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微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2022-11-20 01:59陳圣勇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初中生歷史課堂教學

陳圣勇

(福建省松溪縣第三中學 福建 松溪 353500)

歷史是一門會涉及到人類社會生活各方面的人文學科,此課程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因此很多初中生在歷史學習時存在畏難情緒,而只有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才能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歷史教學中,促使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得以提升。通過歷史故事開展歷史教育較為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一般歷史故事的開頭會充滿懸念,可快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激發出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微故事的可行性

1.1 歷史學科特征。歷史研究目的是通過大量素材刻畫過去真相,其陳述內容為歷史人物的形貌、生活、歷史事件形成過程,歷史描述必須要做到一絲不茍,但同時也要保持生動個性。歷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了解真正的歷史,領悟到歷史學科獨有的厚重性以及思想性,雖然教師不可能做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對歷史學習充滿濃厚興趣,但卻有責任讓學生感知歷史,具備基本的歷史素養。借助歷史微故事進行教學,可在將教師主導性作用發揮出來的基礎上,通過講述、表演與編寫故事的方式,為學生創建良好環境,將其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并使其在壓縮空間中對歷史有真切感悟,使歷史由單調的文字變成跳動的音符,深刻融入學生頭腦。

歷史學科特點鮮明,有著過去性特點,且內容會涉及文化、宗教、軍事、政治等多方面,其中看似不相及的多個歷史事件也能體現出共性,而這些特點,也為利用故事教學提供了可能。

1.2 符合初中生年齡心理特征。初中生屬于半成熟、半幼稚期,年齡較小,因此普遍有著活潑好動、注意力分散的特征,表現在歷史課堂上便是不能對教學保持長時間關注,若教師在教學中適當穿插微故事,則可迅速引回學生注意力,還有利于課堂氛圍活躍,因此往往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其次,初中階段學生情感發展非???,已具備集體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等,但因知識經驗局限,缺乏調節控制能力,所以情感上易受到影響,而通過微故事方式引導學生,其在接受時會更加容易。此外,初中生形象思維較為發達,其歷史學學習主要是通過想象力來進行理解,若缺乏生動故事輔助,初中生很難以現有知識儲備與認知水平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理解,而歷史為故事的應用則可解決上述問題。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結合教學內容講述歷史微故事,對于初中生來講,講述微故事獲得關注時內心也會產生愉悅感,也希望能再次獲得此種愉悅感,因此便會積極投入到歷史相關故事查閱中,潛移默化中豐富歷史知識。因此說微故事教學法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易于被其接納。

1.3 故事教學自身特點。微故事教學相對于以往傳統灌輸教學來講,具備較強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歷史學科教材嚴謹、文字平實,所以學生在閱讀時難免會存在困難,也無法對歷史事件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若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微故事講述,即便沒有過多解釋,學生也能輕易對其進行理解和記憶。初中生在接受文字傳遞信息時較為緩慢,但在接受語言傳遞信息時較快,從此種意義上來看,學生在聽講故事的過程中,可快速積累歷史知識。

2.歷史微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作用

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大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使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能通過歷史現象分析和理解當前的環境。就目前來看,初中歷史教學依然只是停留在理論教學模式之下,教師開展這一教學活動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缺乏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大多數教師在歷史教學時采用的手法較為枯燥單一,未能結合初中生的興趣點以及認知特征,導致學生對于歷史學科普遍缺乏興趣,自然也就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初中歷史教材過于抽象,人物史和生活史內容較少,而這些抽象的概念學生在學習起來難以理解,因此對于歷史學習難免會出現抵觸情緒。而通過在歷史教學中適當的滲透歷史故事,可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往教學弊端,將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推動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進一步改革。

2.1 歷史故事教學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初中生正處于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普遍不高,因此對于所學知識多為感性評價,通過觀察之后不難發現初中生往往會對自身感興趣的學科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因此說想要使初中生積極地投入到歷史學習當中,就要先激發出其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只有對歷史學科充滿了興趣,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深入的進行學習和思考。歷史故事在課堂中的滲透可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具有懸念的故事情節牢牢吸引學生,激發出其強烈的探究欲望,使其更好地對歷史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而每一個歷史故事中都蘊含著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學生在對歷史故事進行思考時也可使自身的思維得到進一步開發,因此說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滲透歷史故事,符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所在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材內容,科學合理的選擇歷史故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2.2 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歷史學科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歷史中發生的故事有其相應的邏輯順序,也可按照邏輯順序關系推理和猜測歷史事件的結局,而學生在傾聽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可沿著故事發展進行事物發展規律的總結,而這對于其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這樣學生在今后便能夠通過掌握的歷史知識理性的分析歷史事件,并能夠全面地對其進行總結,從中歸納出歷史教訓,使個人能夠在歷史事件當中獲得啟發。

3.歷史微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3.1 通過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歷史故事有著很強的趣味性,且短小精悍,非常適用于穿插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并快速的吸引初中生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歷史故事進行新課導入,在課堂的開始通過講述具有懸念的歷史故事,將學生的探究欲望充分激發出來,這樣學生便可積極地投入到新課內容的學習和探索當中,還可使沉悶的課堂氣氛得以活躍,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說在《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這一新知識教學時,教師便可在課堂的開始向學生講述炎黃大戰蚩尤的故事:傳說在4600余年之前,黃帝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展開一場激烈的大戰,而之所以發起這場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奪中原這一適合淺更和睦放的地帶,而這也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最早的戰爭。蚩尤族非常擅長于制作兵器,且這一部落中的人員非常善戰,因此在與炎帝部族戰斗時大獲全勝,導致炎帝部族失去居住地,之后炎帝部族求助于黃帝部族,在兩者的溝通合作下戰勝了蚩尤,自此之后這兩大部落逐漸地結成了聯盟,在不斷的發展和融合過程當中逐漸的形成了華夏民族。在完成歷史故事的講述之后,教師可以再提出引導性問題:中國人民為何被稱之為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對后人做出的貢獻都有哪些?請從生產和生活方面舉例。通過這一歷史故事的講述和探究性問題的設置,可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能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快速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此外,教師在選擇歷史故事時僅僅只是拘泥于教材,也可將文學作品、詩歌中的歷史典故作為導學的歷史故事,比如說在進行唐朝安史之亂這一章內容的講述時,教師便可以借助古詩“紀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故事來進行課堂主題的導入。

3.2 將歷史故事滲透在課堂教學當中。要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將歷史故事滲透在課堂的45分鐘中,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保持在課堂學習上,還可使其知識面得到進一步拓展。一些歷史單元中會涉及到較多歷史人物,但每一個歷史人物在性格上都有較大的差異性,為了能使學生更好的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記憶,教師便可以通過講述歷史人物故事的方式。比如說教師可以在課堂當中向學生講述鴻門宴的故事,使學生能夠在傾聽的過程中對項羽、劉邦楚漢之爭這一歷史事件有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揭竿而起的歷史故事,使學生能夠對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事件有大致的了解。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單純的進行歷史知識和人物的講解,學生在理解和記憶時便會較為困難,而通過歷史故事穿插歷史事件,可使歷史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歷史課堂氛圍,這樣學生便可快速記憶所學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3.3 組織學生編創歷史故事,為學生創建歷史情境。在課堂之外,教師可組織學生共同進行歷史故事的編演,通過歷史故事的編演,不但能夠為學生創建一個真實的歷史情境,還可使學生在編演的過程當中對歷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提升自身的編演能力。通過歷史故事的編演可再現歷史事件和人物,使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得以縮短,這樣學生便能更好地對歷史進行理解和掌握。比如說在進行《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這一章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將諸子百家的政治主張先細致的講解給學生,在學生對百花爭鳴的歷史時代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在引導其進行歷史故事的編排,選取一名學生扮演貧苦的老百姓,因國家賦稅過重無法生活,所以無奈之下偷偷跑入鄰居家中盜竊其錢財,而鄰居在發現后將其送往官府,之后邀請“孔子”、“老子”、“墨子”、“韓非子”等幾大代表人物對這一現象進行評說,而其他學生則可以充當現場觀眾,并將自己的質疑提出來,由這四位名人進行回答,這種教學方式結合表演、評價、質疑為一體,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獲得更深的情感體驗,并百家爭鳴的局面有更深刻的體會,還利有于其分析、解決歷史問題能力的提升。

3.4 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歷史故事的交流。我國歷史中有著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而這些歷史故事也可以作為初中歷史教學的豐富資源?,F代社會是信息社會,而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信息搜索能力,因此教師可在歷史教學之前先預設一些主題,之后再讓學生借助課外資料或互聯網搜索相關歷史故事,將自己搜索到的歷史故事帶到課堂上,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以及討論。通過歷史故事的交流,可使學生的歷史學習面得到拓展,并在交流辯論討論的過程中對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說在進行《科學技術和世俗文學》這一內容的教學之前,教師便可將“明清世俗文學成就”作為教學主題,讓學生通過課外資料、網絡平臺等渠道進行相關歷史故事的收集,并將其收集整理好,在課堂上進行故事交流會的開展。教師教師也可進行相關問題的設置,如:《水滸傳》中的人物,你最喜歡誰?對于宋江這一人物你有什么樣的看法?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可使學生對于作者的創作意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漸提升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

3.5 將歷史故事應用在課堂結束時。教師還可以用歷史故事來結束課堂,使歷史課堂能夠首尾呼應,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還可以再次調動起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便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使歷史課上的學習不再是被動學習。比如說商鞅變法中有一些商鞅的英明舉措,但商鞅最后的結局卻是被處以車裂之刑,初中學生都會對商鞅最終的結局感到唏噓不已,因此在課堂的結束教師也可將秦兵追捕商鞅的歷史故事講解給學生,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對商鞅變法有更深入的理解,還使其對下一節歷史課的到來充滿期待。

4.注意事項

4.1 歷史故事要符合歷史真相。教師在選擇歷史故事時要嚴謹,確保歷史故事資料的真實性,特別是一些傳奇故事一定要認真的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確保其能夠符合歷史的真相,不能一味的追求歷史故事的趣味性,導致選取的故事和歷史真相相違背。

4.2 歷史故事要能夠貼近課堂教學目的。我國有著無數精彩的歷史故事,但歷史課堂只有短短的45分鐘,因此在進行歷史故事的選擇時,教師一定要確保其能夠符合課堂教學目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果某一章中會涉及多個故事,教師并沒有必要對這些故事全部進行精講,而是要選取具有針對性的故事便可。

4.3 使故事的選擇也要能夠結合學生現實。歷史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而是要能通過學過的歷史知識指導現實生活,因此在歷史故事選擇時,教師一定要確保其能夠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所關聯,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對歷史知識進行應用。

4.4 歷史故事的主題要明確。教師在選擇歷史故事時一定要確保其結構清晰,具有較強的條理性,且有著明確的主題,如果教師選擇的歷史故事主題不夠鮮明,結構不夠清晰化,就會導致歷史故事缺乏吸引力,在表達和講述時也會存在較大的困難。

結語

總之,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心理特征,通過在教學前、教學中以及課堂結束講解歷史故事,可激發出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快速完成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記憶,有利于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猜你喜歡
初中生歷史課堂教學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新歷史
淺談如何有效地學習初中語文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探究初中生數感的培養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