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家園共育研究

2022-11-21 04:21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實驗幼兒園范清華
亞太教育 2022年3期
關鍵詞:共育家園幼兒園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范清華

家園共育主要指家長與幼兒園達成教育共識,相互溝通,有效互動,合理利用家園資源,促進幼兒最優和最大限度的發展。目前,很多幼兒園已經認識到開展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在平時教學中與家長一起對幼兒進行良好教學。但是在實際中,由于受到一些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幼兒園家園共育開展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給實際幼兒教育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诖?,對幼兒園家園共育展開有效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幼兒園家園共育開展的重要性

幼兒園家園共育開展具有深遠意義。首先,家長行為會對幼兒教育產生重要影響。父母作為孩子人生道路第一任導師,會給幼兒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重要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幼兒教育問題上,家長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因此開展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得以體現。其次,家長是幼兒教育活動的最佳伙伴。與家長有效溝通,可以讓幼兒園對幼兒實際情況更加了解,幼兒教師才能更好地依據幼兒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實現因材施教。同時,當幼兒教師開展各種活動時,家長能夠對幼兒進行有效指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教學活動,提升幼兒教育質量。最后,家長擁有比較豐富的社會資源,可以對教育資源進行良好補充,為幼兒良好教育提供豐富資源。在實際中,家長處于不同工作與生活環境,社會資源比較豐富,而且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能夠為幼兒教育帶來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對幼兒的全面教學。此外,家長也是幼兒認識社會的主要渠道,可以為幼兒后期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二、幼兒園家園共育研究現狀與問題

家園共育是全世界幼兒園教育的發展方向。教育家張宗麟、陳鶴琴等為我國幼兒園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教育思想中涉及眾多家園共育的思想。張宗麟主張幼兒園不但要教育幼兒,還要組織一些母親會等方面的輔導。陳鶴琴早在1927年就說過,幼兒教育是一件困難的事,不是家庭或者幼兒園單方面能完成的,是需要兩者有效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近年,有關家園共育研究的文獻有上千篇,有對家園共育方式和途徑及模式進行的研究,有對家園共育意義及價值進行的探究,還有研究通過家園共育對促進幼兒社會性、情感態度、知識技能、認知等方面發展的探討。

從家長參與家園共育基本情況來看,可以得出家長對家園共育的總體表現較好,說明家長樂意和幼兒園合作,能較積極主動地配合幼兒園的活動,希望和幼兒園共同幫助幼兒健康成長。家長與教師交談集中在接送幼兒的時候,但教師在接送孩子時不能專心回答家長的問題。再者,家長都集中在接送時與教師交流,每個家長的時間有限,提問的家長又多,容易錯失與教師深入交流的機會。在交流方式中,家長和教師都認為接送幼兒、單獨交流、電話交談、家長會、網上交流等是主要的家園共育溝通方式。

從教師參與家園共育基本情況可以得出,教師對家園共育的總體表現較好。教師對于家園共育的實行不僅有自己的想法,還能加以實踐摸索。在查閱中發現,對家園共育存在問題的研究是家園共育的研究重點,學者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家長與教師交流溝通中地位的不平等,一般都是以幼兒園為主要的教學主體,而家長處于一個邊緣地位,這對于幼兒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家園共育太表面化、形式化,沒有進行有效落實,很多時候幼兒園開展家園共育都是抱著應付、敷衍的態度,給實際家園共育開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家園共育意識不明顯,家庭和幼兒園雙方各自責任不明確。在平時教學中,幼兒園教師沒有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在一些教學活動設計時也沒有積極詢問家長的意見,導致幼兒教育活動開展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家長工作繁重,和教師接觸交談的機會不多,對于幼兒教育沒有多加關注,不關心幼兒實際教學情況。家長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態度有出入,家園溝通方式太局限,基本上是按照一些傳統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比如家訪、打電話等,對于信息技術應用沒有很好地展開,家園雙方有相互理解,但缺乏有效配合等。

通過調查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而對家園共育改善提出針對性且合理的看法及建議。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發展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環境,家園友好合作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有直接影響。通過家園共育現狀研究,分析家園共育在實施過程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為幼兒園實施家園共育提供理論依據。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家園共育,積極轉變家長與教師的行為和觀念,提出有效建議,促進幼兒良好發展。進行家園共育的理論探究,為家園共育提供合理性建議。

三、做好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幾點建議

(一)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和家長的溝通

家長工作繁忙,和教師面談的時間有限,不能及時熟悉幼兒在園情況。教師首先要和家長真誠交流,讓家長感受到被教師尊重和接受,從而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才能夠使家長成為自己的合作伙伴,使家長、教師以及幼兒園三方形成友好的合作關系,促進家園共育的互利。談到幼兒好的表現時,要讓家長覺得教師是細致和耐心的;說到幼兒不好的表現時,應和家長交談找出原因,共同商量糾正幼兒不足的方法,加強家長科學育兒的自信。如今網絡技術持續發展,家長獲取育兒知識變得更簡便和快捷。教師可以設立班級微信群,有助于家長和家長之間、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在微信群中,教師可以有條理地介紹班級發展概況及集中教育重點等,引起家長的興致。開設幼兒園官方公眾號,及時向家長推送幼兒園教育工作安排情況,了解家長對幼兒教育工作安排的相關意見,根據家長意見優化教學工作安排,提升幼兒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開通班級微博,及時分享幼兒作品和幼兒的一日生活,上傳育兒文章,讓家長根據自己的時間自主查看相關信息。同時,幼兒園可以搭建云監督平臺,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打造有效的幼兒行為觀察系統。借助這個監督平臺,幼兒園可以對幼兒教師教學活動進行監控記錄,而家長也能夠通過云端進行有效監督。通過云監督平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確保幼兒教育活動良好開展。

(二)充分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指導家長科學教育幼兒

家庭教育對幼兒教育具有領先性,父母是學前兒童的首任教師,家長對幼兒影響最直接,也最了解幼兒。園方可與有優秀育兒經驗或有一定特長的家長深入聯系,讓該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各種活動。家庭和幼兒園都要挖掘雙方特有的優勢,分享各自的教育資源,促進二者在教育與培養幼兒方面取得共識。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作為大型活動的主持嘉賓、表演者,與幼兒一起互動、娛樂。家長的積極參與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興致,加深親子關系,而且能夠使幼兒園教育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師可以請家長當“客座教師”組織教育活動,家長的職業、知識、專業不同,是一筆豐厚的教育資源。家長當“老師”家園共育的模式的呈現,被請到的家長以參與這樣的活動為自豪,同時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家教能力;幼兒園教師從中獲得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知識,最后共同推動幼兒健康成長。比如開展區域游戲活動時,每個班級設置不同的區角,利用家長資源搜集與區角主題有關的物品,然后經過相應的衛生處理與清潔,放在區角供幼兒進行探索,豐富幼兒的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家長的加入可以大幅提高游戲活動效率,加深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感情。如在“牙齒咔咔咔”主題活動中,幼兒園教師可以邀請一位牙醫家長來當“家長助教”,給幼兒講解牙齒相關知識,引導幼兒更好地進行牙齒保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還可以加入幼兒園評價與管理,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促進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家長的社會資源也相對豐富,有小學、中學、醫院、工廠、機關、店鋪等各行業人才,可以豐富幼兒社會性情感和人際交往。家長身上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應充分合理利用家長的特有優勢。幼兒園和家庭都是推動幼兒發展的主體,二者應該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有效互動并友好協作,分享教育資源實現家園優勢互補,實現教育效益最優化,提高家園共育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三)教師與家長明確在家園共育中的角色

家園共育中存在家長、教師雙方地位的不平等,導致活動效果不佳。家園共育的主體是教師和家長,幼兒園應摒棄在家園共育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家園共育一般是幼兒園負責組織、策劃家園共育活動,時間、地點及活動的內容安排等都是由幼兒園決定,家長只起輔助作用。幼兒園應打破這種格局,在家園共育活動方面征求家長意見,開會商討,和教師一起策劃、分配任務。如在組織親子活動之前向家長發放問卷表,教師寫教案,家長委員會成員與教師一起組織。教師和家長在家園共育中要明確角色、責任和分工,才能使家園共育順利持久發展。家園共育中教師有較多任務,比如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培養良好教養態度、掌握科學育兒方法、交流家庭教育經驗、增強與幼兒園教育配合意識等。目前,不少家長在幼兒教學中有一些錯誤認識,比如認為只要進行大量的文化知識教學就能夠完成對的幼兒智力開發,以及讓幼兒學會一技之長就能成才。面對這些錯誤觀念,幼兒園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糾正。家長在家園共育中的主要任務是向教師介紹孩子的身心基本情況、在家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積極主動配合教師提出的要求,遇到育兒難題及時與教師探討,提出自己的觀點;有時間與精力的多參加幼兒園活動;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主動與孩子積極互動,知道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做好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

(四)家長與幼兒園互相反饋信息

隨著家園共育工作的展開,家長的觀念會一直進步,家長可能有想法或者觀點向幼兒園提議。與此同時,幼兒園也有意見想對家長說,因此家園雙方應重視信息反饋,這樣才有助于家園共育持續向前發展。問卷調查是處理問題很好的方式,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接送孩子時把問卷分發給家長,做完問卷后帶回。通過問卷調查,教師能知道家園共育工作存在的偏差,及時糾正不足,促進家園共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每學期末,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針對每一學期教學活動對幼兒的影響,及時做好信息的反饋,為新學期做鋪墊。同時,問卷調查可以解決接送孩子時人多、環境嘈雜導致加上和教師不能靜心交談的問題。家訪也是一種家園共育信息有效互動的渠道,家訪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兒家庭環境對其身心發展的影響,了解幼兒在家的具體表現,針對問題幼兒與家長商討對策,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發展情況。幼兒園應組織教師從開學初就進行家訪活動,尤其是小班新生剛入園后要對全部幼兒家訪,了解幼兒在家的身心基本情況、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有利于指導幼兒適應集體生活。家長對幼兒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不當要及時指正,給予幫助,共同商量適合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發生意外事故或較為嚴重的行為時要進行專訪,教師應詳細說明事情的前因后果,用負責任的態度和家長共同找出解決的辦法。幼兒長期請假要知道緣由,如果家庭突發變故需要進行慰問。

家園共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在探索家園共育新舉措的過程中,不僅更新了家長的育兒觀念,提高了他們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技能,也促進了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為了共同的目標,家園雙方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時這也需要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在實際家園共育開展中,幼兒園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與家長形成良好互動,確保家園共育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充分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指導家長科學教育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家長需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做好自身工作。最后,強化信息反饋,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家園共育的效果,做好相應的反饋工作,優化家園共育活動。

猜你喜歡
共育家園幼兒園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家園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尋找失落的家園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愛“上”幼兒園
綠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