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國有企業的影響研究

2022-11-11 06:47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22年9期
關鍵詞:金融工具公允金融資產

周 揚

2017 年,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新準則是對2006 年發布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以下簡稱舊準則)的一次全面修訂,充分體現了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進一步趨同。新準則在金融資產的分類和計量,以及金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對于促進企業健全投資決策體系,規范企業金融投資業務管理,強化企業金融風險防控能力,提升企業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按照財政部相關規定,截止2021 年1 月1 日,我國企業已經基本完成了新舊金融工具準則的過渡。

一、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主要變化

(一)金融資產分類的變化

按照舊準則規定,金融資產分類主要取決于持有目的和意圖,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相關業務特點、投資策略和企業風險管理要求,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具體可以劃分為四類。按照新準則規定,金融資產可以劃分為三類,具體分類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因素,一是金融資產是否滿足“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即在未來為企業帶來的現金流量情況,是否約定僅僅收回本金和利息;二是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即企業在未來期間如何實現金融資產帶給企業的利益。新舊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比,金融資產的分類依據由主觀意圖變為客觀標準,分類更加客觀,同時減少了金融資產分類數量,增加了會計核算的一致性,有助于提升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二)權益性金融資產會計處理的變化

按照新準則規定,由于權益性金融資產不符合“合同現金流量特征”,應當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同時新準則還規定,如果企業取得金融資產不是為了近期出售,可以認定為不是為了交易目的持有,對于此類金融資產,可以指定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且該指定不得撤銷。由此可見,與舊準則對比,在新準則下,企業持有的權益性金融資產依然有兩種核算方式可供選擇。

其中,分類交易性金融資產情況下,核算方式基本沒有變化。指定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情況下,核算方式與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核算方式有相似之處,持有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部分都是通過“其他綜合收益”科目核算,但是處置資產時的會計處理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按照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規定,除獲得的被投資單位股利應當計入投資收益核算外,其他與該投資相關的利得或損失均不計入損益,在處置投資時直接轉入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項目。

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國有企業的影響

(一)國有企業首次執行新準則時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按照規定,企業首次執行新準則,應當重新對持有的存量權益性投資進行分類,對于不準備近期出售的權益性投資,既可以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也可以指定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具體銜接處理如下:

1.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處理

企業在執行新準則時,如果將原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應將原持有資產期間形成的公允價值變動部分,由其他綜合收益調整至留存收益,此部分增減值變動金額將不會體現在處置股權時的投資收益中。此后形成的公允價值變動,應當按照新準則計入當期的利潤表,影響企業當期損益,處置權益投資時,處置價差也計入當期損益。

2.指定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處理

企業在執行新準則時,如果將原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指定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原其他綜合收益在首次執行日不作會計處理,在處置時轉入當期留存收益。自執行新準則之日起,持有期間形成的公允價值變動與原處理一樣,依然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處置收益直接計入留存收益,不影響處置當期的利潤總額。

(二)非交易性權益投資對會計報表的影響

企業執行新準則后,對于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在兩種不同的分類下所對應的會計處理不同,對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也截然不同。

1.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企業在取得金融資產時,支付的手續費等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投資收益;在持有金融資產期間,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分配的股利計入投資收益;在處置金融資產時,將處置價差計入當期損益。

此模式下,在持有金融資產的每個會計期間,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均會反映在企業的利潤表中,影響企業當期利潤總額。因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股價)受宏觀環境、證券市場運行狀況、行業前景以及標的企業經營狀況等多重因素影響,波動幅度較大,如企業持有的金融資產占資產總額比重較大,權益投資業務勢必會造成企業利潤總額指標的劇烈波動,在編制企業年度預算時,由于無法合理預測對相關指標的影響,將增加企業年度預算、經營指標的管控難度。

2.指定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企業在取得金融資產時,支付的手續費等交易費用直接計入金融資產成本;在持有金融資產期間,公允價值變動通過其他綜合收益核算,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分配的股利計入當期投資收益;在處置金融資產時,處置價差計入留存收益,持有期間形成其他綜合收益轉入留存收益。

在此模式下,只有持有金融資產期間取得的股利計入利潤表,增加企業當期的利潤總額,企業持有投資期間形成的公允價值變動、處置收益直接反映在所有者權益項目,不計入企業的利潤總額,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

(三)現行考核體系下,新準則對國有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

按照相關規定,凈利潤指標和經濟增加值指標是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的兩個核心指標。企業持有的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屬于企業的投資性資產,由于在新準則下,企業持有其他權益工具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以及終止確認時處置價款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均轉入留存收益,不計入當期利潤總額,將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產生影響。

1.影響企業的凈利潤指標

由于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相關的利得或損失最終直接計入留存收益,不會反應在企業的利潤表,企業持有其他權益工具創造的價值增值或形成的損失,不能對企業的凈利潤指標產生影響,因此凈利潤考核指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沒有全面反映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2.影響企業的經濟增加值指標

經濟增加值是指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扣除全部投入資本后的剩余收益,計算公式為: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 平均資本占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在計算經濟增加值時,稅后凈營業利潤不包含企業持有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形成的利得或損失,平均資本占用包含其他綜合收益,稅后凈營業利潤與資本成本形成錯配。當公允價值上升形成利得時,所有者權益增加,會增加資本占用,使企業的經濟增加值虛減;當公允價值下降形成損失時,所有者權益減少,會減少資本占用,使企業的經濟增加值虛增。由此產生了經濟增加值指標與企業國有資本增減值的背離,不利于正確引導企業的投資經營決策。

3.影響企業的工資總額指標

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既考核經營效益的規模,也考核經營效益的變動幅度。按照國務院有關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的有關規定,國有企業的職工工資總額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增減變動要形成聯動機制,效益增長,則工資增長,效益下降,則工資下降,企業工資總額與利潤總額波動密切相關。如果企業選擇將權益投資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企業就要承受公允價值變動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企業既可以享受公允價值上升、企業效益增加帶來的好處,也要承擔公允價值下降、企業效益下降帶來的壞處,由此帶來的不足是,可能會造成企業年度前經濟效益指標的大幅增減,進而使工資總額指標的大幅波動,不利于職工隊伍的穩定。如果企業選擇將權益投資計入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核算,在此方式下可以回避公允價值波動風險,但是金融資產的利得或損失排除在考核指標之外,不能充分發揮經營業績考核對管理者的激勵與約束作用。

三、國有企業執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新準則的實施對國有企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國有企業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新準則對權益投資收益、企業經濟效益波動的影響,具體建議如下:

(一)深入研究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實現新舊準則的平穩過渡

國有企業要組織財務人員深入學習新準則,研究首次執行新準則政策要求,認真梳理企業存量金融資產,按照新準則規定的分類標準進行判斷,分析不同情況下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對企業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不同情形分類處理。一是計劃近期出售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如果累計公允價值變動為正收益,可以在執行新準則前出售,以便充分反映企業持有期間形成的經濟效益;如果累計公允價值變動為負收益,則可以在執行新準則后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根據金融資產后期市場行情擇機出售。二是不屬于計劃近期出售的金融資產,企業應通過研究歷史數據、預測未來金融資產價值變動,充分評估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對企業未來會計期間經濟效益的影響,根據企業的整體承受能力做出選擇,如果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對企業經濟效益影響在可承受范圍內,可以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充分反映企業金融投資業務帶來的經濟效益;如果企業預期未來經濟效益無法承受金融資產價值變動影響,則應該采取保守策略,將其指定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以規避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對企業經濟效益影響,保持企業利潤指標的穩定性。

(二)完善企業投資流程,合理開展股權投資業務

國有企業應根據新金融工具準則標準,全面評價企業股權投資業務,完善業務決策審批操作流程,增強對投資業務管理。一是健全企業股權投資決策機制,完善投資業務內部控制制度,防范投資業務風險。企業可以通過成立投資委員會等專門機構,建立投資業務操作制度、風險防控制度等方式,從機構設置、制度建設等方面,使企業的投資決策更加科學,全面加強對投資業務風險管理。二是企業應綜合考慮宏觀經濟政策,行業發展環境,自身財務狀況,管理層風險偏好等因素,制定企業總體股權投資戰略,明確企業通過投資金融資產將為企業帶來現金流量的形式,審慎開展股權投資業務,防范財務風險。三是均衡配置企業資源,合理確定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規模,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股權投資業務,防范金融資產的價值波動對損益影響。對于預期未來發展前景較好計劃長期持有的權益投資,可以通過增加持股比例以及其他方式,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而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核算。

(三)優化考核指標,合理引導企業行為

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的目標是充分發揮激勵約束作用,為了應對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下,權益投資不同核算方式對考核指標的影響,考核部門可以通過優化考核指標等方式使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更加公正、合理。一是在目前的考核指標體系基礎上考慮增加其他綜合收益,將其作為輔助考核指標,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內,使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形成的利得或損失與考核結果掛鉤,使考核指標體系更加全面,充分反映企業綜合收益水平。二是在計算經濟增加值指標時,可以考慮適當增加調整因素,計算資本成本時剔除因持有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形成的其他綜合收益影響,使稅后凈營業利潤與資本成本更加匹配,真實反映企業的經濟增加值,避免因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經濟增加值指標失真。三是在執行工資總額與效益聯動機制的基礎上,考慮企業的業務性質,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設置不同的聯動機制,對于以金融資產投資為主業的企業,通過延長考核周期等方式建立工資總額增減的平滑機制,避免工資總額大幅波動給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四)強化業財融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為了適應新準則要求,國有企業財務部門要加強與投資業務部門溝通,充分了解投資業務實質,規范金融投資業務會計核算,加強財務監督。一是財務工作由后端向前端推進,積極參與企業金融投資業務,扎實推進業財融合,深入了解企業金融投資業務模式,規范金融資產分類,取得第一手業務數據,夯實財務基礎。二是要重視財務團隊建設,提升財務人員專業水平,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完善會計核算流程,以應對新準則更加專業、復雜的會計核算要求,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客觀,提升財務信息質量。三是財務部門要轉變觀念,主動作為,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全面分析新準則變動影響,為企業投資決策提供專業支持,同時要對金融資產投資業務面臨的資金安全風險、金融政策風險、價格波動風險等風險因素及時提示,充分發揮財務監督服務職能。

四、總結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是我國防控金融風險、促進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舉措。新金融工具準則給企業會計核算帶來了新的挑戰,對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要積極提升財務人員專業素質,組織深入研究學習新金融工具準則,創新財務管理方式,實現新舊準則實施的平穩過渡,全面提升企業財務信息質量。同時,要建立健全投資決策機制,強化風險防控意識,加強金融投資業務全流程管控,系統考慮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業績考核的影響,綜合評估企業自身承受能力,平衡好風險與收益,優化企業資源配置,努力實現國有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金融工具公允金融資產
金融工具在企業的發展及應用
我國公允價值問題的應用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問題研究和風險分析
金融資產的分類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
淺談公允價值在會計實務中的作用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處理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