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生活素材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2022-07-18 01:32阮江潮
高考·中 2022年4期
關鍵詞:生活素材作文教學高中語文

阮江潮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各學科在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將生活和學習內容進行深度關聯,已成為每一位教師需要深研的課題。在高中學段語文學科的教學工作中這一問題尤其顯著,很多學生投身學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因缺少對生活的觀察和深入探索,以至于寫出的文章枯燥乏味,毫無生活氣息。本文闡述了當前高中語文作文的現狀,針對生活素材如何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發揮作用進行了細致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活素材;作文教學

目前我國很多高中教師在作文教學環節發現了類似的問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素材、缺乏創意、缺乏亮點,在寫作時經常出現內容空洞,詞不達意的狀況,或者腦中空空,只是一味地堆砌詞藻而缺少自己的感悟。另一部分學生則習慣性地引經據典,缺少自己的思考??偟膩碇v,寫作對于很多高中生而言是一道難關,一旦遇到寫作就會讓學生緊張、流汗,甚至產生排斥心理。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由于缺乏生活素材的積累,缺乏深入的自我思考而導致的,這也是高中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一、生活素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將空泛的思想變成真實的感覺

上文提到,高中生在語文作文寫作過程中,很大的一個問題在于寫作的內容空泛,大都是憑借自己的臆想來編寫的。這種作文即便是滿足了題目和寫作的要求,也很難打動人心,難免會給閱讀者一種假、大、空的感覺。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何生活中有如此多生動有趣的事件和鮮活的人物,學生卻無法做到有效利用,為什么寫不出來呢?這就要提到生活素材積累的重要性,素材雖然很多,但如果只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的感受和思考,難以形成打動人心的文字。

(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

高中語文作文創作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完善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需要學生在日常積累生活素材的過程中能夠融入個人理解,還原真情實感[1]。從這一層面來講,生活素材的日常積累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作文創作能力,更可以提高其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欲望,讓學生擺脫無話可寫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表達和傾訴欲望,并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找到一種作文的創作主線,快速形成作文思路。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高考作文的題目形式越來越開放,這種變化的目的之一也是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不會過多被命題限制思路。這樣一來學生的情感和思路都能夠得到有效釋放,從而提高其寫作水平。

二、生活素材的積累技巧

(一)要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觀察

曾經有一位知名作家說過,所有的文學創作都源自于作者對生活觀察角度的不同。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環境、個人性格、人生經歷和興趣愛好都不同,這就導致了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和對生活的感悟也不盡相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積累生活素材,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從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出發,結合該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細節的良好習慣[2]。

舉例說明,高中學生在面對高考壓力時,除了來自學校和家庭的外部壓力,更多的是自身在和同學進行競爭時產生的內部壓力。想要緩解這種壓力就需要找到相應的排解方式,找到自身的精神寄托。比如自己的父母,父母對自己的愛是這世間最偉大的感情,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自己的父母,并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父母的樣子。兩者之間有什么樣的變化,進而總結出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梢哉f最能夠打動人心的文章一定是有感而發,那么加強對生活中各類人事物的觀察并形成體系,就是豐富完善生活細節素材積累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豐富自身知識結構,增加知識儲備

高中學段的學生正是思想意識蓬勃發育、三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學到的知識不僅會影響其未來生活和工作的發展,更會對其品德、性格形成顯著的改變作用。為此,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構建生活素材積累習慣的同時,更要強調知識儲備的增加,做到厚積薄發,做到深入淺出,做到體系關聯。

舉例說明,很多學生在日常學習或者課外拓展時難以做到精研深究,很多知識和生活素材都一知半解,這種情況最是要不得。比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很多學生對詩文的創作背景了解不夠深入,只完成了所謂“背誦全文”,對其中要表達的深刻情感認知有偏差。很多學生在讀完這首詩之后都會依稀感覺作者已是暮年,面對復雜的官場身心俱疲,適逢佳節思念親人,甚至腦海中都有了一幅老翁垂淚的畫面。然而事實上,詩人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年方十七,按照當下周歲的說法可能只有十五六,初到長安正在尋找進身之階??梢?,學而不精最是害人,在生活細節素材的積累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保持嚴謹的治學態度,探索的執著精神,才能將這些細節素材牢牢掌握,在寫作時才能做到口吐珠璣,信手拈來。

三、生活素材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生活素材的提煉技巧教學

想要更好地將生活素材在高中語文作文中得以應用,需要分為幾個環節,包括生活素材的積累和生活素材的提煉技巧[3]。這種技巧是可以進行學習和鍛煉的,以實際生活為背景,提煉生活素材不僅能夠獲取更加豐富的資料來源,同時也是對學生自身生活的一次全新梳理。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環節,應該有目的地針對生活素材的提煉技巧,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和探索整合能力。

另外,生活素材的積累和提煉也是有技巧可循的。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看各種文化類綜藝節目,將其中的經典素材、人文精神、文化底蘊的內容進行集中提煉,比如《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等近年來大火的人文節目,本身以其精良的制作,極有針對性地將部分文化知識進行了總結和梳理,對于高中學段的學生來講,觀看這類節目是有價值的。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頭腦,也可以幫助其更好地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在后續的寫作應用中很多素材,包括很多觀點都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二)生活素材寫作訓練教學

生活素材的積累和實際的作文教學寫作應用之間仍然有一定區別,生活素材的積累和運用再熟練,最終也需要落在如何提高學生實際寫作水平這一關鍵問題上。只有學生的寫作技能、寫作技巧提高,才能充分發揮日常生活所積累的素材的重要作用[4]。目前我國很多高中生的寫作訓練機會較少,教師難以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體系對其進行強化。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對這一環節的訓練進行拆解細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舉例說明,將寫作訓練進行拆解可以讓學生從幾個角度進行深入,比如通過仿寫訓練,讓學生以教材內容、課文篇章為例,進行風格、話術上的仿寫;或者讓學生進行改編寫作訓練,如運用教材課文中的人物角色,在不改變角色背景和性格的基礎上,創作在教材之外、但是又不脫離教材的故事。這種模擬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對各類素材的實際應用能力,包括人物的外形、語言、行為、性格并配合對話訓練、景色描寫訓練等專項練習,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對生活素材的運用能力。

(三)生活素材的發散聯想訓練

發散聯想練習在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比逐漸提升,將生活素材和作文內容相結合最重要的基礎是確保文章自然流暢,如果運用生硬,難免會給人以生搬硬套之感。為此,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生活素材運用的發散練習,這種練習的目的就是要讓生活素材和文章的組合通順,提高生活素材的使用效果。

舉例說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能夠發人深省的小事,應該如何在作文中進行表達,這種技巧的應用對于很多學生來講都是比較難以拿捏的。在路旁看見摔倒的老人,路過行人的不同表現給了你怎樣的啟示?類似這種內容的文章,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都會存在過于正面、過于高大上的情況,甚至還會有很多的矯枉過正。這種風格的塑造可能是由于學生缺乏足夠的社會閱歷導致的,也有可能是真的缺乏真情實感。而經過發散聯想訓練,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思考故事的前因后果,并將這種素材和文章思想融合。

四、生活素材在文章段落中的實際應用

(一)重視邏輯性的展開,做到以小見大

很多高中生在文章寫作過程中,都存在邏輯性不強、前言不搭后語的問題。這種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對于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控性不強,一旦加入生活素材進行填充就會給人一種混亂不清之感,讓教師和其他讀者根本摸不清學生文章到底想要闡述什么內容。想要在實際寫作中攻破此類難點,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闡明“點線面”的道理,生活素材是構成文章的關鍵節點,但是整個作文不能都是“點”,那樣會顯得非常散亂。這時就需要通過寫作技巧和邏輯性將這些點進行有機串聯,比如事情發展的原因,在生活中哪些情況適用,最后得出了怎樣的感悟和道理。再比如討論一個人,從這個人身上發生的某些事情反映出了他怎樣的品格,有哪些是需要自己學習借鑒的。這種邏輯上的串聯可以讓文章更加通順,同時也可以保證文章的整體性和統一性,確保各條線能夠組成一個完整的“面”。這樣一來,觀眾既能夠在總攬全局時直截了當地看見文章“全貌”,又能細致欣賞文章中的各個小節點,由內容支撐。這樣由小見大、由表及里的素材運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重視教學環節的體驗,循序漸進

對于生活素材積累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多種教學模式,豐富課堂趣味性,讓學生感受沉浸式的課堂氛圍。

舉例說明,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場景,讓學生每人一句進行接龍,通過這種游戲的方式來觀察每個學生對于生活細節的把握。比如,教師設定命題:“一個人坐公交車上班,馬上要遲到了?!苯酉聛碜寣W生們對這一事件的后續發展進行推演,比如,“他要遲到是因為今天起床晚了”,或者“選擇坐公交是因為昨天撞了車”。由于每個學生對于一個故事的關注點或者切入點不同,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出下一個學生對于事件的描述會向哪個方向發展,而其他同學就可以借此機會來對比自己和其他同學在思維模式上的不同,哪位同學的描述讓人眼前一亮?哪種細節的描述充滿了幽默感?如果是我來描述這一細節會有什么不同?

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題目的更換,讓不同組別的學生都參與到這種描寫接龍的游戲當中,實現互相促進,相互學習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游戲的模式需要循序漸進地展開,讓學生逐漸習慣這種節奏,避免過深的內容和學生沒有涉獵過的范圍,如果有學生無法接龍的情況出現,教師需要掌控節奏,避免出現明顯斷檔,可以讓有想法的學生先說,并鼓勵思路較慢的同學暢所欲言。

(三)由內而外地進行激發式訓練

最后,所有的生活素材歸根結底都來自學生自身,無論是生活中出現的人和物還是周邊發生的事情,核心都在于真實發生。只有真實的感受才能夠通過作文進行表達,才能夠讓文字擁有溫度,才能夠形成打動人心的文章。想要實現這種深度層面的進步,同樣需要教師設置不同的教學環節來鍛煉學生的日常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素材的積累過程中直指重點,直抒胸臆[5]。

舉例說明,很多高中學生在繁忙的課業生活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感受自己的生活,每天兩點一線的模式也缺少新鮮事物的靈感激發。那么教師就可以從“記憶”這一關鍵節點入手,讓學生回憶自己記憶當中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往往是這種碎片化的記憶會出現在學生的記憶最深處,同樣也是最具有真情實感、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激發學生暢所欲言的催化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以記憶中最“幸?!薄笆薄皻鈶崱薄翱鞓贰钡炔煌榫w為題,讓每個學生詳細描述故事發生的經過、場景和涉及的人物。通過這種訓練不難發現,這種由內而外的激發對于學生將生活素材應用在作文中的效果是最好的,可以直接提高學生文章的結構性和感染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和生活素材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具備真情實感的生活故事、人生經歷,在文字的渲染下才最具有感染力。而想要強化學生在作文時運用生活素材的能力,就需要教師在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時,有目的性地鼓勵學生進行生活積累和知識拓展,再結合分組教學、討論闡述、接龍活動和情緒釋放等環節的訓練,讓學生從基礎開始掌握生活素材的細節運用。爭取讓學生能夠通過相應訓練,真實有效地提高自身寫作能力,提高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鄭亞君.生活素材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5):83-84.

[2]高倩.探究生活素材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20(16):109.

[3]蘇渭平.生活素材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2):65.

[4]金慧芳.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生活化素材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4):91-92.

[5]黃玉林.生活素材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1(2):38.

猜你喜歡
生活素材作文教學高中語文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數學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養的培養途徑研究
生活素材在小學品德教學中的有效利用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