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技與健身領域體能訓練辨析

2022-11-17 07:03段興亮
關鍵詞:機能訓練方法體能訓練

段興亮

(閩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以訓練對象為依據可將體能訓練分為競技與健身領域的體能訓練兩大類[1].競技體能訓練以挖掘人的身心潛力、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為目標[2].健身體能訓練的目的是強化人體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全民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近年來,以“核心力量訓練”和“功能性訓練”為代表的體能訓練理念和方法成了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關注的熱點,正深刻影響著我國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3-4].諸如“動作訓練”“核心訓練”“非穩定性訓練”“動力鏈訓練”“懸吊訓練”“加壓訓練”“快速伸縮復合型力量訓練”等[5]訓練方法和手段在健身房、訓練中心和專業運動員訓練的計劃中均被教練員和訓練者青睞.但由于人們對外來事物的感性認識缺乏理性的思辨,從而使得體能訓練在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領域存在認知混亂和實踐盲從,缺乏訓練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等問題[6-7].在此背景下,本文對體能的概念進行綜述,并對競技和健身領域的體能訓練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應用進行辨析,意在區分兩者在結構與功能、訓練內容、方法和特點等方面的差異,解讀二者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的本質特征,更加科學合理地服務于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實踐.

1 “體能”歷史溯源

在早期,國內學者將“體能”稱為“身體能力”或“身體素質”.到了80年代后期,學者將身體訓練相關概念與技能相對應地稱之為體能,特別是在1994年我國足球職業聯賽開始后,訓練界為提高足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開始加強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才使“體能”一詞逐漸被學者所接受[8].近年來,由美、澳、德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體能訓練器材的創新和發明,使得體能訓練手段更具有操作性,加之相繼成立了專門的體能訓練機構,如NSCA(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EXOS又稱AP(Athletes Performance)、VSP(Velocity Sports Performance)、AFAA(Athletics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ASCA(Australia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等具有商業性質的服務公司,在大力宣傳下,許多學者將美國視為體能訓練的發源地,并推崇其訓練方法,這一行為確實有些不妥.從歷史的角度對體能追根溯源,不難發現自人類誕生便存在著與體能相關的訓練[9].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生活需要鍛煉走、跑、攀、爬、跳等基本能力;在奴隸社會為應對戰爭則需要鍛煉肌肉力量、耐力、速度以及格斗等綜合能力;在封建社會人們開始出現對游戲、祭祀等活動的需求,各項體育運動和競賽活動開始出現,參與者進行與游戲相關的專門性訓練,例如為投擲、大力士表演進行力量練習;為追逐跑、閃躲進行的速度練習;為宮廷舞蹈表演進行的柔韌練習等.此時,由于科學技術和理論認知滯后,這一時期的訓練方法手段略顯單一.現如今流行的“核心力量訓練”和“功能性訓練”等,仔細考慮都不是國外新理念,人們常說的“基本功”也是基本素質,武術里的基本功就是靈活性和穩定性,與如今推崇的功能性訓練精髓不謀而合,只是表述不同、訓練工具的革新罷了.國內將來自國外的核心力量訓練理論推向浪尖的同時,本文想說的是核心力量訓練的提法不是外國的獨創和發明,國內早期“馬步站樁” “金雞獨立” “燕氏平衡” “老僧打坐”都是習武之人常訓練的動作.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武術里講究的“氣沉丹田”,其“丹田”就是核心的位置.可見核心問題在古代就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2 “體能”的概念與內涵比較

站在不同角度的學者對 “體能”概念的界定也有較大差異,通過梳理國內外及港澳臺有關體能概念的界定(見表1、表2),大致可分為體能的競技論者、體能的健康論者和體能的綜合論者[10].競技論者認為體能的載體屬于運動員,在競賽的環境下發揮自己身體機能的能力.競技體能主要通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得以展示,這里的身體素質即速度、力量、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等.健康論者把體能的日常生活維度劃分出來,認為健康體能是指維持人體必要活動所需要的體能,包括身體素質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兩大類[11].綜合論者認為體能應包含健康和競技兩個方面,即體能的競技性和維持機體健康水平的基礎性.陳有源[12]、厲昌高[13]等人認為體能應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體能即為人類適應生存和生活需求的能力,屬于健康范疇[14].狹義的體能是機體適應專項訓練這種特定環境的能力,環境的激烈程度決定了所需體能的高低,屬于競技的范疇.

表1 國外關于體能概念的表述

表2 國內關于體能概念的表述

3 競技與健身體能的結構與功能比較

對體能的內部結構剖析是研究體能訓練的基礎.競技體能的對象主要為從事競技體育的運動員,因此具有較強的專項性特點.競技體能訓練應根據專項競技的需求展開,其結構應包括適應專項的身體形態、滿足身體運動所需的生理機能、支撐比賽強度的身體素質、專項相關的心理能力和支撐專項的運動智能5個子系統[15].各個系統共同影響體能的整體水平.健身體能的目的為促進機體在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圓滿狀態,也就是人們所謂的身心健康.健身體能訓練的對象為大眾健身群體,其機體處于常態或劣態的健身愛好者.健身體能的構成包括身體姿態、運動能力、適應能力、精神狀態、生理機能和身體功能6個子系統(見圖1).各個系統相互聯系又相輔相成,共同維護健身體能的整體狀態[16].

體能的結構決定了體能訓練所具有的本質功能.競技體能訓練的本質功能主要體現在競技能力上,根據各個專項的競賽需求,提高和改善機體形態、機能和素質進而達到適合專項的特定要求,能夠在競賽中保障運動員的發揮正常和直接提高運動成績[17].其次,競技體能訓練可以促進專項技術、戰術、智能和心理訓練,以體能為基礎進行的訓練,可以使訓練更加高效,同時,技戰術的訓練又促進體能的提升.再者,競技體能訓練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運動傷病,延長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健身體能訓練的功能體現在大眾對健康水平的需求上,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對身體生理機能的功能,包括對運動系統的提高、對心血管系統的增強、對呼吸系統的調整、對神經系統的鍛煉.其次對生活需求上的功能,包括充實生活方式(戶外活動)、擴展生活空間(人際交往)、促進身心健康(醫療保健).最后,對形體美的功能,包括健美運動、姿態調整和身體塑形等(見表3).

表3 競技與健身體能訓練功能比較

4 競技與健身體能訓練的內容與方法比較

競技視域下體能訓練歸納為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運動素質和適應能力四項基本訓練[18].身體形態是運動員的身體結構特征,如身高、體重、肌肉維度和軀干比例等.身體機能是各個器官和系統的基本功能,如心肺能力、神經系統的靈活程度和關節的活動范圍等.競技體能主要通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得以展示,即速度、力量、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等.適應能力是指機體對外界環境刺激的適應能力,包括對訓練負荷強度、冷、熱、缺氧等環境的適應.其中機體機能訓練決定了運動素質的發展方向,運動素質又決定了機體機能的功能變化.而競技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機體對外部環境刺激而形成的局部或整體適應的表現結果.在遞增外部負荷的刺激中,機體逐步適應,使得機體的基本能力在一定范圍內呈現階梯式增長的特征.競技體能訓練內容也主要圍繞這四種基本能力的訓練.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和倫理道德四個方面的完整狀態”[10].其中,身體條件包含了運動能力、健康狀態、身體形態、身體成分和生理機能.心理狀態包括態度、興趣、胸懷、認知和應激能力.社會適應是對生活、環境、工作和社會阻力的適應.倫理道德包括素養、品行和品質.其中構建外部身體形態、強化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健身的主要內容.身體形態包括肌肉維度、密度、各關節的伸展度和體成分含量等進行評估的指標.生理健康包括身體機能,如心肺能力、免疫能力、神經靈活程度和肌肉活性.心理健康包括生活態度、情感、認知和適應能力.健身體能訓練的目的即是塑造身體形態,強化機體機能,提高心理認識,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見表4).

表4 競技與健身體能訓練內容與方法比較

現代多學科的交叉發展構成了運動訓練方法的理論基礎,科學技術的進步保證了運動訓練方法的創新性與實效性.競技體能訓練方法的發展來源于運動訓練實踐.現代競技體能訓練在早期的整體控制方法與具體操作方法之外,還強調體能訓練的專項化、訓練的恢復與再生、訓練的動作模式、訓練的功率、訓練的動力鏈、訓練的穩定性以及仿生等訓練方法[19].訓練實踐中結合運動員個體情況和訓練環境的限制進行展開,訓練方法突出專項特點和注重身體機能狀態.由于健身運動具有形式的多變性和操作的簡便性的特點,使得健身體能訓練的方法同樣具有多樣性.在身體形態的訓練中更加重視經典的發達肌肉法,如抗阻訓練、重復訓練、完整訓練、間歇訓練、循環訓練等方法.在身心健康層面的鍛煉方法主要有消遣運動法,包括:游戲娛樂訓練方法、心理訓練法、勞動鍛煉、有氧訓練、參與運動項目鍛煉、業余比賽和負重訓練等.健身運動易于操作和開展,健身訓練方法的運用也更加突出訓練環境的舒適性、訓練過程的享受性、訓練組織方式的隨機性.

5 競技與健身體能訓練的特點比較

競技體能訓練通常和專項訓練一起提及,以專項技術與身體素質相結合即增加技術練習的難度或強度,其根本出發點是保證在激烈的比賽中技戰術能夠反復、持續、高效地完成.健身體能訓練的方式和手段是多樣的,不受場地限制,不具專項特征.其主要任務是促進身體健康和改善身體姿態,進而提高生活質量.兩者在一定程度上相輔相成,即競技體能訓練有促進身體健康的一面,健身體能訓練亦有提高競技水平的功能.其次健身體能訓練為競技體能訓練創造條件,競技體能訓練屬于健身體能訓練的延續.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才是運動員運動訓練的基礎.再者競技體能訓練表現出運動員在健康的條件下對高強度訓練的適應,即機體有“好”到“強”的過程.

競技體能訓練是由傳統健身訓練演變而生.國內對體能訓練的認識經歷了“身體訓練、身體素質訓練、體能訓練”三個階段.健身訓練可由全部人群參與以身體訓練為主,訓練方法針對單關節、單塊肌肉的力量和體積.其次訓練內容注重四肢肌肉群的訓練,強調大運動量,多以額外負重進行抗阻訓練.競技體能訓練是基于傳統健身訓練,并將其和西方流派體能訓練相結合,針對運動員訓練,以身體極限能力為主,訓練手段以人體動作軌跡為基礎,結合現代運動的高強度以及競技運動的專項性.競技體能訓練與健身訓練有差異也有融合(見表5).它融合了核心訓練、功能性訓練、動力鏈訓練等方法,強調全身多關節(包括小肌肉群)的訓練,并以閉鏈運動為主,結合專項的實踐特征和神經肌肉對于本體感受的控制以及肌肉系統的整合.競技體能訓練更多的是服從于比賽需要,目的是促進專項素質的形成和訓練后的恢復等.健身訓練是競技體能訓練的基礎,競技體能訓練也融合了傳統的健身訓練.

表5 傳統健身訓練與競技體能訓練的差異

6 結束語

目前,我國正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體能訓練作為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競體的基礎、康復的保障、健身的手段.體能訓練的理念和方法不斷創新與完善,一些新的訓練成果同樣也受益于各個領域,競技體能訓練是針對運動員的身心潛力挖掘,以達到發揮極限水平的訓練;健身體能訓練的目的是增強機體的形態和身體機能,使其達到身心健康的標準,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引進、學習新的訓練方法與理念必然有意義,但不能生搬硬套,盲目應用于各個領域,應加強對新理念的理解與認知,做到“繼承而不摒棄,凝練成精”.作為教練員需審視其訓練價值,根據訓練目標、訓練需求科學設計訓練計劃,提高訓練效率.對于競技體能教練則要從實踐角度出發,結合專項,確定訓練重點,明確“為啥練、練什么和怎么練”的問題.作為職業健身教練,要根據健身者的實際需求和自身條件,量身制定訓練計劃,做到鍛煉有意和訓練有效,切不可為提高聲譽而打著偽科技助力與備戰奧運等旗號,看似高端卻華而不實.作為科研人員需合理的組織訓練過程,精準把握訓練負荷,使得訓練更具有針對性,以便更加有效地達到各自的最終目的.

猜你喜歡
機能訓練方法體能訓練
消防員體能訓練與應用
人體機能增強計劃
談高中數學習題訓練方法與答題技巧
再論機能的刑法解釋方法論
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
壁球反手擊球技術及其訓練方法
跳遠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方法
對體能訓練認識的理性回歸
簡論1min跳繩訓練方法
“三理”機能實驗在中醫藥??茖W校教學中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