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在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方面的作用探析

2022-10-03 01:49郭飛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14期
關鍵詞:媒體保護傳承

摘要: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是長江沿岸地區文化永續發展的現實需要。媒體在文化挖掘、傳播、融合等方面獨特優勢,使其成為新時期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沿岸地區的媒體圍繞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與實踐。文章以揚州地區為例,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考察法,剖析研究了媒體在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方面主要采取的行動和取得的成效,最終得出媒體是展現長江文化魅力的“窗口”、挖掘長江文化內涵的“先鋒”、整合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力量的“平臺”等結論。在此基礎上,提出媒體應當通過多角度發掘長江文化,深層次剖析長江文化,廣角度宣傳長江文化,來發揮自身在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方面的作用優勢,助力長江文化永續發展。

關鍵詞:媒體;作用;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4-0209-03

一、前言

長江,既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圍繞修復長江生態環境開展了積極、全面和深入的實踐,逐步構建起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為指引,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及10個專項規劃為主體的長江流域保護與發展框架,為長江流域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多領域的協同發展夯實了基礎,提供了明確指導[1]。

方向已明確,行動在路上。在接下來的長江流域發展中,推動長江流域經濟、文化、生態融合發展,將是各類主體重點關注和落實的內容。

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是參與和推動長江流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過去的幾年里,包括廣播電視臺、網絡新媒體平臺、報紙在內的揚州地區眾多媒體機構圍繞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科學的嘗試,展示了媒體在長江文化發展方面的作用,這也為長江沿線城市媒體參與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提供了較好的示范。

當然,在資源分布分散、類型多樣的情況下,媒體在保護、傳承和利用長江文化方面開展的行動,也要講究科學性和合理性,即根據媒體的功能定位進行有針對性的活動策劃、組織和開展,以達到助力長江文化永續發展的目標。

二、媒體在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方面的作用

媒體,作為促進人與人、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間信息交流與互動的重要媒介,在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和積極的作用[2]。對當前積極推進的長江流域文化發展實踐而言,媒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展現長江文化魅力的“窗口”

媒體擁有信息傳遞、形象展示的先天優勢。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以網絡為載體的新媒體的出現,為長江文化魅力的全方面、動態化展示創造了條件。在這方面,揚州主要通過揚州發布、揚帆APP等新媒體“窗口”積極展現長江文化的魅力,使更多的網民理解、認同長江文化,參與到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活動中。

例如,2019年12月11日,揚州發布“每日一景”欄目發布了一篇名為《揚州“長江綠肺”層林盡染美如畫》的文章,對揚州在長江流域的位置,以及自然生態和歷史人文資源進行了介紹,并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長江綠肺”——揚州潤揚森林公園的美景,而這篇文章中的圖是由揚州發布的記者親自拍攝的,這種旨在宣傳揚州地區蘊含的長江文化的文章,無疑為廣大網民通過網絡了解長江文化、感受長江文化的生命力提供了“窗口”[3]。

(二)挖掘長江文化內涵的“先鋒”

長江文化是長江沿線地區先民在生活和生產中發現和創造的獨特文化內容。而在長期的發展中,長江文化已經滲透到了沿線人民日常的生活和生產中,需要進行充分的挖掘才能夠發現和利用。在長江文化內涵的挖掘、轉化和利用方面,媒體發揮著“先鋒”的作用[4]。

一方面,如揚州廣電等媒體機構組織相關記者深入沿線的群眾生活和生產現場,通過觀察、交流等方式捕捉蘊含長江文化的內容元素,將分散的長江文化收集起來。

另一方面,節目制作主體通過視頻、音頻、文字等加工方式將收集到的長江文化元素串聯起來,形成內容完整、主題突出的長江文化紀錄片、圖文咨詢等,然后通過揚帆APP、揚州發布等新媒體平臺以及揚州廣電總臺的《揚州新聞》《關注》《今日生活》等傳統收視品牌節目傳播出去,讓更多受眾接觸到長江文化,感受到長江文化的內涵。

(三)整合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力量的“平臺”

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需要沿線群眾的廣泛參與。然而,群眾在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面的能力和能夠發揮的作用存在個性化的差異和分布的松散,僅憑群眾的自覺難以完全形成強大的文化發展推力。在這方面,媒體可以借助自身的信息傳播和活動組織優勢,將分散在區域范圍內的不同個體、不同群體動員、組織起來,開展以長江文化保護傳承為主題的活動,使原本分散、孤立的力量整合起來,實現“1+1>2”的效果。例如,揚州廣電媒體通過各種媒介對揚州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相關內容的報道,使本地區的企業組織和市民進一步了解了揚州廣電擁有的長江文化發展媒介資源,并紛紛參與到相關節目或者產品的制作與傳播中,使揚州廣電媒體成為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平臺載體[5]。

三、發揮媒體在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方面作用的策略

對媒體來說,雖然擁有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的大量資源,也有較為明確的行動方向,但如何通過實際媒體活動的策劃、組織和開展來發揮這些優勢,真正促進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則是需要結合現實情況進行積極探索和科學開展的[6]。對揚州廣電媒體來說,想要更好地參與到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的活動中,需要重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多角度發掘長江文化

媒體在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面承擔著不為大眾所熟知的長江文化內容的挖掘、加工和展示作用,而這種“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文化發掘和利用過程,實際上就是媒體參與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體現。在長江文化主題內容傳播中,揚州廣電媒體要從多角度對長江文化進行發掘和利用,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現長江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從地域來看,揚州廣電媒體除了要從揚州本地發掘長江文化內容以外,還要通過與其他城市廣電媒體合作等方式,延伸長江文化發掘的范圍,從整個流域的視角全面展示長江文化,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本地區受眾對長江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從內容來看,長江文化內容的發掘包括但不應局限于沿岸的自然景觀,包括美食、生活習俗、方言等均是長江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應當成為長江文化元素發掘和利用的對象。

從發掘主體來看,除了媒體記者以外,媒體還要注重聯系群眾,使那些對長江文化有研究的學者或者市民能夠參與到長江文化的發掘和展示中,通過千人千面的方式展示不同視角下的長江文化。

例如,媒體可以組織開展“搜尋長江文化”為主題的群眾性活動,讓市民成為推薦長江文化相關線索或者信息的主體,借助市民的力量彌補媒體在文化挖掘方面力量的不足[7]。

(二)深層次剖析長江文化

媒體對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并不是簡單地照抄照搬或者隨意堆砌相關的素材,而是按照特定的主題對長江文化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有序組合,使文化內容以新穎的形式、深厚的內涵呈現出來。對揚州廣電媒體而言,這種對長江文化的剖析須從“精”“深”的角度入手,即按照“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策略對長江文化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和提煉[8]。

1.要找尋長江文化與現代生產生活的結合點

媒體實踐表明,受眾對那些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用或者有啟發的內容往往會表現出更明顯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在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的過程中,媒體要注意從現代生產生活的角度出發對長江文化內容進行加工、處理,為受眾提供新穎、獨特的長江文化體驗。例如,可以在長江沿岸的濕地公園陳設一些古人治理長江流域的圖片或者文字資料,使市民能夠真正感受到長江文化的深厚底蘊,并體會到長江流域治理的艱辛。

2.要展現長江文化的創造創新

長江文化,并沒有古今之分,凡是符合長江流域客觀實際的文化內容,都可以被理解為長江文化的范疇。因此,媒體在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過程中,除了要關注那些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及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內容以外,還要對那些尚未被發現或者重視,但具有獨特長江文化內涵或者特征的內容進行發掘和創造創新,使長江文化體系得到持續性的充實和發展。

例如,媒體機構可以安排記者深入揚州的大街小巷,搜集與長江文化相關的歷史記憶和時代痕跡,并在此基礎上將現代大眾的審美訴求以元素的方式進行融合,最終呈現出既有時代感又有現代審美感的節目內容,實現長江文化的全新呈現。

3.要豐富長江文化的呈現方式

長江文化多是以靜態的物品或者符號沉睡在各個角落。媒體在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面的行動要以喚醒文化為目的,即通過多種方式讓沉睡、安靜的文化動態地展現出來,走進大眾的視野,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之中。在這方面,媒體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加以呈現。

一方面,要借助文創活動,將靜態的長江文化符號或者物品以文化創意產品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廣大市民或者游客通過紀念品或者工藝品的方式帶走長江文化;另一方面,要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打造多功能體驗場館,讓廣大市民可以在茶余飯后、節假日等時間進入場館進行現場體驗,感受靜態的長江文化“動起來”后的美感[9]。

(三)多角度宣傳長江文化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媒體資源得到了明顯拓展,而這也為媒體從多角度宣傳長江文化提供了現實性的條件支持[10]。在參與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過程中,媒體要從盡可能多的角度展示長江文化,豐富長江文化的外在形象。

1.要結合媒體量身定做內容

不同媒體對應的受眾群體的特點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保證傳播的內容符合受眾的長江文化學習體驗需求,媒體要根據不同受眾的情況量身定做相應的長江文化宣傳內容,使不同受眾獲得不同的內容體驗。例如,對于揚州發布、揚帆APP等深受年輕群體喜愛的媒體端,宜推廣一些動態視頻內容,使其能夠直觀地體驗和快捷地分享;對于紀錄片類電視節目,則應重點展示長江文化的發展歷程和獨特內涵,使中老年群體能夠回憶和感受悠久的長江文化[11]。

2.要延伸媒體文化宣傳的前沿陣地

媒體是連接各類主體活動的重要媒介。在長江文化相關內容報道中,媒體要發揮連接政府、企業、社會公益組織、市民個體等多元主體之間文化聯系的紐帶作用,將相關主體開展的長江文化實踐活動以新聞資訊或者主題報道的方式進行廣泛傳播,使更多組織或者個人了解到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相關內容。在這方面,除了通過電視、APP、廣播電臺等常規媒體宣傳長江文化以外,還可以通過電梯廣告、城市公交廣告等廣告的投放,為不同場景下市民體驗和感受長江文化創造條件,使長江文化能夠真正滲透到市民日常的生產生活細節之中[12]。當然,媒體還是要以文化類節目為核心,通過文化與節目的融合促進長江文化的藝術性呈現和廣泛性傳播。

例如,媒體可以開設以長江文化知識精彩或者詩詞歌賦吟唱為主題的綜藝類節目,讓廣大市民置身文化傳播活動中,借助大眾群體來激活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力量。

四、結語

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是國家和沿長江流域地區文化發展的時代責任和任務。文章通過研究發現,在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面,媒體發揮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展現長江文化魅力的“窗口”、挖掘長江文化內涵的“先鋒”和整合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力量的“平臺”三方面。而媒體要更好地發揮自身的這些作用,參與和助推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就要在多角度發掘長江文化的同時,深層次剖析長江文化,多角度宣傳長江文化,使長江文化能夠更好地被認識、保護、傳播、傳承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曹勁松.南京傳揚長江文化精神的時代擔當[J].南京學研究,2021(1):3-17.

[2] 鄭珊霞,劉曉宏.基于融媒體的運河文化“微傳播”路徑研究:以揚州運河文化為例[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4(2):10-13.

[3] 袁菡瑤.數字媒體藝術中的旅游文化表現形式研究:以揚州為例[J].藝術大觀,2020(29):123-124.

[4] 張媛.數字媒體環境下揚州紅樓文化傳播途徑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21):104-105.

[5] 陳松平,賈茜.新時代長江水文化傳播研究[J].中國水利,2022(9):54-57.

[6] 李后強.“長江學”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J].當代縣域經濟,2022(3):18-21.

[7] 周杰.新媒體背景下地方文化綜藝類節目的新突破:以揚州臺《一路樓臺直到山》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8,4(15):119-120.

[8] 王雪萍.揚州鹽商文化線路[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6(5):93-98.

[9] 馬志濤.新媒體傳播與受眾參與式文化研究[J].采寫編,2022(3):88-90.

[10] 陳振興.長江經濟帶民藝文化IP新媒體傳播研究[J].藝術品鑒,2021(15):156-157.

[11] 王永,田凱.揚州廣電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使命與作為[J].當代電視,2020(1):110-112.

[12] 蔡武進,劉媛.長江流域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價值及路徑[J].決策與信息,2022(1):81-89.

作者簡介 郭飛,本科,主任記者,揚州民盟機關支部盟員,揚州廣播電視總臺制片人,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新聞單位首席制首席記者,研究方向:電視專題片制作。

猜你喜歡
媒體保護傳承
媒體服務大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之我見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如何通過媒體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