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內在動力現狀與提升策略

2022-11-21 04:21胡彩虹
亞太教育 2022年3期
關鍵詞:鄉土信仰幼兒教師

鄒 揚 胡彩虹

(1.綿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2.四川省綿陽市高新區火炬第二幼兒園)

一、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內在動力現狀

(一)堅定的信仰是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來源

信仰是人基于生命的理解所形成的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它反映人的意識特性,以觀念的方式介入并指導人的實踐。農村幼兒教師應具有扎根農村、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幼教事業發展奉獻一生的決心和情懷,這是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原動力。

1.教育與職業信仰

幼兒教師的教育信仰由教育認知、教育情感和教育意志等要素構成,同時又具有認知功能、情感功能和意志功能。幼兒教師只有擁有強烈而持久的教育信仰,才能對工作保持積極性,甘于奉獻于幼教事業。幼兒教師的教育理想、專業成長規劃、教育態度、教育價值觀和教育境界等構成職業信仰。幼兒教師的教育信仰影響職業信仰的形成,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擁有堅定的職業信仰。

研究發現,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水平和教育與職業信仰間呈顯著正相關。教師專業素養水平越高,其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越明確且堅定,對幼兒教育和幼兒教育職業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情懷,這種積極的情感成為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重要動力來源。正如訪談中教師陳述的:“學前教育專業是我填報的第一志愿,很開心畢業后能夠回家鄉從事喜歡的職業。為了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讀書期間我努力學習各項專業知識與技能。為讓孩子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工作之余我會主動閱讀專業書目或者在網上進行學習,這樣的工作學習生活讓我感覺到充實和快樂?!?/p>

2.為鄉信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鄉二元差距不斷擴大,工資收入的高低某種程度上成為判斷個人價值的主要標尺。農村幼兒教師工作生活環境落后、工資待遇低于城市已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向往城市的繁華熱鬧,這讓農村幼兒教師鄉土情懷逐漸淡薄,離鄉愿望逐漸增強,大批人才流失涌向城市。

調查發現,大多農村幼兒教師都是生于此長于此的還鄉人,他們學成歸來加入家鄉建設中正是因為他們骨子里熱愛腳下這片土地。如何讓他們返鄉后更加堅定為鄉信念,在鄉土中扎根并甘于奉獻其才能,是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這一信念將成為強有力的動力,進一步促進他們生涯愿景規劃和幼教專業素養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扎實的文化素養是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重要前提

1.學歷與專業素養

由調查數據分析得知,農村幼兒教師所學專業以及學歷狀況會影響教師專業素養水平的提升,它們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特別是所學專業,其顯著性水平達到0.01。幼兒教師的學歷水平越高,所學專業越接近所從事的幼教工作內容,其專業素養水平也更高,越有提升的潛質。

當前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學歷低、教師專業性不強等問題突出,大學??萍耙韵聦W歷水平的人數較多,且大多為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他們缺乏專業知識能力,無法形成系統的專業體系,工作疲于應付,僅僅是將工作作為謀生手段,專業發展意識淡薄。如何培養和吸引高學歷、專業對口的幼兒教師隊伍是制約當前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高起點的學歷水平和專業背景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可能。

2.鄉土知識與專業素養

農村教師掌握鄉土知識,說到底也就是了解農業、農村,了解鄉民以及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喜怒哀樂以及理想。農村幼兒教師只有在很好地掌握本土鄉村文化之后,才能拉近和村民之間的距離,為大家所接受、悅納,更好地融入鄉村。

然而訪談發現,雖然他們中大多來自鄉村,對鄉土文化比較了解,但受傳統農村文化影響,他們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接受不夠主動,尤其是缺乏對新農村鄉土文化知識主動探求和吸納的意識,造成了農村幼兒教師知識的主要來源局限于兒時經驗和學前教育課程教材,難以跟上幼教改革的步伐,與時俱進地將自己的發展和職業工作納入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自我發展需要是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支撐

黃希庭認為當個體需要未獲得滿足時,就會促使個體開展從事滿足需要和尋求平衡的行為活動,產生動機。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在其專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

調查發現,農村幼兒教師需求和現實工作情況間的矛盾制約著其專業發展。一方面,農村幼兒教師由于專業水平有限,提升專業素養的愿望強烈,對拓展自身專業知識、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需求較大。然而由于農村幼兒園師資缺口大,教師工作負擔很重,他們要么跨年級擔任教育教學工作,要么包班制,既是保育教師也是教學教師。同時還存在“多肩挑”的現象,既要完成大量教育教學工作,還得承擔園所的管理工作。

訪談中有教師談道:“剛參加工作就擔任了大班班主任,班上共有47個孩子,沒有配班教師,就我一個人全天帶。每天擔心最多的就是孩子們的安全問題,根本沒有那么多的精力想著去提升自己。后來由于幼兒園規模擴大,教師嚴重不足,我不得不服從學校的安排,在當班主任的同時又負責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根本沒有精力進行學習……”

(四)自我管理是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

教師自我管理是教師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在主觀能動驅使下向內對自己的認知、行為、情感、身心等進行管理和調節來實現自我發展,并為學校和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自我管理過程的核心是自我反思,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只有將不斷的反思作為教育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讓反思成為常態,其專業素養的提升才成為可能,專業發展才能得以實現。

調查中我們主要從幼兒教師的自我認知、職業價值觀、工作責任意識、人際關系責任、健康管理以及時間管理六個方面展開。分析發現,農村幼兒教師出現自我管理意識不強、自我管理知識儲備不足、缺乏自我規劃與計劃實施、自我管理能力不夠等問題。幼兒教師的自我管理對其專業素養的提升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促進農村幼兒教師進行有效自我管理刻不容緩。

二、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途徑與策略

(一)精心培植農村幼兒教師的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

職業信仰與教育信仰密切聯系,是幼兒教師對所從事幼兒教育職業理想狀態的堅定期待與尊崇。幼兒教師的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與教育情懷、教育熱情、責任感和使命感密切聯系,是影響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動力的重要因素。當前近一半的教師未形成堅定的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這影響了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筆者認為農村幼兒教師職業信仰和教育信仰的培育需要貫穿教師整個職業生涯,包括職前、職后兩個階段。

1.職前培養重視幼兒教師的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

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明確了幼兒園職前教師教育的首要課程目標就是“教育信念與責任”。2012年出臺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強調幼兒教師要“理解幼兒保教工作的意義,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各層次院校應當在職前教育中貫徹教育部的各項要求,精心培植幼兒教師的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具體來說,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明確教師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的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及實施的過程中貫穿和落實教師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的培養;同時利用精選的實踐教學內容,在見習、實習中利用優秀榜樣幫助幼兒教師堅定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

2.職后強化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

幼兒教師自身要充分認識到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的價值,在職后教育教學工作中通過實踐與學習不斷調整和優化。為堅定職后幼兒教師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幼兒教師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并形成習慣。幼兒教師應養成研讀蒙臺梭利、福祿貝爾、陳鶴琴、陶行知等學前教育名家經典名著的習慣,通過研讀專著對已有教育經驗進行有效的反思、總結和提升,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這是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源泉,也將優化職業信仰。第二,幼兒園為強化幼兒教師的教育信仰提供支持。首先,園長要以身作則,自身擁有堅定的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其次,園長帶領幼兒教師學習前輩及同行先進事跡,強化幼兒教師的教育信仰和職業信仰;最后,園長為幼兒教師提供豐富的外出學習機會,開闊眼界,激發和堅定教師對幼兒教育發展的信心。

(二)厚植農村幼兒教師為鄉信仰

為鄉信仰是農村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內在動力。從專業信念的角度來看,農村幼兒教師除了應具備普通教師需要的一般意義上的專業理念之外,還要有樂于扎根鄉土的熱心與情懷、善于享受鄉村生活的心靈以及體驗鄉村文化的心境。為堅定農村幼兒教師的為鄉信仰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強農村幼兒教師對自身身份和職業的認同。一方面,農村幼兒教師只有把自己真正視為鄉里人,才能夠甘愿長期扎根鄉村、服務鄉村。另一方面,農村幼兒教師也需理性看待自己的職業,明確城鄉教育之間的差異,合理認識自身的價值,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第二,社會各界給予農村幼兒教師關愛,讓農村幼兒教師獲得歸屬感。愛和歸屬需求的滿足能夠使農村幼兒教師的心靈在精神上有所歸依,農村幼兒教師在充滿師愛、幼愛的環境中甘愿為幼兒付出、為鄉村教育奉獻,得以自我實現。

(三)提升教師的知識文化素養

1.加強在職培訓,彌補學歷不足

農村學前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學前師資隊伍問題,特別是民族地區和一些貧困地區,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專業構成整體堪憂。近年,“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各類培訓大力開展,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和實效性的培訓要求,但這些培訓主要是針對園長、骨干教師,而面向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較少。普遍看來,這類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培訓內容的設計與實施應在對鄉情、園情透徹摸底的基礎上展開,針對不同類型農村幼兒教師專業信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突出問題,設置專題解決。

2.加強鄉土知識的學習

農村幼兒教師除了應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外,還需要掌握鄉土文化知識。鄉土知識不僅可以讓農村幼兒教師更好地融入鄉村生活,還可以彰顯農村幼兒教師的優勢與特色。因此,在提高農村幼兒教師鄉土知識自我學習意識,使之積極主動學習鄉土文化的同時,建立鄉土文化系統培養體系,加強鄉土知識培訓顯得極其重要。與此同時,為有效地打破時空的壁壘,可以利用互聯網構建優質的教育資源共享平臺,讓農村教師的學習更加便捷和開放。

(四)激發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農村幼兒教師主體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無論是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還是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有重大意義。首先,幼兒園應積極創建和提供教師發展的平臺,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師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自身內在發展需求,提高教師對自身價值及職業崗位的認同感。同時,幼兒園主動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在提升教師團隊凝聚力的同時,整合區域教育資源,集思廣益,實現共贏。其次,教師自我管理行為具有很強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目的性,它不需要外界的提醒和監督。沒有自覺性就沒有自我管理,而增強農村幼兒教師自我管理自覺性的前提必須是教師對自我準確的定位,對自己的長處、擅長的內容、工作方式和價值觀有一個清晰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制定自我專業發展規劃,明確階段性目標和長遠目標,從日常教育教學和生活入手,為之持續奮斗。

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自我反思和時間管理能力顯得極其重要。教師務必將紛繁的工作任務確定優先次序,根據各項事情的輕重緩急、時間空間要求進行統籌,快速優質地完成各項工作,騰出時間和精力進行專業發展。教師還需積極挖掘各類教育資源并勤于反思,向學前教育家陳鶴琴等名家前輩學習、向身邊領域內先進楷模學習,利用好網絡學習資源和區域學習資源。同時不忘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修正自己,最終實現專業發展。

猜你喜歡
鄉土信仰幼兒教師
與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鄉土中國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論信仰
鐵的信仰
芬芳鄉土行
讀《鄉土中國》后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