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教學的探究聞

2022-07-18 06:43洪武
高考·上 2022年3期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摘 要: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受到應試教育以及緊張教學壓力的影響,教師更多的是注重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吸收、掌握和應用,但是對核心素養層面的培養卻非常的缺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踐行,在高中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在高中階段能夠借助有效的教學方法的引導,來促進學生全面、綜合性的發展,能夠為其今后的學習以及個人的成長都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將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相互結合,有效地融入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素養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新課程改革;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在高中生物的教學實踐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是對學生生命觀、科學思維、科學探究,以及社會責任等。在教學的實踐中,教師要能夠緊密地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需求,不同的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有效地融入其中,讓學生能夠在核心素養的引導下從更多的角度和維度去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和思考,讓學生的學習能夠進行更加廣泛的延伸,改變傳統高中生物教學氛圍和形式,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的綜合能力逐漸地獲得發展和提升。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能夠做好教學的匹配性策略,實施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思想品質、核心素養為重點,為學生帶來更加高效和高質量的生物課堂。

一、培養高中生生物核心素養的作用

(一)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最起碼的生物知識,還要讓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科綜合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由于當前的生物課堂仍然受到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依然是以追求分數為主進行生物知識學習。學生在這種學習思維之下,對生物知識進行強行記憶,不愿意用思考和發現的眼光去接納知識、探索知識。造成了學生認知較差以及生物水平難以提升的問題。而基于核心素養下開展的教學,能夠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科能力養成狀況,以補足和完善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習的過程,鼓勵學生將生物適用于生活中,增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在這種課堂中,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認知

仔細分析當前的高中生物課堂,不難發現部分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動力,也缺乏學習的內驅力。在面對知識點時,只愿意接受教師的講解,不愿意動手思考和探究?;驹蚴菍W生未能夠對學習養成較強的認知,也沒能夠認識到學習生活的重要性。而立足于核心素養下開展的教育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實用性以及趣味性,促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生物知識,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認知,增添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培養高中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生命觀念

在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當中,需要學生養成的生命觀念,包含了以下幾個部分。首先是結構與功能觀,它是指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長期進化所形成的,是生物適應環境的一種表現。其次是物質與能量觀,物質的合成與分解總伴隨著能量的吸收與釋放[1]。生態系統當中物質的循環與能量的轉化密不可分。再次則是進化與適應觀,它是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生物不斷進化適應環境,生態系統應當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最后則是穩態與平衡觀,生命系統本身是一個穩態與平衡的系統,穩態和平衡通常相互關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理解生命與觀點當中所包含的主要內容,保證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所提升,教師就應當深入教材當中,從一些典型的案例入手,讓學生仔細體會生命觀念的存在。

例如:在進行教學“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在課堂的開始,給學生講出這么一個趣味性的事例。比如:“同學們,你們知道螞蟻嗎?在野外的螞蟻喜歡啃食光合植物的根莖,而食蟻獸有著長長的鼻子,能將舌頭伸進螞蟻穴,吃螞蟻?!痹诮o學生講解這么一個簡單的事例之后,教師可以從結構與功能適應觀上,給學生展示食蟻獸進化的過程,讓學生主動發現食蟻獸的鼻子越變越長的經歷。再給學生講解“在遠古時期,食蟻獸的鼻子并不長,但是為了獲取食物,所以才逐漸演化得越來越長”。接著,教師再讓學生從進化與適應觀上思考,那些沒有將鼻子變長的食蟻獸都怎么了?學生經過思考就會發現“在遠古時期的食蟻獸里,有一部分因為基因突變,產生長鼻子的基因。而后來環境的改變,導致長鼻子基因的食蟻獸更加適應環境,剩余基因沒突變的則經歷不了環境的考驗,最終滅絕了”。以這種方式,向學生滲透生命觀念當中進化與適應觀。接著,教師再從生態系統的穩態上,讓學生考慮這么個問題“如果光合植物大面積枯死,那么食蟻獸的數量又會如何?”學生經過思考就會發現“如果野外的植物大面積死亡,那么螞蟻的數量勢必會減少。而螞蟻作為食蟻獸的主要食源,糧食短缺的情況下,食蟻獸也會減少”。以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去掌握生命觀念當中的物質與能量觀。全方位地為學生解析生命觀念,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二)知識理論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在傳統的知識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教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僅僅注重字面理論知識和含義的教學,但實際上在理論知識教學的實踐中也能夠有效地融入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通過對一些生物概念的教學講解,以及知識的教學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探索,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學科探究環境氛圍下,借助一些豐富的教學形式,以及概念的解讀方式,讓學生能夠對生物知識有一個更加直觀和形象的了解,還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做出積極的引導作用[2]。不僅如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該結合生物學科中豐富的知識內容,來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和梳理,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知識理論教學的引導下,不僅能夠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的學習理念和認知體系,還能夠讓學生培養良好的科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實踐中,生物知識內容豐富多樣并且比較復雜,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引導學生對這些復雜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和歸結,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的知識體系,發揮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才能夠更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以及成長的道路上有更大的提升。例如:在教學高中生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知識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的探究和思考,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去更好地認識實驗器材中的高倍顯微鏡、低倍顯微鏡,以及裝片等,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養成一個良好的生物實驗能力。而在具體的生物實驗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學習豐富多樣、復雜多樣的生物學概念,例如:實驗中能夠涉及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真核細胞、原核細胞、表皮細胞、導管細胞,以及葉綠體等細胞知識內容,那么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就要能夠引導學生對這些多樣化的細胞內容進行綜合、系統的整理,通過多重的分類方式,引導學生在進行知識的整理和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激發科學的思維能力,學生在進行細胞知識梳理的過程中,為學生提出問題進行思維的引導:“1.現代生物學的三大基石是什么?2.細胞學中所包含的三個要點分別是什么?”借助問題讓學生在知識的整理和思考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準確的方向,并為學生的知識梳理進行客觀的評價,激勵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知識的探究實踐中,為學生的思維素養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三)對接生活認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意識

高中生物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與學生生活的認知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那么教師在教學實施之前,首先應該對學生個人的實際學習情況有一個詳細的掌握,然后能夠從多樣化的角度去進行教學的思考,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去進行生物學科知識的探究和研究,讓學生逐漸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以及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提升。這也是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核心素養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在高中生物的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學生根據生物當中的知識點,解決生活當中出現的生物現象,避免封建迷信在生活中的傳播,起到科學普及知識者的作用,從而在實踐中逐漸培養和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3]。

例如:在進行教學“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引導” 這一部分知識點時,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奇怪的現象,基本能夠用神經元的沖動進行解釋。在家庭的生活當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學生增強對生活問題的敏感性,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的開始,舉出這么一個簡單的例子,供學生進行體會?!袄先顺Uf做夢夢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往往會預示著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所以就過于杞人憂天,擔驚受怕。同時更是怕這些夢,象征著災難和災禍?!睂@種封建迷信,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神經的傳導與沖動。讓學生先去理解神經沖動的傳導,“神經沖動的傳導具有方向性,從效應器到傳導纖維再到接收器,每一種感覺的傳導不同,感覺是從身體的效應器傳入至中樞,而運動是從中樞發出信號傳到效應器。其中大腦皮層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起到了最高級的指揮作用”。在講解完這些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這些知識去解釋夢境的發生。學生通過回想就能夠理解,人在睡覺的時候,大腦皮層仍然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因此接觸到周圍的事物,以及外界的干擾,很容易產生相應的夢境。所以說夢境并非是某些災禍的開始,而是最基本的人體反應。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當中通過這種方式向群眾普及科學道理。

同樣的,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情況下,教師在進行教學“核酸”這一部分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新冠病毒的本質。鼓勵學生行動起來,用自身的生物學科素養,去向自己的長輩、父母,以及他人科普病毒的知識,讓他人了解并明確防疫的重要性及其內在的本質含義。讓學生能夠通過知識點的學習和自身的知識水平影響到周圍的人,貢獻自己的力量,起到保障社會發展的作用,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四)引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素養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能夠對教學活動有一個科學的、精心的設計和準備,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來進行協調安排與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在高中生物的課堂中獲得更多實踐的機會,更好地去完成生活認知對接,從而在知識增長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自身核心素養的發展。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相互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對生物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科學操作,以及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和發展提供巨大的幫助[4]。

在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學生合作學習的作用和效果,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習的條件來進行篩選,同時還要兼顧學生自身的學科思維基礎來制訂教學的計劃,更好地實現教學的效果[5]。例如:在教學高中生物“細胞中的無機質”內容中,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一段相關的教學視頻,視頻內容是:在沙漠中也存在著一些植物,這些植物有著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有著非常發達、深入地底的根系,并且在大自然中也存在著許多動物大遷徙的現象,那么這些與水的關系是什么呢?以此來引導學生將這些問題帶入到小組的合作探究討論之中,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水對人類、生活、大自然的重要性所在,以及植物、生活工業等對水的依賴等。其次,教師繼續向學生進行提問:“在不同的生物體內,或者是同一生物內的不同部位、不同時期的含水量是不一樣的,那么請你們思考一下在人體中的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如何存在其中的?”通過這個問題,來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和問題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夠提升對知識的學習,又能夠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素養。

所以在教學的實踐中,教師要能夠積極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學習的互動,并在教學中利用具有較強思考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中,在主動的實踐探究中去讓學生形成一個更加正確的、科學的認知。

結束語

在高中階段,學生最為主要的目的是學習,但是在教學的實踐中,教師不能僅僅將教學的目的放在對學生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的層面,還要用長遠的目光來對學生實施教學的引導,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知識的提升,更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迪之下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和實踐中做出正確的、客觀的判斷,以此來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發展提供重要的動力支持,以及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曉聰.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的培養[J].中學生物學,2017,33(11):2.

[2]楊海濤.新課標之下探索高中生物如何有效滲透核心素養理念以及在教學中的落實策略[J].新課程,2021(49):76.

[3]龍文精.核心素養背景下探究高中生物教學如何有效滲透核心素養理念的創新性學習初探[J].新課程,2021(49):182.

[4]宋雪.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之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應對策略[J].新教育,2021(32):19-20.

[5]吳琳.新課改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滲透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教學途徑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1(11):59,69.

作者簡介:聞洪武(1980— ),男,漢族,安徽阜陽人,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