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校園欺凌成因與對策分析*
——以“德心共育”理念為視角

2022-11-19 21:10倪春輝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
教書育人 2022年2期
關鍵詞:中學校園層面中學生

倪春輝 (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的不斷壯大和發展,關于我國中學校園欺凌事件的報道層出不窮,未成年人校園犯罪的曝光率也隨之大幅提升。校園欺凌現象的高發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對于被欺凌者,如果學校不能及時疏導和干預,會給此類學生心理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容易造成自殘自殺等極端事件的發生。所以,我們必須從源頭分析造成中學校園欺凌現象的根本原因,從而有效降低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從德心共育入手,以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雙管齊下,對校園欺凌的真實發生進行探索和發現,探討分析造成中學校園欺凌的成因,為校園欺凌的預防和應對提供借鑒,從發展的角度審視,也符合社會意識形態的發展趨勢,具備一定的時代價值。

一、中學校園欺凌的成因分析

(一)社會層面

首先,隨著我國進一步改革和開放,帶來了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相互碰撞。中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還缺乏正確的認知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中的一部分群體很容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造成價值觀取向產生偏差。尤其是在當下網絡環境大開放的背景下,缺乏相對有效的網絡監管手段,各種不良的信息和扭曲的價值文化充斥著各大網絡平臺,學生容易受此影響產生一定的心理扭曲和不良的道德行為從而誤入歧途。此外,國家對于網絡和影視資源缺乏必要的分級分類制度,很多超出他們心理承受能力的資源很容易被獲取,這些宣揚暴力的資源也是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健全人格塑造過程中的絆腳石。其次,校園欺凌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不完善。中學生的年齡偏小,很多甚至都達不到量刑的標準,現行法律法規很難對他們的違法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

(二)學校層面

學校層面的成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校級反校園欺凌機制不健全,中學生校園欺凌現象多發,很多學校為了減少其給社會層面帶來的不良影響,絕大部分都采取私下解決,息事寧人的態度,缺乏健全的處理突發事件的機制。其次,學校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夠重視。道德教育是學校除了學業教育之外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中學生由于面臨中高考的升學壓力,很多學校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夠重視,大都流于形式,評價體系也較為單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在道德品行上的變化。最后,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不充分。中學生處在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其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同時,大部分學校也缺乏相應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校園欺凌的實施者與被欺凌者在經歷身心創傷后得不到及時的干預和轉介,從而導致矛盾進一步擴大。

(三)家長層面

家長層面的成因主要體現在教育方法落后和不重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兩方面。首先,在教育方法上,應該是家校合作共贏的模式,但大部分的家長由于忙于事業,一味追求學生的學業成績,所以在有限的陪伴時間里疏忽了對學生在學業以外方面的教育。家長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道德觀的良好楷模,甚至家長的一言一行,處事方式都對學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家長落后的教育理念也是導致校園欺凌的直接原因之一。其次,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視。在傳統家庭教育的思維理念下,很難讓家長接受學生在心理方面出現的問題,甚至刻意去規避自己兒女已經產生的心理問題苗頭,認為帶他們去接受心理咨詢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四)學生層面

校園欺凌的發生在學生層面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青春期學生身心發展的局限性所產生的。青春期的學生自尊心較強,易于沖動,同學之間又不善于相互溝通和表達,導致問題擴大化,很多欺凌事件的發生是由于他們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和社交能力所導致。同時,該階段的學生身體發育趨于成熟,他們急于展現出成年人的處事方式,對家長和老師的勸導較難接受,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內心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缺陷,并缺乏一定的集體意識。此類學生對看不慣的人和事容易采取相對極端的處理方式,增加了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隱患。

二、基于“德心共育”理念下的中學校園欺凌的對策分析

(一)社會層面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為青少年一代標榜了良好的社會正能量。我們要善于借助社會政治風氣對中學生進行適宜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使他們能夠認同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摒棄不良的社會風氣,擺脫負能量,突出個性發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同時,教育主管部門也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加大對青少年網絡監管力度,引導他們正確上網,合理獲取積極健康的網絡資源,對網絡暴力加強監督。在制度方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對未成年青少年校園欺凌的管束,學??梢月摵瞎?、司法等部門定期開展普法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

(二)學校層面

在學校層面,首先,我們需要加強學校關于應對校園欺凌事件的制度建設,爭取做到應對措施積極,處置措施公平,加大校園安全監管的力度,以領導負責制來明確各崗位預防和處置校園欺凌的職責。其次,學校要以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為前提,定期對學生進行以思想品德為主的宣傳教育,并納入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學生的良好品德和端正的思想態度是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關鍵,所以加強對中學生的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最后,學校要加快建設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我們需要在普及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進一步做到心理健康測試全覆蓋,對心理問題學生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家長層面

首先,家長在教育的關鍵問題上需要轉變思想,創新教育方法,全面關心子女的健康成長。青春期的學生比較叛逆,與父母的溝通漸漸減少,而此時家長最需要關注的是子女發生的一切改變,并適時轉變對他們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全方位關懷,并培養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到團結有愛,互幫互助,杜絕暴力。同時,進入中學階段以來,家長對子女在各科學業上的輔導能力有限,更多的是對其進行道德教育。所以家長更需要約束自身的言行,時刻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其次,家長還需要轉變認知,重視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旦發現子女出現心理問題的苗頭,要做到積極接受心理咨詢和治療,在源頭杜絕因心理問題引發的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四)學生層面

從學生本身出發,更多的是通過德育和心理教育來引導學生養成自我認知的能力,并加強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提升自身修養。首先,立德樹人是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方法,同時我們還需要把德育和各學科教育進行滲透融合,讓德育始終成為學校對學生教育的主線。其次,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行為,及時發現自身的心理問題傾向,能夠主動尋求心理幫扶并及時治療,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中學校園欺凌的成因是多層面多維度的。我們通過社會、學校、家庭、學生自身等四個方面,從品德和心理教育維度入手,探討導致他們產生校園欺凌的根本原因,為今后學校、家庭甚至社會制定干預中學生欺凌現象的對策提供依據,并盡可能以德心共育的全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為主導真正有效降低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

猜你喜歡
中學校園層面中學生
中學校園安全管理“四以”模式探索
基于選項層面的認知診斷非參數方法*
中學時代雜志社 山東省實驗中學校園記者站
濱州市濱城區第八中學校園記者站成立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中學校園網的升級改造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