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功能拓展

2022-07-19 22:37陸佳歡
民族文匯 2022年49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公共空間智慧城市

陸佳歡

摘 要:城市的規劃發展要注重公共空間的文化滲透、探索新穎的發展道路,這樣才能夠突出城市的特色,保障城市的建設充滿了新時期的朝氣和活力。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其是城市建設和發展必須要完美融入的核心元素。近些年來,伴隨我國社會經濟建設持續的、快速的良好發展,在城市發展當中非物質文化得以良好的融入,幫助城市的文化價值領域和生態文化領域都是實現了和諧的藝術拓展。而在新的時期里,還是需要不斷的探究非物質文化融入到未來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的最佳策略,這樣才是能夠幫助城市的建設,更加適宜人民的居住。而本文則首先探尋了非物質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的關系,其次對非物質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功能拓展進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為新時期我國城市公共空間的美好建設與和諧發展,提供一些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公共空間;智慧城市

1、非物質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的關系

城市的公共空間是為人民提供休閑、文化、娛樂的最重要場所,而公共空間也是承載著非物質文化藝術的核心組成部分,非物質化是一種轉換空間的必要元素,其能夠對公共空間形成美好裝飾和文化藝術滲透。非物質化不僅僅能夠美化公共環境,更能夠讓人與自然形成有效銜接。

針對城市的公共空間設計,應當突出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在非物質文化運用方面,應當體現出人性特點以及多元化特征,并且要讓公共空間展現出良好的藝術形式和藝術價值,避免單調、乏味的表現形式,讓人們在公共空間當中能夠感受藝術、生態環境的美好,這樣更能夠充分反映城市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價值。所以說,文化與城市公共空間所存在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交相呼應的。

2、非物質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功能拓展

2.1在文化價值領域的拓展

這些年來,我一、二線城市飛速發展,城市當中人口密集度不斷提升,為了科學有效的劃分城市空間、突出城市文化風貌,必須要積極的改變城市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但是,不同的區域存在著極為突出的地域特色,歐美、東南亞等城市由于氣候環境溫度的不同,其城市發展、生態環境規劃也存在著迥異的差別。相對于我國的江南等地區,其城市發展則是體現為水米之鄉、綠色發展的特點。而我國的北方區域,由于需要抵御寒冷的冬季,則是需要結合季節的不同,恰當的設計文化區域、核心生態區域、緩沖生態區域和使用功能區域,所以我國的不同地域的城市公共空間建設,也是存在著些許的不同。而公共空間的藝術風格作為一種文化的外在表現,其不僅僅能夠體現城市的特色,更是能夠緩解人民生活壓力,所以筆者認為,優秀的藝術作品并不受地域和空間的束縛,其既可以突出地域特色又可以展現新時期城市發展的風貌。因此新時期的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和發展,要努力實現非物質文化的和諧融入,這樣才能夠創造更加美麗和諧的城市環境。

2.2 在生態文化方面的拓展

社會發展需要非物質文化的融入,非物質文化作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消費品,承擔著緩解壓力、舒緩心情、創造適宜居住空間的重要任務。而生態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藝術展現和生態城市構建的延伸和拓展,其能夠有效的銜接藝術作品,將其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在文化生產方面,需要更多生態藝術作品來傳承非物質文化,所以新時期公共空間設計的藝術家,在空間藝術和內容表現方面,要銜接生態理念、關注藝術作品的生態氣息,將文化生態理念形成更好的傳達,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的良好發展。

非物質文化是社會生活環境持續發展所產生的文化表現形式,其能夠反映社會生活,并且能夠滿足人民精神世界的審美需求。而非物質文化與生態環境,更存在著緊密的關聯在,現階段我國公共空間藝術設計過程當中,非物質文化能夠更加深刻的傳播生態美學,通過藝術家努力的構建生態環境系統,能夠減少城市資源的消耗,并且通過多元化的表現形式,讓城市的生態藝術氛圍和精神內涵得以有效的構建。

2.3人性價值的體現

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方面,要給予人民美的享受,要傳播優秀的文化思想。通過公共空間美好的設計,能夠在人民的身體和心理上產生情感的共鳴,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現階段人民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信息終端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的實現信息的交互。因此,信息發展所帶來的便利條件,也讓人民越發依賴智能終端設備,許多現實的生態環境被虛擬的圖像所取代,這樣就導致城市的發展缺少了一定的情感和關懷。

因此在新的時期里,對于城市公共環境的建設,更應該引發人民的精神共鳴,讓人民的精神寄托不斷地滲透和融入到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當中。藝術家要在精神層面,努力的構建與人民情感溝通的橋梁,讓人民對城市充滿了信賴、寄托、凝聚力和依賴感,這樣對于城市的發展也會有極大的助力。

2.4智慧城市的發展

智慧城市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實現生活質量、生活效率的提升,以及不斷地推行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生活發展理念。智慧城市在發展過程當中,更應當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智能發展理念,幫助城市的發展體現出持續創新的發展價值和發展模式。

在智慧城市構建過程當中,對于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來說,應當充分的滿足人民精神世界的需求,以及能夠有效的緩解人民生活壓力。所以藝術家在智慧城市公共空間設計過程當中,要努力的融合科技與藝術,讓非物質文化的藝術人文關懷氣息,能夠與智慧科技形成交相呼應。

在城市公共空間建設過程當中,可以積極地運用虛擬技術、數字化技術,以及傳感器技術,將非物質文化的一系列優秀藝術作品行成良好的展現。通過多元化的聲音、優美的視頻,展現非物質文化的優美姿態和多元化的色彩形式,讓城市公共空間當行成良好的展示,這樣憑借人工智能、現代化科技、生物技術,將城市的公共空間建設形成了優化和改革,真正讓智慧城市的發展擁有了新的生命和新的活力。

結語

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現在社會不斷發展,非物質文化的多元化內涵、價值體現得以不斷的轉變和拓寬。而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當中,更應該不斷的融合非物質文化,讓城市的公共空間建設,體現出良好的藝術氣息,這樣才能夠為我國未來社會發展提供多元化的活力,讓社會城市的形象更加的美麗。

參考文獻

[1]邸楓,韓紅雨,孫金霞.城市名片與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共融發展研究[J].河北學刊,2011,31(4):232-234.

[2]陳思捷.城市公共藝術建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融合探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9(5):75-81.

[3]彭瑩.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于城市發展的意義及保護路徑[J].佛山研究,2020(6):47-50.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公共空間智慧城市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啟示
新疆地區非物質文化旅游經濟開發實證分析
智慧城市視野下城市規劃創新探究
廣西南寧市金湖廣場使用狀況評價
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像素藝術探究
“物”化的空間
儒學轉型與民間社會的新維度
基于無線組網的智慧公交站點信息系統研究與實踐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梧州龍母文化動畫劇本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