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子一定多福嗎?子女數量對老年群體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基于CGSS2017數據的實證分析

2022-10-17 08:32陸溫婷
統計與管理 2022年7期
關鍵詞:幸福感生育數量

陸溫婷

(南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一、引言

幸福感是主體對于生命質量高低感知的重要維度,它不僅能夠反映出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世界。我國自古延續“多子多?!薄白訉O滿堂”“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這個觀念反映出中國人的一個普遍認知:老年人的幸福感和養老保障與子女的數目正向相關,子女數量越多,尤其是男孩越多,老年父母也會感到更幸福。與國外的養老模式不同,國內家庭養老功能明顯強于社會養老,這主要依靠的就是子女的孝行。進入21世紀,中國當前的生育率已經從過去的高生育水平轉入了低生育水平階段[1],然而老齡化問題卻始終位于高水平。著眼于現狀,我們不得不再次進一步探討子女數量以及代際支持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

二、文獻回顧

更多的勞動力是我國古代傳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所必需的,當年邁的父母退出土地時,家庭就需要更多的子女進行勞動生產[2],較多的子女數量是人們在資源匱乏的狀態下不得已所采取的一種生存之法[3]。學術界關于子女與老年群體幸福感的關系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探討子女數量與老年群體幸福感的關系。二是進一步探討子女性別及提供的代際支持是如何影響老年群體的幸福感。

首先,關于子女數量與老年群體的幸福感。傳統觀念一直贊成“多子多?!钡恼f法,但學術界對此卻一直存在激烈的討論。有學者認為,生育子女的老年人在老年不至于獨居,子女的數量對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有積極正向的影響,這種觀點認為子女的數量越多,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會顯著提高。如郭志剛通過測算得到,老人每多生育一名子女,他們所接受的經濟贍養費就會增加39元[4]。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子女的數量與老年人的幸福感并沒有直接的聯系,chou在對香港代際支持研究時發現,當子女數量大于3名時,老人得到的代際支持就不再顯著[5]。甚至有學者會認為子女越多,反而老年人的幸福感會降低。持負向相關觀點的學者主要是認為子女數量過多,反而會分散每一位子女的贍養責任,使得兄弟姐妹之間互相“踢皮球”,惡化血親關系。老人幸福感增減的關鍵在于潛在的照料人數有多大比例能夠轉化為實際的照料質量[6]。

學界進一步探討子女的性別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傳統家庭通常會將女兒外嫁,老年父母會依靠兒子養老,兒子承擔主要的“養兒防老”責任,所以有研究認為兒子更有可能為老年人提供經濟支持,這種經濟支持會顯著提高老年人的福祉水平[7],但也有研究認為兒子發揮的作用并沒有想象中的顯著[8]。隨著生育政策的放松、生育觀念的現代化,城鄉的生育觀念出現松動,學界普遍重視起女兒在老年生活的支持作用[9]。有學者發現,相比兒子,女兒提供的經濟支持并不少,而且女兒還會提供更多的家務照料和情感支持,這些往往是情感孤獨的老年人所更需要的[10]。另外還有學者發現,生育女兒的婚嫁成本要比兒子低很多,但養老回報卻絲毫不輸于兒子,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子女性別和代際支持對老年人幸福感的關系[11]。

國內外學者關于子女數量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討,這些研究為筆者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材料。但這些研究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第一,大多研究都是集中地域性的資料進行檢驗,研究結論大多不一致,缺乏廣泛的樣本資料支持;第二,由于農村的社會保障狀況落后,所以大多學者集中關注農村老人的幸福感狀況,缺乏對農村和城市老人異質性的對比。因此,本研究即根據以上文獻回顧內容,基于全國性的微觀調查數據CGSS2017進一步檢驗子女數量以及子女數量和代際支持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對比不同群體老年人幸福感的差異,并進行穩健性檢驗。

三、數據說明及模型構建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社會綜合調查(CGSS2017)為基礎,該調查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在2003年發起,全面收集社會、社區、家庭和個人多層次數據的綜合性項目。2017的CGSS項目共收集有效問卷12582份,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國居民的真實情況。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所以在總樣本中保留了60歲及以上的有效樣本3779個。

(二)變量賦值及說明

1、被解釋變量

本研究選取問卷中“A36.總的來說,您覺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作為衡量老年人幸福感的指標,在剔除“不知道”、“拒絕回答”等無效回答后,還剩下“非常不幸?!?、“比較不幸?!?、“說不上幸福不幸?!?、“比較幸?!?、“非常幸?!本幋a分別為1-5依次遞增的有順序變量,分值越高代表幸福感越強。

2、解釋變量

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子女的個數對老年群體幸福感的影響,子女的個數通過以下問題來反映“A68a.請問您有幾個(親生)子女(包括已去世子女)?”,其中兒子有幾個?女兒有幾個?將該問題操作化為四個解釋變量。第一,有無子女的二分類變量,如果A68a回答大于0則記為有子女,賦值為1,如果回答為0記為無子女,賦值為0。第二,根據子女的個數,分別生成子女總數、兒子數量、女兒數量三個非負的連續數值變量。

3、控制變量

根據既有文獻提供的豐富解釋變量,本研究還納入了一系列有可能對老年群體幸福感產生影響的控制變量: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身體健康狀況、戶口類型、婚姻狀況、是否黨員、個人年收入的對數、家庭年收入的對數、是否參加了城市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公費醫療以及是否參加了城市/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變量賦值及基本描述統計見表1。

表1:變量賦值及基本描述統計表

(三)模型建構

由于被解釋變量“老年群體的幸福感”形式上是“非常不幸?!薄氨容^不幸?!薄罢f不上幸福不幸?!薄氨容^幸?!薄胺浅P腋!本幋a分別為1-5依次遞增的有順序變量,故本研究不采用最小二乘法的線性模型,而是采用序次Logistic回歸來構建兒女數量對老年群體幸福感影響的作用模型??疾靸烧咧g作用關系的模型可以構建為:

其中y代表被解釋變量老年群體幸福感的實際觀測值,i代表第i個指標變量,X代表所有的解釋變量。

4、實證分析結果

(一)描述性分析

從總體來看,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水平較高,有接近80%的老年人感到自己比較幸福。在有效樣本中,僅有84位老年人沒有子女,占比總體的2.22%,這部分老年人的養老社會保障是國家需要重點關注的。大部分家庭育有1-4名子女,累計占比92.38%,其中生有一胎和二胎的老年人最多,各占接近30%,最多的老年人有24個孩子。從子女的性別分布來說,兒子和女兒的數量上總體上均衡,兒子的偏好稍高于女兒,均值高出接近0.14。樣本總體性別比例均衡,年齡比例以低齡老人為主,接近60%,也有超過10%的高齡老人。老年群體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有接近半數的老人只接受過小學水平的教育,僅有不到一成的老年人接受過高中水平以上水平的教育,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更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總體來看并不樂觀,僅有不到三成的老年人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健康。老年人中有七成還有配偶的陪伴,有16.09%的老人是黨員?;踞t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率較高,特別是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率達到了92.93%,高出基本養老保險12個百分點。

(二)老年群體幸福感的序次Logistic回歸結果

回歸分析階段,本研究分別構造了五個回歸方程來研究對老年群體產生影響的因素,模型1是直接研究有無子女對老年群體幸福感的影響,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上社會人口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的控制變量,模型3是在控制變量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子女數量對老年群體幸福感的影響,模型4-5是進一步研究兒子數量和女兒數量、以及構造主要子女提供的經濟支持、家務照料以及與老年人情感交流的交叉項的影響效應。

表2:老年群體幸福感的序次Logistic回歸結果

注釋:括號里面代表的是 z值;*p<0.1**p<0.05***p<0.01。

模型1主要是針對整個老年群體進行的回歸,發現相對于沒有子女的老年人而言,有子女的老年人幸福感是無子女老年群體的3.083倍,并且這個結果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這說明有子女的老年人往往更幸福。

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了一系列控制變量來檢驗有無子女對老年群體幸福感影響的凈效應,有無子女的效應仍然顯著,并且表現為有子女的老年人相比那些無子女的老年群體,幸福感要高出98.4%??刂谱兞康幕貧w結果顯示,女性高齡老人的幸福感更為強烈。身體健康狀況也對老年群體的幸福感產生了顯著的正向作用,表現為身體健康狀況每增加一個單位,那么幸福感會增加50.9%,這是因為良好的身體狀況是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基礎?;貧w結果還發現,受教育年限也對老年人的幸福感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并且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老年人的幸福感會增加1.9%,這可能是因為受教育水平較高的老人會有著較好的認知水平。黨員身份也賦予了老年人群體更高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從家庭層面來看,有配偶的老年人明顯有更高的幸福感水平,比無配偶或配偶離世的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高出45.2%,這表明人們的晚年生活更需要配偶的陪伴。作為家庭經濟狀況指標的家庭年收入對老年群體的幸福感產生顯著的正作用,家庭年收入每增加一個單位,老年人的幸福感就會提高2.8%,這說明當家庭的經濟狀況越好,老年人就可以減少對子女的擔憂,從而安度晚年,與此相對應的是,老年人的個人年收入的效應就不顯著。在社會層面,本研究主要考慮了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的效應,發現基本醫療保險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參保醫保的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高出了34.4%,這可能是因為醫保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老年人的看病負擔,解除老年人的后顧之憂,基本養老保險的效應則不顯著。

模型3、4、5是在前兩個模型對比有無子女對幸福感影響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子女數量、兒子數量、女兒數量的凈效應。從模型3可以看出,子女的個數越多,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水平也明顯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多子多?!闭f法,這可能是因為傳統中國家庭主要依靠子女進行養老,生育更多的子女,往往讓老年人對自己的晚年生活有更高的預期,另外“大家庭式”的生活會給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陪伴。在模型4、5中,本研究還進一步研究了子女的性別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的差異。在中國社會的長期發展中,“生男偏好”往往占據了人們生育意愿的主流,所以人們也傾向地認為生育男孩會給家庭帶來喜悅。研究發現,兒子的數量與老年人的幸福感并沒有表現出顯著關系。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家庭,主要是男方需要出具高額的彩禮和承擔較高的買房壓力,所以這給男方家庭整體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尤其當家庭養育了多名兒子,這種壓力會更多地分散給老年父母承擔。另外,兒子長大一般會與原家庭分離,疏忽了對父母的經濟支持、家務照料、情感交流,很多家庭后期也會面臨到底誰來贍養老年人的問題,造成主體責任分散。相反從模型5可以發現,女兒的數量對老年人的幸福感產生顯著的正效應,每多生一個女兒,老年人的幸福感會增加6.4%,尤其是當女兒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情感支持時,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水平上升了4倍,說明老年群體更加在乎女兒提供的情感支持。

從以上5個模型可以發現,對比沒有子女的老年人,有子女的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明顯更高,并且擁有的子女數量越多,老年人也會感到更加幸福。但是就子女的性別而言,生育更多的兒子并不會讓老年群體感到幸福,生育更多的女兒,并且當女兒為父母提供情感支持,會顯著提升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所以傳統的“多子多福觀念”成立,但更確切地來說是“多女多?!?。

(三)異質性分析

考慮到老年人群體內部的異質性,本研究進一步探究在不同性別、年齡組以及戶口類型的老年人群體中,有無子女、子女數量對他們幸福感影響的異質性。從表3可以發現,對于沒有子女的老年人來說,有子女的男性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更高,并且男性老年人每多一個子女,他們的幸福感就增加8.7%,但是女性老年群體中這種差異并不顯著。這可能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男性往往在家庭具有更高的權威,他們對子女的渴望更為強烈,相反,女性不僅需要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并且還被要求料理家務,扮演一個好妻子的角色,因此,生育子女給女性老年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會相對降低。繼續對年齡進行劃分,發現不同年齡組也在幸福感中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有無子女對低齡老年群體的影響效應更為顯著,這可能是因為這部分老年人主要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他們只被允許生育一名子女,所以家庭有無子女會產生顯著的差異。兒女的數量對年紀較大的老年人會產生較大的正向效應,他們往往更愿意享受大家庭式的溫馨和子女的陪伴和照料。由于長期以來,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并沒有城市發達,“二元城鄉戶籍制度”又阻礙了城鄉流動,這就造成子女成為老年人晚年照料和供養的主要支持力量,所以有無子女在農村戶口老年群體中幸福感顯著,但是對于有子女的老年人來說,子女的數量越多,卻對城市老年人的影響更顯著。

表3:異質性分析

(四)穩健性檢驗

此部分主要是檢驗回歸結果是否具有穩健性,即檢驗“多子多?!?,尤其是“多女更多?!钡慕Y論并不是偶然一次回歸的結果,因此本研究考慮進一步采用替換被解釋變量、更換邏輯模型以及多重共線性檢驗來驗證上述結果。首先本研究考慮同樣測量主觀感受的問題“總的來說,您對自己現在整體生活狀況的滿意程度是”來替代老年群體“幸福感”的測量,因為在一定程度上“滿意度”和“幸福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結果顯示,有無子女對老年群體的生活滿意程度在1%的水平上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并且每多生一個子女,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就會增加17.5%,與幸福感的測量結果相似,見模型6、7。其次,上述測量是將幸福感劃分為5級依次遞增的變量,穩健性檢驗考慮替換為二元Logistic回歸檢驗,將比較幸福、非常幸福劃分為“幸?!?,說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較不幸福、非常不幸福劃分為“不幸?!?,結果仍然顯著,見模型8、9。最后本研究為了避免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從而影響研究結論,故對解釋變量進行了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顯示方差膨脹因子VIF為1.33,遠小于10,見表5,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谝陨先N方法的檢驗結果,本研究具有較好的穩健性。

表4:穩健性檢驗之替換核心解釋變量、更換模型

表5:穩健性檢驗之多重共線性檢驗

五、結論及建議

受傳統“多子多?!钡挠^念影響,子女數量一直被認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重要的關系。本研究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2017年數據,通過采用序次Logistic回歸模型研究是否有子女、子女的數量、性別以及代際支持對老年人群體幸福感的影響機制,并進一步對老齡群體內部進行了異質性分析,最后通過替換核心解釋變量、更換模型以及多重共線性檢驗來驗證模型穩健性。

(一)研究結論

1、對于沒有子女的老年人來說,有子女的年老年人的幸福感更高,沒有子女的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更需要國家支持。對于有子女的群體來說,子女的數量與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而且這種關系沒有因為子女數量超過一定的個數而降低。此外社會人口學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也對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有顯著影響。

2、雖然傳統觀念有明顯的生男偏好,但是研究結論顯示,兒子數量,以及兒子提供的經濟支持、家務照料、情感支持與老年人的幸福感沒有顯著的聯系,反而研究更支持“多女多?!钡挠^點,生育更多的女兒,尤其當女兒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時,老年人的幸福感會更高。

3、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有無子女、子女數量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在不同性別、年齡以及戶口類型的群體中存在顯著差別。

(二)政策思考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本研究做了以下政策思考:

1、繼續出臺鼓勵生育的政策

隨著國內總和生育率長期低于更替水平,人口下跌的負慣性越來越明顯,同時,老齡化趨勢也絲毫沒有放緩,未來能夠提供養老照料的年輕人人數越來越少。因此,政府亟需要出臺更多鼓勵生育的政策,如加大生育補貼、生育期休假、子女教育的補助等,減輕兒女的養育負擔,而不是一味地通過放開生育胎數限制[12]。通過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彌補未來中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從而保證經濟的可持續增加,使未來幾十年的家庭養老更有保障,從而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2、轉變“生男偏好”的傳統觀念

研究結論顯著支持女兒數量能夠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而兒子的效應卻明顯削弱,這對扭轉“生男偏好”有一定的啟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婦女權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仍然在農村普遍存在[13]。因此,提高婦女權益,提倡男女平等共同承擔家務事的風氣,鼓勵男性加入到家務工作中,緩解女性過于繁重的家務活,提高婦女的幸福感成為新時代背景下婦女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3、加強家庭情感支持

需隨著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化,年輕一代成為“中艱青年”,家庭倫理責任重心下移,傳統家庭孝道日益衰落。但大量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情感支持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滿意度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兒女愿意傾聽父母的心事時,這種幸福感的效應更強。要進一步落實子女對老年人的贍養義務,不僅要求子女為老年父母提供經濟支持、家務照料,更需要他們的情感和精神關懷[14]。因此,要鼓勵年輕人多關心長輩的日常生活、情感需求和心理撫慰,以增進老年人的幸福感。

4、建立社會為輔助的養老服務體系

家庭養老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養老方式,但是家庭小型化后,能夠提供的支持極其有限,因此,在繼續倡導家庭承擔主要的養老責任的同時,政府、單位特別是社區可適當承擔一部分責任和功能,包括經濟支持、醫療保障、老年健康服務、發展養老機構和開展志愿者活動等,以減輕子女的養老照料壓力。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形成“居家與機構相融合的社區養老,醫療與養護相融合的健康養老,數據與服務相融合的智慧養老,市場與政府相融合的產業養老,物質與精神相融合的文化養老”的新局面[15],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數,從而促進老齡化社會的穩定和繁榮。

猜你喜歡
幸福感生育數量
七部門聯合發文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與樂
生育路上的苦與樂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樣
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角:開啟位置與數量關系的探索
生育登記流程明確
頭發的數量
向量數量積在解析幾何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