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綜述

2022-07-17 12:42郭垠杉
商場現代化 2022年10期
關鍵詞:中小企業

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提供了大部分的就業崗位和稅收,中小企業的良好發展關系著我國的國民收入和生活狀況。然而當前信貸難卻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诖?,文章在梳理中小企業信貸理論的基礎上,綜述了當前中小企業的信貸困境,并著重分析了信貸對策相關研究,為后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對策支撐。

關鍵詞:中小企業;信貸理論;信貸困境;信貸對策

2020年,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超過4500萬家,同比增長13.2%,過去四年的年均增長率近10%。我國中小企業對GDP的貢獻超過60%,創造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在國民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致力于中小企業信貸機制的建設和完善,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銀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信易貸”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通知》,2020年國家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問題。然而當前面臨貸款現狀依舊嚴重影響著中小企業的成長,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面對疫情中小企業首當其沖,經營困難,發展可謂舉步維艱,在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沖擊的雙重壓力下,信用貸款形勢更加復雜嚴峻,貸款獲取難度進一步加大。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在產值、稅收以及容納就業人數等方面的地位也日趨重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深化改革,中小企業信貸難已經成為遏制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雖然中小企業融資理論、信用貸款理論及方法研究起步較晚,但伴隨著實踐不斷深化發展,許多從事理論研究的工作者以及企業管理者從多角度撰寫了關于中小企業信用貸款的著作和論文,這些成果對解決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難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本文從中小企業信貸理論、信貸困境、信貸對策等相關研究出發,總結國內外研究現狀,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

一、中小企業信貸理論的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較早地開展了信貸相關理論研究,經濟學家們對于信貸市場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信貸配給理論、交易成本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理論等經濟學領域展開。這些理論從經濟學角度深刻闡釋了當前中小企業信貸難的原因及表現。

1.信貸配給理論

在信貸配給理論中,最早開展研究的是Baltensperger和Stiglitz。信貸配給理論指的是當利率低于市場水平時,信貸市場上就會出現過量的貸款需求的現象。Baltensperger(1978)認為信貸配給是指即便當某些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中所有價格條件和非價格條件時,其貸款需求依然得不到滿足的情況。Stiglitz(1981)通過研究提出信貸配給理論下的S-W模型,解釋了由于信息不對稱而使中小企業融資面臨著嚴重的信貸配給短缺問題,也證明了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逆向選擇及道德風險是產生信貸配給的基本原因。

2.交易成本理論

Ronald H.Coase最早(1973)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論,認為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需要存在交易的成本,并且企業的規模越小,經濟效率就會相對較多;反之,企業規模越大,經濟效率就會呈下降趨勢。交易成本是銀行進行貸款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也是銀行貸款偏向于大型企業的主要原因。

3.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G.Akerlof等在1970年代提出了信息不對稱理論。指的是由于在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總是存在著信息獲取的差異,而正是這種差異導致有的人員擁有較多的信息,相反,求其余一部分人員則面臨著信息匱乏的困境,這樣勢必對弱勢一方產生危害。當然,信息不對稱可以通過政府頒布法律法規,強化信息披露和信息流通得以緩解。

經濟學家Mckinnon最早提出道德風險理論,身處經濟活動的人往往為了使得自身效益和利益最大化,而做出了一些不好的、危害到他人的行為。信息不對稱理論為信貸配給、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二、中小企業信貸困境的研究現狀

國內外關于中小企業信貸困境主要從企業自身不足、信貸體系不完善、存在外部影響三個方面來進行研究。中小企業自身的制約主要包括企業發展不確定性,缺乏風險轉移渠道,信用等級低,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以及經營理念差。信貸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面向中小企業的信貸體系不健全、支持力度低,對中小企業放貸標準高、放貸意愿低。而外部影響所帶來的制約主要有中小企業信用貸款保障機制不完善,扶持中小企業信貸發展的政策機制缺乏,外部監管政策激勵不足等,這些都限制了中小企業信貸的可獲取。

1.企業自身存在的不足

企業自身不足方面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企業資金少、信用水平差、財務不規范、管理水平低、缺乏企業社會責任等。強文(2017)認為中小企業信用貸款風險程度較高,主要原因在于企業財務制度不規范,管理水平較低,擔保能力不足。彭煒(2018)通過走訪調研、問卷調查等形式研究了安義縣4家銀行機構和3家中小企業,發現中小企業面臨額度小、期限短、利率高、政策體系不完善、金融機構信用貸款條件制約等問題。還有部分學者認為信用水平差是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貸款的根本原因,而中小企業資本金不足、融資效率低下、“綜合素質”不高是也制約其順利獲得融資。也有學者聚焦于現行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發現存在銀行獲取中小企業信息數據渠道不暢,知識產權分析及評估不足,缺乏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分析及評估等問題

2.信貸體系不完善

信貸體系不完善方面主要集中在融資渠道窄、信貸產品少、貸款門檻高等方面。Stiglitz(1981)認為信貸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必然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使銀行面臨較高的信貸風險,故而中小企業更加難于獲得信貸支持。徐儉梅(2018)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一方面在于企業本身擔保能力不足、財務狀況混亂,另一方面在于信用貸款體系不健全、融資渠道窄。黃海瑛(2020)認為大多數中小企業面臨可采用外部信貸方式較少,銀行信貸產品少,銀行貸款門檻高等問題,導致中小企業的信貸困難。還有學者把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歸因于信貸體系不健全,政策扶持不足以及信用文化的缺失,導致銀企雙方信息不對稱,融資成本高。

3.外部環境方面

外部影響方面研究的大多認為國家的宏觀調控的影響、信用制度落地難、法律法規建設滯后等均會影響中小企業信貸的可獲得性。如有學者認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經濟周期波動,地方區域經濟、金融環境,中小企業所處行業發展趨勢等,都會引發銀行信貸風險,從而影響信貸的發放。張擁(2020)聚焦信用制度研究,認為目前我國信用制度與市場發展的實際需要差距大,機構設置、法律責任、監督管理等都有待完善。蔣鵬(2019)指出關于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較為滯后,缺乏一系列完整的法律法規來指導中小企業貸款。

三、中小企業信貸對策的研究現狀

針對中小企業信貸難問題,國內外學者聚焦多方面加以研究,分別從中小企業自身、信貸體系以及外部環境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企業自身方面

企業自身方面研究,建議中小企業從完善財務制度、明晰資金去向、改善內部管理、提升產品競爭力等方面努力提升,提高貸款可獲得性。徐儉梅(2018)提出通過提高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以符合時代發展的高科技、創新等項目為方向,改善自身的經營模式;改善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完善財務信息,從而提高銀行對其信貸的信心。彭煒(2018)提出中小企業要規范內部人員管理,加強與當地金融機構的溝通,完善信用體系建設,破解企業貸款難題。大部分學者認為中小企業應建立產權明晰、科學管理、權責明確的運行機制和透明的財務制度,完善提高自身的信用信息,有助于貸款能力的提高。

2.信貸體系方面

信貸體系方面研究,認為應營造良好融資環境、構建信用擔保體系和融資信息平臺、細化監管激勵機制、改善融資市場等方面,來擴大中小企業信貸渠道,提升信貸積極性。大部分學者認為可通過調整商業銀行信貸機制,構建信用擔保體系和融資信息平臺,細化監管激勵機制,提高對中小企業信貸的積極性,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部分信用貸款產品打破傳統擔保方式,擴大企業融資渠道,解決自有資金不足的難題,打通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地方商業銀行要全面提升自身地位,要逐漸擴大中小企業的信用貸款服務,政府部門要主動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而程昔武(2021)等人提出改善融資市場結構性扭曲、提高微觀企業信貸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非國有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制度性融資成本,有利于增強債務融資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力,提升企業的營運能力。蔣鵬(2020)則從改善金融市場環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等方面提出建議,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生產活力。

3.外部環境方面

外部影響方面研究,結論為政府的政策性擔保、創建批量化服務平臺、完善信用體系、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等對策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業貸款風險,促進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國外學者Benavente通過實證研究,建立模型分析得出政策性擔保更有利于低風險的優質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Thorsten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政府在管理和融資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而在風險評估和防御方面則作用較少,認為銀行可以聯手政府創建批量化服務平臺,通過風險補償、稅收獎勵等手段降低放貸風險和貸款管理成本。國內學者黃海瑛(2019)提出要提高資金融通的監督控制,重點監管銀行和企業的相關工作,確保企業融資途徑暢通。吳仲斌(2020)提出我國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占比小、利率下降不明顯、增信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仍比較突出,應通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緩解中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也有學者提出政府應當進一步優化融資環境、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實現中小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促進良性經營和持續發展。

四、經驗啟示

結合上述學者提出的相關經驗,可以發現在中小企業信貸過程中,良好的法律法規體系、專門的行政管理和監督機構、健全的政策性貸款體系和成熟的信用擔保體系對于緩解中小企業貸款問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我國中小企業信用貸款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基于以上四點提出建議,以期完善我國的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機制。

第一,建立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規章。應該結合我國國情,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文件的完善,使中小企業在法律方面得到有效的保護和鼓勵。對于涉及到一些新興行業、惠農行業或新建企業的中小企業來講,要尤其注意制定一些扶持政策,特別是給予信貸和稅收扶持政策。另外,也要鼓勵各省市加快完善當地的法律法規建設,因地制宜,形成符合本省特色的法律法規體系,更有針對性地為當地的中小企業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設立專門的監督和管理體系。我國應成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專業化管理和監督機構,在保證各項權益不受侵犯的基礎上,確保中小企業在遇到貸款問題時有可以反映的部門和解決的途徑。同時,提升社會對中小企業的關注度和重視度,加強中小企業的資源獲取力度,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降低社會風險,促使中小企業規范化和自由式發展。

第三,完善中小企業的政策性貸款體系。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同時完善省市一級的政策性貸款中心,直接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實施政府銀行信貸項目,并制定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最低比重,確保成為中小企業貸款的最后一道防線,最終形成以政府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主導,結合商業銀行和民間金融機構共同發揮作用的中小企業貸款平臺。

第四,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和信息共享體系。組建全國中小企業信貸數據庫,建設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平臺,在此基礎上,各省、市、縣以全國中小企業信貸數據庫和信用擔保平臺為依據,整合稅務、工商、市場監管等當地政府部門關于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在打通部門信息的基礎上,實時融合銀行機構、信托機構、擔保機構等金融機構的信用信息,建設多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創新信貸擔保計劃,降低銀行收集中小企業信息的成本,降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成本。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國內外較多學者已從中小企業信貸原理、信貸困境及機制構建研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有一些政策建議對中小企業信貸發展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然而雖然對于中小企業信貸困境有了很多解決方案,但各地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工作主線,在國家出臺大量關于支持中小企業信用貸款的相關機制和政策的背景下,各地更應根據當前的實際環境,聚焦中小企業、信貸體系以及外部環境等方面,制定切合自身的信用貸款機制,為經濟的蓬勃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強文.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17(04): 120-121.

[2]彭煒,楊建農,魏曉軍,孫志國.中小企業發展中政銀企間的制約因素分析[J].金融與經濟,2018(08):94-96.

[3]徐儉梅.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會計師,2018(24): 37-38.

[4]黃海瑛.基于新型融資模式的中小企業投融資策略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16):111-112.

[5]張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舉措[J].中國金融,2020(13):94-95.

[6]蔣鵬.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北方經貿,2020(01):138-139+145.

[7]程昔武,程靜靜,紀綱.信貸資源配置、財務風險與企業營運能力[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03):66-78.

[8]吳仲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緩解中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J].中國財政,2020(20):70-72.

作者簡介:郭垠杉(1993- ),女,漢族,陜西商洛人,碩士研究生,咸陽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經濟統計

猜你喜歡
中小企業
供應鏈融資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對策分析
我國中小企業出口面臨的問題及其發展策略研究
文化差異對初入國際市場的法國中小企業影響分析
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探析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探析
中小企業信貸可得性研究綜述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小額貸款助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