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思考及建議

2022-11-21 21:16葉學平楊迪菲
湖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武漢

葉學平 楊迪菲

[摘 要]中國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主題。新的國際國內形勢要求我們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對內開放以暢通國內要素、商品循環流通,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以健全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武漢作為國家經濟地理中心,其經濟發展與開放水平相對于沿海地區而言較為落后。以武漢為代表的內陸城市建設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是中國提高開放水平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對比發達國家的內陸開放城市,武漢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任重道遠,也需探索一些新路徑。

[關鍵詞]內陸開放 武漢 經濟高地

[中圖分類號] F 2 7 9. 2 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6 7 1-2 8 0 3( 2 0 2 2) 0 5-0 1 0 7-0 7

8月3 1日,習近平主席向2 0 2 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致賀信,宣布中國深化服務領域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舉措。這再一次強調了中國堅持擴大開放,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行動。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要堅持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以更高水平引進來,更大力度走出去,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一、我國開放發展的歷史演進邏輯

在殖民主義背景下,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的主要渠道是商埠口岸。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被迫打開了自己的大門,開放上海、廈門、南京、漢口等沿海沿江城市作為通商口岸。這種被動的開放使得這些城市成為列強進行商品輸出、原料掠奪、資本輸出的通道。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貿企業由政府統一管理,出口創匯以滿足進口的需求,進口商品以滿足國內生產生活的需求,企業缺乏自主性,效率較為低下。當時中國的貿易伙伴主要是社會主義陣營國家, 1 9 5 5年,僅中蘇貿易占中國進出口總額就高達5 6. 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遞進式的區域開放模式。1 9 8 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座城市建立經濟特區; 8 0年代中期,先后建立天津、大連、上海等1 4個“沿海開放城市”,并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金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2 0世紀9 0年代后,改革開放以東部沿海地區為前沿,通過大江大河和主要交通干線逐步向內地滲透,武漢等沿江城市被設立為“對外開放城市”,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梯度推進的對外開放格局。

2 0 0 1年1 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進入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階段,以試點區為載體的政策性開放轉變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開放。2 0 1 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走出去”戰略的指導下,中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世界經濟中去,通過多邊協商達成合作共贏,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開放新時代。

2 0 1 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對中國輸美產品征收關稅的總統備忘錄,中美爆發貿易戰。面對世界局勢的激烈變化,過去“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開放模式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加依托國內大市場和產業鏈,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挑戰和機遇,東部沿海地區要堅持擴大開放,做好對外開放的“領頭雁”。內陸地區更應扎實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扎根國內國外市場,打造產業轉移承接中心,探索出一條有別于東部沿海地區經驗的對外開放路徑,助力“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內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內陸開放是全面開放的內在要求

內陸城市是與沿海和沿邊城市相對的概念,是指地處大陸的內部,遠離海岸線和邊境線的城市。從對外開放的角度看,沿海城市與國際市場直接對接,在獲取生產資料、感知市場動態、進行商品貿易等方面相對于內陸城市來說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始終處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而中西部等廣大內陸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是全面開放格局的短板和弱項。提高內陸開放水平,助推內陸地區成為開放新前沿,是繼續拓展開放領域,提高開放效率,優化開放布局的關鍵環節,也是中國全面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內在要求。

(二)內陸開放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

新的形勢帶來新的挑戰,也帶來新的機遇。內陸城市對外開放相較而言起步較晚,起點較低,國際秩序的重構、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抬頭給內陸城市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根據新的形勢所提出的發展新思路,讓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內市場,主動與世界經濟對接,實現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循環。

2 0 2 2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這是中西部地區新一輪開放的潛力和動力的體現,也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為此,以武漢為代表的內陸城市應努力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不斷提高對內開放水平,主動學習沿海城市成熟的管理經驗,打通區域間溝通交流的通道,推動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暢通商品和服務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循環;依托“一帶一路”,聯通國際市場,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實現開放共享的高質量發展。

(三)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

目前,內陸地區相對沿海地區而言處于“洼地”,經濟發展程度不夠,對外開放模式更加粗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以及國際范圍內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建立,國際貿易的成本與門檻不斷降低,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大大增強。從內陸與沿海各自的優勢要素稟賦來看,沿海發達城市在資本、技術、信息、知識等高流動性生產要素上具有比較優勢,而內陸城市則在勞動、土地等低流動性的生產要素上具有比較優勢。因此,出于資源配置最優化的考慮,內陸地區應進一步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構筑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平臺,主動引進發達地區的資本、技術等要素,利用自身勞動、土地等優勢要素,激發其比較優勢,加速內陸城市發展。

此外,要建成內陸開放新高地,城市的目標應不只針對自身發展,更要以自身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將區域發展納入到自身發展戰略中來,充分發揮城市的區位優勢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真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橋頭堡,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四)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是助推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對于助推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是發展道路的創新,為內陸地區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抓手。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是整體性協調型發展的有力體現,它是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在鞏固原有發展優勢的前提下不斷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是發展短板與發掘潛力的有機結合。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是對外開放新機制的組成部分,它是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基礎,通過持續深化對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深化國際分工與合作的開放發展戰略。

三、國內外內陸開放新高地的主要模式以及武漢的選擇

(一)國內外內陸開放新高地的主要模式

貿易型:以貿易樞紐為發展目標,主要從事貨物的集散、轉運、分撥、儲存、加工、裝運等活動。這種模式對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要求較高,常見于西歐沿海地區的港口城市。

制造業型:憑借自身發達的產業基礎和勞動力等要素方面的優勢,吸引其他地區的產業、資本和技術,從而促進就業、外匯、工業和出口導向型發展,進一步提高自身生產力和勞動力水平,以實現良性循環。發展中國家中產業基礎穩固、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政策扶持力度較大的城市常采取此類開放模式。

服務型:通過政策引導創造安全、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大力開展區域金融、保險、旅游和其他特定服務等特殊經濟活動。區域經濟中心或邊遠地區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區域常采取此類開放式經濟模式,旨在恢復一些老經濟中心的活力或促進經濟落后地區的發展。

科技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一般包括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和高技術服務業等,具有高收益、高投入、高競爭、高風險的特點。常見于研究機構和大學較多、居住環境適宜、交通便利的城市,通過各類優惠政策引進高科技產業,促進高新技術商業化和產業化,培養高技能人才,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綜合型:從前幾種類型的開放型經濟發展而來,具有多種開放模式的特點,是較為完備的經濟體。該類型的城市往往是一個地理范圍較大的區域,享有全面的優惠政策和特權,具有多功能綜合目標、完整的產業部門和多區域的空間結構。

(二)武漢模式選擇及對標城市分析

武漢應以工業制造業為基礎,積極布局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現代服務業提速升級,建成制造業型、科技型和服務型為主的綜合型開放經濟體系。工業和制造業在拉動經濟發展和帶動就業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生物醫藥、光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在武漢蓬勃發展,應構筑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化科教軟實力為生產力,為武漢的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F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是工業發展的潤滑劑;生活性服務業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質和精神生活消費產品及服務,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基礎性支柱產業。

對標城市———芝加哥

同為國家中部的龍頭城市,芝加哥與武漢相似之處頗多。它被稱為“百里湖城”,連通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是美國的內河航運中心、最大的空運中心和鐵路樞紐,被稱為“美國的動脈”。它還是美國的第二大金融中心、第二大商業中心、第一大會展中心和第一大空港。芝加哥是美國最重要的文化科教中心之一,擁有著像芝加哥大學、伊利諾伊大學、西北大學和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等國際一流大學和享譽世界的芝加哥學派。

對標城市———伯明翰

伯明翰位于英格蘭中部,在倫敦至利物浦的鐵路干線上,是僅次于倫敦的英國第二大城市和主要工商業區之一。面積2 6 8平方公里,人口1 0 9. 2萬,是“英格蘭的大心臟”城市。大伯明翰地區是擁有歐洲最年輕人口的地區,伯明翰是英國最佳生活質量城市,其就業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它也是全世界最大最集中的工業區,工業部門繁多,以重工業為主,是世界最大的金屬加工地區,有“英國底特律”之稱,汽車制造和電氣工程是伯明翰的主要產業,英國2 5%以上的出口產品是在伯明翰區域制造的。

自2 0世紀7 0年代以來,伯明翰制造業的比重逐步下降,經濟發展變得更加多樣化,現在城市經濟正向第三產業轉移,信息產業、金融業、旅游業等發展相當迅速。大量的軟件和技術服務組織以及開發人員、工程師和管理員,為醫療保健、金融、政府、零售和其他行業設計解決方案。伯明翰每年接待大約2 2 0 0萬游客,每兩年在伯明翰的國家展覽中心舉辦汽車展,商業中心繁華程度僅次于倫敦西區。伯明翰本身是英國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文化中心,其話劇院、交響樂團及爵士樂隊都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四、武漢市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存在的問題

相對于芝加哥與伯明翰,武漢的經濟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一)工業和制造業亟待轉型升級

以東風汽車集團為核心的汽車制造業是武漢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武漢第一大支柱產業。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而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稍顯滯后。再加上武漢的傳統汽車業務也顯露頹勢,武漢汽車產業發展陷入瓶頸,汽車產量年年下滑。2 0 2 1年,武漢市全年汽車產量接近1 4 0萬輛,相較2 0 1 7年的1 8 9. 8萬輛,減少了約5 0萬輛。要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就必須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企業,同時,推動傳統汽車企業同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等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抓住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轉型浪潮,打造“數字車谷”,建設“智能車谷”。

(二)生產要素聚集度較低

2 0 1 6年1 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復函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以期武漢能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但武漢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和就業環境相對沿海地區而言仍有較大差距,對于資本、勞動、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吸引力仍然不夠。湖北的農村剩余人口紛紛外出務工,新一代高學歷年輕人也有很多去廣東、上海等地發展。武漢要引進和發展自身產業,為資本提供增值空間,為勞動提供工作崗位,吸引區域內的生產要素在武漢聚集,構筑面向全球的內陸開放高地。

(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武漢大學云集,每年培養超過百萬的大學生,為高新技術的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吸引較多高科技企業來武漢建立研發中心。但是,武漢市與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高新技術產業的設計和制造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設計和制造技術依靠引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少,原創性的產品和技術更少。產品的設計、研發、品牌創建等高端環節薄弱,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增加值把握在外國公司手中??蒲谐晒D化效率較低,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缺乏,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較少。因此,武漢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任務十分艱巨。

(四)服務業水平較低,對實體經濟支撐力不夠

武漢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 0 1 6年的5 2. 8%增長至2 0 2 1年的6 2. 5%。從數據看,武漢第三產業發展較為迅速,但整體水平同對標城市比較差距依舊較大。相當一部分的生產性服務業對第一、第二產業還有著極大的依賴性,而非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直接對接市場,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流、物流在第三產業的集聚;生活性服務業多樣性不足,無法滿足居民最終消費需求。

五、武漢市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的對策建議

武漢要成為內陸開放新高地,應著重關注以下內容。

第一,引進發達地區的要素和資源是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現實路徑。發達地區的技術、資金、管理和人才對于武漢培育骨干產業和產業集群有著重要作用。搶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等重大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接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增強優勢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是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供給結構的有效手段。

第二,集聚區域內的生產要素是建設經濟高地的力量源泉。區域內勞動、資本、科技、人才等生產要素的集聚能有效降低企業交易費用,激發企業發展潛力,從而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完善市場體系,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吸引要素持續不斷地流向高地。

第三,發揮武漢的輻射帶動力是推動區域經濟良性循環的重要保障。作為內陸開放新高地,武漢應充分利用區域的一體化機制,不斷增強中心城市“造血功能”。在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調整自身產業結構的同時,加強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以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局勢,加速提升城市輻射帶動力。

對此,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利用對外開放平臺,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傳統工業制造業轉型,帶動周邊城市產業發展

高標準建設中法生態示范城、中德國際產業園等國際交往平臺,集聚優質外資企業,打造國際交往中心;充分利用傳統汽車產業發展所培育的供應鏈體系,繼續優化生產環境和營商環境,為新能源汽車生產線的引進創造良好的條件,鞏固武漢汽車產業優勢,同時推動跨產業融合發展,將汽車產業與新材料、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企業深度融合;關停高能耗與高污染產業,推動鋼鐵、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深化數字技術在生產、運營、管理和營銷等諸多環節的應用,同時主動布局傳統工業制造業向城市周邊地區擴散,通過優勢互補促進區域內資源優化配置,帶動區域經濟快速成長。

(二)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優化發展環境,吸引要素集聚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完善要素市場運行機制,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實現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推動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臨空港開發區、武漢新港等各類口岸等聯動發展,繼續深化區域交流合作,培育各種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樞紐經濟;加大對教育、醫療、職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吸引區域內勞動力的集聚,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培養高素質勞動人群,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健全市場體制,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提高城市吸引力。

(三)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推動“光芯屏端網”光電子信息、通信設備、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發揮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積極引進外來資金、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推動創新資源向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通航衛星等領域集聚,激發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以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化學電源材料與技術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為平臺,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搭建高校資源與企業資源結合的平臺,將自身科教、人才等方面的軟實力轉化為生產力。

(四)加強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高第三產業對武漢經濟的貢獻

發揮區域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建成國家級現代服務業中心,為區域內經濟發展提供倉儲物流業、金融業、軟件信息業等高水平的現代服務;發展會展經濟,抓住農博會、華創會、文博會、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等展示平臺,鞏固發展商貿會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金融網絡,完善金融市場,深化金融開放,健全調控體系和監管體系,優化投資環境,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為建成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提供安全、充足、可靠的金融支持;鼓勵企業二三產分離,將企業內部的物流運輸、工業設計、技術服務等業務獨立出來,減少低效率的服務供給,通過市場化管理加速資源整合,促進服務業產業化、規?;l展;鼓勵民間投資者進入服務業市場,增強第三產業市場競爭力,提高服務業的整體效率。

責任編輯:胡芬芳

猜你喜歡
武漢
去武漢“過早”
武漢加油
別哭武漢愿你平安
我們在一起
Food is the problem, food is the solution
武漢 我們在一起
我在武漢
武漢加油
武漢挺住
Un rival colosal para el COVID-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