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模式與機制

2022-10-09 12:24劉立泳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價值生態服務

劉立泳

(福建師范大學財務處,福建福州 350117)

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收益與服務。近百年來,人類的干擾日漸顯著,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對生態系統的索取與侵略也日益加劇,人工地物逐步取代自然生態系統,導致生態系統格局發生巨大轉變。由于人類生產生活產生了大量污染物,對環境的破壞性遠超其所能承受的范圍,致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直接影響其產生的服務價值[1]。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并沒有完全地進入市場,使其未能受到充分的重視[2]。但是,伴隨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的提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作為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重要途徑與手段,已經成為各地關注的重要議題。福建省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探索契合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閩江作為福建的母親河,是省內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積約占省域面積的一半,流域內的自然資源與生態安全牽動著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福建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探索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點區域。鑒于此,文章以閩江流域為研究對象,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障礙的分析,提出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路徑與機制,以期為制定閩江流域生態保護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一、區域概況

閩江(116°23′-119°35′E,25°23′-28°16′N)是福建省“第一大江”,發源于建寧縣均口鎮,橫貫福建東西,全長2 959 km,干流全長577 km;流域土地總面積60 992 km2,占福建省土地總面積的50.1%。閩江上游地區包括南平武夷山、三明建寧、寧化、清流、明溪、沙縣、泰寧、將樂等縣市;中游地區有南平的光澤、順昌、松溪、政和、建陽、建甌、浦城、邵武以及寧德屏南、古田等縣市;下游地區包括福州的永泰、福清、閩清、閩侯、長樂、連江以及泉州德化等縣市(區)。上中游地區(包括三明、南平等部分縣市)經濟相對欠發達,下游地區如福州經濟則較為發達。結合千年生態系統評估項目(MA)的分類標準以及閩江流域研究區實際情況,目前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體系主要包含食物生產、原材料生產、氣體調節、氣候調節、水文調節、凈化環境、保持土壤、維持生物多樣性以及提供美學景觀等9類服務功能。

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障礙

目前,在生態系統價值實現的實踐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普遍存在的障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主要體現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概念并未得到廣泛的認可。當下,對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概念的爭論主要聚焦于是否涵蓋人類意識活動。一部分人認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不包含有人類意識活動,而僅僅是純自然的生態系統服務,如森林資源、水資源、大氣資源等[3];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除了純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外,諸如谷物、加工肉類等人類意識活動所創造的價值也是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4]。而造成概念認知爭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中所包含的對象、內容以及作用十分廣泛,無法精準地劃分出邊界;其二,不包含人類意識的純自然生態系統服務與附加有人類意識的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關系模糊不清,如近些年興盛的農產品生態價值研究中對其相關領域產品與生態產品的關系難以形成定論;其三,生態系統服務概念的興起較晚,對其概念、作用等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

(二)市場障礙

近年來,福建省相繼出臺了《福建省閩江、九龍江流域保護管理條例(草案)》《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管理辦法》《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試行)》等法規條例,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閩江流域生態保護中法律保障的問題,但針對市場環境的制度約束仍未系統形成[5]。因此,無論是從經濟性還是便利性的角度,企業在二級市場購買的意愿將會大大降低,導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市場空間減少,進而使得生態產品無法實現自身價值。再說,在生態環境質量檢測以及生態系統服務核算中,水土保持、空氣清潔、噪聲污染都是重要的組成因素,與之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污染物排放權等權利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價值卻未能在市場中充分體現。此外,不同地區監管力度不夠,致使在市場交易實際執行中,會出現獎懲機制彈性空間較大的現象,導致收益不均衡,大大削減了市場主體主動參與市場交易的積極性。

(三)技術障礙

目前為止,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核算仍受技術方法和價格參數的困擾。技術方法方面,生態系統服務的評估方法多樣,不同方法的計算結果會存在顯著差異,即便是同一方法計算所得的結果也可能有所差異。價格參數選擇方面,以農產品和水資源為例,農產品的出售價、批發價以及零售價均可作為其價格參數的選擇,難以明確;在水資源的定價中,中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因此各地的水價可能不一致,而即便在同一地區,諸如居民生活、工廠生產、農業灌溉及生產服務業等不同行業的水價收費標準又各不相同。因此,如何保證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強關聯度和數據的權威性,是價格參數選取的關鍵所在。評價者出于不同目的,在選擇核算方法和價格參數會有側重,很難有統一的標準,從而影響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

(四)體制障礙

目前的生態系統服務所有權制度具有排他的屬性,然而實質上生態系統服務所有權還具有社會生態功能,與現行私權特征的權能結構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具有公益性。正是由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產權和責任界定的不清晰,使得開發與保護之間難以協調,導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受到限制。當前,通過轉移支付、政府購買、生態稅費、生態補償、生態產業化經營(林下經濟、生態旅游、鄉村文娛等)和虛擬市場交易(水權交易、開發權交易、碳匯交易等)等途徑,一定程度上使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成功轉換為經濟價值,但收效甚微。同時,區域間統籌協同制度有待完善,雖然2005年成立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2007 年建立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聯席會議制度,但閩江流域協同治理系統的協同程度仍然較低[5]。

三、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路徑

(一)市場主導的價值實現路徑

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要緊抓國內外市場,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通過生態環境資源產業化以及生態系統服務交易規范化,最大程度挖掘其價值。

1.挖掘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的市場價值

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不局限于自身,更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從而帶動價值的產生,其前提便是市場價值的充分挖掘[6-7]。對于閩江流域來說,要想挖掘多方面價值,就必須突出自身生態系統服務的獨特優勢,例如空氣清新度、水源清潔度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等。因此,可以參照國際標準以及相關流域生態系統的發展方向,制定具有閩江流域特色的生態綠色產業化標準體系,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副產品、綠色旅游、溫泉養生、植被景觀等生態產品。對于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化計算困難的問題,根據國內外的經驗,只有對成本組成成分充分了解,才能夠合理地定位生態系統服務價格。因此,應當依據完全成本核算定價方法,將包括自然資源、生產、流通、生態恢復、環境治理等在內的所有的成本具體化。除此之外,還要重視挖掘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品牌價值,探索開展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質量認證、生態標識等建設,加快生態系統服務品牌打造,增加生態文化內涵,圍繞閩江流域獨有特點,加快閩江流域公共品牌的創建,提高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力。

2.推進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權屬交易

權屬交易是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方式,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權、排污權、林地所有權等生態產權交易體系。權屬交易的方式正在中國形成一個巨大市場,具有相當可觀的交易價值。以碳交易權為例,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統計,在2021年度交易收官日,我國的碳交易額累計76.61億元[8]。閩江流域植被覆蓋率高,林業碳匯市場潛力巨大,但福建省當下的生態系統服務中,私人與公共產權邊界不清、相關行政部門權責不一和責任不明等問題[9],極大地限制了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權屬交易。因此,需要從法律、市場以及政策等方面明確產權責任,形成一套成熟的生態服務價值權屬交易體系,以更好地推動閩江流域生態系統的價值實現。

3.完善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是近些年來涌現出來的新概念,指在針對環境治理、環境恢復、綠色出行等改善環境、保護生態資源項目中所提供的綠色基金、綠色貸款等金融服務[10]。資金是現階段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關鍵,通過產權歸屬評估、項目投融資、風險管理等綠色金融能夠將具有零散性、抽象性以及虛擬性特點的閩江流域生態資源及其產權轉換為具體化、數字化的產品,從而強化市場主體的參與積極性。綠色金融的實施推進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除了市場主導外還需要政府部門支持[11],一旦成功實施,同樣可以成為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

4.促進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生態溢價

通過價值轉移使其他關聯產品的價值得到提升,從而間接實現生態產品價值。一方面,強化流域內森林認證,提升森林產品的國內與國際地位,提高森林生態產品供給者的收益。另一方面,打造閩江流域綠色公共品牌,促進生態物質和文化產品向品牌溢價型發展方式的轉變。此外,還可依托生態治理推動區域土地溢價,將生態修復與相關產業進行結合,通過修復生態系統、提升生態景觀和環境質量,輔以相關產業開發實現生態溢價[12]。

(二)政府主導的價值實現路徑

在以政府為主導的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路徑中,主要包含轉移支付、政府購買、生態稅費以及生態補償等形式。

1.轉移支付

轉移支付是指政府支付給個人以增加其收入與購買力的費用,它具有無償性以及一定的福利性質。閩江流域上游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往往存在著地勢崎嶇、交通不發達以及經濟貿易發展滯后的情況,制約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對于此類情況,目前多采用縱向轉移支付的方式,即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財政進行直接資金轉移。但實踐證明,由于轉移支付存在資金補助額度較小和無法解決價值實現中區域差異化的問題,因此仍具一定的局限性。后續,在轉移支付中應當強化橫縱向結合,從而緩解閩江流域中上游群眾因經濟效益而產生的對保護生態、恢復生態以及保護生態多樣性的抵觸心理,使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得以實現[13]。

2.政府購買

政府購買不同于轉移支付,轉移支付只是簡單的將資金收入從一方轉移到了另一方,而政府購買則是通過政府的購買物品及勞務支出,從而為社會創造價值,也可以是由政府為主體購買和開發一些生態工程項目,比如生態林業工程[14]、水土保持項目、生態環境修復項目等[15]。閩江流域各級政府可以通過購買中上游流域的商品林地,將其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實現林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除此之外,還可以大力開發包括水土保持、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等在內的生態環境工程項目,在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帶動本地社區居民收入的多樣化提高,從多方面實現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3.生態稅費

生態稅費包括環境稅費和資源稅費,是指針對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企業或個人,按照其開發利用程度所征收的稅收。2018年1月,我國正式開始征收環境稅費,這在減少環境污染、推進環境恢復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資源稅費則主要針對礦產資源征稅,并未在其他生態資源中廣泛普及。閩江流域各級政府可嘗試通過征收環境稅費和資源稅費等生態稅費,一方面可以調動稅收繳納主體參與生態保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可將征收稅費直接用于環境污染的治理當中,通過將外部性內部化實現流域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實現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16]。

4.生態補償

生態補償指以保護和平衡生態系統為目的,通過補償的形式,調動生態保護積極性的各種規則、激勵和制度安排,是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17]。閩江上、中、下游地方政府應當通過結合行政、經濟、法律以及技術手段,基于自身財政情況開展與之相符的生態補償。重點做好兩個工作:其一是建設國家、省級重點公益林的生態效應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培養質量、區位實施差別化的補償標準,質量較好、區位較重要的林地提高補償標準;二是探索在重要生態區位的茶山、果園的退茶/園還林的補償工作。

(三)市場—政府協同的價值實現路徑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是一項系統性與綜合性的工作,不能單靠市場或政府主導,探究如何協同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才是實現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根本要義,而市場與政府協同本質上是要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平衡。一方面,要通過市場交易不斷激發市場對生態產品的基礎與發展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產權激勵強化供給,將土地、林地、漁業資源產權承包給組織或個人,鼓勵組織和個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產品供給,通過生態補償、政府購買、稅收優惠等政策和制度支持的方式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有利可圖”;對難以確權、衡量、核算的公共生態產品實行產權集中化,使用稅收、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等手段,進行跨區域的生態補償,實現區域間生態價值的平衡[18]。

四、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機制

針對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中存在的障礙,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機制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

(一)健全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市場交易機制

從培育需求側市場、建立生態系統服務交易市場等方面探索建立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交易市場體系。一是推動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市場化宣傳和交易平臺持續擴大。圍繞流域內各生態產業帶,建立生態系統服務交易中心和產品宣傳營銷平臺,支持低碳旅游、文旅一體、康養產業發展,布局一批特色生態系統服務綜合交易市場、集散中心、價格中心、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和展銷中心,提升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市場運作能力;二是推動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市場持續拓展。通過強化生態系統服務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提升生態產品流通速度;通過生態旅游、生態論壇、生態新聞、生態音樂等方式,加深消費者對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的記憶,增強生態“留客”吸引力。

(二)建立閩江流域生態系統價值實現的綠色金融機制

探索設立閩江流域綠色發展基金,建立健全綠色信貸評價指標體系,完善綠色金融專業化經營體系,不斷拓寬綠色金融渠道。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協同發力,構建閩江流域生態產品、綠色信貸扶持機制,完善擔保機制,加大風險補償力度。鼓勵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進行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的融資。鼓勵綠色主題投資,建立生態系統服務資本化運作機制。加大對閩江流域上中游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銀行、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與上中游地區合作設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專項基金,優先支持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重點項目。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對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工作的支持。

(三)完善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法律機制

并非所有的生態系統服務均可以像物質產品交易那樣進行實物交割,部分生態系統服務可以通過權利交易而實現流通轉換,這種虛擬交易簡易、快捷,但也很容易產生各種問題。因此,要想進一步優化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轉換流通體系,就必須制定出臺規范的管理辦法和嚴謹的法律法規,為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的市場有效供給提供規則制度保障。除此之外,還需逐步建立完善閩江流域環境監測與核算機制,通過建立一套成熟的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交易體系,對生態資源的數量、產權歸屬等現狀進行統計與核算,并根據各流域的特點制定相適宜的政策,最終實現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四)構建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分類運行機制

生態系統服務按其產權歸屬可大致劃分為私人與公共兩類,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也存在差異。對于私人產權屬性的生態系統服務而言,其價值主要依靠直接市場交易來實現,應當構建價值機制、獎罰機制、交易公開等市場手段有效連接供給者和消費者,最大效率配置私人生態系統服務市場資源。公共產權屬性的生態系統服務相對更容易受外部性影響,因此需要市場與政府的雙重作用,除了建立各項自然資源資產權屬市場外,也需要政府的縱向補償(生態補償、轉移支付、稅收調節等)和橫向統籌(對口支援、橫向生態補償)的機制保障[18]。

五、結語

閩江作為福建省內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對于福建省經濟、社會以及生態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本文梳理了當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普遍存在的認知、市場、技術與體制方面的障礙,并進一步提出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的市場、政府、市場—政府協同路徑,以及市場交易、綠色金融、法律保障、分類運行等機制。未來,應當將閩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實現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在對未來的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價值較高地區的用途轉換工作中,要先對原有類型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評估,并核算該地域轉換為建設用地的生態補償額度,確保能同步實施生態補償措施,以及補償資金及時到位。針對上中下游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兼顧整體均衡發展的前提下,推進農林改造,提高耕地和經濟林地的生產效率,確定優先發展點,以優先發展帶動全流域發展,使得全流域發展向著協同有利方向推進。

猜你喜歡
價值生態服務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采掘服務個股表現
生態
小黑羊的價值
讀者反饋 訂閱服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