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心聚力務實篤行

2022-07-18 01:32吳鵬
高考·中 2022年4期
關鍵詞:成因分析心理問題

吳鵬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進城務工人員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留守高中生的數量也在隨之增長,這給廣大高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解決其心理問題成為關鍵中的關鍵。對此,本文在分析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問題及成因的基礎上,從開放留守學生與家長交流通道,為學生提供家庭教育機會;建立留守學生社團,構建師生心靈溝通的平臺;成立班級讀書會,引導留守學生以文會友三方面入手,將留守高中生心理問題的解決策略做出系統論述。

關鍵詞:留守高中生;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高中階段作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拥年P鍵階段,身心健康成長顯然至關重要,而這也意味著日常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不僅要關注學生身體和思想層面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心理層面的發展,留守高中生更是如此[1]。由于留守高中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很少有父母的陪伴,為之提供精心的呵護和心理層面的引導,所以存在的心理問題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這也意味著廣大教師必須及時關注留守高中生心理動態,并及時為之提供心理疏導。為此,筆者就以此為課題展開深入研究與探索,結合成功的實踐經驗加以論證,希望廣大高中教育工作者能夠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

一、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問題概述

留守高中生由于所處的日常生活環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對此,筆者就當下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概述。

(一)心理敏感且多疑

筆者通過與所在學校留守學生的交談,發現普遍存在一種現象,通常話題涉及父母的時候,都會導致學生出現異樣的眼光,或者頓時情緒變得很低落,普遍想盡快結束此次交談。但不可否認的是,留守高中生父母普遍常年外出打工,通常會在學校寄宿,或者由爺爺奶奶照顧自己的生活,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少之又少,很多時候并不了解父母的內心,所以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這一心理實為正?,F象??墒?,這一現象長時間存在自然就是一種心理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必然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乃至人生道路的發展取向[2]。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轉折點的階段,心理敏感且多疑這一普遍存在于留守高中生內心之中的心理問題必須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二)主動進行人際交往的意識不強

筆者通過與所在學校多名留守學生的交談發現,很多學生通常都是筆者問一個問題回答一個問題,甚至很多時候默默不語,提出問題也不想與筆者進行交談,這一現象非常普遍,同時也反映出留守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心理問題,該問題如不能得到高度重視,那么勢必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即“主動進行人際交往的意識不強”?;蛟S很多人會認為,與人主動交往的意識不強并不能說明是心理問題,或許學生本身就是極為內向的性格,主動交往的意識不強不會對其未來的發展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實則不然,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社交能力全面發展的時期,社交欲望極為強烈,最為直觀的就是主動與人交往。然而,這一意識不夠強烈就說明內心之中存在一定的阻礙因素,或許是來自家庭層面的,或許是來自教師層面的,或許是來自同伴層面的,又或許是三個層面的因素都存在。對此,教師必須從上述三個層面入手,將其成因做出客觀而又深入的分析,那么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將能夠得到全面解決。

二、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一)與家長溝通不暢

眾所周知,父母的關愛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是學生勇敢面對一切問題的重要保障,父母為之提供呵護的同時也會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高中階段學生自然也是如此。但針對留守高中生而言,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所以受到的呵護和關愛相對有限,進而也導致其心理較為脆弱,面對問題很難正確認知,久而久之給其心理健康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這也導致了學生心理較為敏感、并且多疑的問題產生。而高中生正處于做出人生選擇的關鍵階段,父母關愛、家庭呵護、家庭教育的缺失必然會導致學生在人生抉擇關鍵階段出現偏差,因此為留守高中生打造一個理想的家庭教育氛圍自然要受到高度重視,這無疑也是解決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問題的基本側重點所在。

(二)與教師之間存在明顯的距離感

從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主動進行人際交往意識不強這一心理問題出發,導致該問題產生的基本原因中,與教師之間存在明顯的距離感是主要原因。通過筆者日常教學工作中所總結出的經驗,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希望自己能夠淡出教師的視野,不希望自己得到教師的關注;二是自己只想默默存在班集體之中,不想與任何人有交集,教師更是如此。這兩種想法的存在揭示著學生有著明顯的心理問題,即排他心理較為嚴重。該心理長期作用于學生會導致其性格變得無限孤僻,久而久之會產生心理疾病,嚴重威脅到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

(三)自卑心理過于嚴重

再從留守高中生主動進行人際交往意識不強這一普遍性心理問題出發,導致該問題產生的又一主要原因則是自卑心理過重。毋庸置疑的是,母愛是偉大的,能夠給人們無限的力量,而缺少母愛就會導致人的精神喪失,而這一情況作用于高中學生身上,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具體表現在別人有父母的關愛而自己沒有,感覺自己和其他人相比缺了很多重要的東西,長此以往會逐漸疏遠身邊的人,特別是同學、朋友,感覺身邊每一個人獲得父愛或母愛的過程都是在向自己炫耀。這樣的心理狀態顯然制約著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久而久之不僅沒有朋友和同學,最終還會導致學生形成自卑型的性格[3]。

三、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問題解決的策略

結合上文中明確指出的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問題,以及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將具體的策略進行闡述。

(一)開放留守學生與家長交流通道,為學生提供家庭教育機會

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家庭教育氛圍不同,留守學生家庭教育來自除父母之外的監護人,非留守學生則是不然,家庭教育氛圍由父母構建,為學生提供學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助其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地成長。父母作為學生第一任老師,也是學生在成長道路中最好的老師,尤其是高中生正處于人生道路的關鍵階段,能否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顯然至關重要,留守高中生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導致過于心理敏感且多疑。而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渠道顯然在于為其打造一個較為理想的家庭教育環境,做到開放留守學生與家長的交流通道,為學生提供家庭教育機會,具體操作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客觀審視社交平臺的功能性,建立留守學生與家長交流的長效機制。就當前而言,“微信”無疑是全社會范圍內應用最為廣泛的社交平臺,功能性體現在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廣泛性,互動過程具備視覺直觀等多個方面,故而可將其作為留守高中生與家長保持有效交流的通道。此后,教師要與留守學生家長建立微信群,制訂學生與家長單獨交流的具體規劃,以及教師組織留守學生家長會的有關規劃,確保留守學生能夠擁有與家長面對面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同時也為留守學生家長掌握較為理想的溝通方法提供平臺,力求增加留守學生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機會[4]。

第二,教師定期進行信息反饋,讓留守學生和家長雙方能夠及時了解最新動態。在確立留守學生與家長有效進行交流互動的平臺,以及長效運作機制的基礎上,不僅要確保學生與家長之間能夠保持緊密的交流與互動,讓家長通過社交軟件對學生提供家庭教育的同時,更要注意教師向留守學生家長定期提供信息反饋,讓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動態和行為活動情況,并將與學生最有效的溝通與互動方法與之分享,確保家長通過視頻連線所進行的家庭教育達到最佳效果,有效解決留守學生日常心理較為敏感且多疑的問題,幫助學生在人生道路關鍵期能夠擁有強大的自信心。

(二)建立留守學生社團,構建師生心靈溝通的平臺

社團作為全面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廣泛培養興趣愛好,增加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溝通、交流、互動的平臺,在解決留守高中生主動進行人際交往意識不強這一心理問題過程中,可以將建立留守學生社團,構建師生心靈溝通的平臺作為明智之選。具體操作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了解留守高中生日常興趣愛好,打造完善的社團組織。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就是很難與其他人去主動進行溝通和交流,由此導致這一部分學生在集體中成為“不合群的一類學生”。對此,教師要主動去了解學校留守學生日常的喜好究竟是什么,然后立足“團隊協作”,去探明完善學校社團組織的主要方向,進而成為教師與留守學生之間拉近距離較為理想的平臺,如籃球社團、足球社團等,用社團活動過程消除教師與留守學生之間的隔閡。

第二,明確社團組織活動的主要目標、內容、形式,打造師生心靈溝通的平臺。在建立完善度極高的社團組織基礎上,隨之而來的就是要立足師生之間共建信任感、拉近彼此內心的距離,明確社團活動基本目標,選定社團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活動形式。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在于教師不僅要作為社團活動的組織者,更要始終作為參與者融入學生社團活動中,用彼此之間的合作建立相互的信任感,進而實現拉近師生彼此的心理距離,幫助留守學生逐漸增強與他人主動交往的意識。

第三,有效開展過程性評價,幫助留守高中生與教師之間拉近距離。在每一次社團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在每一個細節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做出及時肯定,讓學生能夠深刻意識到教師時時關注自己,每取得一點點的成功都能得到教師的贊賞。此后,要鼓勵學生將良好的下意識行為和習慣長時間保持下去,同時教師還要將自己認為最可行的建議與其分享,這樣有利于教師更進一步拉近與留守學生內心層面的距離,幫助其有效解決主動與人交往意識不強的心理問題。

(三)成立班級讀書會,引導留守學生以文會友

營造理想的班級氛圍顯然是解決留守高中生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而成立班級讀書會的形式幫助留守高中生消除自卑心理則是營造理想班級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以文會友可以增加留守高中生主動進行人際交往活動。其間,具體操作應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所讀書目的正確選擇。成立班級讀書會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能夠找到自己理想的同伴與之同行,進而達到拉近學生之間心理距離的目的,并做到留守學生能夠真正擁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讓學?!安缓先旱囊活悓W生”不再存在,最終實現留守高中生心理問題得到最根本、最及時、最有效的解決。在此期間,所讀書目的正確選擇無疑應該放在首位,確保所讀書目能夠引起學生間的共鳴。在這里,筆者認為生活類和情感類讀物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有利于引發學生內心深度的思考和內心情感的深度表達,這樣留守學生以文會友才能具備最基礎也是最堅實的前提條件。

第二,讀書會基本流程的有效確立。在明確班級讀書會所讀書目的選擇方向基礎上,隨之要確立起讀書會的實施流程。其中包括制訂讀書會的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并且還要正確選擇有效進行效果評價的方法。而活動目標必須體現在內心表達和情感交流層面,活動內容要體現在觀點與想法的分享、討論、提出建議等多個方面,活動形式必須要以合作探究為主要選擇,效果評價應體現出學生和教師的雙主體性,由此讓留守學生以文會友能夠擁有較為理想、較為廣闊的平臺。

第三,以書會友的主體要體現在班級留守學生層面。在全面落實班級讀書會的各個環節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以留守學生為主體,無論是在座位的安排上,還是在話題的設置和引導上,以及合作探究的流程安排上,都要立足留守學生是否能接受和是否能夠引起共鳴,這樣留守學生才更愿意主動開口、主動思考、主動合作交流,從而發現與自己觀點較為相近的朋友,加之教師的正確引導過程,留守學生必然會不斷敞開心扉,以健康的心理去接納他人,最終消除其自卑心理,并更好地解決留守學生主動進行人際交往意識不強的問題。

結束語

綜合以上觀點的論述不難發現,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切實做到有效解決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實非易事,完全可以稱之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并且真正做到理想的效果需要不斷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而這也意味著廣大教育工作者及相關學者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以及科研工作中,不斷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廣泛積累成功經驗與研究成果,積極分享的同時,能夠踴躍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由此確保廣大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余俊昌.留守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分析[J].青春歲月,2019(35).

[2]黃悅.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J].卷宗,2019(9):33.

[3]馮靈元.淺談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管理的策略[J].學周刊,2019(31).

[4]歐勝虎.達州市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家庭功能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8.

猜你喜歡
成因分析心理問題
農村小學學困生心理問題初探
殺人案件的動機與成因分析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有關英漢翻譯中隱性銜接與連貫問題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命運成因分析
道路橋梁結構加固措施與方法分析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活動中的有效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