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并舉”背景下新時代高校以體育人的培養體系構建研究

2022-11-25 00:19盧丹旭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五育并舉五育體育運動

盧丹旭 謝 歡

“五育并舉”背景下新時代高校以體育人的培養體系構建研究

盧丹旭 謝 歡

(湖南科技學院 體育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新時代高校體育是落實五育并舉、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而“五育并舉”則彰顯了體育中的以體樹德、以體塑型、以體健體、以體增智的綜合育人功能。目前,高等學校體育開展道路基本順暢,但在逐步實施和推進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與國家對高校體育提出的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五育并舉”的大背景下,針對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以體育人的培養體系,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

五育并舉;新時代;高校體育;以體育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1]。意見要求,高校要立足時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使學校體育同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要求相適應,同廣大學生對優質豐富體育資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相匹配。意見為高校體育開展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政策導向。

一 五育并舉下高校體育的綜合育人功能分析

(一)以體樹德,樹立大學生理想信念

高校教育承擔著立德樹人、全面育人的重要使命,而高校的體育是完成立德樹人這一使命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個社會的人,良好的品質、健全的人格是國家繁榮富強、社會和諧進步的根本保障。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的棟梁之人才,身兼重任,樹立學生牢固的理想信念,也是新時代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培育目標[2]。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基本技能的同時,要更加重視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在體育活動實踐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向學生灌輸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梢酝ㄟ^講解體育明星的勵志故事、體育紅色故事等方式,從而進一步樹立起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和健全人格的全面形成。

(二)以體增智,豐富大學生理論知識

體育運動在國家繁榮富強、人類社會不斷文明進步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學生智力能力的開發和提升,學生在參與體育課堂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體育理論知識、各類運動項目的規則、裁判執法程序等,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體育的認知能力,豐富學生自身的文化內涵。

在各類體育項目比賽中,學生的“動商”能力,對比賽成績的影響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的“動商”即運動智商水平,恰恰是由學生對體育的認識、規則的理解、個人的文化修養、技術細節的理解、戰術意識等決定的。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不僅具有高水平的技能技術,其個人的體育文化內涵和體育理論知識一定也是非常豐富的。在學習體育運動技能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動腦思考體育技能的原理,這包括力學原理、生物化學知識、運動解剖學的知識,學生需要不斷的練習和思考,才能夠熟練掌握運動基本技能。據分析,在體育課堂或者課外體育活動中,善于動腦思考體育運動技術的學生,要比不善于動腦思考的學生,掌握技能快,且掌握的效果好。因此,通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提升,有利于促進其他文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對終身體育觀的形成,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三)以體健體,增強大學生健康體質

目前由于學習壓力、社會就業壓力、網絡資源的全覆蓋等因素,導致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呈逐步下滑趨勢。因此,需要通過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強度和密度,提升大學的身體素質,錘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促進大學生身體機能的全面發展。人體的運動能力包括一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而一般運動能力又包括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動能力。通過規律性地參與體育運動,可以有效地改善一般運動能力,改善人體各器官的協調運動能力,使人體機能狀態朝向良好狀態發展。專項運動能力是指人體的技術能力、戰術能力、體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通過有計劃、有規律、適當強度的體育運動參與,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多種運動技能,提升大學生的代謝系統和功能系統適應外界環境和訓練刺激的能力,從而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不斷提升。

(四)以體塑型,提升大學生審美意識

眾所周知,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對自身的形態美、精神美和氣質美有著強烈的追求。而體育運動按照人體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對人類機能不斷施加影響,發揮著瘦身塑形、強身健體的關鍵作用。當今高校,越來越多的健身房、體育俱樂部駐入高校,吸引了很多高校大學生參與鍛煉。其中一部分學生是為了提升技術能力,到健身房進行核心力量訓練;一部分學生,是為了增加形態美感,進行各肌肉群力量訓練;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為了減脂瘦身,突出形態的線條美感。無論是哪一種訓練,都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氣質,改變精神狀態,使學生在外在美和內在美方面得到有機統一。

體育運動除了能夠增加個人的形態美、精神美和氣質美之外,還能夠提升個人的審美意識,增強審美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規范的動作教學、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教會學生如何欣賞運動美,提升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鑒別動作美、形態美、氣質美的審美意識和對運動美感的強烈追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從動作的示范講解、語言的表達、訓練器材的組合、音樂的節奏組合等方面,著力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不斷地向學生進行美育知識滲透,提升學生審美的敏感度。

二 高校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部分學生體育價值觀念存在偏差

“五育并舉”培養學生的體育價值觀念,樹立學生對體育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參與體育課堂和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觀能動性。何為體育價值觀,指體育運動參與者對體育對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的健康、教育等方面價值的認識、評價或態度[3]。通過對高校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調查發現,目前,高校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存在觀念偏差,有些學生從心理上不接受體育,認為體育對個人的生活、學習和發展沒有任何幫助;有些學生認為,體育僅僅是簡單的跑、跳、投,沒有技術含量,不需要系統學習也能夠做到;還有些學生從思想上認為,體育過程枯燥乏味,參與體育鍛煉太累;還有些學生存在,體育只能讓人變得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等嚴重的錯誤性認識。部分高校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呈現消極態度,不愿意參與體育鍛煉和學習,有種“催一催,動一動,不催不動”的懶散狀態。這些表現充分反映出,學習對體育綜合育人功能的認識存在偏差和錯誤認識。作為老師,不能僅僅傳授學生技術技能,更多的要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思想認識。發現問題,要分析問題的根源,從根源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內外,主動和同學們在體育的認識方面、思想方面、終身體育意識方面等做深入交流和溝通,徹底扭轉這種不良局面。

(二)部分學生缺乏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

首先從家庭的角度分析,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一小部分有兄弟姐妹。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從幼小時期就得到六個大人的關愛,對家庭的愛不會感到缺失,但是在成長期由于缺少同齡的相互陪伴,長期以來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缺乏與人主動分享、溝通、交流的意識。還有些學生是單親家庭,從小在自卑和不自信的大環境下成長,性格變得孤僻、內向,不愿意和同學、老師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其次,社會發展較快,網絡實現了全覆蓋,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逐步增強[4]。刷抖音、玩游戲、各類聊天,甚至網絡賭博等現象,屢見不鮮。除了上課,學生更愿意在宿舍“躺平”,通過手機或者電腦,消磨寶貴時間。再者,學生的學習壓力、各類榮譽評比壓力、社會就業壓力、各類考試考核壓力等,讓學生逐步失去了集體活動的意愿,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變得冷漠和相互之間缺乏信任。學生把個人的成長、成才、利益等看得更重,把集體利益、團隊協作,卻持“高高掛起,事不關己”的態度。

(三)部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凸顯

新時期高校大學生,肩負著為國家的繁榮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進步做出積極貢獻的重要使命。新時期,在疫情的突然爆發、生活節奏的逐步加快、學習學業的各種壓力、就業擇業的競爭壓力下,大學生心理壓力承受負荷逐步增大,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逐步接近極限狀態[5]。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和呈現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外界環境變化引起的心理問題,比如:學生從高中到大學,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群體需要重新適應。有些學生對大學環境和集體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入校后發現與自己想象的差距甚遠,以及大學校園人才濟濟,短期內不能夠給自己的角色精準定位,心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逐步失去前進的動力和方向,久而久之,心理問題就會逐步呈現和加重。

三 高校體育以體育人的培養體系構建思路

(一)以開展“三練”為基礎,提高訓練強度

三練指的是早晨一練、課堂一練、課后一練,從而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強度和訓練密度。晨練通過給學生制定訓跑步計劃,每天規定完成公里數;其次給學生制定,訓練內容根據每個學院學生的需求和基本情況,為學生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并選舉學生隊長和教練員,每天早上組織學生進行訓練。課堂一練,是以課堂教師正常授課的模式,大一、大二的學生都開設有體育課,在體育課堂上通過體育基本技能和專項技能的學習,對大學生的身心施加影響,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健康發展。課后一練,是采取下午5、6節課或者7、8節課下課之后,根據學生自身的需求和興趣愛好,主動的、有目的參與體育運動項目之中,追求自我體育素質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三練”,彌補課堂訓練的不足,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的密度和強度,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以組織“四學”為核心,提升核心素養

“四學”指的是學習體育精神、學習體育理論知識、學習體育基本技能、學習體育專項運動技能。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講解體育運動項目起源、體育紅色故事、體育明星的勵志故事、中國女排精神等方式,宣傳體育運動精神,讓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術的同時,感受到體育精神的魅力,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集體主義精神、不畏挫折的進取精神。通過體育美學、運動營養學、運動康復與保健等理論課程的學習,從而豐富學生的體育理論文化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讓新時代大學生對體育運動有個全新的認識和全面的理解。通過學習體育基本技能,能夠有效改善大學的身體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靈敏性、協調性、力量性和柔韌性,為專項技能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學習體育專項運動技能,使學生掌握一至兩項基本技術,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為終身體育觀的形成做保障。

(三)以參加“五賽”為驅動,拓寬展示平臺

“五賽”指的是以班賽、校賽、市賽、省賽、國賽為一體的五級聯動競賽體系。學生經過三學四練之后,其所掌握的專項技能,通過五級賽事進一步綜合展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將學生體能、技能和戰能在比賽中組合轉化,達到全面提升新時代大學體育綜合素質的目的。通過班賽、校賽,層層篩選,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市賽和省賽,再通過不斷刻苦訓練,最終能夠參加國賽。五級賽事聯動競賽體系,始終堅持以賽代練,以賽促練的核心思想,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競技意識和應變能力,樹立學生的團隊協作、不畏挫折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頑強拼搏、開拓進取的競技體育精神。

總之,新時代高校體育應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學校體育發展的文件精神,高舉“五育并舉”旗幟,切實發揮好新時代高校體育以體育人的綜合功能[6]?!叭毸膶W五賽”育人體系,是新時代高校體育以體育人綜合功能的全面呈現,以三個訓練為基礎,四個學習為核心,五級賽事為驅動,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新時代高校體育應積極探索以體育人新路徑,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做出重大貢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1(1).

[2]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 2018-09-11(1).

[3]楊韞嘉,霍楷.高校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育人模式改革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16).

[4]楊麗.“五育融合”理念下高校勞動教育面臨的困境及提升之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

[5]韓冰.終身體育視域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探討[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7.

[6]胡義忠.終身體育視角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8(3):41-54.

2022-01-12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五育并舉’背景下新時代高校體育健康課程改革與實貴研究”(項目編號HNJG-2021-0192)。

盧丹旭(1985-),男,河南商丘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訓練。謝歡(1980-),男,湖南湘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訓練。

G641

A

1673-2219(2022)01-0064-03

(責任編校:咼艷妮)

猜你喜歡
五育并舉五育體育運動
青島市城陽區禮德小學 “五育并舉”,讓校園充滿活力
課程思政引領“五育并舉”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堅持五育并舉,引領學校未來發展
五育并舉 德潤童心
體育運動
建設教育強國的鴻篇巨制
“五育并舉”育新人:開啟首都教育新時代
走向“五育并舉”的現代學校管理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