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生活案例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

2022-11-21 04:21福建省古田縣第一小學王美珍
亞太教育 2022年3期
關鍵詞:案例法治道德

福建省古田縣第一小學 王美珍

道德與法治課必須發揮教書育人的功能,這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辦法之一。案例教學法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通過實際研究問題,注重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和培養。教師應該通過具體的教育情境的描述,讓學生對案件進行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基本原理和一些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

一、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現狀

在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教師往往以照本宣科的方式來講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這樣片面地講解課本上的內容,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并沒有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課堂當中沒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同時學生也沒有認真分析自己接受知識的情況,更沒有將這種情況反饋給教師,只是片面地聽教師講解和灌輸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也并沒有真正地和生活聯系,導致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沒有被深刻地了解和掌握。

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傳授知識的情況較少。更多的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是只使用課本來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這樣的學習氛圍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同時通過課本學習理論知識,也并沒有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內涵,以及在學習過程當中沒有產生更直觀的印象去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這樣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提升。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使用案例引導學生增強對于知識的理解,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存在欠缺。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觀念的關鍵時期,所以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和現狀,應該及時提出辦法去解決。

二、案例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道德與法治課對于學生來說理論性較強,單聽教師講課可能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就在于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聽,讓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探索。對于學生來說,聽故事是他們最喜歡的環節,教師通過講解案例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對案例進行思考、分析和研究,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和諧的氛圍下,學生能夠大膽交流,有了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這樣的課堂氛圍還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習興趣,逐漸讓他們變得好學。

(二)幫助學生理解抽象難懂的知識

道德與法治課一直被學生認為比較無聊和枯燥,再加上有些觀點和知識的抽象讓學生感到難以理解和接受。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這個問題,從這些生動的案例中得出課本上難懂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對實際材料的分析,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并嘗試利用理論分析來說明這個社會的復雜性,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

比如在一年級上冊第11課“別傷著自己”中,學生可能看不懂圖片的意思,教師就可以從網上搜索一些因為看管不當導致小孩傷到自己的故事。家長沒看好孩子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因此教師要運用生活案例教導學生保護好自己,不去觸碰有危險的東西,對于夠不到的東西或者想玩什么東西之前一定要詢問一下家長等。

(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案例教學促使學生不再死記硬背,而是重在理解后的活學活用,改變了傳統課堂的生搬硬套。學生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認真思考和分析,調動自己的才能對案例進行詳細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并以此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提取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等。案例教學法將學生的聰明、價值觀、經驗都引進了課堂,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案例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啟發他們對道德與法治課的看法,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情感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

采用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備課,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教學態度和責任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師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又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并且能夠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重視案例教學法的策略,補充完整自己的教案。還要對周圍事物有一定敏感的認識,所見所聞都可以通過適當加工變成課堂上的案例。這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可以更好地發揮他們在課堂中的作用,從而使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五)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互補的,學生積極參加,在閱讀和分析時起到主導作用,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起到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教師選出符合教學需要的案例,盡量讓每個學生有更多收獲。案例教學法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小學生的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10課“我們不亂扔”時,教師可以親身給學生演示一番亂扔東西的后果。比如亂扔香蕉皮導致滑倒、桌椅亂擺放導致被絆倒或者磕到、隨地吐痰導致細菌傳播生病、在公眾墻上亂涂亂畫導致環境不美觀等,這些事情時有發生,就在學生身邊。教師通過這些生活案例教導學生要愛護環境,保護環境也是保護自己。

三、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注重案例的方向性。教師選取案例應該以正面材料為主,反面教育為輔。運用案例也要把握好方向,否則容易誤導學生,應傳播正確的價值觀,用積極向上的案例鼓勵學生。其次,要注重案例的趣味性。教師在舉例子時應該根據學生所處年齡階段選取學生容易理解的,將案例生活化、生動化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再次,要注重案例的實效性。教師引用的案例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幫助他們更容易懂得法治知識,只有符合學生的口味才能讓學生感興趣。最后,要注重運用案例的準確性。引用案例應該具體,在講述案例時也要說明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人物和過程,保證案例的真實性,增加現實感,才能引起學生的嚴肅對待,同時也要準確闡明所對應教材中的知識,讓學生理解到理論聯系實踐。此外,還要注意案例要貼近生活。教師引用案例最好選擇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否則他們會覺得與自己無關,應通過身邊這些真實的案例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具體策略

案例教學模式可以從質疑、研究、總結、反饋、評價、更正這幾方面來展開。案例教學的模式就是學生圍繞案例進行質疑,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信息的搜集和加工處理,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知識,從而得出結論,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做好啟發和引導學生的工作,并且要加入他們的討論,幫助他們。

(一)質疑

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質疑能力。在課前,教師應該準備有關該案例的一些文字材料、視頻材料等,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要研究的欲望。

(二)研究

在圍繞問題進行討論時,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教學策略,比如小組合作模式、自主探究模式等,以實際情況為基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將材料展現給學生看之后,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和討論,將案例中涉及的問題同課本上的知識聯系起來,告訴學生案例和知識的聯系,討論它們的規律。教師發揮啟發和引導學生的作用,組織學生有序進行研究討論,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大膽發言,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獨立思考,或者了解所涉及的未學知識,相當于讓他們提前學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全體辯論、小組討論或者角色扮演等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功能,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

(三)總結

教師在積極使用教學案例教授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應該及時搜集在生活中或者是網絡媒體當中的案例。同時,教師也應該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尋找一些適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習的案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及時地總結課堂當中所遇到的問題或者是案例教學當中需要克服的困難。對遇到的問題和想法進行及時的總結,有利于幫助教師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尋找一些適合學生學習并能夠理解的道德與法治相關案例,使用案例和理論知識來進行講解。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總結學生在學習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或者是對于課程的困惑。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所提到的相關案例并加以學習,并且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積極發現問題、總結問題、更正問題,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所以積極地發現問題并總結問題才能夠幫助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總體的學習水平和質量。并且通過總結教學案例,或者是在教學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能夠使教師在以后的教學當中確定清晰的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導向,來引導教師去教授課程。這對于教師自身的提升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四)反饋

經過討論后,教師應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對案例的看法,其中包括分析、判斷和辯證的過程,并且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對于一些爭論性比較大的問題,學生容易展開激烈的討論,或許誰都無法說服對方,但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辯論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以及應對能力。教師在面對這樣的場景時不要急于分出勝負,而是要讓學生享受這個過程,鼓勵所有學生敢于發言,不要輕易否定學生,而是應該尋找合理的理由對學生進行鼓勵,再對其論點提出改正,否則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影響學生后續的學習。

(五)評價

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和總結,合適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能夠幫助學生厘清思路,促進他們改變自己的看法,從而對自己的思考進行調整,促進他們養成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教師對學生應該更加看重過程而不是結果,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探討、參與度、思考能力等方面。評價學生的言論和討論的過程,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欣賞贊美別人,把握好評價的度,不要一味否定學生,也要引導其他學生學會尊重和鼓勵別人。教師及時的鼓勵會讓學生受到重視和鼓勵,從而增加他們的信心,以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

通過案例得出的結論也有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總結,包括在以后學習知識時也要分析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該如何實踐。教師針對討論和研究也要讓學生學會總結,講明案例中的關鍵所在,對學生的不足進行補充,在總結中也要寫出案例帶給自己的啟發。

(六)更正

針對在課堂教學當中所遇到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問題,以及學生在課堂當中提出的問題,教師都應該去及時更正,并且通過這些更正來實現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時,對于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案例以及在使用案例教學的過程當中或者是學生小組活動探討結果所出現的不足,教師也應該及時更正。只有在教師幫助學生及時更正他們的錯誤的前提下,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水平才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并且教師的更正和鼓勵,也能夠使學生充滿對于學習道德與法治的信心,在后續學習中積極配合課堂互動以及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所以說及時更正課堂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并且能夠使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帶入生活中,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也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在生活中找尋案例的身影,以此提升自身對于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的更正也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學生提升了自身的道德與法治素養,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是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一種方法,它將重點放在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知識和概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上,加強對他們思想品質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案例法治道德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