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域下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構建研究

2022-07-20 14:02吳佶凌
校園英語·上旬 2022年6期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互聯網+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我國原有的教育系統面臨生態失衡的現狀,傳統封閉性的線下教學模式讓自主性學習受到極大局限,構建教學生態化模式成為當務之急。通過構建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協調發揮出教學主體、教學對象、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環境等生態要素的作用,促使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和諧發展,這將更有利于提高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

作者簡介:吳佶凌(1981-),女,福建泉州人,泉州華光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在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教育是民生之基、國之根本,更應主動走在社會轉型發展的前列,充分借用“互聯網+”的優勢開展教學科研,改革教育體系。應用型高校以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為主,而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必修科目尤為重要。在“互聯網+”視域下,學科教學的改革已然成為教學科研的熱點問題,加之生態化教學概念的提出,教學生態化模式便成為當前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

一、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構建的原則

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是一種和諧包容性、開放交互性、靈活動態性的模式,它更為突出師生之間的高效交流、及時互動,重視發揮“教”與“學”雙方的作用和功能。當語言學習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之后,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者和參與者應充分探究教師該怎么教、學生該怎么學這一根本性問題。在“互聯網+”視域下,如今的教育教學資源可謂豐富海量,對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促其自主學習起到推波助瀾之效。在此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的構建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原則

在“互聯網+”視域下,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開展生態化教學必定是一個全新的、系統的、復雜的以及動態化的過程。學生需要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成為一個具備個人持續性學習潛力的語言知識構建者。通過教師的輔助指導,學生需要結合自我學習個性和特征來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繼而積極自主地開展學習。只有這樣做,教師的教學指導作用及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才可實現生態化的有機結合,讓各項教學活動及時、高效、持續化地進行。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則成為學生主體作用得以發揮的必要前提,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獲得理想效果的基本保障。作為教師,要想充分發揮自己我的教學主導作用,應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需求及水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廣泛借助互聯網、多媒體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源,還應把握好度,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高自學能力。

(二)教學有機整合、多元互動的交叉原則

在“互聯網+”視域下,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予以有效結合,達到教學資源的高效配置。借助學校內網及互聯網打造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平臺,為學生構建以大學英語知識技能學習為主的多元互動性教學環境,強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這里所說的多元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及時、頻繁、高效的師生及生生溝通交流促使學生獲取更多英語知識,強化英語技能,拓寬學習范圍和空間,形成和諧互助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過程性評價為主及多元評價并舉的原則

客觀公正的評價是檢驗生態化教學成效的重要標尺,是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在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中,我們需要權衡考慮每個生態因素,如教學評價的主體、方式、內容及標準等這些。在“互聯網+”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應及時加以轉變,以迎合新的教學模式的評價需求,促使評價具有更好的實效性及交互性。應以過程性評價為重點,這樣將更有助于學生持續自主地學習發展,更全面客觀地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進步程度以及學習成果。多元評價則指教學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標準多元化,比如評價主體應由教師、學生、學校、家長、專家等組成;評價方式應以線下及線上綜合評價、筆試加口試綜合評價等為主;評價標準應以規范性評價及個性化評價相結合為主。

二、“互聯網+”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生態結構優化功能的不平衡

在“互聯網+”視域下,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普及使用率明顯提高,在課堂上占據了重要的主導地位,從而有效打破了原有大學英語教學的傳統結構。然而,教學受班級人數、教學課時、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這使得教師還是難以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多半仍以自我為課堂的主體,以傳統單一化教學模式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從而使得學生學習興趣降低、課堂參與度不高、自主學習意識不強,最終導致教學生態結構優化功能的不平衡。

(二)教學生態主體之間協調功能的不平衡

在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中,教師和學生應同為生態化教學的主體。然而當前很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并未如此定位,從而使得師生之間“教”與“學”協調功能不平衡。首先,高校不斷擴招,一位大學英語教師面對的學生數量有所提高,這就難以保證教學質量的需求性;其次,在“互聯網+”視域下主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盡管該模式也獲得了一定教學成績,然而對于班級教學原生態格局必然形成一定的影響;再次,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線上溝通交流正在逐步替代我們傳統的面對面交流,拉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更樂于通過網絡開展互動。綜上,這些問題都或多或少使得師生這對教學生態主體之間存在關系的失衡。一方面,教師不斷采用信息化教學技術來革新教學方式方法,以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另一方面,學生認為他們的學習目的在于掌握一門外語,并非重點關注信息化、互聯網這些內容,使得大學英語教學的氛圍感難以提升,教學生態主體之間存在不協調性。

(三)教學生態主體與信息技術的不平衡

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導者和實施者,肩負著傳道受業解惑的重要責任。在“互聯網+”視域下,教師需要迎合現代化教育的需求,有效整合信息化教學資源,采用信息化教學技術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科學構建一個相對更為平衡的生態課堂。然而,一種新教學觀念和模式,對很多教師而言還難以形成高度適應,要熟練掌握并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有較大的難度,一些教師可能僅僅是懂一點簡單的教學軟件操作而已,多數教師不具備良好的信息化素養。其次,學生作為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主體,其信息化素養欠缺的問題也較為突出。盡管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然而互聯網技術是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多數學生還難以真正駕輕就熟,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意愿,使得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氛圍感較差。

三、“互聯網+”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的構建措施

(一)提高教學生態主體的信息化素養,重新定位教學理念

在“互聯網+”視域下,海量教育資源實現了重新優化整合,同時基于互聯網的及時互通性,突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促使更多有效教學資源實現了高效互享。然而信息技術始終是動態發展的,基于應用型高校眾多師生信息素養不足的問題,要想切實構建良好的教學生態化模式,廣大師生作為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主體必須積極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養。教師應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運用好網絡教學資源,激活課堂的互動氛圍,提高整體教學生態化模式的運作效率。具體而言,首先,教師應革新教學理念,積極推行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方式,改變傳統低效的教學方法,采取開放式、探究性、個性化的教學手段,樹立以信息化為依托的教學理念;其次,高校應組織各類學習沙龍、信息技能培訓、專業講座等鼓勵師生積極學習信息化設備使用方法;最后,高校還可通過開展各類信息技能大賽,比如電子課件制作競賽、線上教學競賽、網絡學習競賽等,促進師生重視信息技術,將其主動應用到“教”與“學”之中。

(二)構建互聯網生態化教學環境,發揮教師的教學主導性

大學英語學習絕非一蹴而就的,教師要為學生營造特定化的語言觀摩及訓練環境,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為其構建教學生態化環境。首先,要注重大學英語課堂環境的營造,加強對學生學習個性及技能的塑造,驅動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形成終身學習意識;第二,要形成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促使課堂具有較強的開放互動性,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汲取知識要點,養成勤于思考、善于質問的學習習慣。大學英語是有較高難度的學科,英語學習是一個持續且動態的過程,涉及學生自身英語學習需求的變化,學習過程的不確定性、英語知識的革新性等問題。因此,在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時,教師應著重分析課堂教學中各個生態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從而達到教學內容與課堂活動的有機整合。比如在英語單詞的學習上,教師需要事先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與整合,通過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以多元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英語單詞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相對生態化的課堂環境。教師還應盡量體現教學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才能真正構建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充分合理地運用網絡教學資源,科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幫助他們達到知識的快速吸收、鞏固提升,進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可借助網絡開展教學的多元評估,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情況,督促學生合理地規劃自主學習時間,通過線上線下的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才能真正形成一種生態化、常態性的模式。

(三)構建多維互動的生態化課堂,拉近師生關系

從教育生態學視角出發,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即為各個生態元素之間的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而構建多維互動的生態化課堂則能更好地為師生提供教學支持。首先,在課前教師應為教學的高效開展準備相應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及電子教材,充分做好物理環境的準備工作;其次,在課中教師要積極構建和諧融洽的課內外環境,建立平等溝通的師生關系,基于多維互動的生態化課堂其核心在于互動,教師應積極采用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前期所設計的電子教案中穿插適量且適合的師生互動伏筆;最后,在課后則應主張開展小組合作、線上學習有機結合的融合教學,促使“互聯網+”更好地服務于英語生態化教學,提高“教”與“學”的成效。

總之,信息化時代已全面到來,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主動革新、與時俱進。在“互聯網+”視域下,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應為學生盡量營造生態的教學環境,構建多元混合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學手段,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在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情況下,以創新的教學理念、模式及方法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化的英語學習需求。教師應積極構建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平臺,在網絡及多媒體技術支持下,建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生態化模式,充分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及學習效果,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許曉麗.“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生態模式構建研究[J].青春歲月,2020(14):167.

[2]周輝.“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生態模式的構建[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0(1):28-32,36.

[3]馬永峰.“互聯網+”視閾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發展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6):134-135.

[4]張丹.高校英語教學生態模式構建研究[J].英語教師,2018(20):50-52,63.

[5]柴樹虹.地方高校大學英語生態教學模式構建策略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2):74-76.

[6]婁麗景.高校教學改革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生態構建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6(10):143-144.

猜你喜歡
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互聯網+
機械工程專業石油裝備方向認識實習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應用型高校商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析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