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幼兒居家身體活動和體質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2022-10-09 01:32胡鑫賓曉亮姜桂萍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顯著性常態問卷

胡鑫,賓曉亮,姜桂萍

(1.南京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3;2.北京大學醫學部幼兒園,北京 100191;3.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北京 10084)

2020年初,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嚴重疫情在全國各地蔓延。時至今日,盡管疫情在中國得到了有效防控,但各地猝不及防的疫情讓形勢再次緊張,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受疫情影響,兒童的身體活動更少,視屏時間更長,睡眠更不規律,飲食更不健康,從而導致超重肥胖、近視、心理壓力增加等健康問題頻頻出現[1-2]。學前兒童尚處于相對不成熟狀態,抵御病毒侵襲能力較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3],在這樣的特殊環境下,保障學前兒童體質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本研究從定性定量的角度分析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幼兒居家的身體活動和體質現狀,為家長和一線教師進行幼兒身體活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和現實指導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問卷調查對象:為了解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幼兒身體活動和體質現狀,采用整體分層抽樣的方式,在北京市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4類區域,每個區域各抽取3所公立幼兒園。由幼兒園向家長說明問卷調查的目的并得到同意后,發放問卷星并由幼兒監護人填寫。問卷共計收回1 792份,有效1 730份,回收有效率為97%,且上述4個區域回收有效問卷比:7.8:42.7:39.1:10.4,基本符合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關于北京市1~9歲兒童4類區域的數量比[4]。其中3~6歲人數依次為192、510、648、380。體質監測對象:對北京市某一公立幼兒園入園的70名大班幼兒進行體質監測。實驗已通過北京師范大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202110210061)。

1.2 研究方法

文 獻 資 料 法:查 閱 美 國(2011)[5]、澳 大 利 亞(2017)[6]、WHO(2019)[7]以及中國[8]等陸續頒布的《早期兒童身體活動指南》相關文獻,對兒童身體活動所涉及的維度進行系統梳理,為編制問卷內容和分析調查結果提供理論依據。

問卷調查法: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和體質健康促進方面澳大利亞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影響力很高[9-10]。學前兒童身體活動問卷是為衡量澳大利亞家庭環境下幼兒身體活動開展狀況而開發的,旨在測量幼兒在家庭環境中的身體活動行為和久坐行為。DWYER等[11]驗證了該問卷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在參考國內外早期兒童身體活動指南的基礎上對問卷進行適當改良,自編了《學前兒童居家身體活動現狀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學前兒童基本人口學信息、身體活動狀況兩個維度,其中視屏時間是《早期兒童身體活動指南》和身體活動問卷的行為研究范疇,因此將其納入。

體質測試法:對《國民體質監測(幼兒部分)》的10m折返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網球擲遠、平衡木和雙腳連續跳6個指標進行測試[12]。

1.3 測試原理

BMI指數=體重(kg)/身高2(m2),根據丁宗一等[13]研究0~7歲幼兒的BMI/Kaup指數分布,將BMI指數=18作為幼兒肥胖的切點值。將問卷調查得出的身體形態學結果,以及入園的70名大班幼兒體質監測結果與北京市幼兒體測數據對比,分析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幼兒的體質現狀。

1.4 質量控制

(1)問卷質量控制:為了減少文字描述帶來的理解差異,問卷部分內容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同時聘請4位教授驗證問卷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問卷回收后,將答題時間≤3min剔除。(2)體質測試質量控制:為了減小誤差,測試統一采用統一順序,先練習1次,正式測試2次,再取最優成績。

1.5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4.0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與北京市教委最后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3~6歲幼兒體質監測結果公報》[14]比較時采用單樣本t檢驗分析,BMI指數差異性采用性別×年齡雙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顯著性水平為P=0.05。

2 研究結果

2.1 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幼兒身體形態的現狀調查

2.1.1 身體形態學指標狀況

通過比較(見表1),可知身高在各年齡組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體重方面3歲男童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3歲女童、4歲男童和5歲男、女童均表現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其他年齡組雖沒有表現出統計學意義,但從描述性統計結果可知,也有增加趨勢。說明較之公報中的數據,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幼兒身高變化不顯著,體重均有明顯增加。

表1 北京市3~6歲幼兒身體形態學狀況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body morphology of aged 3~6 in Beijing

2.1.2 BMI指數分布和肥胖檢出率

通過計算得出BMI指數(見表2),可知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BMI指數男童最小值是11.4,最大值是33.9;女童最小值是10.6,最大值是32.3。通過雙因素方差分析BMI指數的差異性,可知性別差異顯著(F=6.45,P<0.05),男童BMI值>女童[(16.9±3.6)vs|(16.2±3.1)]。年齡組差異(F=1.73)和年齡×性別的交互效應(F=1.51)均不顯著(P>0.05)。

表2 北京市3~6歲幼兒BMI相關指數分布狀況(kg/m2)Table 2 BMI-related index distribution of aged 3~6 in Beijing(kg/m2)

為探討肥胖檢出率與年齡、性別的關系,以BMI指數=18作為幼兒是否肥胖的切點[13],分為BMI<18和BMI≥18兩組(見表3),可知3~6歲肥胖檢出率依次是:16.8%、17.9%、22.8%、17.9%,男、女童肥胖檢出率依次是21.9%、18.0%。經卡方檢驗,年齡組之間肥胖檢出率沒有統計學意義(x2=2.43,P>0.05),性別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x2=5.75,P<0.05)。

表3 北京市3~6歲幼兒肥胖檢出率(%)Table 3 Obesity detection rate of aged 3~6 in Beijing(%)

2.2 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幼兒居家身體活動和身體素質的現狀

2.2.1 居家身體活動形式的現狀

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幼兒居家身體活動類型方面,日常步行的為82.8%,跑跳的為60.3%,家務活動的為54.8%,騎各類車的為47.3%,玩耍游戲的為44.1%,爬山的為31.2%,球類運動的為30.4%,舞蹈運動的為27.2%,參加有組織訓練的為4.3%,其他的為16.8%?;顒咏M織形式方面,94.4%為親子活動,23.6%為獨自活動,17.7%為同伴活動。說明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幼兒居家身體活動形式大都是自由安排,總體82.6%為自由非結構化活動,6.4%為結構化活動,混合式的為11.0%。

2.2.2 居家身體活動量的現狀

對平均每日身體活動時間、戶外活動時間和視屏時間、活動頻率和平均活動強度分別進行等級賦值,再根據描述統計頻率,可知3~6歲的幼兒每日活動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為69.3%,平均每日戶外活動時間在2小時以上的為57.2%,平均每日視屏時間1小時以內的為68.2%,基本每天都活動的為87.8%,平均活動強度在比較吃力以上等級的為10.8%。通過卡方檢驗,發現各年齡組之間、性別之間在身體活動時間、戶外活動時間、活動頻率和活動強度方面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年齡組之間在視屏時間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x2=2.35,P>0.05),但性別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x2=4.82,P<0.05)。

2.2.3 身體素質的現狀

通過比較(見表4),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5~6歲幼兒在10m折返跑、立定跳遠、平衡木和雙腳連續跳均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上手擲遠和坐位體前屈差異性不顯著(P>0.05),但表現出測試成績的下降趨勢,因此疫情防控常態下,5~6歲幼兒在下肢力量、靈敏、平衡和協調素質方面均表現出明顯下降。

表4 北京市3~6歲幼兒身體素質狀況分析Table 4 Comparison of physical fitness of aged 3~6 in Beijing

3 討論

本研究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北京市3~6歲幼兒居家身體活動現狀和體質狀況,結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0~6歲居家兒童運動指導建議》[15]提出有針對性意見。

調查發現,與此前相比,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6歲幼兒的身高沒有差異性,體重均顯著性增加。BMI指數男童顯著大于女童(P<0.05),男女童肥胖檢出率(21.9%、18.0%)遠高于北京市疫情前男女童肥胖率(11.8%、10.8%)[14],且性別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疫情防控常態下北京市3~5歲幼兒體重在增加,男女肥胖率均在上升,且男童的肥胖率高于女童,這與疫情期間廣州市幼兒肥胖率的性別差異一致[16]。分析發現,肥胖的產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僅與遺傳有關,而且與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研究。兒童不上學期間,身體活動時間降低,視屏時間更長,其中男童每天的視屏時間高于女童[15,17],而過長的視屏時間易導致體重增加,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久居家中的幼兒活動空間較小,身體活動量下降,更易產生以上結果。

疫情防控常態下3~6幼兒身體活動類型多樣,較之體育活動,主要以日?;顒雍托蓍e活動為主;較之同伴活動,主要以親子活動為主;較之有組織的結構化訓練,活動目的主要以游戲、娛樂性項目等非結構化活動為主。美國[5]、WHO[7]和中國[8]《學前兒童運動指南》建議:學前兒童每天身體活動時間至少3小時,戶外運動時間至少2小時,視屏時間每日控制在1小時以內,中等以上活動強度至少1小時。疫情防控常態下幼兒基本可保障每天都有身體活動,但活動時間和戶外活動時間滿足《指南》要求的為69.3%、57.2%,視屏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31.8%,且男童視屏時間大于女童(P<0.05),身體活動強度水平達到中等以上的為10.8%。其原因是疫情常態下人們活動場所受到限制,使得活動形式隨之受限,同時中國父母對活動強度的認識有待改善[18]。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主任郭建軍稱,家長經常會擔心運動會讓孩子累著,但學前兒童每天進行一定時間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對其運動能力以及骨骼發育都有積極影響[19]。身體素質方面,較之此前,大班幼兒平衡性和柔韌性沒有顯著性變化(P>0.05),但靈敏性、上下肢力量和協調性均下降顯著(P<0.05)。其原因可能是靈敏性、上下肢力量和協調性有關的跑跳練習、拍球等對運動空間場所要求較高、平衡性和柔韌性練習受之影響較小所致。

幼兒早期的超重肥胖會影響幼兒體格發育,增加其成年后患慢病的風險率[20]。身體活動是兒童最佳成長和發展的先決條件,對預防肥胖和慢性病很重要[11]。研究發現,低久坐行為和高運動量是促進幼兒早期健康的最佳組合[21]。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家庭成為身體活動的重要場所,父母作為幼兒身體活動的支持者和引領者,首先,可通過家長共同參與、增加親子活動頻率的方式改善幼兒生活習慣,降低視屏時間,也可充分利用家庭環境,因地制宜、創造性地為幼兒提供居家活動環境;其次,通過增加幼兒活動練習次數、提高練習難度的形式,循序漸進提高中高強度活動時間,并通過幼兒體育活動強度表自評[22]。在活動形式上,非結構化活動具有娛樂性特點,有助于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結構化活動具有教學目的,有助于幼兒學習各種動作技能[17]。動作技能是日后參與各種身體活動的先決條件,也是世界上不同國家規定幼兒早期需學習的內容[5,8]。因此,結構化活動是幼兒身體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可通過家、園合作共育的形式,幼兒園推出線上系列結構化活動對家長的做法給予輔助。

猜你喜歡
顯著性常態問卷
一種結合多尺度特征融合與像素損失加權的顯著性目標檢測方法
視頻序列中視覺顯著性圖像區域自動提取仿真
做到監督常在 形成監督常態
智珠二則
歐盟法院判決明確歐盟商標通過使用獲得顯著性的地域認定標準
“5+2”“白+黑”是否應鼓勵?
商標顯著性的司法判斷(一)
問卷大調查
新常態報道要認識四種關系避免兩個極端
問卷你做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