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數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

2022-07-18 06:43任劍波
高考·上 2022年3期
關鍵詞:實踐高中數學閱讀教學

摘 要:新課改的深入與推廣,引導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對提高教學實效性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團隊注重從多維度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且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設定了一系列創新的教學模式,而其中針對數學閱讀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成為現階段教育工作者格外注重的課題之一。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逐漸意識到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欠缺,而強化數學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符合其個性化發展需求、促使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水平得到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樹立起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思想意識,并且在實踐過程中通過不斷地積累經驗、借鑒優秀教學案例的方式,創設了一套適應于本班學生的數學閱讀教學活動,以此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落實綜合素質全面培養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一、課題提出背景

由于多方面元素的影響,現階段的教學體系創新工作受到層層阻礙,尤其是數學這一門集嚴謹性與科學性于一體的學科。授課教師團隊大多數會將教育的重心投注于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也僅僅局限于對知識是否理解與掌握,導致出現理論與能力不相符的現象。

針對這一系列教育領域出現的問題,通過多輪教育改革的推廣與深入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在最新的課程改革工作中明確要求教師團隊需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培養,不僅需要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更應該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多維度思維的全面提升。為了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全能型人才,以創新為基點,進行的相關教育教學事業的構建工作,以及著眼于新課標內容、基于終身學習的觀念開展的相應教學實踐與研究,成為現階段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艱巨教學任務。因此,現階段的數學領域教育工作者針對學生核心素養開展的有關高中數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活動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二、開展課題研究的意義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開展高中數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同時對學生掌握數學交流技巧、改善原有的學習方式起到了較為明顯的提升作用,輔助學生從原有的被動式接受學習法轉化為主動式的個性化學習模式。

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在進行解題時更好地掌握題干意思以及所蘊含的知識要點;利用有趣的閱讀方式結合特色的閱讀情境,有助于提升課堂學習趣味性;輔助教師總結出成功的教育經驗。因此,現階段基于數學科目核心素養落實提升學生高中數學閱讀能力的事項成為教育工作者較為關注的課題。

三、高中數學閱讀實踐現狀

結合近幾年來高考數學試卷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閱讀類題目以及理解類的題目都明顯增加,通篇試卷中閱讀量相較于傳統數學科目高考試卷而言明顯增大,而這樣的試題編排以及設置,其最終目的是考核學生的數學科目綜合學習能力,其中必然會涉及有關閱讀能力的檢驗,希望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能迅速地領悟到題干中所隱藏的原理,利用科學的數學思維,結合學科本質以及相關理論知識尋找到相應的解題方向。

然而,在現實答題過程中可以發現,凡閱讀量較大的題目,對高中學生而言得分率較低,如2019年有關“斷臂維納斯”這一題,就讓不少優秀的學生在此折腰。因此,針對我國高中數學閱讀教學進行分析后發現存在以下幾點主要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重視性

針對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未付諸應有的重視程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或以敷衍了事的形式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或直接停留在表面,未開展相應的深刻理解探索,導致學生未形成相應的閱讀意識。

在高中階段的數學課堂上,無論是學生還是教育工作者,由于受高考制度以及社會期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面臨的壓力較大,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注重推理邏輯是否嚴密、演算步驟是否正確、解題方法是否恰當,忽視了學生對題干內容以及理論知識、數學語言的理解,更無從談起數學閱讀教學活動,甚至有部分激進的教師會認為在解答數學題時,用于閱讀題干的時間過多會造成浪費答題時間的現象,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中直接忽視了閱讀教學這一環節。也存在部分教師意識到了數學閱讀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并且在課內外也要求學生重視起數學閱讀的關鍵性,但是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僅停留于讀教材、加強對概念、公理、定義的理解等膚淺的界面,這種閱讀教學活動對學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并未起到本質上的助推作用。

(二)學生缺乏自覺性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已有了屬于自己的學習規律與個性化發展。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大部分學生認為閱讀這一學習活動對數學科目而言是無足輕重的,甚至針對教師所布置的習題,大部分學生會采用一目十行、簡單帶過的方式草草地讀完題干內容,并未深入挖掘其中所涉及的內容,導致經常會出現解錯題、誤錯意的現象。

(三)家長缺乏關注性

新課改工作中明確指出家、校以及社會三方面要共同參與到學生的教育工作中,但是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現如今在針對學生的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著責任在學校的現象。大部分家長忙于生計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面的輔導,尤其是針對高中數學科目,有一些家長會在輔導的過程中出現有心而無力的現象。家長對孩子數學科目往往注重于考試分數的起伏,而忽視了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在針對數學閱讀方面的培育,家長也未投入足夠的關注[1]。

四、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數學閱讀教學實踐措施

(一)實施閱讀主體分類化規劃

高中數學教材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多元化,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其中的內在聯系性,未做好分類的工作,必然會對教學活動產生阻礙?;诖?,授課教師應該主動針對高中數學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與研究,根據知識內部存在的關聯性將閱讀資料進行合理的分類整合,以促進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體系從原有的碎片化特征轉換為全面的知識體系。除此之外,針對不同類別開展的閱讀教學活動側重點也必然是不同的,教師團隊需要創設出與之相對應的閱讀指導方式,輔助學生更好地提升數學閱讀能力。

針對“集合的概念”這一單元開展有關概念類別的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了解到教材中對集合這一概念的界定是: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對象的全體稱為集合。針對該概念中涉及的詞匯應該結合具體的實際案例進行拓展延伸,輔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其內涵,精細化舉例。如針對“一般”這一詞匯開展的閱讀活動,教師團隊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結合數字圖書館延伸原有的知識儲備量,查閱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料,搜集有關“特殊情況”的案例,引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將“一般”,以及“特殊案例”進行對比,從而了解怎樣的情況下適用于集合概念,以此加深學生對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

(二)實施閱讀形式多元化互通

針對高中生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團隊不應該僅限于“授之以魚”,更應該注重的是“授之以漁”,以確保學生在高考過程中即使面對不同的試題,也可以利用相同的解題原理完美地解出答案,從而獲得理想的分數。因此,在高中數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將自主閱讀的合理方式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進行相應的學習活動,從而積累足夠的經驗。

在高中數學閱讀教學中,為確保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工作者會引用案例講解法。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際需求、認知規律,端正自身的定位,在注重學生體驗的同時創設相應的閱讀環節,引導學生通過親歷的方式獲得真切的感受,從而累積正確的閱讀方法。

舉例來說,在針對“集合間的基本關系”中所涉及的有關“子集”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育工作者首先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上所提供的“子集”的基本概念,接著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讓每個小組在完成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選舉出一個代表,通過模仿教師的方式講解自己閱讀后對“子集”概念的了解。教師既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又可以作為一個引導者,既要觀察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是否出現本質上的錯誤,如概念解釋不清等,又需要適當地引導,讓學生可以結合數學語言如文字、符號、圖形等開展相應的講解活動,從而促進高中數學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高中數學教師團隊常用的數學語言形式是上文所提到的三種形式,而文字是最為常見的。通常教材以及學習資料會以文字的形式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而這些文字也是對數學理論知識進行高度濃縮后的概括;符號則是對文字進行適當優化后利用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種閱讀材料;圖形則是更加生動化的概括,兼具形象性以及直觀性,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更快速地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3]。

(三)實施閱讀內容需求化定位

針對2019人教A版的高中數學教材開展分析可以發現,此版教材中從內容編排上就凸顯了數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每一章節都會出現“閱讀與思考”這一板塊。因此,在針對這一拓展板塊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團隊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開展具有需求性的閱讀教學活動。

舉例來說,在針對第三章“函數的概念與性質”涉及的“閱讀與思考”板塊中“函數概念的發展歷程”這一內容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時,針對本板塊主題“發展歷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有關函數的數學史內容,拓展閱讀教學的知識面。

函數概念最早于17世紀由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提出;于1821年由法國數學家柯西給出了最類似于課本中與函數定義相似的定義概念并且首次出現了“變量”這一重要詞匯;于1834年由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針對函數的定義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與研究。

通過這一系列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有助于根據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得到滿足,同時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此過程中應用數學語言形式進行輔助性的闡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函數概念的發展歷程”,并且針對不同閱讀材料中關鍵詞匯的提取強化學生有關信息概括的閱讀能力,利用多樣化的語言形式來豐富學生的閱讀信息表達技巧,提高學生在數學閱讀過程中針對資料內容的反向輸出能力。

(四)實施閱讀教學具象化轉變

針對數學理論開展的閱讀活動,從本質上會體現其抽象化的特征,而大部分學生其抽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高中數學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落實閱讀教學實效性,教師需要優化原有的教學設計,運用多樣化的載體,開展具象化的教學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載體的輔助下流暢地開展數學閱讀活動[4]。

舉例來說,在針對第二章的“一元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相關知識原理傳授完畢之后,教師會利用“復習參考題2”中的相關習題進行理論知識的鞏固與抽查。在此過程中,教育工作者為了輔助學生更快速地掌握閱讀習題的技能、幫助學生減輕在習題閱讀過程中所遇到問題的概率,通常會采用以下的方式進行習題的閱讀教學。

首先,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完成習題并且針對自己所完成的習題進行相應的批改;其次,在習題完成后,根據所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與歸納,將錯誤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于基礎知識不清所導致錯誤,另一類則是非知識性質的錯誤。導致非知識性質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技能,在針對題干進行剖析時出現分析不到位造成的錯誤;最后,教師可以選擇后一種錯誤類型的習題作為案例,針對題干內容以及該學生的錯誤答案進行細致的講解,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的方式共同探究:造成該學生答案錯誤的原因在哪些方面?而造成這些原因的可能性又有哪些?會是在哪一步出現閱讀錯誤而導致最終的答案出現偏差?

學生在此類的探究過程中會發現,首先這一錯誤答案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閱讀缺乏全面性,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的閱讀技能對閱讀錯誤所造成的具體原因進行細致的剖析,最后教師團隊結合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圍繞該習題掌握正確的習題閱讀技巧,并將有效的閱讀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經驗,讓學生快速且全面地掌握從題干中提煉有效信息點的閱讀方式。

結束語

基于核心素養開展的高中數學閱讀教學實踐是現階段符合新課改內容的必要之舉,也是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通過強化閱讀教學設計,引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輔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主動挖掘閱讀材料教育價值,拓展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楊丙振.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閱讀實踐研究[J].中小學數學(高中版),2021(3):24-26.

[2]王旭勤,張紅平.基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數學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29):59-61.

[3]齊春燕.高中數學教師基于數學史的專門內容知識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4]魏曉麗.高中數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與實踐[J].中學數學,2019(21):94-95.

作者簡介:任劍波(1982— ),男,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第六高級中學,本科,一級教師,高中數學教師。研究方向:教學論。

猜你喜歡
實踐高中數學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