
多元評價,煥發勞技課程的魅力
數學探究中提升學生智慧的路徑研究
談如何讓“體驗”真正成為品德課堂的生長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