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探索

2022-11-21 04:21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杜曉萍
亞太教育 2022年3期
關鍵詞:單詞知識點作業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 杜曉萍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下,一些教師往往習慣性地開展按部就班式教學。首先讓學生認識單詞,學會單詞的讀音和拼寫;其次教單詞,理解每個單詞的意思,學會單詞的讀法;最后帶領學生讀句子,分析句子的結構,理解句子的意思。這種從簡到繁的教學方法符合中文的學習思維,可以使英語學習循序漸進。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培養英文整體學習思維。如果將學習的知識點拆開,英語教學的效率會很低下。英語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區別于母語的語言,語言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要有對這門語言的感知能力。由于語言是用于交流和表達的,所以要采用跟其他科目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英語采取單元整體教學十分重要,教師要利用好英語課本,從每個單元的整體內容出發,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學習目標進行掌握,構建整體框架,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一、深入分析教材,重設單元目標

教師在教學之前,要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從教材內容出發,整體把握單元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課時內容進行目標重設,并在每一堂課中得以體現。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這個單元時,通過分析整個單元的每個小節發現,這個單元的內容比較分散,整體結構性較差。知識點分散程度大,每節課之間的關聯性小,就會導致不能建立知識體系,從而影響學生吸收知識的效率。教師要通過思考,挖掘每一小節之間的聯系,然后加以串聯,使每一堂課在有主題的基礎上又有所側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本單元教材設置了兩個教學部分,第一個教學部分為交流課、單詞課和發音課,第二個教學部分為交流課、單詞課和故事課。分析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發現兩個部分的單詞有很多重復的,每節課的內容都存在交叉。如果按照教材的設置進行教學的話,課堂效率就會很低,并且沒有形成系統,顯得雜亂無章。所以,教學應該從單元的教學目標出發,可以適當減少本單元的教學時長,設計為四個課時,并且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要有所側重。第一節課對教學內容有初步的把握,包括單詞和句型。第二節課為鞏固提高課,對前一節課涉及的單詞和句型進行更為深入的講解。第三節課為知識運用課,將課堂翻轉,讓學生對前面兩節課學到的知識通過相互交流加以運用。第四節課為實踐教學,創設實踐情境,設計活動游戲,讓同學們參與其中,提高他們綜合利用知識點的能力。

這樣對單元教學目標進行重設以后,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形成系統性的框架,還可以逐步地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基于學生學情,重組單元內容

在重設教學目標以后,教師還要基于學生學情,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重組,這樣自然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基于學生興趣,體現情境性

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情境圖,對本單元的整體英語主題做了一個介紹。教師在教學前,不應該只局限在一堂課中,要把單元拉通來看,分析歸納英語知識點,然后思考要怎樣設計課程才可以將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教師要以教材為根據,但是不能只依賴教材,要靈活運用教材內容,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熱情。同時,教師要注意將生活中的元素引入課堂,這樣可以增加他們對課堂的熟悉感,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2 My favourite colour is yellow.”時,先 引 導 學 生 聯系現實生活,以生活的視角,展開對話鞏固對文本重點句 型 的 練 習:“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My favourite colour is ...”很多學生也能夠在練習的過程中想到自己喜歡的顏色,于是筆者在對話中增加了探尋原因的句式“Why?”,有學生回答:“My favourite colour is yellow because I like bananas.”也 有 學生 回 答:“My favourite colour is blue because I like the sea.”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聯系生活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喚醒其生活經驗,擴展知識范圍,強化其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學生能力,體現“適度性”

教學課堂需要具有結構,不單是每堂課內需要有結構,每堂課之間也需要有層次結構。學生思維構建和形成就是從課堂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英語學習的特點之一就是要重復訓練和練習,最終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要保證課堂不發生跳躍,不能出現某一堂課內容特別多、某一堂課內容特別少的現象,這不利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點。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2 How are you?”時,本課所設立的教學目標是能夠聽懂句型,能夠熟練掌握、運用重點句型:“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為了順利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可以首先利用信息教輔工具,以此創設教學情境,還可引入思維導圖,清晰地展現本課所教學的關鍵知識點,由上到下依次為單詞、音標、翻譯、詞組、例句,這樣就能夠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打好根基。最后引入微課,其中所呈現的是一段學生相互問候的情景,要求學生認真聆聽,模仿其中的發音語調,然后與同桌之間建立對話練習。這種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習動力,同時在視頻的調動下,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課堂教學效能。

(三)基于學生認知,體現“遞進性”

目前的英語教學一般不注重整體性,每個板塊沒有做到有機融合,會使學習沒有方向性,把握不到學習重點。英語教材在編排上也缺乏學習梯度,部分板塊之間的內容發生了跳躍,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比較吃力。如果第一部分單詞基礎沒有打牢固,例句介紹過于簡單,那在學習第二部分語言交流時學生就會張不開口,因為這兩部分之間的跳躍性太大了。為了改善這種教學現象,教師要有針對地進行調整,前一節課的內容要為第二節課做鋪墊,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 When is your birthday?”時,借助多媒體引入一張圖片,呈現小朋友吃生日蛋糕的情景,然后組織課堂對話。這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更易于激發其參與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能。在前兩個課時可以使用相同的教學文本,但是學習的深度卻不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第一課時可以對單詞的學習花費更多的教學時間,因為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所以單詞的學習對小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在第一課時中,對全文做了整體的把握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生詞進行學習。在學習時,注意詞匯和文段結合起來學,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也為之后的教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第二課時主要是單詞運用部分。教師設定一個情境,讓學生將上節課所學到的詞匯用于造句,然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可以極大地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這兩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很深刻的理解。這種模式注重學生的思維特點,做到由淺入深,體現了教學的系統性。

又 如,在 教 學“What can you do?”這 一 個 單元時,單元的總標題是“你能做什么?”,涉及play、basketball、sing、dance等單詞,還涉及一些提問句型和回答句型。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將相關的單詞和句子進行組合,然后分板塊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對單詞和句型的掌握能力會得到提高。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交流,將課堂上學到的單詞和句型都用于其中。

三、基于內容聯系,重構單元作業

課后習題是英語課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完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英語素養的功能。教材中的英語文本是學習材料,課后習題就是引導學生鞏固英語知識點的重要教學資源,往往是對英語教學的延伸。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后習題,從多角度入手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將課后習題和課堂教學方案相融合,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在課前可以分析課后習題之間的聯系,構建有規律有結構的教學課堂。在以習題為教學基礎后,要將課堂內容分板塊,注意各板塊之間的聯系,按步驟形成每個教學板塊,做到英語教學的系統性。

(一)活動整合型作業

小學生大都具有極強的好奇心理,在對英語作業進行創新設計時,便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以此培養其積極的學習情緒。這種方式既能夠改變作業的枯燥乏味,也能使學生愛上課后作業,并從中掌握英語學習技巧。英語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新鮮的學科,所以,課后作業的布置需要以學情為基礎,沿用多元化的方式,例如游戲式、歌唱式等,這樣的英語作業豐富而有趣。

教師要具有全局觀,不僅分析不同單元,甚至要將不同冊的教材內容都聯系起來。教師會發現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其實是不斷深入學習的內容,所有的單元教學主題都是為英語的語法學習打基礎的。有的單元主題內容一致,但是表達內容和詞匯難度都加深了。不同冊的教材之間其實實現了知識點的遷移。

例如,五年級上冊的Unit 2和五年級下冊的Unit 3的內容具有相關性,主題大體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詞匯和句型語法方面的難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加深。兩個單元實際上也有一些差異性。雖然兩個單元都和時間相關,一個是My week,表示一周的時間;另一個是My school calendar,表示在學校的時間。前一個更偏向于自己規劃的事情內容,后一個卻表示在學校時固定時間所做的事情,兩者之間具有差異性。因此,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分配相應的課后任務。教師針對課堂內容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分析兩冊單元中的內容,找到相同點和不同點,將知識點進行遷移,加強課堂學習的綜合性和連接性,拓展學生的思維。又如,在教學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1 It’s the ABC song.”時,學生學唱ABC,并在這一過程中掌握英文字母。所以,課后作業可帶回家中,唱給家長聽,不僅復習了課堂所學,也能夠增進親子感情。

(二)自主實踐型作業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更容易受制于多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不可忽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所以,英語作業的設計應當體現出選擇性、層次性以及差異性,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結合自我能力自主選擇,每個學生都有與自己學力相匹配的作業,也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改變被動的學習狀態。

例如,外研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 2和Module 3需要學習掌握的內容就是如何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教師可以在周末組織野餐,然后創設情境,讓學生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說一說自己當前在做什么,或者描述當前看到的事、正在發生的事等。這種作業形式相對簡單,難度也逐漸提升,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發揮,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同時也有助于發展其語言表達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合作完成型作業

英語是進行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領下經常合作,才有可能實現預設效果。因為在家庭中,很多小學生很難和父母之間建立英語交流溝通,缺少交流環境,而且很多學生也不敢開口,這些都會影響其口語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因此可以布置課后交流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課堂所掌握的知識進行交流。

例如,外研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 8需要學生學習的是如何對即將發生的事情進行描述。在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英語討論,例如如何計劃下一次郊游,教師也可參與。如果有學生說得不完整也沒有關系,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把郊游計劃補充完整,這樣既能夠實現有效的口語訓練,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總之,英語教學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教學要具有系統性和針對性。教師要以單元為主題,將每一節課的內容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除此之外,教師要設計合理的課后作業,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最后實現英語高效課堂。

猜你喜歡
單詞知識點作業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單詞連一連
看圖填單詞
看完這些單詞的翻譯,整個人都不好了
作業
關于G20 的知識點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