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土起臺——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積累技巧分析

2022-07-18 01:32趙亞寧
高考·中 2022年4期
關鍵詞:作文素材高中語文

趙亞寧

摘 要:現行高中語文教學中,作文已成為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考試中所占分值也很高,而作文素材又是作文寫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作文素材長期的積累,作文質量就會很差。本文將探討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積累的意義和技巧。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積累技巧

作文寫作是高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高中生在寫作時會感覺無從下手,缺乏中心思想,內容過于空洞,究其原因是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作文素材積累不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提高作文素材積累技巧,鼓勵學生從細枝末節入手,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積累有價值的作文素材,以提高寫作能力。

一、作文素材積累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通過學習經典名句、關注熱點新聞等方法積累作文素材,可以了解社會背景、文化背景,體會其中的價值觀。不僅能夠提高其寫作能力,使其在寫作時“下筆如有神”“文思如泉涌”,更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豐富其個人情感,提升其綜合素質[1]。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學生要提高寫作能力,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單調、枯燥無味,不利于學生拓寬視野,積累作文素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充分互動,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師在提升學生作文素材積累技巧的同時,也在同步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技巧,促使自己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二、作文素材積累的現狀

(一)寫作興趣低,對作文素材積累呈消極態度

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必須具有濃烈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作文寫作亦是如此。通過對100名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0%的高中生不喜歡寫作,認為寫作太難,日常學習中寫作也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55%的高中生每周在作文素材積累上所用的時間不足1小時,呈消極態度;65%的高中生積累作文素材主要靠學習、背誦優秀作文[2]。

高中階段最重要的就是高考,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也成倍增加,語文僅是其中一門學科,而語文寫作的分值又僅占語文成績的40%,因此學生對語文寫作的興趣低,只是掌握一些基礎的寫作方法,認為作文能達到一定分值即可,不會深入研究各種寫作技巧,積累寫作素材,而是將更多時間投入其他知識的學習。

(二)作文素材積累教學方式單一

現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多拘泥于書本內容和大量閱讀優秀文章開展教學,極少進行拓展,也不會通過PPT、短片等方式展示作文素材,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激起學生作文寫作的興趣,也會讓學生產生消極心態,不愿意主動去學習作文素材積累的方法和技巧,而且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得不到提升,不利于積累寶貴經驗。

(三)師生間缺乏互動,不能因材施教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按照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教學,導致學生只是簡單地練習課堂內容,學生無法向教師表達自己的疑問,并探討一些作文素材積累的措施。長時間下去,教師很難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難以判斷教學效果,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三、作文素材積累現狀的原因分析

通過分析作文素材積累的現狀,可以發現導致此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教師和學生未能正確解讀高中語文作文寫作的作用和目的,簡單地認為作文寫作就是為了拿到語文考試中作文的分值,以便順利通過考試,未深刻理解到高中語文作文寫作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理解事物及日常生活中的溝通、協調能力[3]。

其次,教師的教學水平不夠,未能正確引導學生學習作文素材積累的方法和技巧。簡單地認為“量”變會帶來“質”變,沒有意識到積累“量”的過程中應該保證“量”的質量,應該如何提高質量。

最后,教師未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改變教學方式,認為自己的教學方式是最有用的,最適合的,只要把自己教的學會了,學生就能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沒有考慮學生的水平、偏愛的素材類型等均不同,沒有與學生充分交流學習過程中的困擾并提出建議。

可見,由于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和技巧不夠豐富,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作文水平不能得到提升。

四、作文素材積累的技巧

(一)正確解讀高中語文寫作的意義,引導學生拓寬視野

教師應正確理解高中語文寫作的意義,并告知學生語文寫作并不是僅僅為了高考時作文的分值,其背后更深層次的意義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各種書籍,拓寬視野并積累作文素材。于是,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國內文學家的優秀文章延伸至國外作品。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時,可以拓展到塞萬提斯·薩維德的著名作品《堂吉訶德》,讓學生了解兩篇文章的主題內容和共同之處,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從作品中學習中外文學家的寫作技巧。同時,舉行兩篇作品優劣的辯論賽,在辯論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入領會文章的精髓,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溝通、理解和協調能力。

(二)提升教學水平,正確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1.利用照片、視頻等網絡素材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上照片、視頻等素材越來越多。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這些素材,不僅能夠創新教學方式,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專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將網絡上搜索的與該文章有關的照片、視頻等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領會散文中的意境。同時,可以向學生展示該散文中其他經典內容,讓學生了解該文章的主題和大致內容,然后讓學生將學習到的內容拓展到此類文章主題的作文寫作中。

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利于學習的平臺,尤其是有關作文寫作的平臺,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學習優秀的作文和素材,并積累感興趣的內容,使得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大幅提升。

2.加強互動交流,因材施教

高中學生每個人的性格、學習能力、優劣勢都不相同,教師應多組織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充分了解學生在作文素材積累中的困擾。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幫助,并根據他們的優劣勢制訂針對性的技巧。比如:在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后,可要求學生針對此次參觀進行作文寫作,讓學生自主組隊,組內探討學習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背景、歷史,尋找相關文獻支撐自己的觀點,然后各組由一人展示自己的作文,由其他組和教師從作文主題、寫作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并打分,各組最高分勝出。

運用此種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交流,使學生更加專注于作文素材的收集和歸納總結,較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果。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學生在素材積累中的問題,觀察每位學生所擅長的作文素材類型和積累渠道,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意見。比如:某學生擅長詩詞、散文等方面的作文素材,則可以向其推薦一些作文主題方面的詩詞、散文素材;某學生擅長時事熱點方面的作文素材,則可以與其探討如何將該時事熱點與作文主題相結合,并提議該學生要重視其他作文素材的收集。

3.課堂與課外相結合

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積累不能僅僅依靠課本中的內容,更多地需要通過課外閱讀來積累。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可以推薦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閱讀資料,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閱讀,或安排學生在課后搜集資料,提煉、整理可用素材,并引導學生運用該素材。例如:在講解《過秦論》時,對該文章的背景、主題等內容進行講解,并分析該文章適用于“批判苛政,借鑒古今”的作文后,要求學生課后收集適用于相同主題的作文素材,在下次課堂中進行評選。

另外,學生經常會面臨著素材積累不足,同一素材很多人運用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從多個角度對教材重點內容進行分析。很多文章隱藏著較深的寓意,教師應鼓勵學生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多的作文素材,并運用到作文當中。例如:在講解李白的《蜀道難》的時候,學生能夠體會到蜀地山川的壯秀,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學生可以此作為描寫“祖國大好河山”文章的素材,同時,該文章還蘊含著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也適合以“懷才不遇”為主題的文章。通過深入分析文章所表達的多重含義,既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寓意,也可以讓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4.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案例可以作為素材應用到作文寫作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能只注重作文素材,應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生活里的所見所聞,將其轉化為作文的一部分,從而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養成多觀察、多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得自身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例如:在以生態資源保護為中心思想的作文寫作中,可與學生探討生態保護的管理條例和國家舉措,并向學生展示破壞生態資源環境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發現生活的實例,應用于作文寫作中。

此外,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在學習之余,多參加課外活動,通過領略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各種作文素材。例如:組織參加扶貧、獻愛心、社區公益等活動,并要求寫活動感受,既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也可以鍛煉他們作文素材積累的能力。

(三)拓寬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很多高中學生抱怨在寫作時沒有好的素材,無法寫出優秀的文章。然而,生活中有很多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多總結和思考,積累技巧將會大幅度提高。

1.充分利用書本雜志中的名言警句、優美文章等素材

書本雜志中充滿大量的有警示作用、啟迪作用的句子、文章或者成語,只要充分積累和運用這些素材,寫作水平必將得以提升?,F行高考作文中,也經常會出現以某文學家文章中的一段話為主題的命題作文,例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中要求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一則文字“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睘楦形驅懸黄恼?。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和總結這些句子、文章或者成語的深刻含義,并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在多種素材均可表達相同意思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最優的素材,讓學生能夠熟練地將這些素材運用于各種場景中。例如,在以“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的作文中,學生可分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為素材進行闡述。通過積累這些名言警句,可以使學生在寫作時文思如泉涌,文章有理有據,能夠得到較高的評價。

2.充分利用社會生活熱點、時事等素材

現行高中語文作文中,經常會出現結合社會生活熱點、時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中語文作文也逐漸地向社會生活靠攏,緊貼熱點時事進行命題。例如,2008年高考全國(Ⅰ)卷中要求結合汶川大地震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因此,學生在積累作文素材時,社會生活熱點、時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針對熱點、時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熱點、時事等,了解熱點、時事發生的背景和影響,總結和分析他人的意見,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培養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教師可以針對熱點、時事,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例如,教師可以針對近期最為火熱的熱點北京冬奧會等組織討論交流,要求學生結合這兩個熱點,以“如何在北京冬奧會上做好新冠病毒防護”為主題進行作文寫作。學生可以收集歷屆冬奧會安全防護相關的素材,并展開寫作,由教師評選出寫作最好的評為第一名。

(四)開展作文寫作或素材的評比,激發學生主動性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開展作文寫作或素材的評比活動,分享優秀學習經驗,讓學生主動積累作文素材,將素材運用到寫作當中。例如:每年舉辦作文寫作或素材評比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作文或素材質量進行打分,選擇分數最高的前三名進行獎勵,并將其作文或素材進行展示,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學習。

結束語

作文素材的積累,既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也可以培養學生多讀、多看、多思考的習慣,有利于提升其本身的寫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作文素材積累的方式各種各樣,既要以課堂為基礎,也要結合生活實際;既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也需要教師不斷地總結,與學生互動交流,尋找適合學生的積累技巧。相信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學生努力地學習和思考,自身的作文寫作水平會得到較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金朋.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積累與應用措施分析[J].中華少年,2020(2):220-223.

[2]王冬樺.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素材積累方法談[J].讀寫算,2021(23):86-87.

[3]韓永.淺析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的積累:以教材素材積累為例[J].新課程,2021(8):61.

猜你喜歡
作文素材高中語文
基于網絡交際情境下高中語文寫作學習任務群設計的應用初探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引導”方法研究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關于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研究
培根固本,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素材的積累
淺析高中作文素材的積累與整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