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為本,因“材”制宜
——新課程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實效性研究

2022-11-21 04:21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學
亞太教育 2022年3期
關鍵詞:實效性目標課堂教學

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學 牛 金

201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高考制度為核心全面推進中國教育考試制度轉型與發展。本次新高考的實施要求我們要堅持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堅持正確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高考制度的初衷是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基,把課程選擇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選擇學習、探究學習的空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高考制度必然要求我們對現有的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活動及策略做出適應新高考制度發展的改變。

由此可以看出,新高考指向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在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解讀文本。通過解讀文體、解讀作者、解讀結構、解讀語意、解讀語言、解讀策略的各種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其各種思維品質。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現代外語教學注重的是技能習得,也就是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養成,其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得交際能力并應用在真實生活中。語言學習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是看他們是否能熟練地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用語言來完成各種任務,而不是以學生掌握了多少語言知識為標準。是否掌握了自己日后繼續學習語言所必需的學習策略,是否能夠達到自我管理學習過程,即是否能自主學習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如何適應改革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已經成為擺在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之一。眾所周知,有效的課堂教學來源于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保障。雖然不同學者對教學設計的理解和詮釋不盡相同,有的學者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有的學者認為教學設計是一種用以開發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的技術,還有學者認為教學設計是以促進有效學習的發生為目的,運用現代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教育傳播學等原理和技術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實施設計、評價及不斷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程。但大家大多覺得教學設計不能僅僅以教師如何教作為其準繩,而應更多地以學習層次為基本層次,關注學習者的興趣與需求,設計以學習者為主的教學計劃和安排,從而使學習者達到自身的學習目的和自我提升。

一、什么是具有實效的課堂教學設計

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設計,是指此教學設計要系統地分析學習者的需求和材料的可用程度,積極引導與鼓勵學習者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及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其英語學習水平和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能夠收到一定實際效果的教學設計。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必須是有實效的,它的實效性應體現于科學有序的基本設計程序:分析學習者的需求→選擇學習內容→確定教學目標→考慮教學策略→構建教學過程→形成評價與反思。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適時地對學生予以關注以及提高學習主體的活動參與度是有效教學的立足點,即以“生”為本;立足教材,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設計有益于學生個人能力發展和道德情操提高的教學過程是有效教學的落腳點,即因“材”制宜。

二、如何做到以“生”為本

(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支配、控制和調節著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才能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才能更體現整節課的實效性。例如,一位教師對北師大版Module 7 Unit 20 Lesson 3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Pioneers of Science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Let the students use proper reading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asks.

2.Get the students to get familiar with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in the last century.

3.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reading skills and ability.

不難看出,這節課3個教學目標的表述都是以教師為本位的,只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教學目標應表述學生學習的結果,即學生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利用資源和工具學到了什么。因此,教師應站在學生的主體位置上去設計教學目標,考慮本課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找好切入點,設計出以“生”為本的,學生通過個人能力及其他幫助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因此,筆者認為以上的教學目標應修改如下。

By the end of class,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goals.

1.Language goal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find some key words to increase their store of vocabulary related to science and scientists.

2.Ability goals

(1)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new words and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spirits of scientists.

(2)Students will learn to practise using strategies to identify accurate information and getting the details of the text.

(3)Students will use suitable and accurate words to describe the features of scientists successfully。

3.Moral goals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pioneer”and learn from them.Encourage them to become pioneer in the future.

有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才能讓教師在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方面更有理可依,設計出的教學步驟也才能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更多地參與進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提高教學設計的實效性,打造高效率的英語教學課堂。

(二)適時關注個體,提高學習主體的活動參與度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注重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此同時,應該在設定教學環節時注重學習個體的參與度,在教學實施中關注每一個學生,從而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比如,從上例中的教學目標來看,筆者認為應設定具有梯度的教學環節,考慮到各類學生的完成現狀逐步引導其達成教學目標,而不應是Ask students to skim the text and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這樣類似的過于籠統,高于絕大部分學生能力的教學實施環節。由于本課是科技類文章,長度長,生詞多,基于以上因素,筆者認為可以設計一系列教學步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在pre-reading環節中,教師先提供一些著名科學家的信息,讓學生去猜科學家的姓名,先以這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類似文章的興趣,然后再引出文章中幾位先鋒的圖片和相應的問題:Dou you know the major discoveries of the scientists in the pictures?在reading環節繼續對幾位科學家進行深入了解,將科學家比作閃亮的星星,將學生分組,讓其自由選擇天空中的星星,每顆星對應類似的平行任務,找到相應的科學家的細節信息。在每個任務前都有相應的閱讀策略做指導,告訴學生該如何順利找到并加工出答案。例如,第一種策略是Read the statements and identify important words,以此詢問學生E=mc2中各個字母分別代表了什么,實際上就是讓學生注意到本段的重點——公式E=mc2,即愛因斯坦的主要發明。學生在回答這一問題尋找細節信息的同時,實際上概括出了本段的大意。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感覺到有趣容易,又可以在完成過程中任命組長搜集答案,組內討論,互相提出自己的觀點,不斷重復本段的重點,最后再由各組代表回答問題并陳述理由。學生在樂于參與活動的同時,也對科學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回答問題中也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語言目標(Find some key words to increase their store of vocabulary related to science and scientists),在相互討論中也達到了一定的能力目標(Students practise using reading strategies to identify accurate information and getting the details of the text),更確保了每位學生的參與度,使得課堂生動有趣,學習氛圍好。

三、如何做到因“材”制宜

(一)以教材主體為綱,創造性地設計易于實施的教學步驟,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教學步驟是主體教學設計的實施環節,教學成效也大多數從教學步驟上逐步體現。因此,設計出學生認可,易于實施的教學步驟也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在設計時,我們既要注意為學生創設情境,又要提供相應的語言支持,引導學習主體最后做出語言輸出。

例如,在上例學生分組討論完后,既可以適時地讓學生對每段內容進行概括,也可以提出問題:“What personalities do they have to become pioneers of science?”可以在剛才的分組基礎上再進行深入討論,學生自然而然會得出careful、hard-working、passionate、creative等詞匯,還可以提問學生得出這些詞的依據,繼而讓學生又一次回到課文中去找到支持自己觀點的相應論據和內容,再一次復習了文章中careful-reading的主要內容。這樣的教學步驟既易于實施,又承上啟下,大大提高了這一活動設計的有效性。

(二)以教材為綱,創造性地融入情感教育,提升課程高度和意義

例如,本課調整后的教學目標中有一個相對抽象的Moral goals: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pioneer”and learn from them.Encourage them to become pioneer in the future.筆者就這一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情感。

1.分析了整篇文章后,對學生提問:(1)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discoveries which were made by five pioneers of the 20th century?(2)Why do we call them pioneers?

2.學生分組討論,問題“Why do we call them pioneers?”實際上是對“What personalities do they have to become pioneers of science?”的升華。

3.以競賽的形式回答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對學生的觀點加以總結和提升,一邊帶領學生欣賞各行各業中的“pioneers”(以配樂和幻燈片形式),一邊再次講解pioneer的真正含義,并號召學生成為自己領域中的pioneers。

這樣的設計使得學生樂于迎接挑戰,以競賽的方式回答問題不僅使學生對課本的重要內容做了很有意義的復述和回顧,又充分滿足了主體的學習需求,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欲望。同時,自然而然地落實了情感目標,這一系列教學活動突出了教學目標,貼近了學生需要的教學步驟,也使整堂課的教學設計變得更加具有實效性。

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以及對解決方法進行試行,評價試行結果,并在此基礎上不斷修改與完善的過程。教學設計在指導教學實踐方面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在關注教育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我們也應多關注教學所對應的學習個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以“材”為綱,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設計出真正實效性強的成功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師要有意識地分析文本,解讀語篇,創設情境,指導策略,并指導學生有效運用學習策略,促使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實效性目標課堂教學
怎樣增強人大專題詢問的實效性
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協商民主的實效性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